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翁家师门 ...

  •   翠云山落在内外城交界地段,从翠云山再往东,繁华渐褪,露出外城景象。贾青在地铁站同师姐妹三人告别,坐上去城区内方向的地铁,谭北乐则带着两位师妹往反方向去。

      翁亦千从书包里拿出保温杯,边喝边小心看谭北乐,两人视线相交,面对大师姐的似笑非笑,她殷勤问道:“师姐姐,你今天提前放学吗?”

      各中学课程安排时间相差无几。森华国际学校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时间应该和体大附中差不多,是五点半。

      谭北乐视线移向山南:“舟儿今天忽然问我最后一节课是不是体育课,放学从哪个门下山。”

      山南尴尬挪开视线。翁亦千瞬间明白,山南应该是怕遇见大师姐,让小师弟去打听大师姐的行踪,没想到被谭北乐看穿了。

      “做坏事前总要报备,你还是这么傻。”眼见山南不看自己,谭北乐露出真实笑颜,眼角眉梢都展开了。她长得好看,笑起来十分养眼。

      山南瞪她:“要你管。”

      翁亦千默默叹气。她家二师姐山南就是这样,长得乖巧,性格大大咧咧脾气易躁,但内心和脸一样乖巧。从小到大,一群人做坏事捣乱,她扯东拉西,总会留下把柄被师父、师伯抓住。

      翁亦千哀怨又无奈地看着山南,山南嘴巴撇了下,拿出手机找小师弟算账去了。

      地铁经过三个站,三位师姐妹出站往一公里外偏僻的巷子里走去。
      这附近前些年还是锦城东区的一个镇,这两年划在了城区发展规划中,周围陆续拆迁修起高楼大厦,只有周围的五六条老巷子,因为具有老锦城风貌,被保留下来。

      师姐妹们去的巷子叫双竹巷,巷宽五米多,长三百多米。
      不同于处在地铁边被商业店铺占满的巷子,双竹巷偏僻安静,里面多住着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城市改造时,为应和巷子名字,巷内能种植物的地方都栽着竹子。

      师姐妹三人径直穿过相对热闹的巷头,走向巷尾。巷尾尽头,青砖围墙围出一个大院子,是师父翁非的家,也是师姐妹们每天下午放学后来练功的地方。

      与巷尾隔着四米宽的马路对面,体育大学主校区坐落于此。师父翁非在体大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任职。

      翁家院子斜对面是一个小茶馆,茶馆门大开,院子里摆着几张桌椅,零零散散坐着人。院子后,两间房的青瓦土砖小楼里,传来麻将碰撞和喧哗声。

      师姐妹三人从茶馆门前经过,山南丢下一句“我回去放书包”,跑进院子。

      谭北乐和翁亦千站在门前往里张望,看见门边不远处正提着一壶茶水的老人,同时笑着喊吴奶奶。

      吴奶奶笑着回应招呼,迈着健朗步伐去帮人添茶水。

      茶馆是山南的爷爷奶奶开的,这里是山南的家。

      山南很快放下书包从屋里出来,边走边扬声回屋里爷爷的话。她跨过门槛,师姐妹三人往前走几步,谭北乐率先推开半掩的院门,院子一侧,一位男子坐在轮椅上,正在看书,听见响动,抬眼望过来。

      “师伯。”谭北乐向翁清打招呼,身后山南和翁亦千同时冒头,跟着招呼。

      翁清点头:“回来啦?”

      三人回应着跨进院子,将门掩回一半。

      院子长20米,宽14米,当年还是小孩子的谭北乐带着师弟妹们量过。院子右侧是围墙,只有左侧和正面分别有三间房。

      左侧屋檐下,放着一堆武术垫。右侧围墙下,则是一排竹子。据说原本院子右侧也有房子,师祖们那辈为了练武,将房子拆除,扩大了院子面积。

      翁清看眼时间:“今天放学这么早?”

      山南和翁亦千没说话。

      谭北乐把书包放在廊下:“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我先走了。”

      翁清点头。没等来其他两人的回答,看向山南。

      山南反应慢了一拍,翁亦千抢先:“今天下午班里大扫除,我不用参加,提前回家遇见了师姐们。”

      翁清笑道:“南南呢?也是大扫除?”

