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富商 ...

  •   大晋弘政十五年九月,应天府江宁城。

      吃早点的时辰刚过,福满茶馆中聚集了不少的客人,拎着瓷壶的小二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又是添茶又是带客,忙的不亦乐乎。

      今日的说书人姓李,留着花白色的山羊胡子,本是个走江湖卖艺的老油子,自他开始在福满茶馆搭台子说书,场场满座,掌柜的赚的盆满钵满,尊称其一句李先生。

      江宁不比北方,老百姓们更爱听曲,对醒木一响就是胡天海地的故事没什么兴趣,是以茶馆多在青天白日里开场说书,左右闲着也是闲着。

      以往说书的时辰茶馆都是门庭冷落,但自打这位李先生闻名江宁城,福满茶馆连早场都是人满为患,一票难求。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尽说些旁人不敢宣之于口的皇家秘辛与高门大户里的腌臜事,连本地的父母官、江宁知县崔极的后宅琐事也一同倒给了场下嗑瓜子的茶客,惹得江宁城中的捕快们平添了不少的差事。

      此刻,李老爷子的赤色醒木一拍,口中振振有词:“三十三重天,离恨天最高;四十四百病,相思病最苦。”

      须发花白的老爷子抱拳拱手,一身的江湖气接着道说:“咱们上回书说到,定国长公主为情所困......”

      话音未落,门外便涌进了十几个衙役,为首的黑衣捕头抽出长刀,架在他的颈上,老爷子被吓得口中直呼着官爷饶命,面上却是嬉皮笑脸。

      聚众编排皇室的罪名可大可小,如今又惊动了县衙的捕快、动了刀兵,在场的人怕引火烧身,忙作鸟兽散。

      捕头长刀的刀鞘拍在李先生身上,惊得老头一个激灵。他熟知这位捕头的为人,不慌不忙的赔着笑:“程爷饶命呐,小老儿一把年岁,也不过是混口饭吃。”

      “饶命?您老人家这个月都第几回了?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就不听劝呢?”姓程的捕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摇了摇头:“这次怕得请您跟我牢里走一趟了。”

      他话音刚落便听见茶馆楼上的雅间里传来一声倦怠的少年声:“且慢。”

      能在官差拿人的节骨眼上喊停,想来此人非富即贵。

      带着疑惑和探究的目光,底下诸人循声望去,透过雅间的薄纱影影绰绰的看见帘后立着的小小少年。

      少年撩起纱幔的动作不紧不慢,丝毫不焦急,正如他方才惫懒的音色。

      那只手的拇指上戴着一枚不知是何材质的暗色扳指,衬得他五指纤细白皙,随着他的动作徐徐,一张艳丽的脸露了出来。

      他似在病中,面色苍白的模样反倒衬得那双眼睛格外明亮,少年生了双极标致的桃花眼,相较于中原人而言他的眸色略浅,抬眼看人时让人想起破晓时分湖上的薄雾。

      眉是远山眉,目是含情目。他一双眉眼生的像是由能工巧匠精雕细琢而来,紧致的下颌线衬得其清俊不凡。

      这少年不过十四五岁,却提早束上了发冠,银冠花簪将黑发理得一丝不苟,他身负紫衣又在病中,犹显得贵气天成。

      “数年不见,程捕头威风更甚从前。”他动了动身,露出身后站着的高大护卫,随即侧倚上栏杆又微微垂首,俯瞰着底下鸡飞狗跳的众人。

      此刻的少年居高临下,底下立着的人只能看见他脸上明灭的光影,却读不出任何情绪。

      这位捕头名叫程恕,是应天府的总捕头,他闻得少年此言也是一惊,一时半会儿也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见过这样风光霁月的人物。

      眼前的少年实在太过年幼,怎奈何风华气度非凡,一看便知绝非寻常富贵之家,想这应天府是多少簪缨世族的根基所在,保不齐是哪个世家大族里的贵公子。

      程恕朝着高处的紫衣少年正色问道:“在下眼拙,不知小哥是哪家的公子?”

      少年未曾答他的话,只是携着护卫转身离开了雅间。

      程恕有些摸不着头脑,正犹豫之间,就瞧见那少年的护卫朝他走了过来。

      那男人身材高大,着黑衣踏银履的迈着大步走来:“程大人,我家公子说让您得空去家中喝茶。”

      程恕没想到那少年竟会邀他上门,不由得对他的身份更加好奇,遂追问:“不知你家公子是何许人也?”

