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
第14章
方老二非要去拿咸菜。
张氏也阻止不了。
不过等方老二拿完了,张氏就立马抱着咸菜坛子换了个地儿,打算藏起来。
这咸菜中的菜虽然不值钱,但腌制的时候用了不少盐巴。
盐巴值钱。
本来方老二还想拿家里的鸡蛋煮,张氏也是没让。
叫拿方大嘴送来的鸡蛋,方老二不肯。
就没煮鸡蛋。
方大嘴一早晨是帮了不少忙,眼瞅着要吃饭了,他就要走。
方老二就道:“留下一块吃行了。”
没等着旁的人怎么着,张氏就耷拉着脸,皮笑肉不笑的开口,“家里吃食多得是。”
一看张氏那脸色,方大嘴连话都没怎么说,直接走了。
弄得方老二觉得很没脸,又是跟张氏吵吵。
这会子终于上炕吃饭,张氏给自己舀的少,只有小半碗。
方老二最多,碗里都堆高了,方启明和周氏碗里的,平着,不多也不少。
旁的人基本都差不多,比方启明碗里要少一点。
不过方言舒的碗虽然小,但盛的多,都冒尖了。
小武的是平着的。
秦杨要少一点。
最少的是小思。
就盛饭这多多少少的,张氏是个什么想法,全都摆在面上了。
方老二一看,顿时沉下脸。
就这一早晨的事儿,他这是能动手的就动手,实在是忙不过来的,这才叫张氏帮忙。
结果就是这样,也非得再折腾出事儿来。
就这,张氏还说:“只管吃,锅里有的是。
烧饭的时候,放了小半袋粮食。
那么大一锅,只管敞开了吃。”
还专门说方言舒,“小树你可得多吃一些……”
“二娘你也吃。”方言舒赶忙道。
粗粮熬的粥。
甭管熬多久,粮食外面的那层皮都在上面,是熬不烂的。
有些硬,要是吃得快了,会有些揦嗓子。
而且方言舒已经吃过一个鸡蛋。
更别说先前蒸的点心,张氏给切成小块,现在全都摆在方言舒这边的桌子上。
方言舒就吃点心。
边上秦杨吃得快,本来他碗里就少,三两下就吃完了。
方言舒就把自己的碗推过去。
秦杨也没客气,借着吃。
小思和小武都吃了两个鸡蛋,这会子吃的都不多。
不过小思碗里的最少,一下就吃完了。
方言舒就拿了块点心放到他碗里。
继续吃。
方老二那边倒是吃的不快,一边还说着话。
“今冬怕是得冷,这阵子趁着天还暖和,多准备准备。”方老二开口。
边上张氏赶忙道:“老三不差钱,不如去买些棉花,缝袄子、被子用着都暖和。
这几年棉花是一年比一年贵,今年都还不一定能买到。
这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冷下来,到时候棉花就更买不到了。”
说着,张氏还看了眼方老二。
从好几年前开始,张氏就想买棉花。
不用买很多,就买两斤三斤的。
也不用非得缝袄子,就缝个贴身穿在里面夹袄,用棉花少,而且也一样保暖。
而且家里头就三口人,小武又小,有点棉花就够了。
结果棉花一年比一年贵,前些年最实惠,十个大钱一斤。
要是冬日里暖和,棉花就卖不上价。
偏偏这几年是一年比一年冷,棉花价钱就一涨再涨。
“上年就已经四十多个大钱一斤,到后面六、七十大钱都买不到一斤。
今年还不知道价钱怎么样,叫我说,这个就得早点买,越晚越贵。
这天也不知道怎么了,说冷就得冷的冻死人。
这要是再冷下去,我看人就没发火了。
还有老人说,这是灾,往前数几百年都没有这样的冷冬。”
对于这个,方启明暂且没说什么,就算是真要买棉花,也不能说现在就一拍胸脯,非得说买多少多少。
周氏倒是开口了。
“这几年确实冷,一到入冬,家里不是炭就是柴,得一直烧着,都不敢出门。
就从小树出生那年开始,着实是冷。
那会子也没额外准备柴火和木炭,我这一冬天就抱着小树在炕上,都没敢下炕。”
这会子说起来,周氏还是心有余悸的。
那年是前所未有的冷,许多人家都没准备多少柴火和木炭。
方言舒又很小,就怕吹冷风。
周氏就当真是一整个冬日都没下炕,一直抱着方言舒。
不过这会子周氏说这个,可不是张氏爱听的,她直接翻了个白眼,皮笑肉不笑的,“这几年可是一年比一年冷,今年还不知道冷成什么样。
那还能就直接不下炕了……”
眼瞅着张氏说话越来越不好听。
方老二赶忙道:“行了。
家里柴火不缺,再说咱们就靠着山,哪里缺柴,咱们也不能缺柴。
只要有柴火烧,就是再冷,那也不能冻着。”
