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12章 ...


  •   大约是各种网络媒体包括现在美国的曾经大学同学让我一直有种错觉,虽然美国很卷,但是只要有工作便一切都很美好。怎么说呢?同样的工作和职位收入是德国的2到3倍,疫情前这还只是数字不是价值,现在直接美元等同于欧元,可不就是实际收入吗?再看花销,美国的资源多便宜就不说了,关键是物价包括房价也比这边也还便宜。若要非说缺点,那就是医疗和教育相对来说要贵一点。但德国不也都是小病靠自己扛,大病才靠医保续命吗?毕竟约个医生的预约都要天长地久地等下去,只要不是未及生命的其他疼痛,医生并不感兴趣啊。直到我最近了解到以纽约城郊某50年代的别墅为例,每层面积也不过一百平米,售价70万美元比起德国来讲,真的价格感人。可是一听冬天取暖费要600美元,更要命的是地税居然要每个月2000美元,这可着实把我惊呆了。都知道国内房价高,不过这只挨一刀的伤痛尽管要用30年来归还,但买房者心里是有底的。国外的地税可是如影随形,只要房产证在房东名下,这都是持有成本。而且同物价一样,地税基本都是只涨不跌,这成本且长且多而且深不见底呢。难怪美国很多中产阶级都把房子买到远郊,开车去大城市上班,实现国内挣一线城市工资消费十八线城市水平的美好愿望。比起这样的美国人或者在美打拼的超级卷国人而言,感人的房价和激动人心的工资,的确让人对美国心生向往。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高薪工作稳定持有的基础上,毕竟老美开除员工也是相当冷酷无情的。

      德国的收入和房价在是十年前还有实现阶级流动的可能,虽然那时候的利率也会达到4%甚至7%,但房价只有现在的一半不到。谁能想到现在的利率已经要起码从4%考虑了呢?当然,有房一族的比例本就大约只有一半,有的人一辈子租房也还是过了,娶妻生子的前提并没有房子这一说。只是作为韭菜的结局就是等待被审判,政策制定者总是为有权有钱阶级服务,为保护弱者指定的法律很可能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最后为所有泡沫和利润买单的还是没有话语权的那些人。例如,保护租房者的法律里也有明确规定,如果房东出售或者决定收回出租屋自用,房客只能选择和新房东续约或者卷铺盖走人。真的是哪里生活都不容易,乌托邦只存在梦境或者强者手中。强者可以是自己真的很强,也可能是自己来自于的家族很强,所以穷人和富人是非常热衷于生儿育女的。前者失无所失,生了就是赚了。后者需要大量的继承人啊,不然老子辛苦打来的江山拱手让给他人吗?

      而作为普通人除了在年轻时候要辛苦打拼为自己和孩子赢得体面的生活,更要为将来年老退休的自己有一些谋划。开源节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目前全球经济低迷,滞胀势头越来越强,开源显得有些痴人说梦,但节流还是很容易实现的。我看了一个在美华人的分享对比了自己和蛋哥包括我父母的生活经验,受益匪浅的同时也庆幸我们其实也做到了其中大部分。除了技术层面的节流,比如每个月类似强制储蓄的还贷,以及固定转账到其他储蓄、投资等账户的操作,从心理和精神层面上也可以有效促进节流。一是想想退休后老无所依的自己,现在每多花的一分钱都将挤压将来自己可用的一分钱。虽然这个想法有点极端悲观,但事实就是无论在哪个国家,单纯依靠退休金,生活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这还是建立在孩子不需要帮衬以及自己没有其他风险的基础上,所以养老真的是帮助现在节流的一个重要思想支柱。小时候我就知道没有父母可以依仗的父母活得不容易,他们勤勤恳恳工作,抓住一切力所能及的机会挣钱,同时又特别舍不得花钱。对于每一笔开支他们都是现有计划再有预算,货比三家不得不买时才出手。不是必须的消费,很多时候他们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删除或者延长此项支出。耳濡目染的我自然也很节省,即使长大后的我在购物时头脑特别清醒,对于一个商品愿意支付的价值并不受其他市场价格影响。或许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欲望的控制甚至压抑吧,我对物质的渴望一直都很低。实在要说物化的欲望,那就是对美食渴望的食欲吧。无独有偶,虽然蛋哥父母对于穿着和家用电器都对好牌子情有独钟,但19岁以后供自己读书数十年后再成为打工人的蛋哥,早就学会了节流来保证自己顺利完成学业。所以我们的消费观念很大程度上不谋而合,三观里的一观就这么严丝合缝地相容了。

      二是锻炼身体,因为这是一个少有的注定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说起这个,我和我爸可是太有心得了。从小体弱多病的我坚持长跑十年,很多人说我毅力惊人未来可期。其实,他们是不知道每个月必感冒咳嗽哮喘的生活是多么难熬。所以我无需谁在旁边监督,因为晨跑后的我身体素质渐渐好起来,让我的精神也随即愉悦了很多。我爸就更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典型例子。因为他积极主动地通过运动锻炼来强身健体,他的几个老毛病都被他避开了只通过药物治疗的单项方案。反而那些有类似病痛的病友,因为长期依赖各种特效药物,造成了身体的其他伤害,为后期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埋下了隐患。蛋哥还没做到定期锻炼身体,这个我也理解。想当初在国内工作时,每天披星戴月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真的成了一种奢望。但我还是希望蛋哥能引起重视,在未来有计划地锻炼,不求每天做到但求有规律实现。

