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惹祸 ...


  •   前几年,荒野市内的人都办了身份证。他们不是没有国籍的人民,但他们对当年帝都市的冷漠仍然耿耿于怀,填写地址时,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写下了:中国荒野市。
      帝都市户籍科的同志对这样的行为,自然是拿不下主意的,于是向上级反映情况。到了这时候,帝都市的上层领导再不能不闻不问了。他们开了一个会议,决定取缔这个“难民营”,把荒野市的一切充公没收。
      方伯了解情况后,向帝都市每一位参加决定的人寄了一封信。至于这封信的内容是什么,没人知道,反正第二天户籍科的同志便接到通知,照荒野市人填写的地址办理身份证。
      方伯已近50岁了,他当然知道,道德只是对善良人的一种约束。用生命来维护的道德只是一段历史,用金钱来维护的道德才是与时俱进。
      设计之初,荒野市便不是简单的为了居住而建设。实际上,荒野市是一间大公司。生产的东西,也从不在帝都市销售。这里,是一个免税区,所有的货物都在地下完成。
      荒野市像一个吸聚资金的漏斗,有如中国面积最小的一个特区。方伯是一个出色的公关人员,为了荒野市的长治久安,与各方各面都保持着顺畅的关系。他的耳目最为隐蔽,能探知一切消息。每一个早晨,无论风雨,他总会坐在胭脂河畔的烟波酒楼上,听取相关的讯息,以便作出一天的安排。
      任何一件事,只要利益分配好了,一定会顺利进行的。荒野市在方伯的穿针引线下,一张天衣无缝的网早就交织好,保护着它的生存与发展。李多事在饭前动员时,要求有关人员悬崖勒马,切割与荒野市的利益纠缠,是因为他本身也牵涉到荒野市的利益网之中,也深知在座的不少人肯定有所牵连。
      但为什么帝都市突然发动了这次“围剿”行动呢?在方伯的领导下,荒野市的一切财富俱是不露声色地交易的,而表面上也是安分守己,有时还组织市内的人捐十万八万的款项。说一千道一万,与帝都市的上层领导伤了面子,自然还是利益的分配问题。
      今天的后果,早在方伯给帝都市各常委的信中已种下了。在那些信里,方伯指出了各人道德上的败坏,但丝毫没透露他们与金钱的纠葛。道德不是一个好东西,但却是一块遮羞布。顶着道德这块幌子,可以改朝换代,可以人命枕藉。把道德撕下来,就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所以方伯不必向各常委列出数据表。
      在危及安全的共同目的下,帝都市领导决心一举铲除荒野市,而不愿意要那些得来无所用的金钱。相较于生命与前途,一切都不重要。
      那么,行动总要一个理由吧。这难不倒官场中人,“莫须有”也能成罪,何况打击“黑恶势力”?!
      对于这个行动,方伯早收到风声了。在得悉情况后,他马上召开了荒野市会议,决定暂避锐气。方伯依然认为,权力决定的东西,权力能推翻,而左右权力的东西,还是利益。
      当天方伯的发言,众人静静地听着。但没有人听出方伯语气中的一丝软弱,尽管只是稍纵即逝。
      方伯老了吗?方伯怕死了吗?青壮年创业时的那股豪情随烟而逝了吗?不是的。他曾经用特殊手段胁迫一家银行的行长,无偿借贷给他创立公司,然后飞黄腾达。现在,他会怕了?区区一次虚张声势的“打黑除恶行动”,于他而言,小菜一碟。可是,一个人总有所怕。不怕光的人怕黑,不怕风的人怕雨,不怕死的人怕鬼。他一生信赖的利益至上论,受到了挑战。有一件事,他用钱不能摆平。
      的确,钱对活着的人起作用,对死去的人一点作用也没有。方伯,一生得罪的人很多,很多也用钱搞掂了。三年时间,荒野市也建成了,但他花了十五年时间,居然摆不平缠绕着他及他后代的事情。
      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