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第 68 章 ...
-
68惊喜的皇帝,令人惊呆的升迁
看着系统新解锁的石英钟,火车,蒸汽汽车,自行车等制造图纸,周毅也知道京师的经济该怎么拉动了。
朝廷的封赏来的很快,简直在周毅专属送去的人马送去帝都没多久,周毅派去的人马就带着手握重振圣旨的太监往回赶了。
连周毅都觉得诧异,不过身为一国之主的重振与之相比就是窘迫了,无他现在中原各地反贼猖獗,许多军阀土匪势力借机生事,朝廷被这些乱事搞得烦不胜烦。
重振怕圣旨的仪架还没出关中呢,就被黄巾军给抢了,总也不可能叫宣指的太监侍卫扮作乞丐流民北上吧。
那皇室的威严往哪搁?
皇帝丢不起这个脸,就顺便派宣旨的太监跟他们一起回了,能从凶残无比的鞑子手中夺取京师,这抗掳军的战斗力也不会那么差吧。
何况如今朝廷也派不出更多的兵力来护送,都去平叛反贼黄巾军了,皇宫精锐都勉强维持。
是的,如今朝廷的情况就是这么窘迫,总结来说就是两个字“没钱”
一国之君的重振穷的更是连禁军的俸禄都拿不起,两三万的禁军都缩水,大多都是在吃空饷。
也是史上最惨皇帝之一了。
私库里都没老鼠洞富裕,也是史无前例了。
“咳咳……西北提督周毅接旨吧……”大太监高忠清了清嗓捏着阴柔的嗓子瞅了眼周毅冷峻年轻的面颊开口道。
周毅从善如流的双膝跪地垂首作出一副聆听样。
高忠阴柔尖刻的嗓音在上方传来,“…………爱卿年少英才,勇夺京师,除之蛮夷数万,功在千秋…………朕心甚慰,特封爱卿定远将军一职,赐圣人贴身宝剑一把,玉如意……愿卿除尽鞑掳,为朕驱逐蛮夷,早日光复大业江山。”
“臣,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周毅不着痕迹的撇撇嘴,作势激动的双手接过圣旨。
连连感激不辞辛劳舟车劳顿前来京师宣旨的高忠公公,很是识时务的进献一閘子的金银珠宝给高忠。
一吹一捧间果然安抚了高忠那颗因为一路舟车劳顿害的身体辛苦不适怨愤不满的心,立马白净的脸上笑眯眯道。
“果然周将军栋梁之将,才能仅凭一己之力从鞑子手中夺回我大业河山。……周将军,你可不要辜负皇上对你的希望,好好守住我大业的疆土啊!皇上知道京师收复不知道多开心哪……”
“是!……微臣定会再接再厉驱逐鞑掳,光复我大业更多的河山。”周毅点点头赔笑道。
“你有这样的决心就好,陛下十分期望我大业的将士都向周将军一样争气哪!呵呵……”
大太监高忠嘎嘎的笑着,心里却是不置可否,鞑子的厉害谁都知道,就怕打下来京师守不守得住是两说了。
连皇上都激动莫名半信半疑,不然也不会派他来验证事实真假了。
其实他心里是十分不愿的,但无奈皇命难违,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宫走这一遭了。
不过心里还是不看好这个年轻人的,不知用了什么办法侥幸夺得京师,搞不好鞑子再犯还得退守。
但是事实已经证明京师真的夺回来了,回去后和重振回禀也有话说。
况且这个年轻将军还这么识时务,不枉他辛苦来一遭。
但重振这么大手笔的直接给他连跃数级从一地提督一跃而上当上三品封定国将军,就让他诧异不已了。
没想到重振这么大手笔,直接大手一挥封他做三品将军。
还有定国这么个寓意颇深的称号,足可见重振对大业能够收复失地的期盼。
回去后重振从心腹大太监高忠得知了这件事的真伪之后,真是欣喜若狂了。
甚至连头痛了好久的偏头痛都转眼间消失了一瞬,好了不少,不但没有治他私自调兵之罪,反倒在朝堂上大肆宣扬,赞扬了一遍西北抗掳军总将周毅的丰功伟绩。
实际上各地早就在黄巾军鞑子的侵袭下各自为战了,朝廷很久都没接到通报了。
重振脸现光彩的宣言“若是我大业的将士,都像周爱卿一样力挽狂澜,英勇夺城!我大业何愁驱逐不走鞑子?周爱卿乃我大业栋梁之将!堪比霍候!”
