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7、东京郭城之定鼎门街西各坊 ...


  •   定鼎门街西,从南第一曰【宁人坊】。〈本曰宁民,避太宗讳改。其后多曰宁仁。〉

      龙兴寺。〈《名画记》:寺有【展子虔】画八国王分舍利。穆员有《东都龙兴寺均上人功德记》。〉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赠吏部尚书、荆州大都督【崔日用】宅。

      工部尚书、东都留守韦虚心宅。〈孙逖《韦虚心碑》:薨于东都宁仁里私第。〉

      次北【宽政坊】。〈隋有于仲文宅。坊有《兴禅师碑》,唐中书侍郎严挺之撰,胡霈然书。〉

      河南县廨。〈河南县本汉旧县,后魏静帝改为宜迁县,周宣帝复为河南,隋仁寿四年迁都,移县治于此坊。〉

      驸马都尉【裴巽】宅。〈本舒王元名宅。〉

      驸马都尉【郑万钧】别宅。

      太常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崔日知】宅。

      榆柳园。〈俗传隋炀帝置,垣墙内外多植榆柳,亦曰西御园,与师子园隔街相对。〉

      次北【淳风坊】。〈隋有圆行寺。〉

      同东西台三晶、赠汴州刺史杨弘武宅。

      驸马都尉【王守一】宅。〈本武嗣宗宅。〉

      次北【宣风坊】。〈隋有卫文升宅。〉

      安国寺。〈寺旧在水南宣风坊,本隋杨文思宅,后赐樊子盖。唐为【宗楚客】宅,楚客流岭南,为【节湣太子】宅。太子升储,神龙三年建为崇因尼寺,复改卫国寺,景云元年改安国寺。会昌中废,后复葺之,改为僧居。诸院牡丹特盛。〉

      俭校文昌左丞、东都留守李娇宅。

      北街之西,中书令【苏味道】宅。〈有三十六柱亭子,时称巧绝。〉

      次北【观德坊】。〈隋于此坊置百官射堋,取射以观德之义,因以名坊。又有园子监。唐初唯内臣所居,长寿中赦不许他人居止。〉

      景福寺。〈本【千金公主】宅,垂拱中,自教业坊徙景福尼寺于此,会昌中废。〉

      次北【积善坊】。〈北至雒水。隋有周法尚宅。《文昌杂录》曰:后唐同光三年,雒京蕃汉马步使朱守殷,于积善坊役所得古文钱四百五十六文曰得一元宝。四百四十文曰顺天元宝。〉

      太微宫。〈天宝元年正月,置玄元皇帝庙于此坊,九月改庙为太上玄元皇帝宫,二年改太微宫。杜光庭《历代崇道纪》云:街州为建观宇,穿地得鱼一头,长三尺,其状似铁,微微带紫碧之色,又如青石,光莹雕镌,殆非人功所成也,扣之甚响,遣使来献。帝呼为瑞鱼磐,命悬于太微宫。〉

      明皇旧宅。〈本高士廉宅,圣历初玄宗兄弟出合,五人分院同居此坊,号【五王子】宅。明皇八分书院额。〉

      右金吾卫【韦机】宅。〈后为丘神积宅,神积诛,以赐【张易之】。易之诛,为将作监。〉

      河内县尉陈该宅。〈陈子昂《陈该石人铭》:遇疾,于神都积善坊考终厥命。〉

      司礼卿、赠幽州都督【崔神庆】宅。

      李及宅。〈《广异记》:李及性好饮酒,所居在京积善坊。〉

      坊北月陂。〈《河南图经》曰:雒水自苑内上阳官南,弥漫东注。隋宇文恺版筑之,时因筑斜堤,东令东北流,当水衙捺堰,作九折,形如偃月,谓之月陂。其西有上阳、责翠、月坡【三堤】。明皇阖元末作三堤,命李适之撰记,永王璘书。其记云:及泉而下巨木,飞轮而出伏水,然后积石,增卑而培薄,方下而锐上。馀皆残阙不可辨,记之背列明皇诸子及当时公卿名位。世传安渌山陷雒阳,观之云:此多有贤士之名。蕃音讹为盐豉,遂号盐豉碑。〉

