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成功 ...
-
天文观测局中,任行独坐于沙发上,看着雷达中小行星与地球的距离一分比一分近,感到寂寞又无助。外面暴乱已经结束,所有人都在过着和往常一样的生活,只有像任行这样的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任行焦急地等待自己的同事
好吧。任行想。他第一次感受这种绝望,感受这种独自等待死亡的绝望。
飞鸟回巢,行人上床,夜幕降临了,任行在恐惧中度过了这个夜晚。
“光滑,光滑得不可思议,顺着光滑的四周坠落吧!”
任行试图抓住墙壁,哪怕是一块小小的石头都是他的慰藉,可正如那从深渊传出的声音一样,“光滑的不可思议”,任行快速地向深渊坠落。
任行快速睁开眼,眼睛环顾着四周,嘴里喘着粗气,手不停发抖。好一会后,他才意识到那是个噩梦。
“光滑……光滑得不可思议……”
联合国在讨论地球防卫小组组员的增减情况。
“王海阔先生,您和您的组员确定要新增一名观测员吗?”
“是的。虽然办公室的仪器很齐全,但我认为再精密的仪器都是没有感情的,观测员能将数据生动展现。”
“好的,关于这项决议,同意吗?”
三人反对,其余全部支持。
“通过,开始摇号!”(自从地球防卫小组成立,联合国秘书长等官员一致认为在地球的末日即将来临之际,所有的决议都应该保证绝对公平,采用“随机摇号”的方式决定)。
这次的摇号一共五轮,第一轮选出国家,接着依次是省份、城市、观测局编号,最后是观测人选。
摇号开始,这个过程就像在电视上看的摇彩票,二百多个写上了国家名字的小球在透明的箱子不停跳动,箱子底部有一个洞,最先跳出来的小球将会被选中。
有一个小球出来了!代表着公平的它从奖箱一跃而出到了地面。秘书长捡起来一看:
“被选中的国家是——巴布亚新几内亚”
这个国家基本上所有观测局都是收到灾难预警后才修建的,至今才建成不到十个观测台。会场上除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代表无一人欢呼,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这样一个地方能产生优秀的观测员。又经过了三轮摇号,最终确定承载着人类未来的观测员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第三新观测局中产生。
“好了,”秘书长把手放在了启动键上,“我们现在来选出那至关重要的人。”
摇号开始,透明箱里的六个球不停转动,都在一点点接近那个缺口。这次的等待时间仿佛变得格外的长,会场上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盯着那六个小球。
“答——答——”一阵清脆的声音在会场中回荡,关乎地球防卫的小球掉了出来。所有人都认为这次公平的选拔一定能选出对人类未来有帮助、有着超高技术的观测员。
“负责地球防卫小组观测员的是一位美国人——汤姆·史密斯!”
听到这个消息,会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倒不是因为史密斯多么厉害,而是因为他是这个小组中表现最差的一个,在场的所有人摇号时都不希望摇中他,这正如一句话——越不希望一件事发生它越会发生。
“我们请求更换组员。”地球防卫小组组长王海阔语气坚定,在场的人目光纷纷移向他。
“这当然是不行的,王海阔先生,我们要公平公正,不允许任何外部力量干涉摇号结果。”
“那您的意思是在地球毁灭的时候所有人无差别对待吗?”
目光再次投向王海阔。
“规则是不能被打破的。”
就在这时,一阵敲门声响起。敲门的竟然是王卡。
门开了,王卡进来了,秘书长脸上又是惊讶又带着一丝愤怒:“你是谁,来干什么?”
“我是有参会证的。必须让我当观测员。”
在场的所有人都把目光移到了这个理直气壮的不速之客上。
“批……准……准”秘书长说的非常生硬,他还想说什么但只是张了张嘴并没有发出声音。
所有人的目光变得更加惊讶。
“任命……你……为地球防卫小组观测员……”
秘书长说话的语气和之前大不相同。
史密斯惊讶地看着秘书长,又看看这个不速之客,瞪大了双眼;王海阔看到这个熟悉的面孔更是感到不可思议;秘书长一脸惊恐地看着王卡,惊出了一身冷汗。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非同寻常——公平被打破了。谁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让秘书长对刚刚产生的结果做出了改变。
王卡进入了防卫小组的办公室,并没有对办公室内的装横感到惊讶,反而异常平静。他大步流星地朝事先准备好的观测设备以及雷达走去,只是稍微看了一眼便脱口而出:“小行星轨迹异常。”
王海阔与及期都惊讶地看着王卡,这时及期才发现他连这位观测员的名字都还不知道。
“检测到小行星轨迹附近有引力异常,仿佛给小行星制造了一个‘加速带’,这也导致小行星的轨迹异常,它将绕过月球,直接撞击地球,还剩六个月的时间。”
王海阔与及期都目瞪口呆。
“组长,这可能是轨道附近有小型黑洞导致的。”及期说。
“也就是黑洞的引力波把小星星挤了出去,不仅让它偏离了轨道,也让它加速了。”
“是的。”王卡说。
“王卡,那你是如何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发现的呢?你甚至看都没看。”王海阔问出了他想问的问题。
“我不知道。”这个回答跟王海阔第一次跟王卡见面时说的话一模一样。
“王……王卡,”及期这才知道这个新来的观测员叫王卡,“那片区域内的空间仿佛变得绝对光滑,仿佛任何物质都无法停留在那里。”
“我不是第一次见。”
“发现这一现象有什么用吗?”及期问。
“目前还不知道。”王海阔说,“先上报。”
任行看到了只对他们开放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中,“光滑区”一词吸引了他的注意。他也想到了自己那一天的梦境。
坠落?黑洞!任行想,虽然他感觉这只是个巧合,但他在心里已经把这个梦境当成事实了。
黑洞跟光滑区有什么关系呢?任行托着下巴,光滑区是任何物质都无法停留之地,也就是说这里的引力可以忽略……
我知道了!任行心中暗暗惊喜,原来这根本不是一句话!那托梦人用了一种非常模糊的方式传递了这个信息——正是因为光滑区的存在才让地球防卫小组的两人没有被黑洞吸入得以幸存。
任行想明白了,上次那颗小行星突然变换轨道也是因为光滑区,这场梦将他心底的谜团逐一解开,他现在更加认同这场梦绝非巧合,这种感觉在他梦刚醒就已经浮现,现在到达了顶峰。现在他首先要做的是联系上地球防卫小组。但是此刻他心中又有了一个问题——谁给我托的梦?任行思来想去,终究还是先把这件事置之度外了。他快速地和地球防卫小组取得了联系,并把他的梦境和猜想一起告诉了地球防卫小组的三人。
王卡得知任行的猜想后,感到一丝惊讶。
“你觉得呢?”王卡把头转向了及期。
“我赞同。”及期托着下巴。
及期的思绪飘荡回了那个白天,准噶尔盆地,王海阔的那句话。
“我要做出黑洞,让人类进入四维空间,逃出太阳系。”
“即使制造出黑洞我们也会被它强大的引力撕碎。”
突然,及期脑中闪过一道白光,王海阔仿佛也同时拥有了这种想法,他们的目光对视到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同一个消息——
将光滑区附着于身上,作为我们的屏障,穿越黑洞进入四维空间,逃离太阳系!
