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 22 章 ...
-
响铃村是一个挺偏僻的山村,山高平地少,所以村民们开垦出了大片梯田来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在崎岖的盘山公路行驶了将近两个小时,成靖元六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一个石制的古老牌坊立在村口,依稀可辨认出“响铃”两字。
节目组比他们提前三天到场,吴刍带着六人到住宿的地方休息。
外表古朴的农家四合小院,推门进去别有洞天,假山池塘、绿竹翠松,庭院布置得很是精巧;房间里的家具以木质为主,但各种现代化设施配置齐全。
小院不大,依旧是两人一间房,成靖元照例和王禹晗住一间。
六人在房间休息了一个小时,中午十二点,节目组叫他们去楼下餐厅吃饭。
午饭是地道的农家小炒,食材都是现摘现做的,味道很不错。
“嗯,是记忆里的味道。”昆琦吃了一大口菜,一脸满足。
响铃村是昆琦的老家,他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因为村里没有初中所以他被接到了城里读书,之后除了祭祖,他很少回来。
成靖元好奇:“小琦,你不是说你在村里还有房子嘛?怎么不带我们住那边?”
“我家里的房子离这边太远,不方便。”
“那录完节目我们能去参观吗?”
“当然!我们可以去住一晚,我爸妈做饭很好吃的。”
成靖元满意点头。
吃完午饭,吴刍向六人宣布了这次响铃村之旅的行程安排:“这两天的旅游安排就是没有安排,你们可以在村里四处闲逛,想干嘛干嘛。我们在村里可以采摘农作物的田地上做了标识,你们按需采摘,自己做饭。”
“想干嘛干嘛?”成靖元迷茫的重复了一遍。
“对。我们只有一个要求,你们出门记得叫上摄影师。”
林嘉泽看向昆琦:“那我们就听听看昆导游有什么安排吧。”
昆琦揉了揉自己的肚子,说道:“我们去大榕树下睡午觉吧。”
林嘉泽愣了:“睡午觉?”
“对啊,中午太热了,不适宜走动。小时候家里没有空调,爷爷就带我去大榕树下午睡,很凉快的。”
尹奕歌冷静发言:“我们的房间里有空调。”
“哎呀!我是想带你们去体验我的童年。走吧走吧!”昆琦左手拉着尹奕歌,右上拉上林嘉泽,还不忘提醒其他人拿上蒲扇和吊床。
成靖元手里拿着六把蒲扇,慢悠悠地跟在昆琦身后。
正午的阳光热辣,他们尽量踩着屋檐下的阴影走,没走几步,成靖元就看到了昆琦说的大榕树。
榕树不止一棵,中间的特别粗壮,看起来大概需要五人合抱。
这些榕树的枝干相交,郁郁葱葱的树叶连接在一起,在村中心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阳棚”。
树荫下立着许多铁杆,成靖元把吊床的一端绑在铁杆上,另一端绑在树上,试了试牢固程度后,他坐上去看着远方发呆。
“元元,过来玩啊!”
成靖元回头,发现昆琦找了两个靠得比较近的铁杆,把吊床绑高当作秋千来玩。
“这个安全吗?”尹奕歌皱眉。
昆琦已经迫不及待地荡了起来:“安全!我们小时候经常这样玩!”
尹奕歌还是不放心:“你别荡太高,这么多年这铁杆可能老化了。”
“知道了,尹妈妈!”昆琦笑得没心没肺。
昆琦玩了两分钟,就换成靖元坐上去,树荫下肯定没有空调房里凉快,但是随着秋千荡起,难熬的暑热好像随风远离。
在昆琦的强烈要求下,剩下四人也都坐上秋千回忆了一下童年,体验完后,昆琦把吊床重新绑好,拿着蒲扇舒服地躺了上去。
尹奕歌站在旁边,看着五个队友都躺到了吊床上后,才尝试着放松身体,把身体的重量交付给吊床。
这是他第一次睡在吊床上,还是在户外。
虽然他们之前练舞的时候也经常在练习室的地上睡觉,但是那种累到极致的昏睡和现在清醒入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尹奕歌出生在音乐世家,他爸爸妈妈是知名交响乐团的演奏家,爷爷奶奶和外婆都是音乐老师,外公是知名作曲人。
他从小家庭条件良好,家教也很严,可以说在加入SFK前,他的生活一直都很规律,他的世界里除了音乐没有其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叛逆期,尹奕歌的叛逆期来得比较晚,大学毕业后,他偶然接触到了地下乐队,一下就被那种自由、律动感十足的音乐吸引住了,他拒绝了国外知名音乐剧团的邀请,回国参加了SFK的选拔,然后加入了SFK。
对于尹奕歌的选择,家里人没有干预,只嘱咐了他一点,不要做违背道德、违法乱纪的事。
加入SFK后,尹奕歌尝试了很多他没做过的事:玩游戏机、学习跳舞、去酒吧演出、拍广告和杂志等等,并不是所有尝试他都喜欢,但是身边一直有人陪着,好像就都能熬过去了一样。
想着这些往事,尹奕歌慢慢进入了浅眠。
午休结束后,六人收起吊床回到民宿。
下午三点的太阳依旧耀眼,反正是出来旅游的,所以他们也不着急出门,切了个西瓜,坐在院子里聊天,主要是听昆琦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一直等到五点半左右,太阳西斜,昆琦这才带着他们去菜地里摘菜。
六人戴着草帽、拿着菜篮子,昆琦拉着从来没见过的“响铃村限定版尹奕歌”一起拍合照。
秋天的菜园,可以采摘的东西太多了,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应有尽有。
今晚做饭的食材主要由家长三人组,也就是王禹晗、尹奕歌和钟毅闻负责采摘,昆琦带着林嘉泽和成靖元跑到后面的果园去体验边摘边吃的快乐。
成靖元在尝过枣子、橘子、葡萄后,发现了一棵山楂树,他看着树上红彤彤的果子,突然很想吃糖葫芦。
成靖元转身,大声问道:“禹晗哥!你会做糖葫芦吗?”
