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山东卷王 ...

  •   曲庸安排的宅子在城区较为偏远的地方,虽然融入的倒是没什么破绽,但是也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突破口,原本祝朗也不着急的,但是因为江桓的念想,他感到十分的焦躁,这样的心态无论做什么都是很危险的,何况还是这种需要理智冷静的考察研究。大约是天眷江桓这一生的惨剧,正在祝朗一筹莫展,极尽矛盾之时,迎来了转机。

      江桓就跟没事人一样,每天看着快马加鞭的信件,面色冷漠慵懒,然后一边喝酒一边昏昏欲睡。

      “有进展了吗?”

      江桓瘫靠在椅子上,道:“这点事还用不着信件来往,你放心吧,待会儿就来找你了。”

      祝朗点点头,看着手里的书发呆,又道:“东区的市场价有误,做的干净点,推过去。”

      江桓摆摆手,一脸不耐烦道:“这点事都做不好,我这阁早倒了。”

      祝朗无奈,道:“我只是第一次用暗阁,有点心里没底。”

      江桓意味深长道:“练练就好了。”

      祝朗摇摇头,道:“我这次事办完就没什么想的了,安心等着告老还乡,也算功德圆满。”

      江桓笑而不语。

      过了一会儿,如期许一般,曲庸到访。

      曲庸是个很高大的中年男子,面目不算英俊,但是很有男子气概,看上去便是一副‘老大哥’的样子,他的拜访让祝朗有些慌乱,因为原本应该是他想好有什么计划去找他商议,如今人家找上门来,自己还是一头雾水,实在是打得个措手不及。

      祝朗亲自给他倒了杯茶,笑道:“曲大人安好,时候不早,待会是否留下来吃饭?”

      曲庸摆摆手,笑道:“不必不必,大人实在不必客气,在下此行有事相求,您这般礼待,叫我情何以堪。”

      祝朗有些意外,道:“哪里,祝某对齐鲁人生地不熟,全都依仗大人关照,若有需要,祝某力所能及之处,自然事必躬亲。”

      曲庸有些为难,抿了口茶,道:“是这样,齐鲁虽然向来好战,但是对教育的重视是不比列国差的,即便是平民乞丐,也都能去辖区地主处学,即便僧多粥少,也总算有着平衡,人们心里安生。但是愿意的夫子太少,原本便是个大开销,如今全靠我们这些商贾撑着,但是钱粮少缺,已经到了以物易物的程度,这银钱难动,我们的粮也实在难得,钱花不出去,便也没什么人愿意教书了。从前朱丞相及其重视考核人才,向上寄托是齐鲁生机如此的重要愿意,如今吃食少缺,寄托全无,大伙儿的心思都......”

      祝朗眼前亮了亮,尽量冷静道:“这是祝某该做的,大人不必为难。祝某知道,这虽然不至于乱了民众,但是终归是个问题,祝某此行原便是为了齐鲁之地的振兴而来,既然身为人师,身为人臣,实在义不容辞。”

      曲庸喜出望外,道:“大人胸襟,在下佩服。在下替济州城的百姓,谢过大人。”

      祝朗心道你这是帮了我啊,他连忙道:“本分之事,您若是谢,反倒是叫祝某惭愧。”

      曲庸钦佩的神色叫祝朗有些心虚,好在他很快便收了视线,对他道:“大人如此品性,在下没什么不放心的,关大人即将到济州,到时候在下举荐您去他的辖区教书,关大人手下的民众不多不少,也不至于累到您,更方便你们二位交谈,您看,可行否?”

      这也太行了!难怪富甲一方,就是会做人,祝朗满眼笑意,道:“这我可要给大人鞠一躬了,简直雪中送炭,谢过谢过。”

      曲庸忙扶起他,谦逊道:“不过举手之劳,辛苦的是大人才是。素闻您桃李治天下的名声,如今我们齐鲁有幸受教,实在是,实在是让在下感激涕零。”

      祝朗见他真的有些激动,忙道:“大人言重,这是祝某分内之事,此次来访叨扰至极,该是祝某冒犯讨饶才是。”

      曲庸摆摆手,满脸感慨道:“先生厚德载物,言多无用,曲某定为先生效犬马之劳。”

      祝朗和曲庸二人都毕恭毕敬地互相作揖,半晌才终于谢来谢去的告别,祝朗只觉得这古代知识分子真的太重礼仪,闹得寒暄如此之久,当真累得慌。

      曲庸走了没多久,江桓就摇摇晃晃地晃进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打了个大哈欠,道:“如何?我就说没事。”

      祝朗也坐下,道:“是小的没见识了,江大人好手段。”