      定鼎门街之西【第二街】,〈北隔雒水,当皇城之右掖门。〉从南第一曰【从政坊】。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赠户部尚书李杰宅。

      次北【大同坊】。〈本曰植业坊,隋大业六年徙大同市于此,凡周四里,市开四门,邸一百四十一区,资货六十六行,因乱废。唐显庆中,因旧市以名坊。〉

      洛汭府〈见《地理志》。〉

      次北【承义坊】。〈“承”或作“永”气非。〉

      【申王】扬宅。〈后为王毛仲宅。〉

      刑部尚书【韦抗】宅。〈苏廷《韦抗碑》:薨于雒之承义里第。〉

      次北【明义坊】。〈本曰显义,避中宗讳改。隋有蜀王秀宅。〉

      左右教坊。〈崔令钦《教坊记》云:东京两教坊,俱在明义坊,而右在南,左在北也。坊南西门外即苑之东也,其间有顷馀水泊,俗谓之月陂,形似偃月,故以名之。尚书左仆射、郇国公【韦安石】宅。〉

      次北【教义坊】。

      武后母【荣国夫人】宅。〈后立太原寺。武后登上阳宫,遥见之,辄凄感,乃徒于积德坊。此坊与禁苑连接。〉

      次北【洛滨坊】。〈北至雏水,垂拱中筑人苑。〉

      定鼎门街之西【第三街】,即厚裁门第一街,从南第一曰【西市】。〈《河南志》引韦述记曰:厚载门第一街,街西本固本坊,又改西市。隋有眺辨宅、甲弩坊,天经宫乃文帝寝庙。《朝野俞载》:则天磔【阎知微】于西市按唐以隋之东市为南市,故不置东市,而于隋南市之西置西市。〉

      望仙桥。〈南对厚载门,北对右掖门。〉

      次北【广利坊】。〈《河南志》引韦述《记》曰:广利坊其北抵苑,即隋富义坊。隋有陈叔宝宅。〉

      定鼎门街之西【第四街】,即厚载门第二街,从南第一曰【通济坊】。〈《河南志》引韦述《记》:通济坊即隋怀义坊。〉

      次北【淳和坊】。

      其西【南里】。〈《河南志》引韦述《记》:南里、北里在淳和之西。〉

      次北【北里】。

      吴少微宅。〈吴少微《哭富嘉谟诗序》:河南富嘉谟卒,予时寝疾于雒阳北里。〉

      雒水之北,东城之南,承福门之东,从西第一曰【承福坊】。〈坊南新中桥,南当长夏门。〉

      次东【玉鸡坊】。〈按《水经注》:含始受玉鸡之瑞于雒水,故坊以为名。李庾《东都赋》:左掖通东,右掖洞西,笼故地之铜驼,抱旧里之玉鸡。〉

      次东【铜驼坊】。〈《通鉴》:晋怀帝步出西掖门,至铜驼街。《水经注》:雒阳城中太尉、司徒两坊闲谓之铜驼街。按此坊盖取铜驼为名,而非魏晋之铜驼街也。

      次东【上林坊】。

      次东【温雒坊】。

      右雒北、漕南二水之闲,五坊。

      雒水之北,东城之东,第一南北街,北当徽安门西街,承福坊之北,从南第一曰【立德坊】。〈在宣仁门外街南。〉

      胡袄祠。〈《四库提要西学》下云引宋敏求《东京记》载,宁远坊有袄神庙。注曰:《四夷朝贡图》云:康国有神名袄,毕国有火袄祠,或曰石勒时立此。按东京无宁远坊,而《会要》与此皆有袄祠,未识所引《东京记》见于何书,俟考。〉

