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皇贵妃传 ...
-
高宗的慧贤皇后姓杜,名薇薇,出身清宁县县令家,自幼就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华,所以她的父母十分疼爱她。
杜氏十六岁时,已经长得十分美丽,还精通纺织、刺绣、裁衣,懂得礼仪、知道进退,上门提亲的人几乎要踏破杜家的门槛,但是杜氏一个也没有看上,说:“我不在乎贫富贵贱,但我希望未来的丈夫能和我的父亲一样,不纳妾室,夫妻二人没有别人生下的孩子;而我,也会和我的母亲一样,对父亲忠贞不二,勤劳持家。”
听了她的话后,许多提亲的人都退缩了。
许多人嘲讽杜氏异想天开,杜氏却面不改色。
清宁县北部有家富户姓张,这家的小儿子正是要结婚的年纪,他长相俊秀,文武双全,听说了这件事后大感惊奇,骑着骏马来到杜家拜访,与杜氏结识、交谈,被杜氏的言谈与才华折服,连夜回家请求父母到杜家下聘。
元和五年三月,杜家与张家已经互换庚帖。
一日,天气晴朗,和风习习,张家的小儿子获得杜氏父母的允许后,带杜氏去踏春。
这时高宗巡游天下恰巧路过这里,见杜氏笑得明媚可爱,便立刻钟情于她。高宗素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故而时常得胜,他派出最得力的手下去打听杜氏的事,得知杜氏已经定亲后,不但没有反悔,还让怀化将军强迫张家退婚。
张家的族长为了家族和子孙着想,只得前往杜家退婚。
杜家知道后大骂张家不守信用,张家理亏,不敢还嘴。
杜氏被退婚后,嘲讽她的人更多了,杜氏的父亲唉声叹气,母亲泪流不止,杜氏说:“三条腿的蛤蟆很少见,两条腿的男人多的是。”杜氏的母亲破涕为笑,说:“你说话也太刻薄了吧。”
因为知道杜氏对未来丈夫的要求,所以高宗假扮成落魄的官宦子弟,前往杜家提亲,杜氏父母见他长相老成,便问道:“你娶妻生子了吗?”
高宗回答:“我家十分贫穷,没有人愿意嫁给我。”
父母爱子女,一定会为子女做长远打算,高宗如此贫困,杜氏父母十分担忧女儿嫁给他会忍饥挨饿。
但高宗对杜氏父母许诺:“从今往后,我只有杜氏一个妻子,必然不会有其他女人生下的孩子,否则就让上天来惩罚我这个负心的人。”
杜氏闻言,不顾高宗的贫困,决定嫁给他。杜氏的父母只好准备丰厚的嫁妆,将女儿嫁给了这个相貌堂堂的男人。
因为高宗说自己急着到京城上任,所以他和杜氏的婚礼十分匆忙,八月,高宗便带着杜氏回到了皇宫。
这时,杜氏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她怒骂高宗:“你撒谎骗我,将来不知道会怎么样。”
高宗狡辩:“皇后是先帝赐给我的,妃嫔们是妾室,我确实没有骗你。”
杜氏很震惊:“皇后虽然是先帝所赐,难道就不是你通过三书六礼迎娶回来的妻子吗?你这样说,只会让皇后伤心。”
高宗无法回答,只能说:“我虽然骗了你,但我对你的心意是真的,太阳和月亮都可以作证,在你之后,我绝不再有其他女人和孩子。”
杜氏听后,仍然很伤心,要求高宗送她回家,说:“我嫁的是贫困的官宦子弟李行之,不是皇帝顾维钧。”
高宗顾维钧,字行之,他母亲姓李,当初欺骗杜家的时候,就杜撰了一个名字叫李行之。
高宗不允许,杜氏就把他赶走了。
于是高宗下旨立杜氏为贵妃,送了许多珍贵奇异的宝物给杜氏,问杜氏:“这些礼物是我精挑细选给你的,是天下少有的宝物,即使是我也没有很多,你收到后开心吗?”
杜氏说:“如果我会因为这些宝物开心,当初就不会嫁给你。”
高宗无言以对。
杜氏又说:“建立在欺骗之上的情感是不会长久的,你还是放我回家吧,免得日后生出怨气,让当初恩爱的情侣变成彼此怨恨的配偶。”
高宗说:“这世上没有嫁给皇帝的嫔妃要回家的道理,何况我的旨意已经通传天下,你的父母应该都收到消息了。早上下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我还怎么做一个说话算话的皇帝呢?”
