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今天我不小心点进了晋江的评论系统,发现以前随便编个名号发的评居然都有存档,包括那些已经被删除的。进而发现我接触晋江两年以来,记录在案的居然有一百来个评。点进去简单地扫了一下,发现了一个被删除的给《青山接流水》的评。这一点让我见证了晋江的神奇,被删的评还可以一字不落地留在那里。但我再读那评的时候,我惊呆了,实在不敢相信这样弱智的话是我说的!放在今天,我如果看到别人写这样的话,心里一定暗中鄙视死ta,然而这样的文字竟然是我写的!文字的内容实在不足为外人道,只能反映出当时我的浅薄与无知——脑袋空空还满嘴是牙。我实不忍再看见它,真是羞愧死了,好在箫楼早就把它删掉了。
      因为当初那个评论写得很不尊敬作者,我觉得道歉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这早就是一件陈年旧事。我明白箫楼并没有放在心上,她应该根本不记得有这么回事了。其实公开发表的文章,总是会有各种各样怀着不同目的的人说三道四——这事我们都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有经验的作者发现自己文下有“脑残”的论调,一般应是冷笑抑或嘲笑着无视的。但这在我——现在的我,自认为是箫楼真正的书迷,致歉这件事却意味非常。事实上即使我当初评论的那篇文章的作者不是我所喜欢的作者,这样的事也是应该致歉的,只是事情真的过去的太久了,旧事重提有时候还不如就让它随风飘散的好。然而那文的作者恰恰是箫楼,是我如此敬仰佩服羡慕赞叹的箫楼!心中的愧疚无以言语,更重要的是,不道歉我觉得简直没有脸再见箫楼的文了。(我知道人是见不到的了。)
      我希望箫楼能够接受我的道歉。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相信您的肚量,叨扰您看我的罗嗦来换取我内心的平和。我是很赞叹您的文笔了,当然——是在我粗懂一点欣赏之后。我认真读您的书是从《流水迢迢》开始的,直接看的实体书。(那时候我甚至压根忘记了自己曾经发过那弱智的评论。)《流水迢迢》我看得很认真,也是那时候开始对您的文字着迷的。看完之后一直很赞叹。我觉得(绝不是恭维)您的文笔好自是不必说,更胜一筹之处在于对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故事主线的把握,人物的情感渐变不突兀,文章的主题取材很大气。
      刚刚翻到《月满霜河》第一页留言时,发现有些评论说不喜欢“姐弟恋”,我觉得这样的看文优点脸谱化了,有一点两年前的我的影子。不过可千万别误会,我没有任何judge各位书友的意思。我只是在忏悔自己当年的无知。现在的我也不敢说自己有知,但是至少明白了对于自己没有认真用心读过的别人用心写成的作品不要轻易的下不好的评判——那简直是对文字的亵渎,对作品的践踏。
      最后,现在的我作为箫楼大人的铁杆书迷,想说,我非常喜欢《月满霜河》这篇小说。谈一点浅见,我以为《月满霜河》的立意更高于《流水迢迢》(《流水》的立意已经很高),相信钟爱的那两句题记——爱让我们完满,勇气让我们坚强——正是这篇小说的绝佳阐释。这句话真的太棒了,第一次看到就被震撼了!有障碍,有距离,才恰展示了爱的力量的伟大。薛蘅与谢朗真真绝配!以前曾看到过一个很棒的评论,名字叫做《爱情的模样》,文章写得很有风采,其中有一句话看到后再也不能忘记——“狂风吹砂始见金”,拨开重重迷障,始见爱情的本来面目,这话说得真是太好了!虽然薛蘅和谢朗成长环境身份经历悬殊很大,但,两个人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而这恰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中最大的闪光点。仔细一想,不止《月满霜河》,箫楼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有这个特点——我以为这恰是箫楼的文字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原因。
      现在我已经很少在晋江上看网文了,但是《月满霜河》在看。平时看的实体书比较多,看的内容也从小说(最初是穿越小说)扩展到散文、随笔、文学评论等,看书的目的从娱乐(低级趣味的娱乐)也变成了提高自己的修养或言更高一层的娱乐。我当初的那个评竟然说什么代入感和YY,哎,大抵那时候以为写下不会留下痕迹的,现在想来实在是猥琐不堪,汗死了都。不过好在人总是在成长的,看到过去的自己感到汗颜也在所难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知者往往大放厥词,懂得越多反倒越加谦逊。俗语“一罐子不响,半罐子咣当”时时都可以拿来自照。我以为,懂得不断学习就好,尤其要看书。看书使人见性达理,可以愉悦身心,亦使人懂得自省而更加睿智。貌似看到箫楼大人会看所有的评的,这样就放心了。
      深以为愧。再拜上。 ——by晶动的眼泪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1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