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 ...
-
在某镇,有两户人家,一家是酿酒做生意的,一家是种粮食的佃农。两家做生意时常往来,一来二去也熟悉了,称兄道弟。后来两家渐渐壮大,又恰巧赶上两家妇人将近生产,于是罔顾那肚里孩子的意愿,指腹为婚。又恰巧生下一女一男,亲上加亲,两家男人自是喜笑颜开,连着办了几天的喜宴。
她就是那个女孩。
不过在她八岁那年,对方家倒是败落了。
十五岁那年,她的及笄礼上,对方的媒婆来提亲,让父亲撵了出去。
对方不死心,又来了几次。她在后院只隐约听见争吵,最后对方家人不欢离去。
又过了几天,坊间流传起她的坏话。说她把谁家谁家“妨”穷了,又不嫁了,嫌贫爱富;说她命硬,克夫;还有人嚼舌根子说某年某月,有人看见她和谁谁在某地花前月下怎样怎样。
到了最后,母亲说着为了她名声着想的话,决计要把她傢过去。父亲呢,只是在旁边抽着旱烟,默不作声。
她想不明白。之前有个远方表姐也是如此,傢过去后夫家个个看她不爽,冷言嘲讽、拳打脚踢不在话下,母亲不也知道吗?她清楚地记着,当年母亲听说后,一顿唏嘘,终究也只是说,“这是她的命啊,只能好好耐着”。
过了几天,那表姐投了井。家里人也不提此事,只有少数仆人悄悄提到,也不多说,翻来覆去总是那几句“是她的命”、“女人都是这样的”。
母亲不知道吗?父亲不知道吗?
是知道的吧?然而还是要把她往火坑里推。
想到表姐的生活,想到日后她的生活,她许是觉得早晚都死,竟径直往井边去了。
小厮在井边捡到她的鞋子,丫鬟又找不到人,因此大家都认定她投井死了。
女儿既然已死,婚约自然作废;女方家暂且不提,男方家自是气得咬牙:平白损失了一大笔财产和一个奴隶,谁能不气呢?
坊间对此事倒是有不同看法:有人觉得是她不想嫁给男方,故意演的一场戏。她活得好好的,府上每年打发丫鬟,到时候偷梁换柱,照样能找个富商家;有人说这小姐倒是嫌贫爱富,要死要活的,还不是“拜金”;有人说这男方真可怜,赔了夫人又折钱;还有人说这小姐死就死吧,还污染井水,吃水吃出病怎么办……
一时间众说纷纭,足足讨论了一个月,哪家姑娘成亲后跳井也没有这排面。至于男方家新娶了一个姑娘,倒只有寥寥几句,轻轻放过。
再过了几个月,又有新的传闻了,这件事渐渐被人遗忘了。偶有提起,也不过顺嘴评论一句,继续别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