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补充说明:故事背景所在的城市与我们内地教育制度不一样,小升初由三次呈分试的成绩决定,分别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上下学期举行。由于各个小学用的教科书不一样,所以卷子全部将由学校老师出题,不同小学的精英程度不同,教科书难度不同,卷子的难度不同,所以将会用三次呈分试成绩综合小学排名将整个区(例如北京海淀区)的小学毕业生排序,前三分之一被划分为Band1(第一级)中间三分之一是Band2(第二级)最后三分之一为Band3(第三级)。这种Banding的划分方式其实是划分中学(几乎全部是初高中连着的六年制中学,不需要经过中考)的等级,在三个Banding还会细分abc,最高是Band 1A,最差是Band 3C,几乎所有Band 1中学都是英文中学,即除必要科目使用中文之外(比如中文和中国历史),其他都是全英文课程。不过中文中学(即所以科目以中文教学,包括但不限于英文课),不过中文中学有英文班。在很多家长眼中Band 1中学就是香饽饽,是前途的保证;而很多Band 2,3中学的学生都称Band 1学校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差别。那就谈到一个问题,既然中文中学也有英文班,那为什么全部都要往Band 1中学涌去?有以下几个问题:大学的大部分系都是全英文的,中文中学的学生比较难适应,也需要时间去习惯,但英文中学的学生不需要;名校有名校的好处,师资、教育资源、社交圈、眼界、更高的教育水平、更有含金量的学历、有更多机会可以扩展自己的各方面才能,有各种夏令营、冬令营、领袖课程等等,而且并不是你家境不好就去不了的,你成绩好就能帮你搞定一起问题,奖学金、助学金、各种资助、便宜的补课,免费的各种活动,免学费,减免学校杂费等等;不禁止早恋,但要求不能影响学习,学校课程非常内卷,所以早恋基本不可能,而且名校之间是有联校活动的,顾名思义是名校和名校之间(通常是男校和女校之间,男女校我还没听说有这种活动)一起开趴体,甚至几十年前还是举办舞会一起跳舞,结束后老师还会主动提议学生之间互留联系方式,就算早恋也是名校生和名校生谈恋爱,如果不是外校的也有可能是校内的,但是吧,也不会歧视LGBT,甚至一起吃瓜,反正放的特别宽松,只要你品学兼优不犯校规就啥事没有干啥都行;然后就是有校友会,名校出身的很多遍布各界,不管你以后大学读哪个专业,只要领域不太冷门的就能提前比别人多一批人脉出来,而且各个也都有钱,一捐给学校就是几百万,捐钢琴捐教室这里捐那里捐,学校的环境特别好,学习氛围也好,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有成绩。这些是普通学校可能没办法相比的,不是说普通学校的学生怎么样,而是学校的条件真的对学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所以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每年进入排名前三的大学有90%,这就是差距,也是鄙视链会形成的缘故,想想如果衡水一中的教育国际化的话,差不多也这样
所以作者才写女主班长对女主的恩情很重,不过注意!
女主填的志愿是自主招生的志愿表,自主招生结束的时候是三月份,五月的第三次呈分试还没开始呢,只有两次呈分试的成绩纳入计算,等到第二轮统一招生的时候才会将第三次呈分试成绩纳入计算
角色取名灵感:
林秋意&叶辞:惊起归鸿不成字,辞柯落叶最知秋。--黄庭坚《次韵任君官舍秋雨》
向晚意&古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乐游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