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喜相逢 ...
-
“絮儿,今日上元佳节,良辰吉日,可否为高朋满座吹笛一曲?”
“父皇,儿臣吹笛只为自娱,不愿娱人,还请恕罪。”
“不就是吹一首笛子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就你那点儿花拳绣腿,要不是你是太子,去街上卖艺都没人理你!”
齐国国都金陵城内,当朝皇帝杨政借由元宵节宴请宾客。满朝文武,皇亲国戚,齐聚一堂。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看的是才子佳人,听的是丝竹和鸣。酒过三巡,杨政想要让自己的儿子杨絮吹笛一曲,以显才能。
可这杨絮天生就性情孤傲,虽为当朝太子,却始终不学应酬礼节,更不会把父皇的话放在心里。
“父皇,儿臣告退。”杨絮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当着众宾客的面起身准备离开。
“逆子!你如此自负,置皇室颜面于何地!”杨政龙颜大怒,一把夺过杨絮手里的木笛,折成两半摔在地上,“罢了!大不了我另立太子!”
群臣皆惊,忙跪倒在地,只有杨絮独自向着门外的风雪走去。
“太子殿下,小人一点心意,还请笑纳。”宴席不欢而散后,当朝状元张高升便连忙赶到太子的住所送礼。
原来这张高升见皇帝折断了太子的木笛,便想着这是一个讨好太子的大好时机。特地托人取来自己私藏的金笛,想要赠予太子。
“此物虽然名贵,但金子笨重,笛音自然受损,仿佛套上了枷锁。”杨絮实在不愿与这等俗人浪费口舌,“退下吧,我累了。”
“是”张高升在心里暗骂太子不近人情,但脸上还挂着精致的笑容,悻悻离去。
傍晚时分,杨絮感到微微的寒意,于是独自凭栏煮酒。远眺皇宫外的夜空,灿烂的烟花映红他憔悴的脸庞,一种浓烈的寂寞涌上心头。此时的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要逃出皇宫,借着夜色,踏着积雪,趁宫中守卫空虚,执着的向那人间烟火逃去。
杨絮沿着小路来到了城郊,又顺着一条小河向东方前行。行至一片竹林深处,忽然听到隐约有竹笛的声音。杨絮闭目聆听,那笛声悠扬婉转,似云雀般欢快,又似流水般丝滑。他寻声而去,只见远处有一位少年的身影,手持竹笛,身披大氅,在月光下越发玉树临风。
“来者何人?”一曲终了,那位少年轻声询问。
“杨箫,”杨絮毕竟还有些防人之心,有意隐去真名,“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万水寒。”少年回答。
“方才听闻万兄吹奏竹笛,实在是‘如听仙乐耳暂明’,在下好生佩服。”
“献丑了。”万水寒微微笑了笑。
“没有没有。”杨絮的脸有些泛红,“我平日里也爱好吹笛,不知可否借万兄的竹笛一用?”
“给。”万水寒柔声说。
杨絮接过竹笛,他感受到万水寒温润如玉的手从他的指缝间滑过,却不敢抬头去看万水寒的脸。杨絮将万水寒的竹笛举到唇边,双眸微闭,缓缓运气。笛声轻盈,引得清风徐来,引得百鸟争鸣。万水寒望着眼前这位专心吹笛的少年,心头为之一动。他能听出杨絮的笛声里每一次情绪的波动,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杨箫?”一曲终了,万水寒将杨絮拉到了自己身边。
“怎么了。”
“杨箫是你的真名吗?”
“呃……当然是……”
“别装了,太子殿下。”万水寒微微笑了笑。
杨絮急忙抬起头,不巧正好和万水寒四目相撞,只见他的面容英俊而不失刚毅,目光温柔而不失热情,果真似曾相识。
原来去年上元佳节,太子独自前往整个齐国最大的酒楼月明楼斗笛,举国上下的吹笛高手全都甘拜下风。只有一位少年,手持竹笛,身披大氅,在灯笼的光晕中越发玉树临风。两位少年在月明楼酣战一宿,笛声此起彼伏,直到天鸡报晓方才罢休。
“原来是你……”杨絮露出了一个释然的微笑,眼角隐约闪着泪光。
上元佳节,城市里灯火璀璨,歌舞升平,万水寒带着杨絮在热闹的大街小巷游赏。一座五彩缤纷的城,两个惺惺相惜的人,一种真实的幸福感涌上杨絮的心头。在拥挤的人潮间,他紧紧牵住万水寒的手,就像一个害怕走丢的小孩。
万水寒带着杨絮来到一个灯火阑珊的地方,只见不远处有一间破败的小茅屋。
“这就是我的家。”
“你一直住在这里?”杨絮有些心疼。
“委屈太子殿下了,我们进去谈。”万水寒露出一个略带歉意的微笑。
小茅屋四面漏风,寒冷彻骨,万水寒生起一团火,将屋内唯一的被褥披在杨絮的身上,与他一同依偎在篝火旁。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当年你我斗笛以后,我在京城名声大躁,那些豪门权贵但凡设宴都要请我吹笛。今年八月张家长子张高升中状元时也请我吹笛,可没想到我在张家后院小解时听到有孩童哭声,寻声而去,发现在一间别院里关着一个小孩,观其容貌,正是我的邻居被拐卖的女儿。因此我状告京师,可奈何张家权势遮天,又加上官官相护,不仅没救出那个孩子,我反而被安上‘诬陷状元’的罪名,所以才落魄至今。”
杨絮听完沉吟良久,他望着万水寒坚毅的目光,不禁有些动容,“万兄,你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理。”
“我相信你。”万水寒在黑暗中偷偷抹掉了眼角的泪水,将杨絮搂在了自己的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