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新知青 ...
-
当天夜里陈静怡的九哥就再次去找了村长。等他回来便告诉纪舒,房子会在春耕之后开始建,纪舒只需要在那之前准备好钱就行。
听到这个消息,纪舒高兴了一上午。
虽然不是马上就建,但是能知道具体的消息,也足够让人振奋了。
纪舒将自己的咸菜拿出来分给陈静怡哥哥一半。她带了两罐头瓶子的咸菜,之前炒着吃了一点。这几天陈静怡的零食吃完了,纪舒免得自己穿帮,于是也宣称零食吃完了,而咸菜这会拿出来正合适。
陈静怡哥哥帮了纪舒一把,对于接受这一罐咸菜相当的满意。
因为快离开知青点以及天气缓慢上升的原因,咸菜不能久放,吃饭的时候纪舒便将剩下的一罐咸菜拿出来,就放在桌子上,需要的知青可以夹点。大部分人都不好意思,只是象征性的夹一点。于是这一罐子咸菜足足吃了十来天才吃完。
进入四月,张家坝这边天气开始回暖,最显著的就是田埂上开始出现绿色。细细小小,如同米粒,但只要发现就是一片,密密麻麻,生机蓬勃。
纪舒和陈静怡的房子要开始准备了。
因为这会正是春小麦播种的时间,村里的劳动力白天需要在地里耕种,晚上有空会在家里准备土坯,等所有的土坯准备好,估计就在春耕之后了,那会就可以开始建。
在开工之前纪舒有看过房子的简单图纸,就是一张画在纸上写着尺寸的草图。房子加上院子大概七十多平。正门进去是堂屋,也就是专门吃饭的地方,堂屋不大,堂屋的西边是卧室,卧室靠里是一张3米×1.5米的炕,到时候炕上会放炕柜,用来放被褥什么的,卧室里到时候还会放一张书桌和衣柜。
堂屋的北边屋子是厨房和柴房。纪舒的厨房不大,但是柴房不小,她的柴房有一部分在房子里,有一部分在后院,因此她的柴房看着特别大。建的这么大主要是暨省冬天长,柴房不建大点,就怕到时候冬天的柴火没地方放。
通往后院的门在厨房里,后院其他地方都是纪舒的自留地,也就是专门用来种菜的地方。后院的面积大概有三十多平,足够种菜。
除了这些纪舒专门弄了一个储物间,也就六七平的大小,在堂屋的东边。房子的前边还有一个小院子,如果要晒衣服,就放在前院就行。
整张图纸一出来,纪舒就看着特别满意,因为所有需要照顾的地方都有照顾到。纪舒只要关起院门其他人基本看不到她在干什么,这样就方便她出去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院子包括整个屋子用的都是土坯,土坯虽然也坚固,但总没有青砖房来的牢固。但即便是土坯房,从预算来看,依旧需要四十来块钱,再加上需要做的各种家具十多块。这个房子需要花纪舒近六十块钱。这里面人工费很少,绝大部分都是材料的费用。
她瞬间从小富婆变成只有几块钱的穷鬼。
或许该找机会去趟城里了。
因为暨省的春耕比较急,所以等纪舒能请到假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中下旬了。
跟纪舒一块去的还有陈静怡,陈锦平兄弟,他们要去城里买粮,再买点其他的东西。
张家坝有专门赶牛车的人叫张东升,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四十岁东北汉子。他这次去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接新的知青。
“新知青?”纪舒跟陈静怡面面相觑。
知青点现在已经住了十五个了,再来新知青住哪?
