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31. ...
对于两个正在犯错的学生而言,整个校园此刻都笼罩在一种令人心慌的寂静里。
他们的心慌来自于剽窃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时光。
宁一对学生时代的种种设想,从来没有逃课这个选项,因此她在“翻墙”这件事上的力不从心和汪洋如出一辙。
她通过上网搜索“翻墙的技巧”,而网友对她的建议是“买个梯子”。
真是一个奇妙的双关,她心想。
"这么办?"
“走正门吧。”
啊?宁一以为汪洋在开玩笑,最后发现他是认真的。
有赖于汪洋今天刚补的请假条,他们蒙混过关。
汪洋拙劣地篡改了请假条的日期,在一旁添加了宁一的名字,之后两人就在门卫的注视下心惊肉跳地走出了校园。
彻底走出门卫视线的那瞬间,一种令人震颤的成功喜悦袭上了他们的心头。
宁一呼吸着校园外暮秋时节的冷空气,在大片大片飘落的悬铃木叶中手舞足蹈,“汪洋,闻到了吗?这是自由的气味!”
汪洋回头望了眼远处学校赭红色的大门,推了推眼镜,“老实说,我只闻到了自由的代价的气味……”
宁一斩钉截铁地一挥手,“忘掉它!”
汪洋从善如流地跟着宁一去学校后门的围墙上取刚刚放置在那里的小提琴,又跟着她步行去最近的地铁站。
沉重的实木琴盒随着宁一的步伐有节奏地拍打着她的背部,油光滑亮的漆身在阳光中折射出忧郁的暖光。
汪洋偏头望着身旁的女孩子,问了一个任何人在这个场景下都会问的问题,“你会弹小提琴?”
宁一犹豫了下,“算是吧。”
汪洋回以沉默。
宁一察觉到自己的回答可能会令人觉得敷衍,却没法就这个话题继续展开,因为这涉及到一些并不很体面的往事,所以挣扎了会儿,她还是保持了沉默。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汪洋在这城市度过高峰时段后的稀薄人流中跟宁一谈起了季野。
“我听说,只是听说,”他谨慎地观察着女生的神色,“他喜欢会拉小提琴的女生。”
宁一诧异地望着他,发出一个疑问的单音节。
汪洋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双眼微微闪烁,“你不知道吗?据说他每个女朋友都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会拉小提琴;第二,生日都在六月一号。”
宁一瞪大眼睛,“啊?”
她确实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汪洋撇开眼,“是真的。”
宁一摆了摆手,露出一个古怪的表情,“我不是问这个……而是……你这样的……呃,男生,怎么会对男生的八卦感兴趣呀?”
汪洋:“……”
宁一走进地铁口,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想到汪洋的话。
六月一号?儿童节?
什么恶趣味?有钱人家的怪癖?对生辰八字的执念?
女朋友又不是未婚妻,要合什么生辰八字?
她默默地摇了摇头,不能理解。
汪洋紧跟两步,“表白墙上他的信息覆盖率那么高……你没看过吗?”
表白墙?
宁一一路下行,漫不经心地问,“都说他什么啊?”
汪洋竟真的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很多啊,什么数竞物竞双料大佬,十项全能,多次带领学校音乐社团杀入高校获奖,什么辩论赛、科技竞赛、击剑比赛拿奖拿到手软等等等等……
等等。
宁一差点被口水呛到,望着滔滔不绝的男生,小心翼翼地斟酌道,“汪洋,我先声明,我这个人对特殊性取向没什么偏见……”
喜欢男孩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男生的脸唰地黑到底,“收起你的想象力,我不是。”
宁一好笑地望着汪洋,不是的话你那么关注人家干嘛?
她望着对方铁青的脸,脑海中忽然闪过什么。
是因为……表白墙吗?
