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5、番外三 ...
-
尽管草原上经历过一次天花的洗礼,但天花过后,侥幸没得天花的燕国人对种痘这回事仍然并不热衷。尤其是夏国人要来给他们种痘。
对夏国人,燕国人又惧又恨。恐惧于他们强大的军事实力,但凡上过战场的士兵就不会生出和夏国继续作战这样天真的想法,那完全不是他们应付得了的。恨自然是因为如今燕国人在夏国人面前低人一等了。当然这只是燕国人自己恼羞成怒的想法,但他们始终很难说服自己夏国人接管燕国后燕国还是完整的燕国——以上更多是燕国大臣们的观点。
而对于燕国平民们来说,夏国人插手燕国事务虽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也不是完全让人没面子的事。毕竟若要来辩,也不是完全没得辩。说到底,夏国给燕国留了脸面的,这份分寸叫不怎么读书的燕国人感到陌生的熟悉。什么泱泱大国,什么做人留一线之类的话,过去他们抓来做奴仆的夏国人常常会念叨这些让他们似懂非懂的话。
现在夏国人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件事,并未对他们赶尽杀绝,让他们走上绝路。这回事又叫燕国人感情复杂。他们如今自然不允许再蓄养夏人奴隶,但夏国奴隶的言行还是让他们印象深刻。燕国人当然厌恶夏国人,并不吝于将他们的仁慈揣测为虚伪。但夏国人的这种表现,还是让他们感到不快,仿佛对方比他们要高一等似的。毕竟只有高位对待低位时才显得从容。
不过至少现在名义上还是夏国人代大王管理燕国,而不是夏国直接接管夏国,燕国还是燕国,不是夏国的某个附属国。虽然国家大事已经有代为管理的夏国女人插手,但那个女人也只不过是代管,他们未来的大王还是有燕国血脉的。
其实哪怕燕国人再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夏国人来了以后他们生活的确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要让他们感激夏国人,不可能的,他们一定有更大的阴谋!只是这样的想法却在悄悄动摇,人心都是肉长的,何况那个夏国人的的确确是在为他们考虑。
在燕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拥有独特称谓、被称为那个夏国人的王仙露正在王城中处理政务。燕国政务。
代大王掌管燕国,即大王拥有的权力她都拥有,但同时她也肩负了治理燕国的职责。只不过拥有大王的权力这件事实在是太理想化的条件,想也知道燕国众大臣也不会让一个除名正言顺以外和燕国没有任何关系的夏国人来无障碍地行驶燕国大王的权力。
王仙露一开始到燕国时的确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不过现在麻烦都已经得到解决,如今她在燕国中的生活,尚算顺遂。
在她使用过一些手段后,燕国大臣们见识了她的厉害,在政务传达上不再敢有太大的动作。毕竟与她交恶,她动不动就一副玉石俱焚的态度,让好斗尚武的燕国人都觉得她是个疯子。
对疯子,男人总是敬而远之的,但他们在针对女人时,又很乐于将她们变成疯子。
到底王仙露是个有实力的疯子,她真的能够伤及他们,让他们吃痛,那么男人就不乐见这样的疯子了。比如当她的政令下达到哪一步出现阻滞时,她并没有选择什么迂回或者怀柔的手段使人低头,而是很直接地带人杀到人家中,询问对方在政令执行上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哪怕燕国人自诩直率,也没见过这样打上门的。没错,她当然不是独身上门,而是带着夏国士兵打上门去。夏国给她的底气就是她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护她周全。生命安全当然最为重要,在能够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她就可以大展身手,比如带人打上门不怕被打死。
王仙露曾无数次感叹,武力才是硬道理啊。
燕国官员们也无数次有此想法,武力才是硬道理啊。要是燕国有实力,他们至于受这疯女人的鸟气?
