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开学 ...

  •   奶奶早早就起床了,余木不清楚时间,可能是五点也可能是六点,但余奶起床时声音吵醒了睡得不太安稳的余木,余木又在床上发了一会儿呆才起床。
      家里还是余爸小时候起的新屋,,四个人住有些空荡荡的,余木有些迷迷糊糊地凭着昨天的记忆走着,蹲在了家门口,看着门口的院子。
      门口院子前面是一片杨树,一大清早的,鸟雀叽叽喳喳,远处传来鸡鸣声,空气格外清新,余木深吸了几口气,顿时清醒过来
      在家里转了几天后,余木已经熟悉了家里的构造,跟姐姐余从云也说的上几句话了,没那么尴尬。
      爷爷合计着带着余木去乡小报名,交完了报名费后,五岁的余木就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唯一一点就是,爷爷在报名时不小心把余木报到了二年级,但名单已经报上去了,事已至此,也就只能这样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余木都呆在家里,她与爷爷奶奶也迅速熟络了起来,爷爷在门口劈柴时,余木会端着一杯水,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道“爷爷,您辛苦了,您喝水。”她还只会说普通话,听的懂简单的云和话,说话的时候,和家里显得格格不入。开学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开学的第一天,余奶给余木买了一个新的斜挎包,军绿色的,就这样,余木开始了她的学习之旅。
      余木进入了二年1班,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李老师,李老师看起来三四十岁,身材瘦小,头发紧紧的盘着,整个人看起来很爽利。
      班长是承续了一年级的班长杨依然,她成绩也一直是班级第一。在这个生活条件各方面较落后的山村里,杨依然的家境显然位于前列,平时穿衣打扮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看起来舒服,一旦班级有什么文艺汇演,杨依然的妈妈都会带着她的小盒子来给班上的同学化妆打扮,小盒子里放满了同学们见都没见过的化妆品,整个村里最繁华的只有一条街,街上贩卖着人们的日常所需物资,小学就在街道的一角。
      人们公认,离街越近的人家,家境越好,而住的离街较远的孩子们平时都暗暗羡慕着街上的孩子们。
      杨依然家就在街道拐角的一家店面,杨依然的爷爷是一名修鞋师傅。所以杨依然这样一个外貌清秀、家境较好、成绩优异且文艺出众的学生当班长好像就是默认的了,她的地位在班上也隐隐超然物外。
      班上虽说看似和谐,单光女生就暗中分成好几派,最界限分明的就是住读生一派,走读生一派,两者之间各有各的圈子,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但互不干涉。
      余木是走读生,所以自然被归为走读生一派,平时下课跳皮筋的时候,都基本上是根据这分开玩,除了杨依然,杨依然无论到哪一派都会得到接纳,且地位接近领头人,被加入的一派的领头人甚至还会有些荣幸和讨好,不过杨依然是走读生,所以她经常主要还是加入走读派一起玩。
      住读派的的领头人物是戴玲玲、孙小妹,而走读派的的领头人物则是余玉、余丽儿,没错,他们都姓余。其实也很好理解,走读生一般住的离学校较近,也就是离街道较近,家境相对好一点,农村里又很容易同性之间聚居,相反,住读生都住的很远,可能住在更偏僻不同村落,分散居住,自然姓氏各异了。这两派内部领头人之间平时也容易闹矛盾,内部分裂,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和好,可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可能读者会觉得有点搞笑和摸不着头脑,但必须明白,在一个物质资源短缺,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小乡镇,这些孩子们实际上就是大人们的缩影,对这些孩子们来说,一条皮筋、一个毽子,都是“战略物资”,而能够让他们感到敬畏的只有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对读书人的崇敬和对财富金钱的追求,假如对这种心理加以概括,这大概是“慕强”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