她想到那条他被拿来和季野比较的表白墙,极轻地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他在自我折磨地同季野进行比较。
无异于钻入一条死胡同。
宁一沉默了会儿,再开口,磕磕绊绊地谈起刚刚并不愿意提的,关于母亲小时候带她去认识的富人阿姨家里帮佣,阿姨的女儿抓到她在一旁偷听以后教她练琴的往事。
“其实我没什么天赋……相较于那个姐姐来讲。”宁一目光黯淡地投向地面,比起其他才华横溢的孩子,她唯一所有的只是坚持,因为机会难得而展现出的超乎寻常的耐力,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吃到并不符合他胃口的食物所表现出的,本能性的麻木吞食。
上帝对普通人从不慷慨,所以他们只能尽可能抓住一切被命运推到眼前的礼物。
宁一从未告诉任何人她第一次读到“normal”这个英文单词时所产生的灵魂共鸣。
她一向有自知之明,虽然在小提琴这一途上她学习得很快,能轻松记住只听过寥寥几遍的曲子并准确演奏,屡屡因此而得到长者毫不吝惜的夸奖,不过她知道这只能归功于她良好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而并非因为她具有过人的艺术天份。
只有努力过的人才知道,夸奖与赞美,虽然表意皆为肯定,实际指向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汪洋望着女生柔软的表情,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道,“世上真正有天赋的人是极少数的。”
宁一耸耸肩,用一种轻松的口吻打趣道,“幸好我还算有考试的天赋。”
反正她从来没有想过要通过这门乐器获得什么,她只是曾经试图伸手抓住那些流经她童年的温暖音符而已。
她久久地思索着,目光坚定而温柔地投向汪洋。
“汪洋,我很喜欢博尔赫斯的一首诗,《你不是别人》,你有时间可以读一读。”
虽然我羡慕过很多具有非凡才华的人,但我从来没有一刻,哪怕是一刻想成为他们的念头。
因为我不想抹杀掉我自己。
她没有说出口,点到为止。
而男生望着她的侧脸,很久,目光闪烁着推了推眼镜。
*、
那天在地铁里,宁一做了很久的思想准备都没能够当众演奏出一个音节。
她在路人的目光中大脑一片空白,每次提起手指快感觉自己紧张要晕厥过去。
连呼吸都变成一种压力。
当众表现这种事,对一个社恐来说简直太难了。
何况她从小就有表演惊恐症。
行色匆匆的人们奇怪地看着这个手握小提琴,僵硬地站在人群中央的女高中生。
而当宁一像锯木头一样拉响琴弦,引起路人不满的注视时,她感受到的那种窒息被完整地传染给了汪洋。
原来所谓的没天赋,是这种没天赋啊……
男生往旁边走了两步和她拉开距离,忍了又忍,最终还是局促地开了口,“你在干什么?”
宁一理所当然地瞟了他一眼,“调音啊。”
汪洋不解,“调音不需要调音器吗?”
宁一大言不惭地吹嘘,“我音准很好的!”
接着她露出一脸诗意的忧郁,“每次调音,我都感觉自己找到了回家的路。”
的确当琴弓搭在琴弦上奏响第一个音符的同时,她心底沉寂多年的弦也被拨动了,那个瞬间她连灵魂都感动得想要哭泣。
不过当她连续地制造出锯木头的嘈杂音响以后,她意识到自己的确已经太久没有碰过琴了。
她的手指都僵硬了。
这是时光对于疏于练习的人的惩罚。
“咳。”宁一尴尬地瞥了眼汪洋,“我的手指可能迷路了……你帮我下个调音app吧。”
汪洋:“……”
当宁一好不容易调好音,呲啦呲啦地练习手感时,等待列车的路人们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
人们堵住耳朵往旁边躲,口里的抱怨开始向宁一的脸扔过来。
“不要拉了……吵死了……”
“你这到底会不会拉啊?”
“小妹妹,干点学生该干的事,赚钱不是那么容易的……”
……
汪洋到这种时候又变得异常坚定,他守在宁一的旁边,沉默地以眼神对抗人群的抗议。
有小孩伏在母亲的背上,在刺耳的噪音中哇哇大哭。
一张张不耐烦的脸朝宁一压来。
突然,一个华丽的滑音过后,一串流畅的旋律从琴弦上倾泻而出。
人群被熟悉的旋律吸引,渐渐被安抚,带着思索而不得的表情侧耳倾听。
尖利的哭声弱了。
“妈妈!爱你孤身走暗巷!”小男孩忽闪着噙着一滴眼泪的眼,咬着手指朝指向宁一。
周围的人们瞬间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是《孤勇者》啊!
他们在小孩稚嫩的跟唱里哈哈大笑。
宁一偏头冲汪洋笑了下,琴弓在她手中优美地与琴弦交织出美丽的音符。
汪洋的神情放松下来。
人的耳朵和味蕾都是可以被驯化的。
对于那些长期接触的的旋律或者味道,它们具备天然的好感。
为了吸引人群的注意力,宁一直接从烂大街的流行音乐高潮部分插入演奏的做法,的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逐渐升温的气氛中,宁一朝汪洋做口型,“唱呀!”
