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细胞生活的环境 ...
-
1.内环境的概念: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2.内环境组分之间的联:,大部分物质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吸收为血浆。一部分组织液晶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经淋巴结等淋巴器官最终汇入血浆。
3.比较内环境组成部分: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液。(细胞内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和钾离子的含量明显高于细胞外液。)
血液,血浆与血清
1.血液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属于内环境。
渗透压及酸碱度的维持
1.概念:单位积溶液中的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2.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吴金言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尤其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血浆酸碱度的维持: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保持稳定,与它含Hco3-和H2CO3的物质有关。
内环境组成部分的判断方法
1.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成分属于内环境。
2.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管腔中的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内环境的成分
1.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等。
2.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3.代谢废物:尿素,二氧化碳等。
不同细胞的内环境的对比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淋巴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淋巴液或血浆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1.毛细血管壁损伤,血浆蛋白流失。
2.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不足。
3.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随尿液流失。
4.毛细淋巴管壁受阻,组织也不能进入淋巴管。
5.局部组织胞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6.过敏反应中组胺的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机体的内环境通过消化吸收,循环,泌尿四大系统及皮肤等器官与外界构成联系。(注意排便属于排移,排尿属于排泄,两者不能等同。)
人体□□是指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中细胞外液的含量为1/3,细胞内液的含量为2/3,则细胞内液的含量大于细胞外液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