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不食肉糜 ...
-
“传闻你二尺长的枪刃可一次刺透三名倭寇头颅,您好勇猛哦。”
原本的热热闹闹登时一静。
人人都拿看傻子的眼神看向这位长公主的外孙女。
一次三个?
串糖葫芦吗?
什么意思啊她?
不细问其罪责,而一枪泛杀之……这是在指责陶元希滥杀还是说人残暴啊?
圆圆的明月头上挂,却挂出来这么一个煞风景的傻缺。
偏偏她还不自知,见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看自己,顿时羞涩地一笑,细声细气地继续道:
“陶小娘子,杀敌之后你就不怕吗?”
怕什么啊?
王瑞安不等陶元希开口,便哼笑一声。
“小娘子您也说了,这是杀敌!既然是杀敌,便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护佑我大周子民!有何需要怕的么?”
他这话音一落,立刻响起一片应和之声。
“不要说一刃连挑三个倭寇头颅,若要咱们来说,最好镇海候能一枪穿透三十、三百个倭寇首级,才算真英雄!”
然后在场之人开始七嘴八舌地抱怨。
什么镇海候太过仁慈啦,要是在战场上能拿出少时同他们打架三成的斗志来,也不至于一场仗打了三年……
还开始挤搭他,说一枪才挑了三个倭寇首级,一定是镇海候女儿身的缘故,力气不够。
要是他真是力大无穷的少年郎,说不准他便能一枪可扫百万兵……
陶元希……
他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大可不必这么夸他,他敬谢不敏。
他们这些小郎君小娘子可真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何不食肉糜。
若让他们真的见识了倭寇的阴狠残狡,恐怕他们就不会说得这般轻松了。
他头疼地拍拍额头,惹得一旁他的陶姐姐忍不住勾唇。
他这里烦恼,被堵得差点背过气去的周宝兰,却是拧紧手中帕子,勉强笑一笑。
“所以我等闺阁小女子,才敬佩陶小娘子的勇猛嘛。”她弱弱插了一语,为刚刚自己的话来补救一二。
“陶小娘子?”
站在她身边的一位小娘子登时瞥她一眼,很是不赞同地摇摇头,轻啧一声。
“敢问小娘子您芳龄几何呀?可又有什么朝廷的诰命赐封在身?”
周宝兰一愣,回过味来登时耳热脸红。
她今年不过才满十八。
虽说在场这些人刚来赴宴时,看在她外祖母的面子上,人人都敬她一声“小娘子”。
但,她的确没什么诰命封赏在身。
陶元希已年过双十,他不管是不是女扮男装,身上却有镇海候的封衔。
她根本没有称呼陶元希一句小娘子的资格。
从一开始,她就犯了大错!
在场人投注在自己身上的眼神与目光,刚刚她还自以为是因为欣赏。
瞬时之间,这目光便化成了嘲讽与不屑。
仿若千斤巨石,狠狠压在她心上,让她呼吸一顿。
她在京师之中的第一次亮相,算是砸了。
周宝兰心底悔恨交加。
陶元希却不想平白得罪那位长公主殿下。
他又不是吃撑了发闲,有时间在意这些有的没的小心思。
他这次肯来参加这长公主府里的中秋月宴,只是想以女子的身份亮亮相,将市井朝野里的流言清扫了事。
他看一眼身边一直垂首瞧热闹的他“陶姐姐”,心底叹口气。
他好想让他的陶姐姐一鸣惊人啊!
可惜,现在实在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好啦,你们烦不烦,中秋十五月儿圆,你们不说些花前月下,总说我干嘛?”
他笑嘻嘻地举起一杯茶,朝着周宝兰示意:
“小娘子,可否帮咱们同长公主求个情儿?今儿总是高兴的日子,长公主连一杯水酒也不肯给我们吃,可是怕咱们喝醉了闹腾得慌?”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一个个顺势开始挤搭陶元希,说他本来就是三杯果酒就醉的酒量,就别拿出来丢脸啦!
周宝兰虽厌恶他,此时此刻却也感激他替自己解围,忙忙安排人赶紧送水酒过来。
刚刚的暗地里交锋就此告一段落。
中秋节里的这夜宴,总是恢复了刚刚的热闹。
围在陶元希周围的小郎君小娘子们渐渐散去,三三两两凑一起吃吃喝喝,免得再让有心人来找他麻烦。
周宝兰很是纳闷。
依照她在大同得来的经验,为了自己的将来,不论男女,对于潜在的对手,每每落井下石都是轻的,抓住机会冷酷地赶尽杀绝也不是不可能。
可这京师之中的人,却是出乎她的意料。
不说在场这些小郎君,单是小娘子们,今日来参宴的,几乎都是还没说定亲事的花信少女。
都说人往高处走。
选一个别人眼里的乘龙快婿,该是每一个女孩子的梦想才对吧?