      江桓笑道:“还得是你计策好,从老师这方面入手你也想得出。”

      祝朗也笑,道:“齐鲁之人好学,多出圣贤,自古皆如此,朱嫣又是个好强的,若要所用之人保质保量,绝对不会想要举国白丁。如此一推,稍稍一查,便发现果真如料,如今齐鲁自封城门,经济萧条,各方面供需失衡是迟早的事,饭都吃不饱还图着读书,本就异想天开。”

      江桓接话道:“只消稍稍推波助澜,你就能重操旧业,从而力揽民心?”他笑了笑,道:“民心这种东西复杂,但还是个香饽饽,我可提醒你,这声望过高,功高震主,切忌过慧易折啊。”

      祝朗赞许地点点头,笑道:“所以舆论交由邕良阁控制,他们自然会做出好的风向,且我一旦此行归朝,便告老退居,永不担实职,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江桓挑挑眉,道:“祝兄青年才俊,陛下惜才如命,怎会轻易放您归田。”

      祝朗喝了口茶润嗓子,再开口有点哑,便轻声道:“我身份尴尬,这才是自知之明之举。”

      江桓若有所思,道:“那楚将军呢?”

      祝朗一愣,道:“他无兵权,自无威胁。”

      江桓笑道:“威胁起于声望,手中无权反而任人宰割。”

      祝朗沉默了。

      江桓又问道:“他现在在哪?”

      祝朗回道:“他去考察这儿的军练场,想研究一下地方的兵将建设。”

      江桓挑眉,道:“他想在地方设军区?”

      祝朗摆手,连忙道:“并非如此,只是自古文重武轻,他想有个选拔制度,精进队伍建设,提高征兵效率效益。”

      江桓点点头,道:“我倒是可以跟他举荐一人。”

      祝朗想着楚越这些天忙得不行,有四处碰壁,忙问道:“何人?”

      江桓道:“刑部尚书原濯。”

      祝朗想了想这个人,发觉没什么印象,道:“何出此言?”

      “带我寻纸笔。”

      祝朗带他去书房,江桓一边走一边道:“刑部和兵部虽然隶属两辖,但是选拔却有些相似之处。”江桓坐在桌案前,开笔匆匆写下几句话,吹了个口哨,唤进只鸽子,将纸绑在鸽子腿上,再放走,行云流水之后对有些诧异的祝朗自然而然继续道:“原濯大人是西蜀的老臣,从前在吏部从事多年,后来升刑部尚书,对选人用人知之甚深,深谙国防文武,且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实乃国士,若是与他多番交流,必能有所裨益,且其声望极高,乃是元老,有他的指点帮助,你们的策论推行起来便能更加顺畅。巴结他的人可不少,不过你们却不用,据我所知他很欣赏两位策论,一心想结交一二,只是你们二人心思不在朝堂上,总也没什么接触,便没了后面。如此,只要见上一面,好好说上几句,想来会有大收获。”

      祝朗若有所思,道:“我会与楚越说明白的,若是真的如此,江兄可帮了大忙了。”

      江桓深藏功与名一笑,道:“不算什么,只是你们二人既有未完成之信念,又想着告老还乡、归田自在怕是不行,人要有后路是自然,可是一味想着退路怕是会畏手畏脚,若是真的要痛痛快快的,我看祝兄你和你家那位将军,还是得多和西蜀的旧臣好好打些招呼。先文王用人唯贤,乃是春隶年间最贤德开明的君主,留下的许多部将臣子都是国之栋梁,为地处崎岖的西蜀打下了极好的江山伊始。多与他们来往,你们的信念才能实现的更加彻底。”

      祝朗点头,郑重道:“多谢江兄。”

      江桓受不了这个,道:“别闹这个,我可受不得。我看你是该好好和你们那个将军说说,他看着温和,实则简直是个木头桩子石头镚子,这么些日子就靠着这笨方法乱窜,瞧着都心烦。”

      祝朗笑了一下,说:“他一直如此,偏有许多人觉着他温文尔雅文武双全的,当真是以貌取人。”

      江桓抻了个懒腰,把脚放在了桌子上,道:“你预备怎么教,祝夫子。你以往都是只教一个两个的,如今这一群人,可怎么教?若是谁认出你了,暴民意乱,可是要闹笑话了。”

      祝朗笑,他在现代这么多年,课堂式教育简直吸烟刻肺,一对一和一对多灵活转换,他熟练得很,他道:“这我山人自有妙计。你要是不放心,到时候去瞧瞧呗。”

      正好他也想见识见识,一群山东卷王是什么样的上课状态。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山东卷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