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迎亲 ...
-
孙清荷十九岁这年,首知府收到了来自朔北阆州苏家的聘书与礼书,靳怀安收下了,清点了下要给孙清荷的嫁礼,将苏家送来的聘礼也放在了其中。
虽说是赐婚,可苏家对孙清荷很重视。纳吉、纳征、请期一个没落,规规矩矩。
靳怀安与孙予扬也很重视,孙清荷的嫁妆越积越多,孙清荷很无奈。
“先生,您不要再添了。路远,少带些。”
“这马虎不得,你从我首知府出来,是我首知府的姑娘,嫁到那苏家去,不说百八十担,十里红妆是得有的。”
靳怀安那仙人一般的身影在满库嫁妆里来来回回,像每个担心女儿出嫁的娘家人一样。
“那迎亲的队伍已经在路上了,苏珩派了自己的亲兵下属来迎,那是精兵悍将。护你一路稳当到阆州是没有问题的,朔北苦寒,多为你备些无防。”
孙清荷鼻头一酸,她的先生从来不像外面传言那般冷清不近人情,他像一个可靠的长辈,一路扶持他们姐弟从风雪中长大。
孙清荷在闺中等了五日,那从朔北来的迎亲队伍终于进了城门。
孙清荷穿着大红滚金锈纹嫁衣,头戴东珠琉璃编凤金冠,手拿翡翠作柄蚕丝混金丝为面的合团扇,由香菱扶着,从妆台前上妆,孙清荷妆好门外孙予扬背着她走向前厅。
“阿姐,护好自己,弟弟在京都就是你的后盾。”
十四岁的孙予扬身材挺拔,背着孙予扬稳稳当当地一步步走着。
“阿扬,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多给阿姐写信。”
“好,阿姐莫哭。”
孙清荷趴在他背上,眼泪不受控地流。
那时窝在她怀里撒娇的小子,如今已经背得起她了。
靳怀安站在外厅,来接亲的段津之看着他,毕恭毕敬行了礼数。
“首知大人。”
靳怀安点点头,孙予扬背着她出来,靳怀安跟着出了府门,孙予扬正欲下阶,靳怀安拦住了她,他伸手。
“清荷,握住这个。”
靳怀安递过一个玉如意,孙清荷接着。孙予扬将她背到桥前,她在香菱的搀扶下坐上了那顶大红的富贵牡丹星星冠喜桥。
段津之站在阶上,看着她上了轿,示意手下起轿。
“起轿!!”
孙予扬与靳怀安站在府门口.两人皆是一身红色衣袍。孙予扬这几年身板长了不少,站在那里也是跨马当歌的俊俏郎子,孙清荷撩开帘子看着自己的阿弟。
她出嫁前去给他求了一签,解签的僧人看着符签
“此郎子好相表,大必为良将,贵极人臣。”
她很骄傲,他的阿弟,来日必是这京都名家女子争求的好郎子。
孙予扬向着花轿的方向磕了一个响头,眼里早就充满了泪光。
他的阿姐,一定要安好。
靳怀安目光随着那花轿,眼底万分不舍。
“首知大人。”
靳怀安看着快步向他走来的段津之
段津之黑亮的眸子含着笑意,他咧嘴笑了笑
“首知大人,您伸手。”
靳怀安看着他的眸子,两人之间像有暗流涌动。最终,靳怀安在他直白的目光下败下阵来,慢慢伸出了手。
段津之将手里的东西放在他手心,转头下了台阶。
靳怀安看着他在左耳朵上亮亮的耳珰,眸色深了深。
段津之利落地翻身上马,跟在花轿后面,马蹄前抬,他转头向靳怀安笑了笑,
靳怀安看着他,像看到了朔北的日光。
孙清荷的花轿左侧是朝廷派来的送亲使臣,
后侧是骑着红鬃高头大马的段津之,身后是一抬一抬的嫁妆。
轿子都出了城门,嫁妆才从府里走完。
三书六礼,八抬大轿,十里红妆,明媒正娶。
孙清荷想,除了新郎官要守边关无法亲自前来,其他的她都很满意。这让她有些不安的心平稳了几分。
“嫂子,”
段津之的声音从轿外传来
“实在是恕津之无礼,但因着日子,咱们得赶几天路,到了前面驿站,您先将婚服换下,换上身舒服的罗裙,等快到的时候再到驿站换上婚服。少将军他特意嘱咐了,那日他会早早在城门外接您,辛苦您了。”
孙清荷早做好了准备,她知道路远。
“好,劳烦你多费心了。”
段津之得了允肯,嘱咐在前面驿站稍作休顿。
一路奔波,这半月来孙清荷清瘦了不少
段津之倒是有些意外,原本他以为孙清荷肤白嫩肉的,路上多少要喊停几次。
可她当真应下了那日的要求,赶路途中水土不服吐了数次。人眼瞧着瘦了一大圈,可愣是一声不吭。
这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快到阆州了,段津之带人在前面驿站定了房。他对轿里的孙清荷请示
“嫂子,咱明日就能进城,我在驿站定了房,明日少将军来接您。”
孙清荷闻言高声答道
“好,辛苦了。将士们大伙都辛苦了,我这有些碎银子,就当给大家的茶钱了。”
香菱和另一个陪侍翠羽给众人发了赏钱。
到了驿站已是黄昏,孙清荷带着侍女住进了驿站的上房。段津之打了招呼便回去了,孙清荷收拾了下便坐在窗边。
窗外夕阳西,孙清荷看看远山黑沉,日头昏黄渐渐消失了身影。
她躺回床上.
明日,便是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