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 ...
各位旧坑的小天使们,关于酷吏、张汤题材,我开了新文。
新作者笔名:域青丰
新文:《长安松柏青如故》
2018年7月27日起,开始更新。
新家见!
******
一、关于【酷吏】、关于【张汤】
先说说这些叱咤一时的西汉酷吏们的结局。
兔死狗烹也好、自作自受也罢,酷吏的人生结局大多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惨烈程度罢了。
据《史记.酷吏列传》载:
侯封——家族被诛(当酷吏,死全家);
晁错——斩于长安东市;
郅都——被斩;
宁成——被另一个酷吏(义纵)破碎其家,获罪,逃亡;
周阳由——弃市(在街市执行死刑,之后暴尸);
赵禹——有罪,被免职而归家,最后寿终正寝(算是很不错了);
张汤——被诬告而获罪,拒不认罪而自杀;
义纵——弃市;
尹齐——获罪,后又被起用,最终病死;
杨仆——免为庶人,病死;
王温舒——获罪,本人自杀,而包括其亲属在内共有五族被灭(这个……);
减宣——罪当族诛,自杀;
杜周——官至御史大夫,最后善终。
在《史记.酷吏列传》中,司马迁著录的有具体事迹的西汉酷吏一共有十余人。
个人认为他们的终极共性是:
1、为吏的风格非常非常严。
具体一点儿说,他们作为汉帝国的各级官员,在处理公事时行动力超强、手腕超硬,每每将最高统治者赋予他们的权力行使到极致,属于官吏之中最为铁血的特殊品种之一,是佐助帝王施展治国霸术的最佳利器。
这第一点共性,之所以没有将它概括为“执法严”,是因为“执法严苛”只是他们“吏风严峻”的主要表现形式,却并非酷吏之酷的全部。
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作有《袁盎晁错列传》,但在《酷吏列传》中仍然将晁错略提了一句,将他划入酷吏之列。晁错身为御史大夫,虽有监察百官、典正法度的职责,但他最主要的历史形象是一位辅佐君主、谋划大计的政治家,他的“酷”重点体现在政事而非法制,例如他在力主削藩一事上所表现出来的“严”与“急”,便是典型的酷吏作风。
同样身为御史大夫的张汤,虽然是以县吏起家,但他位列三公之后的“严”与“苛”,其实是体现在不同的政务上,而不仅仅是断案执法的旧业。
2、性格决定命运
这一点说的是这些官员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酷吏的先天因素,也就是他们的性情、为人处世的风格等。我认为这些西汉酷吏们的性格特质是:
*有一颗无比强大的冷硬的心 ;
*刚强,果断,苛刻,倔强,甚至偏执 ;
*自信/自大,骄傲/傲慢 ;
*超级理智几近无情,极少感情用事。
总之,正是这些性格特质使他们不怎么费劲儿就能够做到“吏风严”。换言之,一个心慈手软、优柔寡断、私情丰沛的人,是绝不可能在酷吏的角色扮演上轻易胜任的。
在性格方面,张汤可以说是最典型也最不典型的“酷吏”。说他典型是因为以上特质他全都具备,说他不典型是因为这些特质往往被他巧妙地掩盖了。
一般说来,拥有极端性格的人是很难让周围的人感到轻松愉快的,而张汤那骨子里的“酷”并没有使他陷于社交障碍的尴尬,他乐于并擅长与人交往,在很多大事小情上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情商。
这个充满悖论的表里不一的男人非常有意思,这个男人在“独行侠”和“讨人嫌”扎堆儿的西汉酷吏群体当中绝对属于少数派。
不过,他人生最后阶段的种种表现与中前期还是有差别的,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西汉酷吏这个群体,我会说——这是一群“为吏风格极严苛”的古代官吏。
至于“严苛”以外的形容词,诸如“残暴”、“血腥”等,以及“用残酷手段□□”、“统治阶级的走狗”之类的描述,是经不起仔细追究的,甚至有时候是极不公允的。
残不残暴、血不血腥是个体差异问题,他们打击的是谁、镇压的是谁也不能一概而论。(西汉中期,以张汤为代表的酷吏们,他们打击和整肃的首要对象,是统治阶级内部成员,而不是平民百姓。)
以不同标准来划分酷吏:
如果按照是忠是奸为标准来划分,则忠者有晁错、郅都、张汤、赵禹等,而忠奸难辨的、谈不上忠或者奸的、狡猾奸诈的各自有之。(总体来说,忠者居多。)
如果按照为官是否清廉、是否不图私利为标准来划分,则廉者有郅都、张汤、赵禹、义纵、尹齐等等,也有贪爱钱财如宁成等。(总体来说,廉者居多。)
如果按照身为官吏究竟是能干还是庸碌为标准来划分,则能臣干吏有晁错、郅都、张汤、赵禹、宁成、义纵、杜周……,基本都挺能干的。
当然了,这里讨论的只是能力问题,至于这才能究竟用来扬善还是行恶,那是另一个话题。(其实历史上的酷吏们基本都挺勤快挺能干的,甭管他们是忙着杀人还是勤于政事,反正“尸位素餐”这个词基本和他们扯不上关系。)
至于人品问题、历史功过问题实在太复杂了,非三言两语能够逐个分析清,今后小说情节里如有需要会再行讨论。
二、关于【翟公】
这一位翟公,正是成语“门可罗雀”典故的主人公,然而除此之外翟公再无其他事迹传世。
元光五年即公元前130年,是年汉武帝刘彻二十七岁。依《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在翟公之前,有“建元六年,廷尉殷”,而翟公之后,有“元朔三年,中大夫张汤为廷尉,五年迁”。
本小说,女主穿越后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正是从元光五年开始。这一年,翟公任廷尉,张汤被武帝任命为太中大夫。大约四年后,即元朔三年,张汤成为大汉的新一任廷尉,而翟公在史书上再无踪迹可觅。
“越人”是本文为“翟公”杜撰之名,而他在文中的身世、性情、仕途、结局等也都为虚构。
【关于“翟公”的史料原文】
《史记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书 卷五十 张冯汲郑传》
先是下邽翟公为廷尉,宾客亦填门,及废,门外可设爵罗。后复为廷尉,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汉书 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孝武)元光五年,廷尉翟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序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