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2章 ...
-
镜头转来,沈郁正在收包。
他习惯一个人住,所以房子也不是很大,起码比同咖位的很多艺人,住所看起来都小不少。
一个摄制组最少也得来两台机器,一个pd,镜头一架起来,这个卧室就显得有点拥挤,沈郁长腿长手,盘坐在地毯上,往行李箱里扔衣服。
他的父亲沈关山以拍文艺片名扬海外,审美一绝,在导演届也是出名的鬼才,年轻时挖掘并且捧红了他的母亲李玉柏,随后又快速的把这朵艳丽的花亲手摘下藏进家中,悄无声息。直到十几年后,沈郁以一个与他母亲极为相似的浓艳眉眼在《碎镜》中出现,人们才知道沈关山的爱人是那一年短暂盛开的玫瑰李玉柏,他们还有一个和李玉柏极像的儿子沈郁。
沈郁的演技可以说是十分精湛,他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耳濡目染甚至可以说是浑然天成。但他入行十二年,以这个年头和名气相比较来说,其实并不算是太有成就。好在因为沈导的缘故,沈郁的路子很“正”,文艺片出身文艺片获奖……在临近三十岁的年纪,不存在像其他男演员一样,要转型的时候。
但要说没名气,沈郁也不算太差,事实上和他同批次的男演员中,他又已经算混的最好的那一波,这种违和的矛盾能够共存,原因所有人都知道。
因为沈郁也好,其他男演员也好,时运不济,他们是和杜清安同批次的演员。那时候这个媒体奖项票房,所有星光的宠儿,旁人分不走杜清安的一丝瞩目。
杜清安的那种天赋,表演里自带的灵气,是别人学一辈子也学不来的。他又很会挑本,并不拘泥于某种表演路线,很快便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得到了众多国际导演的青睐,从此一路风生水起。就像曾经被称为天生演员的人曾经有很多,但在杜清安横空出世之后,已经没有媒体会再给演员冠以这个称呼,比起赞扬,它看起来更像是嘲讽。
杜清安车祸瘫痪,惋惜声遍地都是。但也有一些人,数年间郁郁不得志,活在他的阴影下,又有了一个可以抓住梦想的机会。
这话说出来其实也不丢人,但沈郁不能说,哪怕是最刁钻的记者也不敢直问,肯定会被骂的祖坟冒烟。
因为他们是伴侣,起码曾经是。
“居然不是让助理准备,这可挺让人惊讶的。”pd笑眯眯问道:“沈老师一般长期出行会带什么?我们这次的旅程可是有一个月呢。”
“进组不都是几个月?我一直自己收。”沈郁没抬头,把几件衣服叠在一起放进行李箱:“以前杜老师的东西多,就养成习惯了。”
他们这是离婚综艺,合同签了说明双方都对见面不排斥,肯定是可以cue的。
pd立刻接话道:“看来沈老师在生活中是个很体贴另一半的人。”
沈郁没看镜头,还在给行李箱的边角塞些小物件,录进来一声轻笑:“谈不上体贴吧杜老师身体不好,我照顾他也是应该的,也没办法什么事都交给护工。”
镜头切换到了首都,地处繁华,寸土寸金的大平层,设计简约,镜头一扫几乎有些空旷。
这里是衣帽间,电动轮椅停在衣柜边,椅背微微向后,轮椅已经很大,仍然加了头枕,杜清安靠在里面,身影显得瘦弱单薄。
这是他受伤后第一次正式回到大众视线中,已经有足足六年的时间。
但还是那张人们熟悉的脸,可以适应任何镜头任何角度的拍摄,六年不面对镜头,杜清安显得有些内敛,也可能是不习惯以在轮椅上的模样来面对公众,不过他原本就也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从前的采访中也能看出一二。
两个大行李箱摊开在地上,家里的阿姨手脚麻利的在收东西,偶尔会问杜清安的意见,这个要不要带那个要不要带,杜清安的回答基本上是:“都行。”
他的声音素来轻柔,但似乎还是比从前要虚弱一些。
pd坐在沙发上和他聊天,问几个问题,这样视线差不多平齐,尴尬看着少了一些。
毕竟是离异夫夫,嘉宾签合同的时候都填过一些禁忌表,杜清安这里是没有禁忌,意思是可以随便问,但pd入行的时候杜清安已经受伤退隐,她除了杜清安的作品,只听过他的“江湖传说”,心里还是有点发怵,只能捡台本上一些普通的问题提问。
“好久不见,杜老师,不知道这次参加节目心情是怎样的呢?”
杜清安穿着家居服,因为损伤位置太高,手指已经僵硬的蜷缩进掌心,安静的搁置在扶手上,拇指被扒开来横放,看上去有些扭曲,镜头扫过一个全身景一个半身景,立刻对准杜清安胸口以上固定不动了。
“还挺复杂的。”杜清安依靠脑后的头枕慢慢转动脖子,调整视线,说话有点慢,但吐字还算清晰:“毕竟现在身体也比较特殊,不知道观众能不能适应,不是说?还有其他嘉宾。”
杜清安吸气吐气重复一次,停顿很明显,他现在必须这样说话才能不影响到呼吸,只能略带歉意的笑笑:“也有点怕给别人造成麻烦。”
“怎么会呢,大家都很期待能再看到您,您的粉丝一直在我们官微里留言,喊话让我们照顾好您呢。”
pd安慰他,旁白也立刻打上心型字幕:我们都很期待再见。
不过pd也立刻捕捉追问:“那对沈老师呢?看起来杜老师这个别人里,好像没有沈老师的样子。”
杜清安也不知道是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还是他因为身体原因需要停顿,脸上的微笑凝固了一下又绽开:“沈老师…沈老师毕竟是我前夫,当然是不太一样的,但他现在工作挺忙的,出去玩一趟还是也不要麻烦他了。”
他的样子和以前采访时差不多,懵懵懂懂有点像是没长大的天真,几乎所有文艺片的导演都爱他这种融于生活的自然状态:“节目组让我带护工去,可以谁都不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