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他另起了一个话题:“说起来,小意和小容在你眼皮下也有两个月了,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应有欢觉得好笑,“师祖,您有什么事就直说吧!何必和我兜圈子呢?”
被徒孙直白地点出意图,扶风干咳两声,正色道:“该他们是下山历练的时候了。”
“他们……不是才来五年么?师姐说他们上山的时候刚过了十一岁生日。”应有欢沉吟了一下,浅浅地表示出了疑惑,“我记得……不是至少十年才要下山一次么?”
扶风于是冷笑起来,抱胸:“什么十年,我的好徒孙,怎么连门规都记不清?是金丹以下每五年,金丹以上才是十年。”
“哦?可我记得……”他忽然间像是想到了什么,闭嘴不言了。
“所以,珠儿闭关,小祝和小花枝一直在外不知在哪,你师父是掌门,我也需要坐镇山门,只能是你带他们出去了。”
“好罢……”应有欢苦笑,应承下来。
扶风满意了,摆摆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待应有欢一转身,扶风立马消失在原地。下一秒,他出现在了山腰处的山门前。
漆成红色的山门顶天而立。靠内的一根柱子脚下躺了块比人还高的黑色岩石,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小字。
只见边上稍大的四个字是“逢春门规”。接下来便是“一、不许破坏山上的桃花林。”
下一条是“二、不许在山上养翚,倘若出现,应当主动将其赶走”。这是一种个头中等的鸟类,反应非常灵敏,不怕人,甚至还会主动挑衅。在逢春山所在的贝川洲和扶风老家所在的明脩洲很常见。
所以君修意和君正容暗地里猜测,该不会是当初祖师爷第一次离家闯荡时,在无名山里被这种鸟狠狠欺负了,留下了悲惨的记忆,因而一直怀恨在心。
猜归猜,他们也不敢跑到祖师爷面前去求证。万一祖师爷恼羞成怒,平白惹来一顿教育就不妙了。
扶风掠过上面几条,直奔有关下山历练那行——十、凡本门弟子需每十年下山历练至少一次,金丹以下者需有元婴以上者陪同。
他用食指轻轻一抹,这行字迹就被擦去了。然后想了想,改成了“十、本门弟子修为低于金丹者,每五年需由元婴以上者陪同下山历练至少一次;修为高于金丹者,每十年下山历练至少一次。”
改完后,他放下手,后退两步打量了一下,满意了。一个转身,又出现在了常芸的小院子里。
常芸是扶风收的最后一个徒弟,排在第三。但由于前头的两个师兄常年不回一次逢春山,因而扶风等她修到元婴后就将掌门之位迫不及待地传给她了。
虽然整个逢春门的人头数掰着手指头数都不需要第二个人来帮助,常年留在山上的人更是不超过一只手,但是门派事务并不能算十分清闲。上至和其他宗门的友好交际,下至门内所有人的零碎开销,由于没有其他人来分担,都是由常芸一手操持的。
由于有时要接待外来的客人,且常芸本人不喜闹,她的居所距其他人的都要相对偏一点,由一池清水相隔。
扶风先是去了她的书房,屋内却只有一个被她点化成人型的纸傀在打扫卫生。
纸傀被点化久了,也有了懵懂的神智。她看到了扶风也不怵,知道是祖师爷来找主人了,于是不需扶风开口相问,就贴心、主动地指了指常芸所在方位。
尽管漫山的桃花还艳艳地开着,但是如今确是已经快入夏了。只不过逢春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片地区的灵气要比其他地方更加浓郁,山上桃花的花期自然要比寻常的更长。
曾经山上有一个人酷爱吃莲子,每次从山下回来,总是会抱上一大捧莲蓬。一次坐在廊下剥莲子吃的时候,灵机一动,抓了一把抛到湖里。或许是逢春山的灵气实在充裕,第二年就开出了一大片的莲花。
现下花虽还未开,半池的莲叶已然亭亭如盖了。
常芸坐在湖心亭中,靠着柱子读着账册。
忽然莲叶无风自动,伴着几声清脆的佩环声,翩翩白衣少年缓步踏叶而来。
常芸放下手中书册,起身向扶风行了道礼。扶风在亭中坐下后,常芸又拿出一个干净的青釉茶杯,又为扶风添了一道茶,等他抿完一口后,这才重又坐下。
“师尊此来,可是有什么事要安排?”常芸开门见山,郑重地问。
“和你说过多少次了,对我不用如此恭敬。如此反倒叫我无法放松。” 扶风有些无奈,然后神色一转,说起正事,“我想叫有欢带小意和小容下山历练。”
常芸愣了一下,问:“不是十年内至少一次么?”这不是才上山五年……
“所以,我这不是……”扶风点了点头,得意地伸出手,向她展示手指上的黑色石沫,“刚改完门规就来找你了吗?”
常芸无奈,看了看那根食指,又忍不住叹了口气:“芸可否多问一句,师尊此举意欲何为?”
扶风放下手,正色道:“有欢出关后,可有向你提起过他的道心?”
“不曾。”常芸摇头,微微蹙起眉,“他的道心怎么了?”