汪洋推了推眼镜,装作没见到似的移开目光。
宁一气得要笑。
开始有人朝地上敞开的琴盒里扔零钱。
宁一下巴夹着琴,俏皮地朝慷慨解囊的人们致谢。
一个硬币被抛到了琴盒外沿,骨碌碌滚到远处。
那个小孩从母亲的怀里挣脱,跑过去捡起来。
小家伙捏着硬币犹豫了一会儿,伸手想把硬币搁进嘴巴里咬。
他的母亲跺了跺脚,朝他跑过去。
宁一目光从女人急切的面庞上掠过,闭上眼,手里一个变调,滑入了另一首歌的旋律。
小男孩瞬间睁大眼睛,手里的动作停下来。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小男孩困惑地偏头听了一会儿,踢踢跶跶地哼着小调跑向了身穿制服的地铁工作人员,软软地把手里的硬币郑重地放到了对方摊开的掌心中。
人群又乐呵起来。
工作人员也被逗笑,随即弯下腰对指着宁一小男孩交代了句什么,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朝宁一的琴盒跑去,将硬币扔进了琴盒,然后在宁一的道谢里羞涩地偎进她妈妈的大腿,忽闪着眼望着宁一。
人群因为这两个小插曲而鼓噪喝彩,掌声四起。
有人举起手机录像。
宁一又随心所欲地接连演奏了几首曲子,有时下流行的音乐,有耳熟能详的儿歌,穿插着一些冷门古典曲目,有时还随机应变地根据现场的突发情况演奏起应景的曲目,引得围观人群连连欢笑,许多人连等待的列车来了也没有离去,可谓捧场至极。
上午的时光就那么从指尖溜过。
宁一是在演奏倒数第二首曲子时想起了被她小心收好夹在提琴盒里的那页曲谱。
她闭着眼睛,遵循记忆奏响这首残缺的琴谱。
循环往复的节奏让人沉浸在一种细密的情绪里。
围观的人群虽然对这旋律并不熟悉,但都被音乐里的氛围所感染,细听,列车缓缓滑入轨道。
两个声部重逢时,曲子戛然而止。
宁一陷入恍然,久久没有动作。
汪洋唤醒她,“这是什么曲子?”
宁一回神,回忆起那页琴曲上漂亮飞扬的字迹,笑着看向他,“《missing》。”
“missing?”汪洋安静地注视她,“思念?迷失?”
宁一敛目,眼睫闪动,“不知道,兴许是‘迷失在思念里’呢。”
汪洋沉默了会,“我不知道怎么说……这首曲子很有感觉。”
宁一点了点头,笑眼望着他,“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音乐是从语言消失的地方开始的。’”
汪洋咀嚼着这句话,陷入沉思。
宁一深吸一口气,将那首未写完的曲子从脑海中甩开,微笑歪头对上汪洋的视线,用清晰的声音说道,“今天的最后一首曲子,送给我的无产阶级兄弟,汪洋。”
汪洋错愕地看向她。
少女将琴搁在肩膀上,半闭着眼睛,寥落的身影映在地铁幽暗透明的玻璃门上。
列车呼啸而过,强烈的白光拉长她的身影,几乎是第一串旋律响起的同时,人群就沸腾了。
哈哈,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歌声悠远地飘出狭长的地铁通道……
小小的玩笑划下了完美的句点,宁一面朝观众鞠躬。
她最后记得的是,地铁工作人员饱含善意地笑着冲她行了个军礼。
*、
这场即兴表演最后的收获是123.5元,其中有97元是通过二维码转账给宁一的。
感谢科技进步,连乞讨都进化出了二维码模式,区区一个二维码卖艺又有何难?
“赚钱真的不容易……”宁一感慨着用这笔钱请汪洋吃了一顿麻辣烫,“我们还是要好好学习啊!”
汪洋透过镜片凝视她,“你打算考哪所学校?”
“北方吧。”宁一咬着肉丸,含糊不清地说。
大概是生长于碧波水乡中的人,总有一个关于雪城的梦。
“你呢?”
汪洋低下头,摘下被食物热气蒸腾得水汽氤氲的镜片,“我考南方的学校。”
宁一微微诧异,以他的成绩,不觉得可惜?
但她也没有追问,只是举起手中的某广式凉茶跟男生碰杯,“加油!”