杜氏气得大哭,仍然没有办法,只得无奈地接受了现实,对高宗时常没有好脸色。
为了让杜氏开心,高宗将天下间的宝物收集起来,像流水一样送进杜氏所在的景阳宫,于是皇宫内外都知道贵妃十分受宠。时间久了,杜氏见高宗很有诚意,渐渐原谅了高宗,二人度过了一段柔情蜜意的时光。
然而,在后宫中,得到皇帝太多宠爱的人,就会得到更多的怨恨。
高宗忍受不了诱惑,背着杜氏,偷偷临幸了其他美丽的宫妃。杜氏得知后,又愤怒又伤心,下令关闭宫门,不许高宗再进景阳宫的门。
高宗得知杜氏气得生病后,大为后悔,心中发誓绝不再临幸其他女人,隔着宫门向杜氏道歉,请求杜氏原谅,杜氏却不理会他。杜氏病情越来越重,高宗想见她,又不敢违背她的意愿,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人搭了梯子,他爬上宫墙,跳进了景阳宫。
宫墙太高,高宗落地时扭伤了脚。杜氏见到高宗,说:“我不是说了不让你进景阳宫的门吗?”
高宗为自己的智慧感到得意,说:“可是我不是从门口进来的,我是从墙上跳下来的。”
于是杜氏注意到高宗的脚受伤了,连忙让人请太医进来,还说:“你自以为聪明,实际就是个傻子。”
二人和好如初,只是杜氏一再被高宗欺骗,不敢再信他,常常因为一点小事与高宗吵架。宫人们被吓得瑟瑟发抖,却也敬佩杜氏的胆量。
高宗知道自己伤了杜氏的心,哪怕和杜氏吵架,也要日日来景阳宫留宿,一有空闲就带杜氏出去游玩,甚至特意创造出皇贵妃一职,让杜氏的地位等同于副皇后,一应待遇仅次于皇后。
但高宗此时并不知道,许多悲剧往往在平静的生活中埋下了细微的线索。
尽管杜氏时常和高宗吵架,但二人的情感还是一日比一日深厚。
元和六年,三月,御兽园送上了四只熊猫给高宗。
高宗见这四只熊猫憨态可掬、长相可爱,认为杜氏一定喜欢,于是将它们送给了杜氏,杜氏收到后果然十分欢喜。
这四只熊猫是一公一母和它们所生的一对儿女,高宗和杜氏一起观赏这些熊猫时,触景生情,说:“如果你生了孩子,女儿就封为大长公主,儿子就封为太子。”
杜氏听了却并不高兴,说:“太子对天下来说,是多么重要,你怎么能听凭自己的喜好和厌恶,随意决定呢?如果先帝和你一样,这个时候做皇帝的就是别人了吧。”
高宗还是皇子时,先帝另外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儿子,但最终见高宗才华出众,还是封了高宗做太子,杜氏用这个例子嘲讽高宗,高宗无法反驳,只能说:“我相信以你的智慧和品德,生下的儿子一定是最出色的,足以封为太子。”
杜氏性情耿直,从来不以喜好来惩罚宫人,而是以律令宫规来管束宫人,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一次,杜氏和高宗不知道因为什么吵了起来,杜氏说:“如果你不是皇帝,哪里有那么多的女人愿意嫁给你?你以为她们嫁的是你吗?错了,她们嫁的是先帝的大皇子和现在的皇帝,唯独不是你。”
高宗知道杜氏说的是实话,故而更加恼羞成怒,他刚和杜氏和好不久,不想惹杜氏生气,因此想要杀掉听到这些话的宫人泄愤。
杜氏立刻阻止了他:“你是皇帝,难道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和厌恶来杀人吗?我没听过这样的道理。这些宫人虽然地位低下,但也是父母生育养大,是你的子民,平时做事兢兢业业,从来不懈怠。今天因为听到了你的丑事,你就要杀掉他们,暴君才这样做吧。我出身也不算高,你怎么不把我也杀了算了?”
