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评苍茫云海间 ...

  •   很久没有写书评了,但是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对我胃口的小说了,忍不住写一个长评。
      本人是一个资深的女尊小说加百合小说爱好者,这两者结合起来首先就让我很喜欢了,当时是先在别的地方看到了书评,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看完了只能说作者写的真的很好,无论是对场景,谋略,还是人物的塑造上,都十分精彩,文章中对李清平的着墨更多,她也是我这些年看的这么多小说里喜欢的女主类型排前三的人了,我是一个十分偏好成长线故事的人,之前最喜欢的小说人物的故事也是从女主少年开始写,一直写到女主经历万千,那本看了不下八遍,这本书也是如此。
      纵观这本书,清平从陈留王府的一个侍女仆从,到跟随陈晙游览各州,到在贺州求学,认识了吴盈这个至交好友,到回到长安拿到自己的身契,取到了新身份进官学,认识了好友燕京寒,到进了庶吉士当了礼部侍中手下的文书官,到左迁六科给事中,被皇帝赏识,再回到礼部做执事祭酒,经历科试舞弊案,再迁承徽府太初理事,再到兜兜转转兼领信王府典谕,到长史算计清平核对庄子账簿的风波,再到离京外放调任云州,在云州安平郡长孙从善手下任太常,推行互市,推行新法,再到出使西戎在金帐历经九死一生,历经好友和上司身死,了解到楚晙深情之下的算计,及至回到长安 ,升擢至礼部侍中,再至离京赴辰州查案,探寻吴盈之死的真相,辰州水患的真相,揭露了金帐,八荒,碧落城,和藩王世家隐藏在局势之下的算计和阴谋,回长安升任礼部尚书,再赴辰州破釜沉舟,最后卸甲归田,在一方教书育人。这一番在朝堂的经历,也正是她前半生所有记忆和喜怒哀乐的缩影,当然这其中还有楚晙,这是后话,容后再写。
      其实我更想写的是吴盈其人,其实比起楚晙,我更想写的是吴盈,这本书我都是深夜看的,那天看到凌晨三点多看到吴盈死的那里真的眼泪不住的流,我一向是爱友情线大于感情线,当然她们之间的关系吴盈同样是深爱着清平,但是她的感情热烈而含蓄,我永远和清平一样怀念在贺州求学的那段时光,那时候还没有考虑到那些阴谋阳谋,算计猜忌,只消和吴盈一起在书馆读书,在长街走马,心里想的只是课业是否繁重,先生是否会说她们,当然一切随着陈晙带着化名余珺的清平连夜出城,清平在贺州的过往就如同余珺这个名字一般如梦幻泡影般消逝在记忆之中了,看着吴盈如同往日般想去清平府上找清平顽,却得知这一家已连夜搬走,昔日好友连句告别都没有就不辞而别,吴盈呆立在长街上我心里也十分遗憾。吴盈那样一个阴郁孤僻的女孩,清平这样一个温润如玉又豁达通明的好友自然是吴盈年少时的一道光吧。所以后来看到吴盈在官学求学再见清平,虽然因为个中隐情二人无法直接相认,但是彼此心照不宣,及至吴盈袒露心迹,清平拒绝,但二人也念着彼此情谊,到云州二人又得复相见,虽然当时已各自为营,但吴盈仍止不住替昔日好友担忧,虽然表面上针锋相对,何尝不是另一种关心呢?二人的感情在清平从金帐逃走,吴盈远赴西戎来救,在我心中的得到了升华,她们在广袤的草原上拼命的逃跑,跨高山越湍河,经历艰难险阻回到云州,却是看到满目疮痍,安平郡城破,百姓流离,云州失守,清平身负叛国通缉,眼见同僚遭难,身边也只余吴盈一路护送。后来面对谢祺的追杀,吴盈为了引开杀手毅然赴死,虽然即使没有谢祺想来吴盈也会因为所知甚多而被杀害,但是她的死也成为清平乃至我心中的隐痛。吴盈身死后,清平抱着吴盈的骨殖带她重回贺州,在长生牌前却是连名字都不忍写下,多少次恍惚间以为吴盈并未身死。及至吴钺拿着长生牌前曾经送给清平的黄玉颤声喊了一声阿盈,我的心痛达到了顶峰。再到后来,清平知道了吴盈曾经随手送给她的系着三十九个绳结的草环背后的深意,知道了多年前自己在贺州不告而别时唯一留下的纸鹤吴盈留了近十几年,沉痛中夹杂着隐痛,让我很难不遗憾。吴盈曾经也是盛极一时的朝堂新秀,却在一场刺杀中就这样陨落了。再想起她的身世,曾经被同窗嘲笑是逃生子,生母不知去向,后来入朝为官,终于找到了生母却是齐王手下的谋士司先生,连脱身而去都不能,兼之她又是吴家之女,世家之后,桩桩件件都是身不由己,唯独对清平一事,多次皆出于真心。再看吴盈和清平之间的感情,清平原以为是吴盈的一时年少心动,吴盈却终究情根深种多年,当然这份感情也很复杂,是友情中夹杂着爱情的,清平也始终视吴盈为知己好友,再回首想起二人在京城河边放花灯,清平写下的“白云满地江湖阔,著我逍遥自在行”,恍如隔世。