      王本立宅。〈后为都水监,吏部选院。〉

      监察御史裴氏宅。〈穆员《裴府君墓志》:终于立德里之第。〉

      水陆转运判官孟郊宅。〈孟郊有《立德新居诗》。〉

      写口渠。〈《通鉴》:陈怀文引槊刺世充,世充衷甲不能人,怀文走趣唐军,至写口追楚,杀之。〉

      次北【清化坊】。〈隋有邹王杨庆宅、许道进宅。《河南志》引《河洛记》曰:越王侗即位,李密遣李俭送降款,以清化里纪洪政宅为宾馆,以处俭。《通鉴》:罗士信帅勇士,夜入雒阳外郭,纵火焚清化里。〉

      左金吾卫。〈按《朝野俞载》:天后永昌中,有宿卫十馀人于清化坊饮。当即金吾卫士也。〉

      弘道观。〈有老君像,明皇、肃宗二像侍立。〉

      恒州刺史、建昌公王义童宅。〈杨炯《王义童碑》:磊于雏阳之清化里。〉

      废宅。〈《博异志》:天宝巾,金陵陈仲躬挡数千金,于雒阳清化里假居一宅,其井甚大,常溺人,仲躬命匠淘之,得一古铜镜。次日移居立德坊,后三日,清化宅井无故自崩,兼廷及堂隅东厢,一时陷地。〉

      旅舍。〈《定命录》:袁天纲初至雒阳,在清化坊安置,朝野归凑,人物常满。〉

      都亭驿。

      次北【道光坊】。〈隋有元寿寺。〉

      昭成寺。〈《名画记》:寺有张遵礼、程逊画,西廊障曰《西域记图》,杨廷光所画。《朝野愈载》:雒州昭戍佛寺有【安乐公主】造百宝香炉,高三尺,用钱三万。〉

      韩氏宅。〈《逸史》:太学博士郑还古向东洛,再娶李氏,于昭戍寺后假宅拜席,宅主姓韩。〉

      次北【道政坊】。〈本曰元吉坊,永徽中改。隋有杨义臣宅。〉

      千金堨。〈《水经注》:《河南十二县境簿》曰:河南县城东十五里有千金堨。《雒阳记》曰:千金堨,旧堰穀水,魏时更修此堰,谓之千金堨,积石为堨,而开沟渠五所,谓之五龙渠,后张方人洛破之,大和中修复故堨。〉

      东城之东,第二南北街,北当徽安门东街,从南第一曰【归义坊】。〈坊南即玉鸡坊,泸水自北来,东南合洛河。〉

      太平寺。〈垂拱二年太平公主建。〉

      秘书监致仕穆宁宅。〈按宁与夫人裴氏皆终于此宅,见穆员所撰《元堂志》。〉

      福建观察使李贻孙宅。〈大中时人。〉

      次北【思恭坊】。〈《河南志》引韦述《记》:思恭在归义之北。〉

      张大安宅。

      右羽林军大将军、辽阳郡王【李多祚】宅。

      驸马都尉【王守一】山亭院。

      歙州刺史邢群宅。〈杜牧《邢群墓志》:卒于东都思恭里。〉

      唐参军宅。〈《广异记》:雒阳思恭里有唐参军者,立性修整,简于接对。〉

      王广宅。〈杜牧《故平卢军节度巡官李戡墓志》:卒于雒阳友人王广思恭里第。〉

      朱七娘宅。〈《广异记》:东都思恭坊朱七娘者,倡妪也。有王将军素与交通。开元中,王遇疾卒,已半岁,宋不知也。其年七月,庄忽来朱处,久之日暮,曰:能随至温柔坊宅否?不获已,以后骑载去入院,欢洽如故。明且,王氏使婢收灵被,见一妇人在被中,问其故,送还家焉。〉