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大声笑起来,他们什么也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三人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办公室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及期与王海阔流着激动的泪,他们紧紧抱在一起,庆祝着这个伟大发现。
“我们要先造出黑洞,摸清楚光滑区的性质,然后造出光滑区,再找出让光滑区吸附在人体表面的办法!”王卡说道。
“没错!”王海阔眼里喜悦的泪水挤了出来。此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光。
“粒子对撞实验!”及期说。
“不行。”王海阔坚决否认,“粒子对撞不可能产生黑洞,上次的黑洞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出现,就像我说的“冥冥中有人给我指引着”,我当时仿佛被人控制了。”
“试试。”王卡用了些许坚定的语气说道。
“试试。”及期说道。
三天后,地球防卫小组的三人来到了准噶尔的粒子对撞机所处的旧址,那里已经有了一台新的粒子对撞机,据当时施工人员所说,他们还是第一次在这种被黑洞吸引过的奇怪地面下工作。
“实验开始。”王海阔还是那么的坚定。
机器开始运转,计算机一排排数据闪过,轰鸣声伴着机器声听着非常嘈杂。
“实验结束,无任何异常,但是我们发现了反物质……”
“停!”王卡打断了王海阔的话,“再试一次。”
“那是反物质!”王海阔感到极其不可思议。
“不用管。开始实验!”
果然,第二次实验也没有黑洞。
“再试一次。”第三次实验开始。
“再试一次。”第四次实验开始。
第四次,第五次……十七次实验过后,仍未发现黑洞,此时已是深夜。
“再来一次。”
“还来吗?”
王卡还没有回复,粒子对撞机已经开始启动了。
只见轰鸣声越来越大,机器运行越来越猛,突然,轰鸣声戛然而止。远处粒子对撞机仿佛被慢慢拽下深渊,周围的地形也在一点点改变!那里出现了黑洞!
“是黑洞!”三人异口同声,王卡一个翻身径直向那里冲去,一改往常沉稳的性格。王海阔和及期激动的心情竟让他们定在原地,直到被王卡催促才缓过神来。
地球防卫小组的三人正在对撞机外五米远的位置停下,但没有被吸入黑洞。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光滑区又出现了!”
“但这只是一个巧合,光滑区出现的概率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只用了十八次就出现了光滑区的概率比每天都被雷劈中的概率都要小。”
“有人给我们指引着啊!”王海阔说到,他刚刚说完黑洞竟然又像上一次那样消失了。但是王卡仿佛早已预料到这结果,在黑洞消失之前采集了许多数据,但是似乎没人对黑洞突然消失而感到惊讶,他们的内心早已被实验成功的喜悦所占据。
这时王海阔发现黑洞消失了,突然心一紧,心跳加快:“黑……黑洞消失了?实验数据……”
“放心,实验数据我都收集好了,不会出问题的。”
“呼——”王海阔长舒一口气。
接下来的三个月,防卫小组的三人尝试各种办法复刻光滑区,但都没有成功。就在三人近乎绝望时,王卡提出单独去粒子对撞机做实验,当他回来时,竟拿着一个黑洞样本,而且四周竟都有光滑区!王海阔和及期还是第一次见,连忙问到这黑洞是如通过什么手段制作出来的,王卡却笑而不答,只是让大家研究。众人发觉这个能吞噬一切的东西就在眼前,不由得有些害怕。但王卡却说这根本没事,还让其余两人都近距离观察一下。他们还是第一次观察这个无限黑的东西——它的黑让你在世界中看到它感觉非常突兀,仿佛从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一个洞——通向四维的洞,凝视它时能将它尽收眼底却望不到边际,只有身体大小却有无穷的体积。这就是黑洞,有着三维物体的所有的不可能——又大又小,又宽又窄,无法形容。
“它——不会消失?”王海阔问道。
“不会,永远不会。”
“有了它,我们的研究进度将变得非常快。”王海阔微微一笑。
一个月后,办公室内。
“成功分离出光滑区!”王海阔激动地大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