他们当然不是任人揉搓的小猫,见到更加强大的敌人就畏怯软骨。不少燕国官员都对王仙露强势的举动怀恨在心,只是针对她的刺杀就不少于两手之数。
王仙露死里逃生三次,轻伤五次,重伤一次。
最重的那次伤势险些要了她的性命,她昏昏沉沉,高热三天三夜,最后还是醒了。死里逃生没能挫了王仙露的锐气,使她瞻前顾后,不敢出头,反而让她更加“疯狂”。她刚醒来,因脖颈有伤还不能立刻开嗓说话,但硬要人拿来纸笔,要立刻报复所有参与此次刺杀之人。
王城之中的血腥之气一月之后才渐渐消散。
直接参与者五人,间接参与其中或知情不报者十七人。二十二户,满门无论老少妇孺,皆被屠戮,活口一个不留。非但如此,夏国大军陈兵边境,带来无与伦比的压力。如果只有前者,燕国人兴许还能怒从中来地和她顶一顶,但有后者,他们再恐惧,再愤怒也暂时不敢继续有什么作为。
王仙露的报复来得太快,手段也太过狠辣,让人毛骨悚然。燕国人以为她受这么一次伤后该学会乖巧了,没想到非但没能等她从中学会安分,反而迎来了更加狂风暴雨的报复。她用实际行动向所有燕国人宣布一件事:要么有本事杀了她,杀不死她,她便要灭对方满门。
行动往往比言语见效要快,此事本就是燕国不占理。王仙露死了倒罢了,燕国臣子们还好将责任推到旁人身上。问题是她没死,并证明了刺杀她的代价太大,燕国人消停了。
后续当然还有一系列扯皮,比如说王仙露欺人太甚,不将他们燕国人当人看等等。不过待王仙露表示她若死在燕国,夏国必然会对燕国发兵后,众人陷入沉默。大约觉得这样实在是掉面子,又嘴硬道什么燕国已经是大王的,大王与皇上乃是母女,怎会攻打燕国之类的话。
王仙露只说了一句。
那就试试。
那是不能试试的。
不敢再行刺王仙露,也不敢在明面上忤逆她,政令的推行就顺利多了。数个寒暑下来,原先经过天花和战乱洗礼过的燕国大地上重新焕发生机。
燕国臣子们心情复杂,原先或许还有抵触情绪在,推行王仙露下达的命令时总要阳奉阴违一番。但见到给燕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后,政令的推行就变得愈发顺利了。他们的态度默默转变,越发悄悄支持王仙露的每个举措。支持之余他们心中不免仍有疑惑,夏国人真就这么好心,要帮着把他们燕国建设得更好?过去他们对王仙露的命令多有推诿,也有担心她将燕国祸害得越来越差的缘故。
……
王仙露看着送上来的文书,各地都表示关于牛痘疫苗的接种推行并不顺利,平民们并不乐意接种疫苗。浪费时间是一回事,并不是接种完毕就大功告成,还要在家静养数日,而这段时间里肯定是干不了活的。对平民来说,少干一日活就少一日的进项,这比得天花还严重。且前些年草原上已经有过一次天花了,也不至于这么倒霉,这些年又要再发一次天花吧。平民百姓们从不未雨绸缪,只顾眼下,活一日是一日。
她心中已经有了计较,毕竟在政策推行前,她就已经对结果有所预见。一开始阻碍燕国发展的最大绊脚石的确是效率低下的官员们,不过到现在,官员的事情反而可以暂时放下。
他们如今不怎么添乱,王仙露也懒得与他们计较太多,够用就行。燕国官僚体系的毛病非朝夕可改,当下最要紧的是先让整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运作起来。
百废俱兴四个字说来不过嘴巴开合,要挽救却并不容易。
如今燕国,最大的问题在百姓身上。百姓未受教育,根本不是识不识字的问题。在燕国不识字已经是微乎其微的问题了,在眼下算不上什么要紧的事情。没受过教育的最大影响在于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都颠三倒四,理解能力也要差上一截。所以识不识字什么的,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王仙露坐得太久,腰有些僵,决定起身略略松缓一下筋骨。刚站起来,事儿又来了。
韩将军如今依旧是燕国臣子中权力最高、话语权最大的人,可见站对队伍比实力更加重要。
“将军来得正好。”王仙露站在桌前对韩将军道。
韩将军呵呵一笑:“我来正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帮的上您的地方,王大人有什么吩咐?”
王仙露道:“吩咐不敢当,眼下确实遇到一些状况。”
韩将军问:“是什么事?”