      次北【履顺坊】〈隋有牛弘宅。〉

      沙苑监。

      杜康祠。

      次北【进德坊】。〈北抵城。隋有辛公义宅。〉

      郏郦府〈见《地理志》。〉

      东城之东,第三南北街,北当安喜门西街,从南第一曰【景行坊】。

      拜洛坛。

      华严寺。

      江州刺史郑善果宅。〈在拜洛坛北。〉

      都亨睾。〈前临泸水。唐制,驾在京有马九十匹,在都一百五匹。按京谓西京,都谓东都。〉

      次北【北市】。〈本临德坊,显庆中立为北市。《广异记》:张仁壹幼时贫乏,恒在东都北市寓居。〉

      次北【敦厚坊】。〈隋有观王杨雄宅。〉

      试大理评事裴君宅。〈柳宗元《裴君墓志》:终于河南敦厚里。〉

      次北【修义坊】。〈北抵城。坊有晋司空裴楷墓。〉

      东城之东,第四南北街,北当安喜门东街,从南第一曰【时泰坊】。〈隋有通远桥,跨漕渠,桥南通逮市,周六里,市南临雒水,有临寰轿。〉【放生池】。〈其南即上林坊之地。〉

      其东【时邕坊】。〈隋有苏威宅。〉

      【郯王】宅。〈本郑贵妃宅。其南即上林坊官园之地。〉

      户部尚书致仕崔俊宅。〈按元稹有《赠太子少保崔俊慕志铭》云:薨于雒阳时邕里。疑“伎”即“俊”之误。〉

      旅舍。〈张说《故瀛州河闲县丞崔漪碑》:奉使上都,遘疾,终于时邕里之旅馆。〉

      次北【立行坊】。〈隋有宇文述宅。〉

      大圣真观。

      上东门草场。〈其东北有土台,俗传云晋石崇宠姬【绿珠墓】。《河南志》言韦述记不载,疑非是。〉

      次北【殖业坊】。〈坊有晋司空【王戎】墓。封演《闻见录》曰:王戎墓,隋代酿家穿其傍作窖,得铭曰晋司徒尚书令安丰元君王公之铭。俗传为朱买臣墓,非是。〉

      卫国寺。〈神龙二年,【节湣太子】建,以本封为名。会昌中废,光化中复建,有小院十一。〉

      赵仁奖宅。〈《御史台记》:唐【趟仁奖】,河南入也。得贩于殖业坊王戎墓北,善歌黄摩,与宫官有旧,因所附托,景龙中负薪诣阙,遂得召见,云负薪助国家调鼎,即日台拜焉。【睿宗】朝左授上蔡丞,时崔宣一使于都,仁奖附书于家,题云:西京赵御史书,附到雒州殖业坊王戎墓北第一铺,付妻一娘。宣一以书示朝士。〉

      客舍。〈陈子昂《孙虔墓志》:遇暴疾,卒于雒阳殖业里之客舍。〉

      酒家。〈《朝野分载》:兵部即中【朱前疑】貌丑,其妻有美色。天后时,雒中殖业坊西门酒家有婢,蓬头垢面,偃肩皤腹,寝恶之状,举世所无,而前疑大悦之。〉

      次北【丰财坊】。〈北抵城。〉

      中书令、汾阴公【薛元超】宅。〈杨炯《薛振行状》:振字元超,薨于雄阳丰财里之私第。〉

      东城之东,第五南北街,从南第一曰【毓材坊】。〈隋雒阳县廨在此坊。西去宫城八里。又有李雄宅。〉

      大云寺。〈本后魏净土寺。隋大业四年,自故城徙建阳门内。贞观三年,复徙此坊。天寿二年改大云,会昌中废。〉

      秘书监、常山县公马怀素宅。〈《马怀素墓志》:终于河南之毓材里第。〉

      郎中李敬彝宅。〈《北梦琐言》:彭城刘山甫,自云外祖李敬彝为郎中,宅在东都毓材坊,土地最灵,家人张行周事之有应。未大水前,预梦告张求饮食,至其口,率其类遏水头,并不冲圮李宅。〉

