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同行 ...


  •   春节又至。熙若在李毓的陪伴下,先去韶关看望了大表伯,然后回了江西大礼城关,与家人一起度过了一个平安祥和的年。

      初六,她们拖着被父母塞得胀鼓鼓的行李箱,相携着乘长途车又返回季城。在季城居住的有一半是外地人口。春节因外地人返乡,冷清的街道一下子变得热闹拥挤起来,人气倍增。

      初八,一般是企事业单位节后开工的喜庆日子。开工密集的鞭炮声及舞狮喧嚣的锣鼓声,此起彼伏,宣告着新年新气象,兔年新春大吉。

      季城的春天与众不同,难以寻觅,又无处不是。街道两边长着长长胡须的榕树玩心顿起,纷纷抖落枯黄的叶子,以混淆人们的视觉,用秋天的假像来掩盖春已降临的事实。后来又意识自己错了,用满树新绿的盛装迎接春的到来。所以,初来季城的人都感觉很奇怪,怎么秋天不见落叶,反而春天遍地黄叶?

      熙若在公司做化验员,工作量不大。她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爱看小说,博览了不少中外名著。虽然她是个理科女,却怀有一颗文青的心,自小有一个作家梦,不时也爱写写东西。读大学时,曾在校刊上发表过数篇诗歌与散文,因此被誉为系里数一数二的内外兼秀的才女,也招来不少追求者。

      这天,她在《季城晚报》上看到一则以“我爱季城”为主题的征文大赛的启事。她喜欢一年四季如春的季城,就动手写了一篇散文诗投稿。

      一个多月后,她欣喜地在《季城晚报》征文获奖名单中看到了自己的笔名“君兮”,她的作品也同时被刊登在报纸上。随后,她收到报社的获奖通知及样刊的信函。

      征文获奖的事,她只告诉了闺蜜李毓。李毓是学中文专业的,在职校任语文老师。但无论文笔或对文字的执爱,她都自叹远不如熙若。

      季城是一个文化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市政府很重视文化建设,因此市文联组织一直很活跃。这此征文活动是《季城晚报》联合市文联一起举办的。

      *

      五一劳动节快到了,熙若与李毓像许多其他年轻人一样,早早就兴奋地筹划去哪里玩。

      终于放假了。这天早上,熙若与李毓在季城火车站乘车,结伴踏上了去韶关的旅程。

      因为是短途,她们买的是硬座。上车放好行李落座后,发现坐在她们对面的是一个农村老太太,面部黝黑;另一个是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身着松垮褪色的短袖衫,衫带窟窿眼,脸蛋黑红,头发像刺猬,一根根竖着。

      令熙若想不到的是,同一时间,她心心念念的许老师正戴着鸭舌帽与墨镜,与另一个高大的年轻人潇洒地从车箱另一侧的门上了车,坐位正好与熙若李毓背靠背。

      被熙若称为许老师的这个年轻男子,名叫许琛。他在季城一家铝材公司做销售代表,与他同行的年轻人叫尤泓刚,是他的新同事。许琛比他早三年进公司。这次他们的目的地是韶关。许琛此行的主要任务是走市场,并带新人熟悉粤北地区的业务。

      季城站的乘客陆续上车后,列车很快就开动起来。

      车一开动,前后一晃动,老太太就捂嘴想作呕,似乎晕车晕得厉害。她手里紧紧拽着一个红色塑料袋,紧闭着双眼,浑身瘫软地靠着窗边坐着。一旁的小男孩神情紧张地看着,时不时将小手伸到在老太太的背后上下轻轻抚拍,很懂事体贴的样子,让人生怜。

      “呕……”老太太又想作呕,忙打开手中塑料袋的口,往里呕吐出一大口。原来塑料袋里装着是老太太的呕吐秽物,顿时散发出一阵难闻的气味,四周的人不自觉地掩上鼻口。

      熙若见状后,从随身的背包里找出一个备用的白色空塑料袋,递到老太太跟前:“阿婆,换一个新的塑料袋吧,把您手上的给我吧,帮您扔掉。”

      老太太似乎没听明白。熙若在小男孩的帮助下,将白色塑料袋换到老太太手里,并将拿到的红色塑料袋麻利地扎紧口,拎在手上,打算去扔掉。老太太终于弄明白熙若的意图,眼里满是感激。