王禹晗放下手里的西红柿,抬头笑道:“你想吃的话,我回去找个教程,应该不难。”
“好嘞!”成靖元开心地招呼昆琦和林嘉泽过来一起摘山楂。
拎着一篮子的山楂果,成靖元把手里剥好的橘子递给王禹晗,讨好一下他的糖葫芦师傅。
采摘完毕,六人跟着夕阳回家做饭,路过邻居家,昆琦过去跟大爷买了一只鸡,那个大爷居然还认识他。
“你是昆老三的孙子吧?上次祭祖我好像见过你。”
“是啊,爷爷!我回来玩两天,这几个都是我的兄弟!”
“好啊,好啊。都长得俊呢!有空过来玩啊!”
六人向热情的邻居老伯道别。
今晚的主厨依然是王禹晗和钟毅闻,其他人帮着洗菜、切菜,准备一些配料。
民宿里没有电饭锅,王禹晗上网查了一下柴火饭的做法,尝试着闷了一锅,结果火太大,有点糊,不过吃起来还挺香的。
吃完饭,昆琦说要带他们去体验他童年的夜晚。
六人跑到村南边的山坡上看星星,昆琦扯了几片叶子教他们如何吹响,讲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抓蚂蚱和知了的趣事。
“你们会不会觉得无聊啊?”昆琦突然发问。
“不会啊,挺有意思的,了解你小时候到底做过多少傻事。”成靖元调侃。
“我不跟你皮。我们来讲故事吧,响铃村可有不少古老的传说呢。”昆琦一脸神秘。
“你说说看。”成靖元并不害怕。
六人围成一个圈,节目组给他们找了一个小夜灯放在中间,氛围感拉满。
“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名叫响铃的女孩,她是村民们在山里捡到的孤儿,吃百家饭长大。响铃住在一个老中医家,耳濡目染下,她也学会了辨别药材。
老中医死后,响铃靠卖药材为生。她运气很好,经常能从山里找到值钱的药材换钱,她还很善良,经常会在孤寡老人的家门口放上食物,同时摇铃提醒老人出来拿。
有一年大旱,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但响铃还是经常给老人们送食物,也会接济村里吃不上饭的人家。有一天,村里人发现响铃一天都没出门,等他们进到响铃家时,才发现响铃已经死了,原来她一直把食物省下来给村里人吃,自己靠草药充饥。
村里人很悲痛,他们把响铃安葬在了山上。饥荒过去后,村民们也经常带着祭品去给响铃上香。
第二年旱季,怪事发生了。
某天深夜,村长突然被家门口传来的摇铃声惊醒,他悄悄从门缝往外看,却看不见人影。心里害怕,他也不敢开门,转身回去准备等天亮了再出去看看。
但他一转身,门口的摇铃声就再次响起,叮铃、叮铃、叮铃……”
昆琦话还没说完,中间的小夜灯却突然灭了,他感到有一只手突然搭上了自己的肩。
“啊啊啊!我后面是什么东西?”昆琦一脸惊恐,不敢回头。
成靖元噗呲一笑:“当然是人啊?难道还能是别的什么不成?”
昆琦背后的工作人员一脸尴尬:“不好意思啊,昆老师。灯没电了,我来换个电池。”
故事会在讲故事的人被吓到后宣布结束,六人慢慢往山下走。
成靖元落在队伍后面,左右观望,试图找到能发光的昆虫。
“找萤火虫吗?它们一般在夏天出现。”王禹晗跟在成靖元身后。
“我知道啊,但还是想碰碰运气。”
成靖元说完,突然感觉手里被放了什么东西,他抬手一看,是一枚绿色的草编戒指。
成靖元下意识地握拳,怕被摄影机拍到,他关掉收声话筒,小声问道:“这是什么?”
“戒指。我刚刚编的,送给你。”王禹晗面色十分平静,好像送个戒指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为什么?”成靖元也不知道自己在问什么,是问为什么送他戒指,还是问送戒指有什么含义。
“我听说它会给人带来好运,我把我的运气借给你。”
王禹晗满眼温柔,成靖元却不敢望进去。
“我们走快点吧,都看不见他们了。”成靖元加快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