      山南借口还没找好,迟疑一瞬,点点头。翁清什么都没说,只让她们先拉筋骨,等三位师弟到了,再吃晚饭。

      -------------

      这些年,随着体育运动的推广,武术体育生逐渐被大众认知。作为体育特长生中的一员,武术体育生同普通体育生一样,参加比赛,争名次,拿武术运动员等级,参加武术专项体育高考,进入大学。

      由于普通学校武术体育老师资源的缺乏,武术体育生很少可以同普通体育生一样在校训练,大部分学生都是同学校商量后,在体育生训练时间段去其他地方训练。
      连体大附中这种体育特长生很多的学校,武术体育老师也是兼职。只有锦城邻市那所文武学校,专门培养武校生,才有专门的武术老师。

      谭北乐师姐弟们自小拜在翁非名下,属于有武术师门传承的弟子,一直以来只跟着师父、师伯习武。每天的训练则是放学后来小院完成。

      师姐弟几人中,大师姐谭北乐和二师姐山南正是冲击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的关键时期,拿名次、得到一级运动员身份是她们现在的目标。

      8月下旬的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是她们高中成为一级运动员唯一机会。

      去年,高一的谭北乐通过全省武术锦标赛枪法组亚军的成绩成为二级运动员;大半个月前,北南以全省武术锦标赛刀法组亚军的成绩拿到二级运动员,谭北乐虽然拿到了枪法组冠军,却因为是省级比赛,无法将运功员等级升到一级。

      国家武术一级运动员的标准之一是在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比赛中,获单项前八名者。全国武术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参赛年龄为15-18岁。

      因为师父和师伯的要求,谭北乐和山南15、16岁都没有以运动员身份参加全国锦标赛,她们把重点放在17岁,冲着单项前八名的成绩而去。

      翁非说,比起其他体育运动,练传武的人少,机会也少,没必要在没把握的时候,去抢本省其他运动员的名额。练武之人,要放平心态,明确目标后稳步前行。

      翁非对徒弟们参加武术竞技比赛自有一套要求:12岁以前的少儿武术锦标赛,每年都参加。
      12-15岁参加省市的少年锦标赛,随意争取名次。15岁以后参加全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成为二级运动员。18岁之前,参加一次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成为一级运动员,以此作为好大学的敲门砖。

      在这个过程中,再有条不紊地去拿武术段位。

      中国武术段位等级是武术学习者和从业者必须拿到的证书,想要升武术段位,不仅要看武术能力还要看武德。

      为武之道,以德为本。作为武术世家徒弟,翁非对徒弟的要求很高,这也是她严厉禁止徒弟在外用武术揍人的原因。习武之人的力量同普通人有明显差别,加上年纪轻,没轻没重,很容易伤到别人。

      武术段位共分三级九段,每级三段。凡参加武术套路基础锻炼年满8周岁,入段资格技术考评成绩7分以上,并接受武德教育者,可取得入段资格。

      翁非6名弟子,都在8岁后拿到了入段资格。

      谭北乐因为各方面都很优秀,从9岁升到一段后,按照武龄逐步提升段位,15岁那年升到中段位的五段;山南则在15岁那年进入四段。翁亦千和同龄的师弟叶桓、武天睿目前都是武术三段,小师弟白高舟今年往武术二段晋升。

      相比大多数武术运动员,翁非的六个弟子在武路上已经走在很前面。但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放松。认真练习,努力在习武之路上前行。

      毕竟作为武术世家传承者,翁非在弟子拜师时,接了拜师帖,受了徒弟拜师礼,亲手写了回徒贴。

      金色绒面保护的帖子被师父和徒弟小心收藏。于徒弟而言,他们需要将武术世家传承下去,不管以后是何种身份从事何种职业,都是本门武术世家的脊骨之一。

      ------------

      下午五点,同在第三中学初二上学的叶桓和武天睿打闹着跨进院子,正对上谭北乐舞得虎虎生风的红缨枪。

      一丈左右的枪柄在谭北乐双手间旋转,白蜡杆随着风声弯曲,银色枪刃破开空气,带着红缨划出流畅弧度。

      翁清坐在一边露出欣慰神色。

      这套枪法是翁家世代传下的枪法,每一代只传一人。翁非那代传给大师兄翁清。

      原本翁清打算将这套枪法传给自己的孩子。奈何天意弄人,十年前,翁清遭遇家庭灾祸,他和妻子翁乐带着儿子出门玩耍,遇见车祸,妻子和儿子当场去世,只有他捡回一条命,双腿受重伤,无法再站起来。

      自小习武的翁清原本性格刚毅,重创下每日却躲在家中酗酒。师妹兼妻妹翁非看不过去,联合师伯,也就是翁清的父亲翁明,将翁清接回院子看顾他。

      彼时的翁清一心沉溺悲伤,不管是父亲还是师妹、从小带他的范姐姐,都没办法让他重振精神。

      直到谭北乐被带到翁非面前。

      谭北乐4岁拜师翁非,半年后跟着妈妈出国。在国外,她跟着华人武术师学了入门枪法,将枪作为主要练习武器。

      8岁时,谭北乐跟着妈妈回到锦城。翁非看着4年前收的小豆丁大徒弟,变成了大娃娃,拿着一把比自己高一大截的红缨枪,站姿端正,飒爽可爱,她心里一动,将翁清从屋里推出来。