      熙若离开座位时,另一只手从桌上拿起自己的保温杯,起身离开座位,快步向前面车箱中间的连接处走去。

      李毓关切地问道:“小朋友,阿婆晕车很严重哦。她是你什么人?你们打哪儿来?准备去哪儿?”小男孩警惕地看着她,闭口不答。

      李毓笑笑:“你这个小朋友的嘴巴挺严实的哈,是不是担心姐姐是坏人?”小男孩子依旧不出声,她也没再问。

      不一会儿,李毓回到座位,将手里的保温杯递到老太太跟前:“阿婆,这是我的杯子,我刚兑了一杯温水,您如果不嫌弃就喝一点吧,人会舒服很多。”

      “我阿嬷听不懂你的普通话。”小男孩用难懂的家乡话向老太太又说了一遍。老太太听后,忙接过水杯慢慢喝了几口水后,似乎人舒服了很多。小男孩子帮她将水杯还给熙若:“姐姐,谢谢你啊。我阿嬷也说谢谢你。”

      “不用谢。我母亲也爱晕车。如果上车前吃些晕车药,人会好受一些。”熙若笑道。

      “在我阿公的一再叮嘱下,阿嬷昨晚上车前吃过晕车药,睡了一宿,一直没事。今早醒来吃了一点馒头,就不行了。不过现在吐光了,人可能就舒服了一些……”

      小男孩打开话匣子。原来他和祖母昨晚从徐闻上的车,打算趁五一假期去北京看在那儿打建筑工的爷爷与爸爸妈妈。他们都是第一次出远门。他已有三年没见过的爸妈了。

      李毓见小桌子靠窗边放着一个红色塑料袋,似乎装着一些馒头类的干粮,就从旅行袋里拿出一袋刚买的新鲜面包、一包火腿肠,并抓了一把脆米香、旺旺仙贝、话梅之类的小零食放在小桌上,推到小男孩跟前:“这些个很好吃,饿了想吃就吃点吧。”小男孩却摇摇头。

      李毓又说:“你怎么还把我们当坏人呀。坏人会在这里面下蒙汗药,吃完后就将你扛走,割你的器官去卖。”

      小男孩点点头,表示正是这么想。

      李毓哈哈大笑,将面包和火腿肠各掰了一点吃:“这样总放心了吧?”

      小男孩才放心地接过面包与火腿肠,不好意思地吃了起来,开始吃得很斯文,后来是一通猛吃大嚼,似乎从没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

      “慢点吃,不着急。”熙若笑着说,“你这么小就能去北京看看,真有福气啊!那可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阿姨还是读大学时去过一次,很羡慕你哟。”

      “本来我爸妈打算让我暑假再去的,但阿嬷不放心阿公,想早点去北京照顾他。她不识字,又晕车,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去,所以我趁五一放假专程送她去。我也很想顺便去看看北京□□……”

      小男孩还说他这次去北京,给爸爸妈妈爷爷每个人都带了礼物,并一一拿出来给熙若李毓看。给他爷的是阿嬷缝的护腰带;给他爸的礼物是他画的10张画,因为家里没有相机,就用画来代替:有大黄狗、房子、地里种的菠萝与剑麻……;给他妈妈的是他的作业本,上面是清一色的红勾与100分……

      熙若与李毓听后,都很感动,感觉这小男孩懂事得让人心疼。她们不停地向他竖大拇指,夸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男子汉,夸他有担当,有想法……小男孩听后,羞涩中带着骄傲。坐在四周的乘客听了,也很感动。

      火车停靠在英德站,坐在他们过道对面的乘客也有下车的,空出了两个座位,但很快就被从英德上车的人填满了。有十几个身穿统一服装的中学生上了车,唧唧喳喳地将青春活力撒满整个车箱。领头的是一个戴眼镜的高个男生。他手里举着一个某某中学诗社的牌子。看样子,应该是他们诗社集体去搞采风活动。

      这些中学生一开始在自己的座位上打扑克下棋,后来有人提议玩飞花令的游戏,也激起了文青熙若及学中文的李毓的兴趣。她们想看这些半大的孩子会怎么玩。

      领头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道:“我们行飞花令,可背诵前人含‘花’字诗或词,也可临场现作。请选用七个字的诗句。我们刚好分成七个小组,第一组人说的诗词的第一字要带有‘花’字,第二组人续接的诗词的第二字要带‘花’字, 以此类推,如果哪个组接不上来或重复为输,就罚这个组的同学为我们即兴表演一个节目。大家说好不好?”

      其余中学生都拍手称好,有两个女生坐在熙若李毓的右手边,隔了一条过道。她们正发愁地嘀咕道:“这也忒难了点吧!”其中一个剪着齐耳短发,另一个扎着高马尾,很青春靓丽。
      熙若听到后,侧着头对她们说:“小妹妹,不用担心,我可以帮你们。”

      这俩个女生听后,齐齐看向熙若,眼里却是半信半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