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周武帝——宇文邕 ...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凡见此句者,都联想到六出祁山的诸葛亮,而我则想缅怀的是周武帝
——宇文邕。一个同样因为生命有限,而无法完成大一统的英雄。宇文邕,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君主。在他被立为
帝时,他深知自己政权不稳,又无力与那个玩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式的宇文护相抗衡,于是他选择隐忍。他
必须选择当个碌碌无为的君王,至少表面上应该是这样;他必须选择对宇文护言听计从,至少表面上应该是这样;
他必须选择对宇文护毒害他父皇,诛杀他兄长毫不在意,至少表面上应该是这样;他必须选择这样,必须以这样的
方式麻痹对手,博取宇文护的信任,而自我本身则在慢慢积累力量。时机一旦成熟,你这只凤凰终究会飞向属于你
的苍穹。天和七年(572),宇文邕终是凭借他的智慧将宇文护诛杀,夺得属于他自己的政权。一个一直被宇文护
视为平庸的宇文邕,终于向世人证实了他的不平庸。
大丈夫能屈能伸。我想这句话在宇文邕身上是演绎的淋漓尽致。他忍了屈了将近十三年的时光,现在终是要一展
抱负了。
当时北周的佛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寺院的和尚们不但不当兵,不纳税,且面对灾民时,表现出来的非
但不是赈灾,反而趁机吞并容貌徒弟,使农民生活更加困苦。灭佛这一策略暗暗在宇文邕心中生成。公元574年,
他最终强制僧侣强制灭佛,这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扩充了军队。记得在灭佛期间,有一位大胆的僧人
问武帝:“佛是救世主,施恩布道,笔下取消佛道,不怕受罚么?”周武帝道:“只要百姓幸福,国家兴盛,我宁
可受尽苦难。”仿佛可以看到他大义凛然的神色,这是何等的胸襟。而灭佛这一策略,也却是使北周的国力大大增
强。
无疑,宇文邕是一个极其具有抱负的君主。统一南北便是他的梦想。为此他三次讨伐北齐,第一次因病还师,终
有所憾;第二次则在晋阳失利,但他本着“死中求生,败中求胜”的理念,终于攻克下晋阳。刘备三顾茅庐,终得卧龙。而宇文邕第三次伐齐,终是一举灭下,统一了北方,完成了局部的统一。这是他理想的第一步,仿佛可以看见他坐在战马上,阳光洒满大地,如此的熠熠生辉,英姿飒爽——统一南北即将实现。坚定的信念流转,选妃。却在飞驰之际被打得七零八落。在他讨伐突厥的路上,因病而死。天妒英才,让他生命之轮仅仅转动了三十五载,天妒英才,天妒英才!之前的统一北方也不过是给杨坚这个人做了嫁衣裳,如此的讽刺!而世人都记得完成历史上第二次统一的隋文帝杨坚,谁又还念着那个同样对南北统一作出巨大贡献的宇文邕?宇文邕,可怜你“平突厥,定江南”的计划终成空,悲哉,叹哉!
而以我之见,宇文邕之死和自我本身有很大的关系。他的死和孔明颇相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宇文邕,无疑是个好皇帝。他生性俭朴,哀鸣褥子,征伐时躬亲行事……凡事他都尽力,凡事他都躬亲,仿佛可以看见夜晚他挑灯批阅折子的场景,灯火独明!如此的尽心尽力,心力交瘁,终是夺去了他年轻跳动的生命。
倘若上天能给你更多的时间,相比第二次完成历史性的统一定不是杨坚,而是你——周武帝宇文邕!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已成空。容我渺小之辈,致以深深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