如今京师之中的乘龙快婿,有哪一个能比得过东宫的太子殿下呢?
哦,或许原来的陶元希也勉强算是一个。
但如今,他不但不是了热门的人选,反而成了烫手山芋。
外祖母带着她与哥哥从大同返京,会借机去西山皇庄,不过是为了亲眼会会那个传言中襄王殿下的红颜知己陶娘子。
但眼见不如闻名。
那一身普通农妇装扮的娘子,实在是不像什么心有城府的女子。
不过故意纵马悔了她几亩麦种罢了。
她竟敢想也不想地以下犯上,根本不考虑自己身后是谁。
外祖母当机立断,以自己受惊吓发热为由,深夜叩宫。
果然如哥哥所料,太子殿下作为皇室小辈,连夜出宫来拜见外祖母。
虽未大张旗鼓,但他的态度,至少表明,外祖母虽离京二十余年,但依然简在帝心。
既然如此,自己未来的出路,自然就是进东宫,做这大周未来最为尊贵的娘子。
也算是稍稍弥补母亲当初的遗憾。
但外祖母与哥哥千算万算,却没算到,本不算多大阻碍的陶元希,竟被曝了女儿身!
传闻太子殿下极是宠爱他。
虽再如何宠爱,他出身襄王府就注定了他绝无嫁入东宫的可能。
可是事无绝对。
如今军政司掌握大周军中大权,在朝廷上话语权极重。
军政司的掌权人就是襄王周秉钧。
陶元希虽不是他亲生子,但在襄王没有亲生血脉的情况下,下一代的军政司掌权人,非陶元希莫属。
不管是从公还是私,陶元希若与东宫关系亲密,将是许多人想看到的。
在此情景下,陶元希被纳入东宫的机会,并不是没有。
同时,他母族过于强势,也是他入东宫的最大阻碍。
而自己所握的筹码,比起陶元希来,实在是不多。
其中之一,便是依仗外祖母与皇室的关系。
更要自己争气,最好要有闻名天下的贤名。
她不辞辛苦,肯去学农人之术,不过是因为当今极为重农重桑。
陶元希之母能以寡娘子之身,得了襄王的赏识,便是她于大周农科上极有建树。
今日这中秋宴,外祖母本意想为她扬名,却不料,刚刚有一个不错的开局,却因为她一时对陶元希轻敌,竟不慎在不经意间犯了大错!
修剪圆润的指甲深深刺进掌心软肉,周宝兰深深吸气,低声吩咐婢女取画来。
如今大周幼学兴盛,尤以京师中为最。
今日来赴宴的,不论小郎君还是小娘子,不说个个文采出众,但再无过去的目不识丁。
明月当空,吟诗作对赏花赏画,再再风雅不过。
皓月当空,星子闪烁,点点萤火漫布花间。
四扇黄花梨素屏风摆列出来,屏上各悬挂着一幅长轴画卷,登时引人围了过来。
四幅卷轴上,竟是四幅未竟之画。
一画有月有树有佳人,偏偏左上空白大半。
一画山水磅礴,上有题诗,却又缺了些许意境。
其余两画则是诗词俱全,偏偏少了点睛之画。
小郎君小娘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眨眨眼,微微一笑,个个心知肚明。
哦哦哦。
有人要一鸣惊人了耶。
现如今谁不是有眼色的人精儿啊。
谁还是十几年前没读过多少书的父母长辈那群白丁啊?
要他们说啊,长公主二十余年未曾跨足京师,脑筋委实有些落后啦!
但看破不说破嘛。
中秋月宴嘛,自然是要找个开心的打发时光啊。
于是明白自己肚子有几两墨水的小郎君小娘子们,纷纷漫不经心地让出屏风前的位置。
单等着热闹瞧。
但谁喜欢被瞧热闹啊?
即便对填画添诗胸有成竹的,却不乐意当猴子。
一时之间,人群拥拥簇簇,肯提笔献丑的,却是一个没有。
“早闻京师卧虎藏龙,但不知哪位郎君娘子愿赐赠墨宝,待书画成卷后,好进献东宫,以贺陛下圣寿。”
周宝兰站于屏风一侧,笑着朝在场的客人微微福身。
她这话却有意思极了。
进献东宫,陛下圣寿。
陶元希拉拉他的陶姐姐,闷不住地笑。
被拍了手背一巴掌。
好吧,是他心思歪了。
因为小娘子立刻又给自己这话下了备注:
这画乃是东宫钦点,只是殿下事务繁忙,才委托长公主殿下代为周全。
陶元希诧异。
他的陶姐姐却对他轻轻点头,以示此言不假。
陶元希……
好啊。
什么时候,他的元寿哥竟背着他勾搭了别的小娘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