      郭大娘宅。〈《广异记》:雒阳郭大娘者,居毓材里,以当炉为业。〉

      某氏宅。〈白居易有《重到毓材宅有感诗》云:轩窗帘幕皆依旧,祇是堂前欠一人。未知谁氏之宅,俟考。〉

      次北【德懋坊】。

      次北【毓德坊】。

      洛阳县廨。〈《元和郡县志》:洛阳本奏旧县。贞观六年,自金墉城移入郭内毓德坊。〉

      晶富台。〈洛人相传石崇、王恺筑会之所。《河南志》言韦述记不著,疑妄。〉

      陆浑尉崔泳宅。〈穆员《崔泳墓志》:卒于洛阳毓德里之私第。又有《崔少尹夫人卢氏墓志》:终于洛阳毓德里之私第。按卢氏即泳之母。〉

      次北【审教坊】。〈北抵城。〉

      户部尚书、朔方军节度使王唆宅。

      御史大夫、赠右丞相程行谋宅。〈苏颁《程行谋碑》:疙于洛阳审政里第。按政即“教”之讹。〉

      陈宪宅。〈《陈塞墓志》:薨于东都审教里第。〉

      东城之东,第六南北街,从南第一曰【积德坊】。〈隋曰游艺坊,尽一坊为杨素宅,宅有沈香堂。坊南即温洛之地。〉

      太原寺。〈自教义坊徙于此。崔融《代皇太子贺天后芝草表》云:伏承芝草生于东都太原寺舍利塔屋下。〉

      司农寺输场。

      长松营。

      太平公主园。

      次北【教业坊】。〈隋有长孙炽宅。〉

      天女尼寺。〈贞观九年建景福寺,武后改天女,会昌中发。〉

      金吾将军裴休贞宅。〈《记闻》:休贞微时与弟元休居教业里。〉

      次北【兴艺坊】。

      金谷府。〈见《地理志》。〉

      鳞趾尼寺。

      次北【通远坊】。〈北抵城,“远”或作“达”。〉

      乐工【李龟年】宅。〈《明皇亲录》曰:开元中,乐工李龟年能歌,恃承顾遇,于东都通远坊大起第宅,僭侈脸于公侯,中堂制度,甲于都下。其后裴晋公度讲得之,移于定鼎门别虚,号绿野堂。〉

      【雒渠】

      雒水〈在雒阳县西南三里,河南县北四里。〉西自苑内【上阳宫】之南,流入外郭城。

      东流经【积善坊】之北,分三道,当【端门】之南立桥。〈南枝曰【星津桥】,中枝曰【天津桥】,北枝曰【黄道桥】。《玄宗纪》:开元二十年四月,改造天津桥,毁星津桥,合为一桥。〉

      过桥,又合而东流,经尚善、旌善二坊之北,南溢为【魏王池】。〈与雒水隔堤,初建都筑堤,壅水北流,馀水停成此池,下与雒水潜通,深处至数顷,水鸟翔泳,荷芰翻覆,为都城之胜也。贞观中以赐魏王泰,故号魏王池。泰黜后,赐东宫,属家令寺。〉

      又东北流,经【惠训坊】之西,分为漕渠。〈分流处置斗门,上有桥,桥上有屋,水势峻急,激湍百馀步。穆员有《新修漕河石斗门》及《新修漕河石斗门亭》二记。〉斗门之西旧【中桥】,〈隋名立德桥,北当徽安门,因水溢坏,显庆中建都后置。中桥,上元中司农卿韦机移入东街。〉过斗门又东,流经【新中桥】。〈南当长夏门,北飞通进漕。桥南北三百步,武德初置浮桥,寻废,韦机乃徙中桥于此。后漕水复坏,永昌中,敕将作监少匠【刘仁景】修缮,李昭德统其事,殊为坚壮,号永昌桥,寻废其名。〉又东经安众、慈惠二坊之北,有【浮桥】。〈隋造,名【利涉桥】,北抵通逮市南壁之西偏门。王世充平,桥市俱废。显庆中复置,南当南市之北壁东偏门,北当北郭之安喜门。乾封中又废,后乃私造,以舟为梁。〉又东流经询善、嘉猷、延庆三坊之北,出郭城。

