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下雨 ...

  •   现在村里的浅水井已经打不出水,有也都是浑水,而深水井加起来也没几口,因深度也就五十米,水位也不高,除了李玥家的那口。
      当初可是足足打了两百米,不然也不会花那么多钱。然后原本无人问津的水井立即抢手起来,附近二十多家都靠它过日子,每天晚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李玥左手冰镇西瓜,右手勺子,一勺一勺挖着吃,十分庆幸打井时外面也装了一个水泵,只要按下开关就出水,如果等不及也可自己拿水桶打水,不然门口非得排起长龙不可。
      当然起初李爸李妈还会拿水果出来招待,坐门口与他们聊天唠嗑,时间一长就懒得出去了,天这么热,想来人家也不会说什么。
      话说回来,为了阻止外村人进来,有人干脆搬来石头把路堵了,打不了水原本和睦相处的两方人立即反目成仇,争吵中也不知谁出手推了一把,事情就发展成了动手打人。
      有人怕出事立即拨打110报警,警察虽然来了,但也只是当时有用,人一走,村民立马翻脸。反正话里话外,不准外人进村取水,有本事你次次都叫警察给你保驾护航,当然有偿的除外。
      城里人那个气啊,你当自己是依云矿泉还是恒大冰泉,既然你不让我们打水,那你们也别想卖水。国家规定,没卫生许可证、取水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环保许可证可是不准私自营业的。
      于是只要有村里人卖水,他们就立即报警,这可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就变成天天上演“猫捉老鼠”的戏码。
      烈日炎炎,即使水稻生机盎然、茁壮成长,人们依旧满脸愁容,有事没事就跑去水库看水位,生怕哪天就干了。
      当然干涸是不可能干涸的,李玥早已打算好,只要水库低于死水位,她就会往里面放水,空间泉水多的用不完,她做不到视而不见。
      气温居高不下,有迷信的开始四处求神拜佛,打醮求雨,萧条的寺庙道观香火猛然旺盛起来。
      就这么折腾了大半个月,某天天气突然闷热潮湿,众人明白,这是要下雨的前奏,然后没两日一场大雨就从天而降。
      不是人们终于感动上天,而是姗姗来迟的梅雨,人们无不欣喜若狂,这对很多只够饮水的地区而言,说它是救命雨,一点都不为过。
      “下雨了,下雨了!”
      上李村,久违的凉爽扑面而来,人们冲出屋门,如疯子般站在雨中又跑又跳,或高声歌唱,或大声叫喊,还有的更是脱掉衣服,拿着沐浴露旁若无人在那洗澡。
      “老天终于开眼了。”还活着的老人直接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久旱逢甘雨,李玥站在屋檐下看着群魔乱舞的众人,她忽然明白古人为何会把它放在人生四大喜事之首,这种心情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终于下雨,村长赶紧在群里发通知,如果想再种一季的该播种育苗了。
      李富昌刚按下发送,微信群登时热闹起来。
      有人想种,这是怕以后哪天买不到粮食,毕竟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有人不想种,而这多半是独居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人们开始忙碌起来,然后一个难题摆在众人面前。
      这么热的天,外面怎么育苗。
      信不信刚撒下种子,如果在原地待会,不出十分钟就能闻到从地里飘来的饭香。
      这确实有点难办,不过问题很快就被解决,外面不行,家里却可以。
      用木头做几个盒子,垫上塑料膜,装土,浇透水,然后撒上种子,等田里水稻收割了,差不多也能插秧了。
      ……
      雷阵雨下了七天七夜,枯竭的河床总算得到水源的补充,龟裂的土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干旱立竿见影得到缓解,所有人无不大松一口气,心里都在祈求老天旱灾该过去了。
      李玥已经很久没上网了,准确的说是很久没关注新闻了,其一是没时间,每天不但要三更半夜跑水库放水,而且还要装样子在田间忙活,为生活奔波。
      其二当然是不忍去看,因为实在惨不忍睹。
      上李村有她在倒也相安无事,除了个别得热射病热死的外,其他都平安活了下来,最重要的是水稻依然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再过十天就可迎来丰收。
      不像其他地方,江河断流,湖泊枯竭,田地干裂,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农人们可以说血本无归,算起来因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好几百亿。
      此情此景,李玥不经想起那半首诗。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不过比起以前,起码现在没有人饿死,也没卖儿鬻(yù)女,更没流离失所。
      至少你还能好好活着不是。
      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到来总算让南方有了喘息的时间,只是原本二十多天的梅雨大幅度缩短只剩半个月,等结束后天又继续晴空万里,人们忧心忡忡的同时,却又无可奈何。
      相比别处,上李村却喜气洋洋,村民们操作无人机巡视着各家的稻田,一望无际的田野,只见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都压弯了腰,微风拂过,宛如金色海洋此起彼伏。
      有感叹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也有激动者:“好好好,这几个月没白忙活。”
      还有伤心者:“早知稻种这么好,我就全种水稻了。”
      更有庆幸者:“多亏了正兴家的稻种,不然现在连一半收成都不一定有。”
      对农民而言,只要最后能丰收,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水稻终于完全成熟,大伙儿决定赶紧收割了,除了夜长梦多以免有人来偷,毕竟其他村不是绝收就是歉收。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不是一天到晚都有人巡视,早在抽穗那会就被人下农药全毒死了。
      于是村长一个电话打到县里机械租赁部,当晚就有三台收割机和耕地机开进村里,看着金黄的水稻成排倒下,饱满的稻谷滚入蓄粮箱,人们脸上无不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机械轰轰响了一夜,前脚操作员收割水稻,后脚水田就被犁开。
      先收割的人家先插秧,后收割的便只能等晚上再插秧,不过只要赶在立秋前将晚稻秧苗插下就行,防止水稻晚了季节,影响收成。
      插完秧苗接下来自然就是晒稻谷。
      村民们花了三天时间晾晒谷子,期间为了翻谷子村民们无所不用其极,不怕热的穿好衣服戴着草帽直接就上,幸亏也就五分钟的事,不然真怕直接晒晕。
      机灵的就用几根木棍绑一起,然后绑到耙子上,从家里伸出去就这么来回翻谷子。
      最厉害的还属无人机翻晒,虽然操作起来有些折腾,不过结果倒也可以,于是一传二二传三,觉得此法可行便都这么干了。
      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活命。
      等晒干谷子,村民们没有把稻谷全都入仓贮藏,而是留下一袋准备打成新米。辛苦小半年,总要尝尝自己种的米。
      于是翌日中午,上李村上空飘散着沁人心脾的饭香,吃着香甜可口的米饭,有人忍不住落下泪来。
      “长这么大才知道原来米饭是这个味。”
      “这米饭怎么这么好吃!”
      “妈,饭还有吗,我还要吃两碗。”
      然而大伙儿才吃了两天新米,村长就微信群扔了一个重磅炸弹。
      “各位村民注意了,县政府得知我村早稻大丰收,想购买我们的稻谷,价格我也问了,按每斤八块来收,有意出售者就在群里扣一,明晚他们就会来村里买粮。”
      此消息一出,微信群一排的“+1”。
      大多数村民都是准备卖的,因为大丰收,亩产直接一千二百六十七公斤,新闻都报道了,这也是县里有人想买的原因。
      除了转卖,也想自己种种看,若到时依旧高产,前途自然似锦,未来也是可期。
      反正对村民而言,那些谷子放着也是放着,就算只卖一部分,那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横竖晚稻已经种下,不怕来年没米吃。
      于是第二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运了不少稻谷到晒谷场,这家五袋,那家八袋,如果谁家十袋以上的,那绝对是被讨论的对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