听了这话后,高宗打消了杀人的主意,但还是很生气,于是扣掉宫人们三个月的薪水作为惩罚,并说:“我和皇贵妃的对话,谁敢说出去就自己承担后果吧。”
高宗走后,杜氏加倍赏赐了宫人们,以弥补他们的损失。宫人们自此对杜氏心悦诚服。
元和六年十月初九,高宗的小儿子受了风寒,来报信的太监说小皇子病重得快要死了,请求高宗作为一个父亲去见儿子最后一面。但高宗答应过杜氏不再去见其他嫔妃,而小皇子现在还很年幼,养在贤妃宫中,如果高宗要去见小皇子,必定会见到贤妃,这样就违背了他对杜氏的诺言。
高宗犹豫许久,还是决定去见一下这个濒临死亡的儿子,下令瞒住杜氏。
但不知道为什么,杜氏还是知道了这件事,高宗去见杜氏的时候,杜氏十分失望,怒骂高宗说话不算数,并让高宗滚蛋。
高宗也很失望,他认为自己作为父亲探望重病的儿子,虽然违背了诺言,却符合人伦,杜氏应该体谅他。
当夜,高宗留宿养心殿,半夜,高宗听闻景阳宫传召了太医,连忙赶往景阳宫。
值夜太医到来后,谨慎地替杜氏诊脉,汗水像雨水一样流下。
直到高宗恕太医无罪,太医才说:“皇贵妃流产了。”
高宗盼望杜氏的孩子很久了,听了这话不敢相信,勃然大怒,认为太医诅咒皇贵妃,就要下令处罚太医。
即使自己遭遇了不幸,杜氏仍然阻止了暴怒的高宗,让太医得以保全性命,太医回家后有感于皇贵妃的仁慈,特地到寺庙里为杜氏点了一盏长明灯。
医术最高明的太医院院首被急切地召唤来,他替杜氏把脉,得出了一样甚至更可怕的结果,那就是杜氏的身体被损坏过于严重,很难再孕育子嗣了。
高宗不认为这是巧合,命令手下彻底追查这件事。最终,皇后被收走金册和凤印,禁足宫中;生育过子嗣的妃嫔被废为选侍,禁足宫中;几个没有生育过的妃嫔被废为庶人,禁足宫中;这些人身边的宫人几乎全被杀死。所有的皇子和公主们都被统一养育在咸福宫,由抚育高宗长大的乳母照看。
从这件事以后,杜氏多次以自己不能生育为理由,请求高宗放她回家,高宗依旧不允许。
于是,杜氏一天比一天忧郁,脸上很少能看见欢喜的笑颜,即使高宗用尽了办法也无法令杜氏高兴。
元和七年正月起,杜氏常常梦见父母和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越来越深。
元和七年三月初三,天气晴朗,和风习习,高宗处理在养心殿政务,突然间,心中一痛,仿佛失去了挚爱,不吉利的预言成真了,就在此时,杜氏自尽。
高宗抛下政务跑回景阳宫,传召所有太医为杜氏诊治,没有结果,于是又请来京城附近所有知名的和尚、道士和得道之人来为杜氏招魂。
招魂的仪式十分隆重,青色的烟气在景阳宫上空终日漂浮。
高宗悲痛欲绝,停止上朝一月,记恨后宫的嫔妃,想要杀死她们为杜氏报仇,然而杜氏早就预料高宗会这样做,留下遗书请求高宗不要为她杀人。高宗泪流不止,说:“活着就一定比死了好吗?”
高宗将皇后和服侍过他的嫔妃废为庶人,强迫她们去寺庙出家,没有服侍过他的嫔妃则被下令放回家中改嫁。
九日九夜过后,杜氏的魂魄并没有归来,高宗终于死心,追封杜氏为慧贤皇后,天天在杜氏的灵堂前哭泣。
杜氏死后,高宗种种举动太过疯狂,大臣们议论纷纷,一个忠直的御史用自己的死亡劝谏高宗不要沉溺于私情。
高宗知道后,派人厚葬这位御史,又赏赐了御史的家人,并说:“杜氏的死亡,也带走了我的意志,就让我做个昏君吧。你们不用再劝我了,我会尽快选出一个新的皇帝。”
随后,高宗将所有子女过继给宗室,立贤王为皇太弟,并让他监国。
太后回来劝阻高宗,高宗没有改变主意。
高宗的老师来探望高宗,高宗依然没有改变主意。
与皇太弟交待完所有政务后,高宗下旨,将杜氏的墓建在他的墓远处,两人的墓要相对而立,又能彼此相见,以此成全杜氏生前想要离开高宗的心愿。
杜氏,性情耿直,就像竹子一样不能使其弯曲,品德高洁,就像梅花一样凌驾于严寒之上。
自从元和五年八月进宫以来,对君主尽忠,对属下宽仁,尽管因为不让高宗见其他嫔妃,而显得嫉妒心太重,没有一般女子的贤惠大度,但对高宗来说,这正是杜氏深爱他的表现啊。
如果有来世的话,高宗希望自己能与杜氏重逢,再次续上以前的缘分,高宗必定遵守诺言,与杜氏相亲相爱,一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