这称赞委实过了,但不耽误重振内心重燃的希望。
再加上重振本就爱之愈深恨之欲死的性格,了解他的朝臣们深深知道周毅这个小将是入了重振的眼了。
就是不知会不会是下一个袁崇。
朝臣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些惊疑不定。
不少臣子眼神闪烁,都纷纷诧异此消息。
这支异军突起的西北军说是横空出世都不为过。
不过也只此了,这些人老成精的朝臣们还是秉持观望心态的,真正看好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
本身京师就是鞑子防范薄弱之处,一时的反攻还不能说明什么。
但对重振来说已经是个众多不幸中值得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
这次这么大手笔封赏也不乏有重振鼓舞士气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周毅总归是得益的,也有了名正言顺干预战争的借口。
夺下了京师这块地盘之后接到圣旨任命,周毅也正式成为这三军的统帅,值得注意的是重振赏赐的宝剑并不是那种上斩天子下斩逆臣的宝剑,而是更多作为皇帝对臣子的恩宠体现,荣誉居多实际上并无那么大邪乎权利。
事实上就是真正的尚方宝剑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敢代替皇权行驶王权,那除非是不想活了,影视剧最终只是影视剧。
而且赐予周毅的只是皇帝佩剑而不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尚方宝剑,更多的是代表重振对这支队伍的鼓励。
有了朝廷认证周毅对北的作战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不管重振是不是拿他当抵御拖延鞑子进攻的炮灰士卒呢,好歹这也有了向鞑子开战的名头不是。
在拿下京师之后周毅并没有像所有京都朝臣想的一样,死守京师苦苦抵御鞑子,给朝廷平叛反贼内乱的时间。
而是重整旗鼓一鼓作气趁鞑子还没反攻之际率领大军一路向北横推过去,遇敌杀敌,遇佛杀佛,一路上凭借着手中的火木仓大炮开路,攻略城池势不可挡。
歼敌数万鞑子,刀锋一出无往不利,只依靠零星红夷大炮骑兵的鞑子面对众多汉军比他们高明先进不知道多少的火木仓,大炮和神出鬼没防不胜防没有克星的各种火力战术穿插,光凭那老套的传统机动性游猎杀根本就没有丝毫作用。
凡试图变幻阵型想尽办法反抗的鞑子将士,统统沦为火器下的亡魂灰烬。
面对如此强大堪称山崩地裂的超强火力,即使是草原上悍勇无匹战无不胜的鞑子大军也难逃一死。
事实证明马跑的再快也没木仓的子弹飞得快。
杀戮机器在手可以说周毅这一路上就没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直接朝鞑子攻占的城池一路横推过去就完了。
鞑子在怎么气急败坏也只有面对被汉军踩着尸体碾压的份。
周毅一路兵分三路拿下赤州和阳府最后汇聚于广宁府,这时候大军已经虎视眈眈直逼锦州了,鞑子王庭那边也十分紧张,谁都没想到汉军西北军异军突起竟然有胆子率兵反攻。
不光是大业朝廷这边震撼莫名,连鞑子王庭都吃惊不已。
都纷纷不解汉军这支战力强悍的军队是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连鞑子王庭都不知道,一时不查就被对方重重敲了闷棍。
连连丢失数地,损兵折将数万人。
要知道鞑子的人口本就较汉人来说少的多,这一点从鞑子入关就开始疯狂屠城就看得出来。
就是因为鞑子兵力少战线不宜拉扯太开,鞑子汗王巴尔哈才选择据守辽城北部暂时休养生息按兵不动蛰练兵,目的就是为了吸纳更多草原上的兵力来磨刀霍霍向中原侵略的。
这其中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何况中原那么大,鞑子才多少人?本来巴尔哈都做好了要花数年数十年甚至百年之内彻底拿下中原的准备,占据这块地域辽阔土地肥沃的天府之地。
谁知就被这名不见经传突然冒出来的军队当头棒喝给夺了到嘴的肥肉,还逼近首都,这怎么能让鞑子受得了。
鞑子汗王巴尔哈更是火冒三丈,一张老脸得知此事阴沉无比。
更别说还有死在周毅手上数个鞑子王族人员了,他们自北上入侵以来和汉军作战还从来没吃那么大的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