      翁清胡子拉碴,手里拿酒瓶,看着小女娃身体随着长枪转动,点枪、崩枪、舞花枪、回马枪、绞枪,动作连贯顺畅。

      红缨枪无魂,小丫头眼眸放光,赋枪灵魂。能看出来这孩子在习武上的天赋和努力。

      耍完一套枪法的小谭北乐收势,脸上带着忐忑和期待,看师父和师伯。
      师父笑着赞声好,她松半口气,又看向轮椅上的颓废师伯。师伯的酒瓶掉在地上,双眼红肿,扯起嘴角动了动,她松下剩余半口气,跑到妈妈面前求表扬。

      当晚,翁非提到让谭北乐跟着翁清习枪,翁清看着桌边父亲和范姐姐,又看向自己的双腿,没有拒绝。

      自那以后,谭北乐的枪法教导全部由翁清担任。

      因为这件事,那时候还没接受谭北乐是师姐的山南,偷偷吃味好长时间,还悄悄问奶奶,谭北乐是不是师伯的女儿。
      为什么师伯这大半年对自己爱答不理,谭北乐一来,他慢慢恢复成以前的师伯样子。——奶奶将这件事讲出来,长辈们笑了好久。

      转眼八九年过去,翁清的精神已经完全恢复,谭北乐的枪法也越来越好。

      一套枪法结束,谭北乐收势站好,行礼。武天睿拍着掌叫好,跑到翁清面前,同谭北乐一起听师伯的动作指点。

      武天睿是翁非的第五位弟子,也是第二位男弟子,他6岁拜入翁非门下,同二师姐山南一样,主练刀。

      刚入门时,武天睿觉得谭北乐习枪很帅,吵着嚷着要跟大师姐一样学枪法。见他喜欢,谭北乐带他学了入门枪法,翁清也教导他。
      但不得不说翁非看徒弟很准,即使师伯同样教导,武天睿习枪能力依然赶不上谭北乐,在刀法上面的进步速度远远快于枪法。
      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进入中学后,开始和山南一样,以刀为主,枪法只做练习辅助。

      两人这边听师伯指导,另一边,山南和翁亦千开始两人刀法套路练习。

      叶桓没有活动开身体,一边拉开筋骨,一边看师姐们的刀法对练。
      这套双人刀法对练,一年后将会作为他和武天睿主攻的对练项目,他们要用这套刀法去争全国锦标赛的对练奖牌。

      叶桓主练棍,因着和师弟武天睿很有默契,经常一起对练刀法。

      翁非六名弟子,谭北乐和叶桓是完全可以争武术全能六项的人。

      武术全能六项:自选拳术;自选短器械;自选长器城;其它拳术;其它器械;对练项目.

      拳术先不说,晚清时期,翁家自北往南以武卖艺,来到锦城,一手北拳在南地站稳脚跟;刀剑短器械,翁家主传刀法,剑法为辅;长器械枪棍并行;由翁家先祖自创的翁家拳术融合南北,只传翁门徒弟;九节鞭三节棍,双刀双剑,峨眉刺,翁非从小带着徒弟练;至于对练,师姐弟们一起长大,不管是同龄还是相差几岁,一出手就是默契。

      教导至今,翁非很自豪的认为,六名弟子各有所长,在习武之路上,都没有拖后腿。

      两位师姐的对练刀法勇猛快速、气势逼人、刚劲有力,“劈、砍、撩、剁、挑、截、推、刺、滑、搅、崩、点、拔”,刀法基础十三式完美融入刀法对练中。

      叶桓边压腿边为两位师姐鼓掌。

      说话声、武器破开空气的声音、呼吸声充满院子,瞬间让院子活过来。

      就在各声吵嚷中,院子左边房门被唰地推开,一位穿着蓝白唐衣,五十来岁的女人站在门里,一手抓着圆桌面,一手提着桌角。女人面部红润,双眼精烁,头发束在脑后,精神十足。

      见她出现,武天睿蹦跳过去:“范姨,我来我来,我来帮你!”

