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梦回 ...

  •   清明时节,日头微斜,光色蒙蒙,天地云烟一片。
      头天的珠花还在匣子里搁置着,水粉的珠绢花瓣点缀着碎金,柔软地垂在一侧,洛安睡在珠花旁,秀发披在瘦若无骨的肩膀,此刻晨光熹微,也微微转醒。
      “老天,谁家花仙!不上榻怎得在桌边睡了?”
      妇人是洛安母亲安氏,身穿祖母绿薄甲褂,面容丰腴,细腰云环,一颦一笑皆魅力流淌。
      洛安在一堆花中醒来,揉揉眼:“阿娘,您怎么醒早了?”
      “小没良心,你爹跟镇保事一行人吃酒半夜才回,我是如何都睡不下了。”
      “昨晚熬大夜了吧?看这眼下乌黑。”安氏心疼极了,责怪道。
      “我无事,珠花都做好了!”洛安的杏仁眼亮亮的,像初升的月亮,透澈无暇。
      珠花用于供奉花佛,民间女子大多求姻缘顺遂,生子俊秀,是以每年这个时节,寺中花佛会面向民间收花,无论贫富阶层,都有女子献花。
      安氏又唠叨了一阵才出去,洛安吩咐侍女小秋把珠花归类,简单梳洗之后就带着幂篱遮面出发了。
      玄武寺门前已经门庭若市,挂着香袋的小贩最吃香,面前围了一群少女和丫鬟,声音如百鸟朝凤般喧闹。
      进入寺庙中,小僧人轻车熟路将她领到了后山的厢房中,洛安谢过后就打开门静待。
      厢房是她常来常居的地方,房内檀香缭绕,蒲团旁还摆放着她喜欢的栗子糕,洛安拿起一块放在嘴边细嚼,浅酌了蜂蜜茶水解涩。
      远处有不疾不徐的脚步声,继而门开又合,洛安起身看向来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方丈安好。”
      方丈年八十有余,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沉声开口:“施主可还身体安康?”
      “方丈挂心了,一切如旧。”
      洛安想了一会儿又补充:“昨晚,似又入梦,循着笛声我似乎看到了方丈想要找寻的人。”
      方丈身形一稳,颤抖着开口:“施主可当真?”
      洛安想起来梦中那人的样貌打扮,清冷的身形在雨夜中踽踽独行,带着难以察觉的落寞孤独遂点头。
      方丈转着手中佛珠,低声念了句阿弥陀佛:“施主,老身愿以阳寿所成换施主一个人情。”
      洛安有点好奇,遂问:“方丈不必如此,我只是想问,不知此人是何身份?能让您如此……动容?”
      方丈叹了口气,目光放在遥远处,娓娓说出了那个他内疚,也背负了许多年的秘密,不足为外人道的艰辛历程,在这二十多年里深深紧箍着自己,渐渐演化成心魔般的阴结。
      “此人不是别人,是早逝的东宫太子,他心地纯良,爱民如子,却因我寺犯下的错误而付出生命。”
      方丈言语不忍,“以生命的代价挽救了整座寺庙中一千四百九十三个难民,是老衲之过,亦是天下百姓之殇。”
      洛安震惊万分,这是什么皇家秘辛,太子不是因病去世的吗,怎么和寺庙的僧人有了脱不开的关系。
      方丈继续开口:“希望施主能够在梦中更改过去,如若不能,但愿你告知太子景让,一切所为是为天下之大不敬,也切莫以身试险。”
      洛安定在当场,久久不能回神。
      年初开始她就时常昏睡,在梦中经历诡谲的时空倒转,自己如同使者一般,穿行在时空中,在梦中追随着一个身量欣长,看不清面容的男子,不知缘从何起,直到来寺中散心的那一天,她恍惚无意间问起方丈,似有许久不见庙里石钟前的血梅花了。
      方丈神情大动,只因石钟所在为机密禁地,梅花仅有一株,只开了一年。
      开在太子李景去世的那一年。
      知晓血梅的只有方丈和李景。
      洛安不知道命运为何会选中自己,那个十九岁就去世的太子,传说五岁通经道,六岁能指兵,十三岁已阅览过国库典籍,卷帙浩繁在世人中是从垂髫到白发,在他眼中也只是十年光阴。
      被誉为千年奇才的少年太子李景,又为什么与自己产生关联,带着疑惑不解和隐隐的使命感,洛安很快在不久后迎来长达三个月的梦境。
      梦里的她是丫鬟的模样,在东宫院内打杂,平时扫扫地,浇浇花,乐得自在。
      就在洛安快要沉湎于此,渐渐懈怠之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久处西部的李景回朝了。
      他领军打了十场漂亮的胜仗,也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传奇一笔,百姓夹道欢迎,锣鼓喧天。
      宫里四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大家争相传诵李景的天才奇能,以千制万的谋略已经成为说书人连夜起笔的文思。
      与洛安相熟的小宫女也偷闲找她唠嗑,咱们这些小喽啰哪里懂这些什么谋略,什么领兵,和平了,比什么都重要。
      洛安隐隐觉得有什么环节不对劲,这种预感在李景回宫后终于有了落脚之地。
      终于察觉到,皇帝的态度是奇怪的,按理说应该大赦天下的程度,却连嘉奖旨意都没有。
      洛安问小宫女:“这不太对,皇帝怎么没有表示?”
      小宫女也疑惑起来:“或许怕太子骄傲呢?”
      天家父子怎么等同民间父子?洛安是不信的。
      按捺下心中疑问,因为她终于能见到李景是何方神圣了,这一次她看清了他的脸,虽然只是远远地。
      李景丰神俊朗,果真如后人所言,君子如玉,穆如清风。
      他在大殿前等候三个时辰,才得到皇帝通传。
      一群宫娥偷偷瞧着眼前玉树临风的人,脸庞比抹了胭脂还要红艳,就连黄毛未就的小太监也很热乎这样的英雄人物。
      洛安混在大殿中,听着父子二人对话,皇帝因求仙问道身体已临近坐吃山空,虚弱粗喘,眼下乌青,双目无神地昏昏欲睡。
      他抬起眼皮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景儿回了?何时的事?”
      李景拱手:“今日午时。”
      皇帝点了点头,眼睛看着自己的儿子,目光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时间真快啊,景儿仿佛还是五六岁的模样。”
      每句话言罢,都不得不粗气连连。
      洛安也感慨,年轻时励精图治的穆武帝在中年效仿起秦始皇寻医问药,意图长生不老,修建道观,蓄养道士,搜罗奇书名药,每日都见紫禁城中望天楼烟雾袅袅,不是农家柴火,而是天家天梯。
      妄成仙,妄留守人间千年。
      她曾问过祖父,不老就那么好吗?
      祖父慈祥地笑着,人都是贪心的,贪心镜花水月的人间,贪心声色犬马的人间,总想再看看,再看看。
      思绪翻飞,洛安看着面前的少年,在已有的史料中不见李景的任何痕迹,肖像也全无。
      据说是李景早逝后,皇帝恐睹物思人,下令将旧物焚烧殆尽。
      李景站着不动,警觉地沉沉扫向了窗帷后的丹炉,丹炉后偷看的洛安险些栽了个跟头,心莫名地跳个不停。
      这么远他怎么会注意到自己的。
      寒暄后李景收回目光,鞠躬退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