      【通济渠】
      自苑内支分谷、雒水,流经都城【通济坊】之南,故以名渠焉。过通济坊,又东北流经【西市】,东折而东流至【河南县】之西,又北流至【宽政坊】之西北隅,东流过【天门街】,经宜人、正乎坊,北流至【崇政坊】西,过河南府、宣范、恭安坊西北,又东北抵【择善坊】西北,东流经道德、惠和、通利、〈按渠至通利、慈惠之北,有浮桥。《通鉴》云:洛水迳端门、左右掖门前,有天津、永济、中桥三桥。按桥无名永济者,疑即通济之浮桥“通”误作“永”耳。〉富教、睦仁、静仁六坊之南,屈而北流,过【官药园】、廷庆坊之东,入雒水。天宝中,壅蔽不通,渠遂涸绝。

      【通津渠】〈按通津之名,盖以通天津桥也。〉
      隋大业元年开。于午桥庄〈在长夏门南五里。〉西南二十里分【雒堰】〈分雒堰北十里有重津桥,见《宋会要》。〉引雒水,又于正南十八里龙门堰引【伊水】,〈伊水在河南县东南十八里。〉以大石为杠,互受二水。雒水一支西北流,名【千步碛渠】。又东北距河南县三里,名【通津渠】。由【厚载门】入都城,经天街北、天津桥南入于雒。伊水分二支,西支正北入城,经归德之西,折而东流,又北经正俗、永丰之西,又折而东南流,经修善、嘉善南,合于东支。东支东南人城,经兴教坊西,又折而东流,经宣教、集贤之南,又折而北,经履道之西,以周其北,又东经永通之北,又折而北径利仁、归仁、怀仁之东,以入于运渠。

      【运渠】
      自都城之东,西北流至外郭之东南隅,屈而北流,经永通、建春门外,又屈而西流入城,经【仁风坊】南,又西经从善坊南,分为二流,屈曲至临闽坊南而合,至【南市】北,有福先寺永磴,又北流经延福、富教、询善坊西入雒。〉

      【漕渠】
      本名【通远渠】。〈隋开。〉自斗门下枝分雒水〈当雒水中流立堰,令水北流入此渠,有馀水然始东下。时令官奴捺此堰,亦号【蜀子堰】。初隋炀帝以为水滩泄多石碛,不通舟航,乃开此渠。下六十馀里至偃师之西,复与雒合。〉东北流,至【立德坊】之南,西溢为【新潭】。〈长安中司农卿【宗晋卿】开,以通诸州租船。四面植柳,中有租场,积石其下,于上布土。潭立【石柱】,马吉甫为其文,锺绍京书。后潭中水浅,租船不能至。〉又东流至【归义坊】之西南,有【西槽桥】。〈南当中桥,乾封中造。〉又东流至【景行坊】之东南,有【漕渠桥】。〈大业初造,初曰通济桥,南抵通远市之北西偏门。白此桥之东,皆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馀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若西京之崇仁坊。〉又东流经时邕、毓财、积德三坊之南,出郭城之西南。

      【谷渠】
      渠在雒水之北,自苑内分穀水东流,至城之西南隅入雒水。渠南隋有石泻,后人【上阳宫】。〈《玉海》载《宋会要》云:政和四年宋升奏:西京端门前,考《唐洛阳图》旧有四桥,曰【壳水】、曰【黄道】,在天津桥之北。则上阳宫、皇城之闲,渠上当有桥也。〉

      【泸渠】
      泸水〈《元和郡县志》:济水在河南县西北六十里。按“西北”疑当作“东北”。〉自修义坊西南流人外郭城,南流经进德、履顺二坊之东,又东南流,穿思恭坊,通【宣仁门】南流,经【归义坊】入漕渠。〈开成五年七月,避武宗讳,改泸水为吉水。〉

      【泄城渠】
      渠自【含嘉仓】城出,循城南流至【宣仁门】南,屈而东流,经【立德坊】之北,至东北隅遥其坊,屈而南流人漕渠。

      【写口渠】
      渠自【宣仁门】南,枝分泄城渠,南流与皇城中渠合,循城南流,至立德坊之西南隅,透其坊,屈而东流入潜渠之西,有司农官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