两人一脸的疑问,张东升大概看出来了,主动解释道:“知青来了也不是只有知青点一个地方住。一般在知青点住不下的时候,村部可以让他们去村里人口比较少的人家借住。只是这样需要交一定的租金。”
陈静怡纪舒两人又互相看了眼,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借住哪有自己的房子好。万一同主人家有个什么口角的,接下来是住还是不住。
两人放下了这个念头之后就开始观看周围的景色。
她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化雪,等现在再看时发现,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再加上四周已经冒芽的绿色,看着就像一张绿色的毯子铺在地上,春意盎然。
纪舒她们来到县城之后已经是上午十点了。
纪舒谎称这里有个亲戚需要拜访,从而脱离了队伍。在找到一个没什么人的小巷子之后,纪舒闪身进了空间。
纪舒的空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时间静止的,这部分空间占整个空间的百分之九九以上,并且那部分空间,她是进不去的,只能往里面放东西。剩下的空间,则是有几亩土地组成。纪舒开了几块地,用来种小白菜,葱,大蒜,韭菜等等纪舒爱吃的青菜。除此之外,空间里还有一个三十多平的水池,这也是纪舒挖的,里面养了她爱吃的鲫鱼和虾。
在菜地旁边还有个用木头搭建的小房子,这也是纪舒自己搭建的。纪舒熟练的推门进屋,进入卧室后从一个柜子里拿出一个化妆包。这是纪舒上辈子敢到处收水果的保证之一。
纪舒有个跟其他女孩不一样的技能,她不擅长把自己化的好看,但是怎么化妆化的更难看,更让人认不出来,她擅长。
化好妆,穿上打满补丁的衣服。一个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的年轻小伙出现了。
这时纪舒空间的另一个好处出现了,纪舒在空间里是能看到外界的。不像其他小说里那样,进去了不知道外面的情况,纪舒的这个能看的一清二楚。
在观察巷子里没有人之后,纪舒从空间里钻出来。
她后面背着一个竹框,框里装了些大豆红糖等比较热销的东西。数量不多,她怕量大打眼。
纪舒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在供销社附近看那些买东西比较多的人往那个方向去。选了一个可能是大款的跟了上去。
那人五十来岁,头发保养的很好,白头发不多,整个人比较精神。纪舒看着她从供销社买了好几包东西,跟到她进胡同,才打算上前。
等纪舒进胡同一看,哪有什么人,灵机一动再转头时发现对方站在身后。
“嘿嘿不好意思大婶,我其实没什么恶意。”纪舒粗着嗓子说道,说完还用手挠挠头,再露出一副憨厚的笑容。
那人听到纪舒这话,放松了些,但眉头还是紧着,估计只是看纪舒打不过她,暂时放松了警惕。
“没有恶意?尾随不是恶意?”那人听了纪舒的话,好像更生气了。
“对不起!对不起!”纪舒连连鞠躬道歉:“我只是想来换点东西。”
大婶眉头一挑,默默退后一步,点头示意纪舒打开框。
纪舒顺从地打开框,拿出里面的颗粒饱满的大豆和红糖。
看到这里大婶的脸上才露出笑意:“跟我走。”
“好嘞!”
纪舒跟着大婶在巷子里左转右转,来到一个小院前。大婶拿出钥匙,带着纪舒进了院子。纪舒进了院子没动,等大婶出来。
不一会大婶就放下东西出来了,手里拿着几张纸钞,纪舒眉眼弯弯,笑得更加淳朴了。
“我要看看东西。”
“好的,好的。”纪舒连忙打开,这都是她从乡下收的,颗粒饱满的好豆子,不怕看。
大婶看了豆子,颗粒饱满,没有瘪豆子。伸手进去摸,没发现里面有掺着石头沙子,红糖也颜色正。
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怎么卖?”
“大豆两毛五,不要票。红糖一块一斤,也不要票。”
“贵了,大豆两毛,红糖八毛。”
“大婶,我没要票,不贵。”
“你这红糖足足比供销社贵了两毛八。”
两人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把大豆定为二毛二,红糖九毛一。这二十多斤的大豆以及两斤红糖给纪舒带来了七块多的收入。虽然讨价还价麻烦了点,但正是因为这次议价,纪舒得到了下次再买的承诺。
两人并没有约定时间,纪舒什么时候来都行。
用同样的方法,纪舒又卖出去几笔,一共收获近四十块钱。
建房的钱一下子回来了大部分。这会已经临近下午三点,收拾东西回家。
这次找到地方,下次可以直接来卖。到时候就不是这点钱了。
乐滋滋的纪舒找个没人的地方钻进空间,卸妆,换衣服,出来,找到供销社。
这会的供销社都不大,里面有几个柜台,卖的东西也不多。但时不时的总有人进来,毕竟不在这买,别的地方可买不了。
纪舒来到糕点的柜台发现里面有包好的桃酥,还有一块块没有包好的红糖鸡蛋糕。除了这两样便没了。桃酥包好了。没什么味道,但是红糖糕没包,味道浓郁的很。
纪舒看着馋的很。
“同志,这个桃酥怎么卖?”纪舒指着那一包包的桃酥问道。
“一包就是一斤,6毛钱一包,还要一张糕点票。红糖糕三毛一斤,也要糕点票。”年轻的售货员淡淡道。
说完也没管,就在那摆弄手指。
要票?纪舒一愣,这才从小姑娘的记忆力找到买东西需要票的记忆。因为从小体弱,家里给了钱的同时,也给了糕点票,就为了方便吃点东西。但也只有两张糕点票。糕点票平时发的很少,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这两张还是纪舒奶奶给她的。
只能买两斤桃酥了。
下次卖东西可以要点票,不然有的真买不到。
“有票,有票。我要两斤桃酥。”看着时间不早了,纪舒忙掏出票。
两包桃酥是分开打包的。她还得在知青点住段时间,这会柜子还没锁,明面上的东西放多了不好。
除了桃酥,她还去国营饭店买了包子。国营饭店的包子不要票,但是限定购买数量。纪舒一下买了12个。吃一个以后发现买少了。
这会的包子实在,一个包子比她拳头还大点。里面的馅调的非常合适,吃一口,肉香四溢,还带汁水的。要不是她胃小,吃不了这么多,她肯定得多吃几个。
眼看着时间要到了,纪舒背着东西一阵跑。等到了集合点时才发现,赶车的张东升还在牛车上坐着,此时除了纪舒,谁都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