两个罐子撞响在热气熏然的青春里。
关于剩余的钱。
汪洋拒绝了宁一的分赃,于是宁一把它放进了天桥下那个流浪汉的碗里,了却了一桩心事。
哦,顺便说一句,流浪汉的碗底也贴着二维码。
感谢科技。
小提琴宁一委托汪洋送回琴房,包括琴谱她也请汪洋放回钢琴架上,以便于季野寻回。
当天下午,宁一就拉着破旧的拉杆箱登上了去往县城的动车。
8分钟的车程,呼啦一下,她就被带离了自己生活了16年的地方,像一颗种子被离心力抛离熟悉的土地。
出站的那一刻,她拢紧身上属于L市一中的校服外套,朝着天空拍了张照,发送到了朋友圈。
“今天天气很好。”
一句无意义的废话。
新的开始,是对过去最好的告别。
奶奶和爷爷住在离动车站步行需要3公里的小巷子里。
关于那天的记忆,宁一只记得路很长很长。
行李箱咕噜噜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滑过,持久叩响她关于往昔的记忆。
破旧的防盗门被敲响的同时,响起的是奶奶惊喜而责备的声音,“一一,你回来怎么不提早说啊,我好让你爷爷去接你!”
两个老人家步履蹒跚地来接行李,一边责备一边心疼地拉着孙女来回打量。
瘦了,高了,隐含心酸的唠叨寒暄不绝于耳。
“饿了吧?坐了多久的车?奶奶给你去下面条!今天刚买的土鸡蛋!”
宁一来不及阻止,爷爷的就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哎呀,你让孩子歇歇,问那么多干嘛!”
宁一洗完澡,面条已经热气腾腾地端上了桌。
“一一,先吃面条,待会儿再吹头!”
宁一趿着拖鞋在桌边坐下,提着筷子,低头看了眼手机。
两条针对她朋友圈的新消息。
一条点赞,一条评论。
点赞的是蒋丽。
至于评论,是徐林发的。
徐林:“在哪?”
也许是见她下午没有去上课才有此一问。
宁想起徐林的那句“你走的时候一定和我说”,抿了抿唇,打字回复,“淮县。”
发出消息的那一刻,他们都心知肚明,她食言了。
宁一放下手机,在奶奶殷切的注视中垂眼挑了口面,目光从手机屏幕上滑过。
匆匆的一眼,捕捉到徐林新发的那条朋友圈。
一个点。
真的只是一个点。
再刷新时,那条状态已经消失无踪。
宁一仿佛预感到什么,搁下筷子,从徐林的头像点进他朋友圈。
他的朋友圈一片空白,一道浅浅的沟壑将她挡在了他的世界之外。
“吃啊,快吃啊……”奶奶催促。
宁一目光微微闪烁,再次点进徐林的对话框。
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她闭了闭眼,发了一个句号过去。
尽管早有准备,下一秒宁一的感觉,依然称不上镇定。
因为弹回来的,是一个红色的感叹号。
那瞬间心脏被尖锐地戳穿。
宁一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接受现实。
她面无表情地删掉徐林,将手机倒扣在桌面上,左手按住发抖的右手。
“哎呀!先吃面啊,看什么手机?现在的小孩子真是……”
在奶奶的碎碎念里,宁一胡乱地往嘴里塞了口面,喉咙梗了下,忽然委屈地朝奶奶嚷道,“太烫了嘛!怎么吃呀?”
奶奶慌乱地摸了摸碗,“烫吗?不会呀。”
谁知她刚说完这句,对面一向乖巧沉默的孙女就把筷子往桌上一搁,竟然扁了扁嘴,一幅欲哭模样,“很烫啊!我都说了很烫啦!不吃了!”
说完她就揉着眼睛跑进房间,面朝下倒在了卧室的床上。
奶奶心慌意乱地跟进去,无措地坐在床沿,不知从何下手去哄发脾气的孙女,“诶,烫……那就凉一下再吃好了……”
孙女忽而伸手抱住了她的腰,嚎啕大哭起来,“好烫啊!奶奶!好烫!”她哭得上起不接下气,捂住心口含混不清地喊,让人分不清她说的是烫,还是痛。
“奶奶!怎么办啊!”宁一的眼泪滚烫地渗进奶奶的墨绿色的毛衣,“怎么办啊!我要怎么办啊!奶奶,我妈那天说,今天午饭你自己解决,可是她没告诉我,晚饭我也要自己解决,以后的每顿饭我都要自己解决,她什么也没跟我说,她怎么可以这样做啊奶奶?”
老人家楼着自己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孙女,只觉得一颗心都要被揉碎了。
“作孽哟……”她眼角缓缓滚出一颗浑浊的泪,跌落在孙女的一声声质问中。
其实同性恋也不能说是特殊性取向,应该说是“性少数群体”,不过为了方便口语表达比较还是选择了前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31.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