      再谈燕惊寒,这同样是我十分喜欢的一个人物,作为清平在官学的好友,她的个性十分鲜明,活泼,说话直率,有些直来直去,但是她也有自己的报负和理想,在京城这个遍地是四品以上大员,没有背景不依附权贵就无法施展自己一腔抱负的官场,她和清平回忆起了簪花宴上的豪情壮志再到如今认清现实的踌躇满志,她选择自请外放,到一方州县泽被一方人民,我本以为清平与她的故事就到这里,因为外放官员很难再回京,但没想到再见之时,她已与八荒牵连不清,我甚至以为这是一个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没想到燕惊寒风骨犹在,初心常存,只不过腹背受敌,回天乏术,身怀名册,最后只能面对自己的死局。犹记离京之时她与清平促膝长谈,谈及所为之事,清平回以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言犹在耳,故人已逝,正如清平所言,她的好友惊寒,却是将这前两句躬身力行,只是何尝能不遗憾呢?如果能选,她不是出身言家村,是否就不必铤而走险了呢,也许仍会,毕竟这人是愿意为了理想献身之人,可何尝不是身不由己呢,时过境迁,再见之时,她变了却也未变,此间诸多遗憾,在我看到清平回到惊寒京中旧宅,翻到惊寒留存的一大箱二人在官学读书时斗嘴说笑的稿纸时无声流泪的场景时,也不由得潸然泪下。
      清平在前半生的朝堂之路上,失去了吴盈,失去了惊寒,也失去了在云州关心教导她的孙从善大人,我也很喜欢这个人物,她粗中有细,关爱下属,也想施展一番抱负,与清平一起着手推进新法,最后在安平城破之时以身殉国,这样一位上司,与之清平在信王府上,在礼部中的上司相比,实是万分值得怀念的好上司了。其余出彩的配角也很多,沉稳庄重但也顾念旧情的刘甄,为国鞠躬尽瘁的周乾大帅,看淡世事抱琴归隐的吴钺,以及刚正不阿的原随,还有严首辅,她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开篇我以为其是一个贪官污吏,但是写到拜访她府上却没有传言中的金银满室,甚至是清简,她也是一个着墨颇多的复杂人物,只能说,书里无论是世家,八荒,金帐,朝堂,的各种纠葛,以及对琼州,闽州的岭南盛景,云州的苍茫雪景,还是西戎的无垠草原,还有早年清平与楚晙游历时所见的苍茫云海,日出西山的描绘都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浪漫,想来清平也是极喜欢的,所以最喜欢看的书永远是游记和杂谈。
      最后说一下楚晙,其实作为一个对清平偏爱更多的人,我对楚晙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作为帝王,她善用心术,处心积虑,步步为营,都是为了清理朝堂,为了盛世太平,作为主上,她对清平利用,包括后来的一切谋划,也都是事出有因,但是看见清平在金帐险些被杀害,在云州逃亡,在得知楚晙并未在云州的心灰意冷,在得知楚晙实是八荒家主时的了悟心碎,我真的会怨她。对于清平她的爱始终带着些高高在上的施舍和近乎偏执的占有,以及近乎残酷的冷静,虽然在渐渐的相处中日渐沦陷,最后也后悔将她推上此间道路,但是也覆水难收。她最终也明悟了为何清平要执意在辰州将事情做到那般地步,记得多年前二人返回到长安,她对清平言:“恩情还恩,不必偿情。”最后清平也算在辰州事毕将恩情还尽了,幸而清平很清醒二人之情,毅然离开京城,离官归隐,当然楚晙明悟这一切后又追回清平,也算是数十年过去后的一种圆满吧。
      对于清平来说,已经官至礼部尚书,最后却逐出朝廷永不录用,成为世家的众矢之的,令旁人不甚唏嘘,但她自己却不会,早年在陈留王府做侍女,她所愿不过恢复白身,游历四方,之后和吴盈放河灯时所说的也是这个,及至好友身死,故人离散,爱人也复杂难辨,她的心境也不复以往,也想为国家为好友为百姓,为她身边之人所坚守的东西奋不顾身一回,如她这般心境恬淡,自由洒脱之人,归隐田园,教书育人,想来也算得偿所愿了。
      写到这也就差不多了,读了这本书,好像跟随着清平经历了她的一生,也看到了朝堂江湖的复杂纷扰,见到了各人各事的身不由己,一场大梦,沉浸其中,手不释卷,也希望清平和楚晙在重逢后的日子安好,希望作者写的校园小番外的吴盈能在下一世的现代生活过的快乐自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