      黑衣护卫并未答他的话,而是向他身后望去。

      紫衣少年神出鬼没的从程恕身后走出,一阵悠悠然的苏合香味飘入鼻息之间,那慵懒的声音也随之传入程恕的耳中:“自弘政十年江都一别已有五载,程大人贵人多忘事,我却未曾忘过大人。”

      他的身量不高,着一身流光溢彩的锦衣站在程恕身侧,身上昂贵的布料经上午的阳光一照被映得明亮,尤衬得他矜贵清隽,风骨傲人。

      “当年家中失窃,多亏大人办案有方。”少年唤护卫离开,有一道轻柔的嗓音穿过他的重重记忆:“朱厌,走吧。”

      程恕终于想起来当年的那桩事,半晌无话可说,待到那片紫色的衣角消失的无影无踪时,他抬手抹去了额角的薄汗喃喃道:“竟然是他……”

      “大人,那个人您认得吗?”身后的小捕快提醒:“方才他好像是绕到了后堂,趁着咱们的人没注意拿走了话本。”

      “带人回去吧,不必再追。”程恕心中一沉,不由感慨东窗事发大难临头。

      见衙役捕快们押了人离去,茶馆二楼雅间的桌下爬出一个身着褐色缎面衣裳的中年男人。

      他先是抹去了嘴角的茶点渣子,又四处张望确定人都走了个干净,这才敲了敲八仙桌,唤出同行的友人。

      二人坐在八仙桌前饮着桌上的茶,中年男人八卦:“诶,你知道那是什么人吗?”

      他们所处的雅间正对着方才的少年,轻轻松松的将他的风姿做派都看了个清楚。

      “我看他穿的花枝招展,左不过是谁家的小少爷。”友人不屑道:“这样的人咱们应天府不知有多少,没什么好稀奇的。”

      中年男人一咂嘴,纠正他:“西河大街、寻古斋,听说过没有?”

      “你是说那个新开的古玩铺子?”

      中年男人点点头,朝着紫衣少年离去放方向努努嘴:“那是他家的老板——景三。”

      “好歹也是个有钱人。”友人颇觉好笑:“怎么起了这么个名?”

      “本是叫景潮,因在家中行三,这才称作景三。”中年男人话锋一转:“月初时他到我铺子里定了件素色的斗篷。”

      友人一听这话便来了精神:“那可不便宜啊!”

      这中年男人姓辛名浮舟,乃是应天府数一数二的裁缝,他的铺子门脸虽小,但所收工费高昂,每件衣裳的绣样都是独一份。

      江宁气候温暖,眼下暑气未尽。似斗篷这样费时费力、所穿时日又不多的东西少有人做,因此他记得格外清楚:“何止啊!”辛浮舟品着半凉的茶水接着说:“那位连帕子都是云罗纱绣的常青藤。”

      “我看他手上那扳指非金非银,还以为他不过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谁知竟是真人不露相啊。”友人感慨:“看样子还是开古玩铺子赚钱。”

      “这便是你我不识货咯!”辛浮舟饮尽杯中茶水,继续同他说着自己搜罗来的八卦:“听平江街的宋掌柜说,他那枚扳指是前唐安平公主的旧物——传说中‘弄风云、乱乾坤、定朝纲’的明月环,是真正的古物。”

      友人听得嘴角一抽:“也就是说这景三公子日日穿的价值不菲、带着有市无价的古董招摇过市?”

      辛浮舟点点头:“他的东西非珍即贵,斗篷上的一颗领珠就够盘下我整间铺子。”

      “要说这宋掌柜也是倒霉,景三没来江宁时,这应天府的商家哪个不得看着他的脸色讨生活?如今看…怕是要变天了。”宋不凡宋掌柜是应天府的首富,除了攥着专为皇室贡奉丝绸锦缎的御贡绣坊之外,还是应天府最大的古董商。

      饶是宋不凡这般累世积攒、家珍私财数不胜数的人物,其排场也没能比得过那位病容清瘦的景三公子。

      “咱们这些靠绣坊吃饭的人,谁没受过他的委屈?”辛浮舟随口抱怨了一句,又难掩幸灾乐祸:“有这位小哥在,想必宋掌柜家的日子也要难起来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