      三是考量成本带来的幸福感,借此衡量是否值得付出该成本。比如买品牌商品或者奢侈品,是不是幸福感持续比较短,意义没有那么大?我的物欲都那么低迷,什么大牌或者奢侈品对我而言就根本没什么吸引力。别说自己没有那样的购买力,即便有这些东西带给我的愉悦感还不及买几盆花养在家里,特别是看到它们在阳光下绽放,成功越冬后来年再次盛开,我内心的欢乐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就像以前小时候家里住房条件不好有很多老鼠,所以前后养了几只小猫。它们带给我的欢乐和陪伴,根本就不是美丽女同学的几条花裙子或者校门口的流动零食可以媲美的。而蛋哥的欢乐就更省了,他的欢乐是阅读网络不时更新的奇幻小说和日本动漫连载,还有用中国制造的游戏手柄玩单机版游戏。当然了,我们也有挺花钱的项目,比如旅游。毕竟航班住宿费很难省下来,哪怕我们乘坐廉价航空的红眼航班,那也是一笔开支。可是我们的旅行比较不贪图舒服安逸,只是在酒店里晒晒太阳,躺在泳池边拍照打卡发朋友圈。我们或者在目的地自驾游能看得更多走得更远,也会选择徒步享受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

      四是多培养几个兴趣爱好,尤其是与精神层面相连接的。比如阅读、写作等与大脑、思考和主观输出相关联的习惯,我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写日记就开始培养了。这当然和我爸的积极引导有关,也和我从小的成长环境紧密相连。在那个相对闭塞的十八线县城里,因为家里条件不够富足,我们的业务娱乐项目非常有限。唯一可以走出的就是每周末去城郊爬爬山,呼吸新鲜空气吃点干粮之类的。需要门票的景点一般我们都过门而不入,反倒是挖野菜、采野花、看山看水陶冶情操。比如吃遍山珍海味,逛遍娱乐场所的很多亲戚而言,我家显得寒酸且穷困。可是在阅读的世界里,我仿佛在一个平行的宇宙里尽情翱翔,忘记了不能和别人相比的物质享受,精神世界得到极大满足。同样的,从小生活在村里的蛋哥也在青春期里觉得迷惘和失望,最后在书籍的海洋里找到目标和方向。尽管蛋爸蛋妈不怎么爱读书,但也支持蛋哥的阅读爱好,家里的大部分书籍都是为蛋哥买的。我爸就更别说了,满满一书柜的书本,君子以此聊以□□啊。除了写作,我也喜欢唱歌和自说自话,现在爱在某唱歌软件上翻录自己喜欢的各种新老曲目。除了自己擅长的抒情古风和苦情曲风,我一直在努力开拓自己能驾驭的风格和领域,每当一首歌基本达到自己预期成功录制后,我总是从心底得到极大的满足,这可不是吃一块菲力牛排所能感知的。自说自话可以让我这个南方人的普通话不再像以前那么普通,也能让我从小城市走出来的自卑和胆怯得到缓解和释放,从而让大家发掘了我段子手和好口才的隐藏优点。总之,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保持和拓展这些爱好,都让我更容易获得开心。特别是来到德国,发现种植各种花草变得简单和实惠之后,我更是每年都要翻新自己的阳台,尝试自己喜欢的但以前不敢种植的花卉。每年开春后买土、换土、买花、种花、护花、爱花,我和它们彼此守护陪伴,有的花已经在我家生活了几年,它们俨然成了我家里的一份子。这种沉默的感情,虽不伟大但也动人,至少让我觉得很舒服和幸福。蛋哥总是很支持我的各种爱好,虽然他只喜欢看花,很少参与我的种花行动,但他的支持和称赞,也是我的一种动力。

      五是用心和时间经营家庭和感情,老了也有牵挂。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事业和前程,难免会疏忽对于家庭的照拂和与家人的沟通。然而感情的确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无端深厚起来的,即使是血浓于水的父母与孩子,长期缺乏或无效沟通,只会让彼此的隔阂加深,将来很难畅通梳理。同理,对待同学、同事和朋友,无事不登三宝殿或者只能同富贵不能共苦难的作法,都只会讲对方从自己身边推开。不妨经常主动关心对方,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帮一把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的时候真的是施比受更幸福,更何况是面对自己的好朋友呢?不过,有的时候不要执着于自己的付出一定要得到对方相应的回报。有的时候,这个回报周期可能很长但会在关键时刻帮到自己,有时候也不排除所托非人,对方是一个有事才会想到我,有福就记不得我的人。如果是这样,那就当我好心帮了一个路人,帮完之后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了。毕竟,这世上有太多路过我世界的人,我们仅仅是擦肩而过,圈子不同不必相融就是这个道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