“道心,可以说是一个修道者为自己努力修炼所设定的终极追求。”应有欢坐在树荫底下,一手拈了一块桃花糕,优雅地小口吃着。正是先前君修意和君正容许诺过的讲故事的报酬。
他面前的一块空地上,二人正站在阳光下,满头大汗地摆着剑招。
铁制的剑身折射出耀眼的阳光。许是被晃到了眼,应有欢眯了下眼睛,微微低头,避过有些刺眼的光线,继续缓缓说:
“每个修士入道后才算真正地步入了修仙的大门,但是绝大多数的修士终其一生,可能都不曾拥有过道心。”
“但是拥有道心却是飞升成仙的,唔……不能说是必要条件吧,但是古往今来,至少在有记载的飞升成功的修士里,还没有一个没拥有道心的。”
他终于小口小口地吃完了糕点,擦了擦手上的碎屑,喝了一口清茶继续说:
“不过最终成功飞仙的修士毕竟寥寥可数,无一不是极具天赋的大气运者。与之相比,入道修行的修士就如过江之鲫一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毫无飞升希望的。但是……君修意,右手举高点,剑招都要变形了!”
汗水从额际滑落至唇角,君修意咬牙抬起手臂。
“但是,几乎每个修士想要拥有道心。”应有欢笑眯眯地看着两人受苦,继续说,“这是因为拥有道心的人,在修行速度上,相比于没有道心的,可说是一骑绝尘。并且在天雷试炼时,也更加不容易生出心魔。行了!差不多了,来休息一会儿吧。”
君正容欢呼一声,抛下剑,君修意也跟着把剑抛在一边。两人小步跑到应有欢身边,躲在树荫底下,拿出干净的手帕擦汗。
应有欢为他们添上茶。两人在他身旁坐下,用期待的眼神催促他继续讲下去。
“拥有道心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是如何生出道心却是一个难题。有人不用特地做什么,或许睡一觉起来,就能惊喜地发现拥有了道心。”他说着,脑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只是记忆中对他的情感却让现在的他觉得有些陌生,不由有些微微出神,停下了口中的叙述。
“还有人呢?”
思绪被打断。
应有欢也不恼,喝了一口茶,继续说:“但是有些人阅遍典籍,踏遍六洲,苦觅而不得。虽然如此,根据闻道宗公布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相比于潜心闭关,入世游历更能增加生出道心的几率。这也是,我派门规规定的如此频繁游历的理论依据。”
说到最后,他似笑非笑,想起闻道宗的那期文章发布后,扶风那得意欢呼的神情。
不过为了维护祖师爷在小辈心中的形象,防止其进一步崩坏,应有欢并没有把真相说出口,只是又默默地抿了一口茶。
“应师叔,那我们门派中,有谁拥有道心么?”君正容提问。
应有欢微微一笑:“目前……除了你们师祖点化的两只纸偶,就只有你俩没有。”
“哇——”
惊叹完,君正容又问:“师叔,您的道心是什么啊?”
“确实有道理……”常芸眉头依旧皱起,认真地思考后点了点头,同意了扶风的观点,“那现在就去问花枝?”
“嗯,你来问。我发的消息他大概会选择无视,只有你他估计才没胆子敷衍。”扶风想了想,又补充,“别问得太直接,不然他怕是不会说实话。”
常芸眼中带了点笑意:“那小子,脸皮忒薄了点。当初多大点事……唉,没想到他恼羞成怒,真的狠心十多年也不回来看一眼。”
她掏出传讯玉牌,沉吟了一下,发出了消息。
“接下来我说说传讯玉牌。”应有欢没有回答君正容的问题,反而说起了另一样不相干的东西。
“在目前的修真界中,修士间通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传音阵、留影石、留声珠等等。但是细分下来,可以分为三类,它们的原理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是不定向不即时传讯。留影石、留声珠就属于此类。它是将一种特定的、能够还原当时声音或者画面的阵法,刻在能够储蓄灵气的载体上。阵法完成后,后来者可以通过向这个载体输送少量灵气,激活阵法,得到记录在其中的讯息。但是信息能够复现几次并不是确定的。一旦载体中储存的灵气消耗光,无论再往里面输送多少灵气,阵法也无法激活。”
“第二类是一次性即时定向传讯。这种方式抛弃了载体,而是直接用阵法连接沟通者的神识,比如我刚刚说过的传音阵。但是这种阵法都是一次性的,也就是每次传讯都需要当场画一个法阵。虽然这个阵法被多次改良过,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不是专精阵法的修士来说仍然过于复杂,很难上手。除此之外,长时间维持这个阵法所需消耗的灵力巨大,发起通讯的人也需要拥有对方的信物。”
“信物是什么?”君修意听得认真。两人将手臂搁在石桌上,撑着脑袋专注地看着应有欢。
应有欢伸出一根手指,在两人的眉心分别点了点:“这就是信物。”他解释:
“笼统来说,就是允许对方侵入识海的一种许可。这可以是一抹神识、一丝剑意,或者其他。只要自己能够识别出且他人无法仿冒的,就是一个信物。当然,被外人侵入识海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所以这种许可的效用力比较小,往往只够触碰到识海的边沿。这对识海的安全无伤大雅,但是已经足够建立起联系的通道。”
君正容摸摸眉心,感觉到一丝凉意,但转眼又很快消失了。于是和君修意一道发出了一声惊叹的“哇~”。
“虽然基本上没有什么危险,不过信物还是最好只给自己非常信任的人,防止有人心怀歹意。”
两人又红了脸点点头,心想原来在应师叔心中自己是被深深相信着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