王仙露便将推行牛痘疫苗不顺的事情告诉韩将军,韩将军倒不意外这回事。那都是些目光短浅的愚民,他保证哪怕王仙露站在那些愚民面前,把接种那什么疫苗的好处掰开了揉碎了说,他们也听不懂的。
韩将军一直觉得人一出生便分了高低贵贱,那些底层的平民不过是人形的牛羊罢了。这事儿他实在无能无力,因说道:“这个嘛……我也无能为力啊大人,大约是帮不了您什么了。那些平民百姓,说实在的,要他们有什么防微杜渐的意识,您是在难为他们。他们每天脑子里想的最多的事情牧马放羊,想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下一顿该吃什么。他们不懂您的苦心的。”
他也不理解王仙露为什么对这些百姓如此上心。若不是看明白她的态度,此时此刻他的劝说就不是如此委婉的言语了,而是直截了当地让她放弃这个想法吧。
吃力不讨好。
王仙露却仿佛从他的话中受到什么启发一样,眼睛一亮:“将军说的是。”
韩将军以为她领悟到自己的意思,不打算再管那些平民了。这也是他此次前来的目的,他觉得王仙露在那些平民身上花费了太多功夫却收效甚微,不如像之前那样在燕国境内传播各种技术,带来各种便利来得好。
“如您所说,眼下最根本的的确是百姓的理解能力与眼界。”王仙露顺理成章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各地兴办学堂,解决这一问题。”
“啊?”韩将军傻眼。就那些百姓,他们也配读书?
“这恐怕不妥吧……”虽然没找到合适的理由,但韩将军第一反应就是否定。
“怎么不妥?”王仙露吃惊地问。
韩将军想了想,拣最要紧的说:“如果平民太过开智,恐怕对统治不利。”百姓们读的书多了,想法就多了。想法一多,人一聪明,怎么还能安心地当牛做马?他们要生出野心了。
王仙露登时觉得很倒胃口。她一直觉得韩将军其人很识时务,怎么也能算得上是个聪明人。但如今看来,却也不过如此。
因为害怕统治动摇,所以宁愿让百姓们愚昧地活着,真是自私而愚蠢。同样是统治者,皇上只会觉得夏国的文盲率还是太高。难怪燕国不如夏国,眼界决定一切。燕国未来总会是夏国的一部分,所以王仙露不愿、也不能让自己的国民在蒙昧混沌中亟亟一生。她没有能力也就算了,如今她有这个能力。
至少草原上的女人可以聪明些、再聪明些。她们本就拥有强健的体魄。
王仙露叹气:“您说的我当然明白,但只不过是让他们认几个字,好和他们沟通能够更加顺畅,效率更高。日后要在草原上办厂,大家都目不识丁,可怎么好?”
听到“办厂”两个字,韩将军立刻来了精神。他当然听说过夏国的那些工厂,能生产出形形色色的好东西。如果燕国也有那些工厂,何愁不富?
韩将军心头火热,再想想王仙露说的是很有道理。大家目不识丁,是很难出什么成果的。只教给他们干活用字,应当没什么大碍。王仙露和他一样,都是国家中的贵族,上层中的上层。他们才有着共同的利益,他当然相信王仙露不会背叛他们。
“这要费不少事吧,只怕他们也不爱学。”只是他很快想到百姓们只看眼前利益,对于上学堂这事儿应当比种痘这事儿还要不乐意。种痘如今只需要在家歇息数日,但认字可是要一直认的。
“认字的具体章程还要再议,还请韩将军向诸位将军传达此事,请他们出谋划策。”王仙露也不是真要他们想出个什么能让夏国老百姓安心去学堂的法子,只不过是变相告知他们此事。
“是。”韩将军倒真在琢磨怎么让平民们进学堂学习,最好能让他们既去学堂学习,又不耽误干活。
想到什么,韩将军又问:“那种痘之事?”干脆停了算了。
王仙露沉吟片刻,面色渐渐舒缓:“有了甜头,百姓应该愿意去做的。”
韩将军感到心堵,要给百姓甜头,百姓们也配么?但这甜头既然是王仙露许的,要给也该是她给,他得提醒这一点:“您打算给他们什么甜头?若是甜头太大,恐骄纵了他们,叫他们的胃口越来越大。大人们也不会愿意的。”这就是在很委婉地说明燕国朝廷的态度,是不乐意给百姓甜头的。
王仙露微笑:“这一点各位放心,既然我是来帮助建设燕国的,自然不会再从燕国的口袋里掏钱。夏国那边如今开了新的糖厂,能更快制出更精更好的糖。接种的百姓送一小撮糖,大家应当愿意来了。”
韩将军心中憋闷不已,怎么夏国又能……但不掏他们夏国的家底,随她去了。
“还请将军与各位大人为学堂之事多多费心。”王仙露道。
学堂不只是使人明智的作用,通过学堂,向他们传播夏国文化,让燕国人形成夏国思想,从夏国人的角度出发,这才是学堂的最大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