这是实话。
方启明这边瞪了眼周氏,不叫她说了。
就笑道:“肯定冻不着。
再说,那山一座一座的,可都是小树干爹。
甭管谁家缺柴火,小树肯定不会缺。”
“这些年我是有点功夫就修宅子,就是因为天越来越冷。
菜什么的,天冷了就得放在屋里……”
当天特别冷的时候,不单单是菜,甚至是农具什么的也都得往屋里放。
一来是怕冻坏了,二来是要是结冰什么的,到时候用起来,甚至是都没法子拿起来。
还有就是,屋子多,即便是不用来住人,就是用来放东西也是好的。
而且还能挡风。
“前几年有的人家只有正房,厢房没有。
下了大雪,直接到大腿,人都出不来。
灶房直接叫雪堵上了,挖了好几天。
旁的人家也都困在家里,没法子出来帮忙……”
说着就叹气。
好几天都没吃上一口热饭,也没能烧炕,屋里除了没有风,哪儿哪儿都是冷的。
人虽然没有冻死,但是不舒坦,又得出来铲雪,弄柴火。
直接染了风寒。
后来就没熬过去。
偏偏那时候冷的厉害,村里也没几个人家出门的,直接把人放到院子里,冻的梆硬梆硬的。
后来天慢慢开始暖和,人能出来了,这才招呼村里人来帮忙,出殡什么的。
天特别冷的时候,也不单单是直接冻死那么容易,兴许染上风寒,或者有哪儿不舒坦的,这就直接抗不下去了。
“要不回头在屋檐外面再盖一点,用柱子撑起来,这样就算是下雪,也好歹是能出屋。”
方启明道。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亲自见过,并且在外面也住过这样的宅子。
院子当中,沿着厢房和正房,会额外修一道回廊。
这样就算是下雨、下雪,也能在外面行走。
甚至是讲究一些的人家,回廊还会专门用木头铺好,走在上面连泥土都没有,比寻常百姓家里的正房都要干净。
听了这话,方老二没吱声。
倒是张氏笑道:“啥样的都想过,要是修好了,咱们自己也方便。
可这一来,老二没那么些功夫,也请不起人。
我先前还说,实在不行,多弄点木头,随便搭一搭也好。
老二非得说忙不过来,得找人帮忙才行。
可咱家这样,哪能请得起人。”
也不单单是方老二家这样,旁的人家也是一样。
要是有钱有人的,这宅子保准修的里里外外都好。
这不是没钱也没人。
方启明没说话,这会子也不好说什么了。
不过周氏是有话说的。
“我跟着当家的在任上的时候,就讲过这样的宅子。
家里还养了不少下人,专门伺候人的。”
张氏不乐意听这个话,就道:“老三不也是官,没养下人?”
一说起这个,周氏可来话了。
“我也这么说。
老三是官老爷,在外面多有面子,许多人见了都得行礼。
我就说家里忙不过来,不得买几个下人来家里伺候。
老三不愿意,还要打我。
这么些年了都……”
说着周氏就开始抹眼泪。
这话说的,好像方启明哪儿做错了似的。
张氏就笑,“那就是老三的不是了。”
“你行了!”方老二瞪了张氏一眼,直接说,“吃你的饭,还堵不上你的嘴。”
一看方老二变脸了,张氏哼了声,没再说话。
她就看不惯周氏说这些。
摆明了是炫耀。
不过当年方启明离开方家堡的时候,是已经跟周氏成亲了的。
因此周氏什么样,方老二是知道的。
这会子就道:“这些年你也不容易。”
是说方启明。
“日子就那样,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也好在家里就那么几口人,也没多少事。”
在外面跟家里是不太一样,周氏也用不着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也就是每日里烧饭,拾掇下家里。
甚至是有时候忙起来,衣服都不用自己洗,方启明就直接去外面找婆子给洗,给几个大钱就是。
而方老二是知道周氏脾性的。
没什么心眼,自家有什么事,想说就全都说出去了。
就好比这会子,先前自家过的什么日子,肯定要比方老二家要好,这会子就不能口无遮拦的非得说出来。
方老二知道周氏脾性,不会多想。
可张氏不知道,她跟方老二成亲的时候,周氏已经跟着方启明出去了。
不了解的这么一听,就觉得周氏是故意说这些,是故意显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