      范九天生聋哑,不知家在何处,十二岁时被翁非母亲捡回家,一直待在翁家,照顾翁清这代人,因为只比翁清大几岁,从小被翁清师兄弟妹们喊范姐姐。

      因为身体有异,范九一直留在翁家,翁家人待她如亲人,用手语同她交流,教她一些强身健体的拳术,她则包揽了翁家人的吃食杂务。

      谭北乐他们自小也是被范九喂大的。
      师姐弟几人只要来训练,必会在师父家吃一顿饭。

      随着年龄增加,师姐弟们的饭量增加不少,翁非原本想再请个钟点工来帮范九,范九不愿意,还跑去自学了营养搭配,每天变着花样为孙辈们加餐,让师姐弟几人的父母都很感动,主动增加了伙食费。

      范九干活不喜欢旁边有人,尤其是在厨房。所以她都是关着房门在厨房独自忙碌。如今拿着老桌子走出来,意味着开饭了。

      武天睿帮范九将桌面放在X型的桌角上,用手摁摁,确认老桌子放平了,又去端板凳。谭北乐和叶桓也跟过来帮忙,洗手端菜。山南和翁亦千则收势抱拳,将刀放回正屋旁边的武器架上,到院子一角洗手。

      “好香啊,范姨。”武天睿明知道范九听不见,还是大声称赞。见他神情就知道他在说什么的范九笑得眯上眼。

      叶桓端着一盘汤催武天睿给自己让路,武天睿避开,差点撞上谭北乐,被大师姐瞥一眼,连忙拿着碗筷去摆在桌上。

      这边吵吵闹闹准备开饭,院门再次被推开。

      一身黑白休闲装扮的女人从院外走进来。女人身姿端正,浓眉大眼,五官大气,黑发高高束在脑后,红色发带隐在黑发之间,面容如三十几。细看下,翁亦千面容与她有几分相似。

      师姐弟们动作不停,齐齐唤:“师父。”

      翁非今天在体院有节太极课,刚下课。听见喊声,她扬眉一笑,周身气质瞬间化开,有了属于长辈的温柔。她视线在众人身上一扫:“高舟还没到吗?”

      “小师弟刚上完课,正往这边赶。”山南转身回答。

      翁非点头,回屋放好东西来到桌边。

      众人上菜时吵吵闹闹,吃饭时倒挺安静。

      一桌的人,除了翁清,其他人屁股只坐凳前三分之一,筷子伸向距离很远的菜盘时,膝下不动,腿部发力,身体上移,伸手、夹菜动作飞快。

      刚吃几口,院门再次被推开。小师弟白高舟背着画板蹦进来,脸上还沾着一点颜料,带着童音:“师父啊,我来迟了啊!范姨,你给我留菜了吗?饿死我了。”

      白高舟今年十一岁,在东升小学上五年级,还未长开的他才一米五几,脸上带着点婴儿肥。作为团宠和团欺,他向来比师姐师兄们爱撒娇。

      他假意哭喊着将画板和书包扔在院边,跑去洗手过来,往翁亦千旁边的凳子上一挤,一边拿筷子夹菜,一边打招呼:“师父好,师伯好,范姨好,师姐师兄们好。”

      连珠炮一样。

      他也不顾一桌人各种目光,夹了一筷子菜在嘴里,三两口嚼完吞下,朝着范九伸大拇指:“范姨,好吃!”

      翁非笑着轻叱他:“一进院子就没歇过。”

      他扬头:“师父,我饿了嘛。”

      “饿了多吃点。”旁边的翁亦千往他碗里夹个鸡腿。他连忙道谢,夹起鸡腿时想起什么,冲山南问:“师姐,你们堵人时遇见师姐姐了?”

      桌上众人手一停。旁边的翁亦千用胳膊肘拐他。

      翁非和翁清同时看向他,翁非笑着问:“堵人?”

      白高舟手一抖,低下头。

      “南南,你说。”翁非放下筷子,声音平平。

      山南轻轻踹旁边的谭北乐,谭北乐不动,翁亦千又拐白高舟一次:“妈……师父,是我……”

      谭北乐放下筷子,身板坐得端正:“有人拦山南和千千,骂她们,还想同她们动手,被我遇见了。”她露出讨好的表情:“师父,她们没做什么,我也没做。”

      “没做?”翁非看着大弟子,十分无奈。她才不信谭北乐没做什么,这个大弟子看起来漂亮乖巧,实际上一肚子主意。去年将邻校混混揍进医院,差点闹出大事。

      “嗯。”谭北乐不敢隐瞒师父:“只是将他们撂翻了。没有打他们也没有伤他们。”

      翁非无奈,重新拿起筷子:“先吃饭。饭后站桩,北乐两小时,南南小千一小时,高舟半小时。”

      白高舟惊讶地看向师父。

      翁非淡淡瞥他一眼。他哦了一声,垂下眼,一口咬住鸡腿。
      多吃点,才有力气站桩!

      谭北乐点头。山南默默剥一个虾放在她碗里。翁亦千瞪对面幸灾乐祸的武天睿。

      武天睿嘴角弧度刚扯开,被叶桓轻轻踢下脚,这时候可别笑,师姐弟向来“有难同当”,小心师父看见让他们也跟着站桩。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翁家师门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