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北京的冬天 ...

  •   后海的冬天,才是北京城的冬天。冬天的城市难免萧瑟冷清,可城市的心脏-后海是喧腾的,热闹的冰面上人山人海,岸上游人如织。可以说,天气越寒冷,后海越热闹。
      对于住在临近后海的胡同里的妡玥来说,北京的冬天是烧着煤炉热腾腾的家,是总摆在桌子上涮羊肉的铜锅,是院子里银装素裹的枣树,是什刹海热热闹闹的冰场,是满街叫卖糖葫芦和糖炒栗子的小贩……
      靠着什刹海,似乎冬天的一切运动都和冰相关。你看,远处是在冰窟窿里游冬泳的大爷大妈,再往近些是在冰上手拉手滑着冰约会的年轻男女,旁边还有在冰上抽着陀螺的半大孩子,当然还有想妡玥这样一群跟着教练学滑冰的小小孩。听说这教练以前是速滑队的,现在年纪大了就在家门口教教孩子图一个乐呵。
      小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排的整整齐齐地练习着前压步。不同于其他老老实实背着手滑冰的孩子们,妡玥总喜欢特立独行的把手举起来挥舞着,她说这样像是在冰上跳舞。
      这天姥姥白瑾惠来接下课的妡玥时被教练叫住了,
      “这孩子看着像个可以练花样滑冰的料。”教练指着不远处和朋友玩闹的妡玥说,“小玥平衡感也不错,身材比例也好,要是做起舞蹈动作来肯定能挺好看的。雨儿胡同那边地下冰场有个教花滑的教练人挺不错的,我推荐你们去学吧”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午后,妡玥的人生中第一次和花样滑冰有了交集。4岁正是个开始学习的好年纪,面对陌生的冰场和严厉的新教练,小妡玥开启了她花滑少女的征程。
      然而天才少女,大放异彩的设定并没有出现。妡玥成了这个冰场上最不起眼的小不点,她跟在师兄师姐的身后,日复一日的一点点努力做好每一个步法。
      妡玥的家要从银锭桥穿过去,滑完冰妡玥和姥姥顺着后海的岸边往胡同的家里走,姥姥特别会哄孩子,每次一路回家,不是给小妡玥买个冰糖葫芦啊,就是买个芝麻火烧,也有时候是一包糖炒栗子或者驴打滚艾窝窝这些小吃,这回家的路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人间天堂,有美食有美景,还有那些熟识的老街坊时不常塞给孩子点各种小零食。
      到了妡玥的家,从外面看青砖灰墙,跟周围的院落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这是一个独院。朱红的大门上嵌着黄铜的门环,一对抱鼓型的门墩儿上刻着精巧的莲花,推开大门有一个影壁。影壁和闷墩上的石雕出自同一师傅之手,虽然经过时间的冲刷纹样已经有些模糊了,不过还是依稀能看得出是民国匠人的手艺。进了二门就是一个见方的院落,这院子原是规整的二进院落大四合院,不过经历几代变迁,后面的二进院早些年落租给了一对老夫妇做茶舍。北房最大,姥姥带着妡玥住。正中是客厅和茶室,左边是姥姥的居室,右边是小妡玥睡觉和练琴的地方,东厢房也是对开间,是妡玥妈妈的书房和卧室,西厢房整个打通后是姥姥的工作间,里面陈列了很多玉器和墨宝。院子东南角的枣树得有上百岁了吧,枣树下有一个正圆的石桌,几把石凳,后面是一个金鱼池,现在冬天,金鱼池里空空的,妡玥最爱在这里跟姥姥和妈妈捉迷藏了。将院子西边的屏门与外院的倒座房打通连在一起一个就是大餐厅和厨房。倒座房的最东侧是个保姆间,周奶奶照顾这院里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有20来年了。偌大的院子打理起来着实不容易,多亏了周奶奶和后面茶舍伙计的帮忙,这院子里里外外才井井有条。
      一进小院,就是香喷喷的饭菜香,耳房里传来妈妈的笑声:“快换衣服洗手吃饭,今天周姨一大早去牛街切了几斤牛肉,已经炖了一上午呢!”周奶奶将酱好的牛肉切成薄薄的大片,配了蘸料,茄子干炖的猪肉粉条,醋溜白菜和葱爆羊肉。疙瘩汤热腾腾的,在冰场吃进去的一肚子凉气一下子就排解了,配上姥姥刚买的芝麻火烧,别提多香,这标准的北京家常四菜一汤,都是妡玥爱吃的。

      冬去春来,冰场的热闹也是短暂又辉煌。妡玥自打听了速滑教练的推荐,已经在雨儿胡同学习了一年多花样滑冰,这一年春天终于成功的落冰了两种一周跳,后内结环(1S)和后外点冰(1T)。最值得惊喜的是,这两个跳跃是在同一次训练的时候成功的。在此之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妡玥没有进步了。还有一件高兴的事就是半年前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的妡玥在少年宫的6岁以下年龄段的比赛中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
      除了关于妡玥的这些进步,最让人开心的是妡玥的姥姥收到了远在日本仙台的故人浅田健太的音信。尘封的记忆被缓缓打开,姥姥讲起了自己是如何在童年时代与浅田健太相识的。姥姥本名白瑾惠,父亲白越是有名的雕玉大师,母亲苏云琦本名苏完瓜尔佳·云琦是清末受封的清宁格格,本是京城人士。二人成婚后为了照顾父亲在上海的生意,夫妇二人定居在了上海。1937年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白瑾惠在逃难中和父母走散了。万幸,在废墟中发现她的是日本商人浅田夫妇,两人收养了孤身一人的白瑾惠,并为她改名浅田惠子。浅田健太是这对夫妇的儿子,平时夫妇在外奔波忙碌的时候都是由健太照顾妹妹的。
      刚刚开始照顾妹妹的健太还不太熟练,所以开始的几年白瑾惠总是顶着两条毛毛躁躁的小辫子跟在哥哥身后叫着:“哥哥、哥哥、要吃生煎馒头~”
      夏日夜晚的上海不仅闷热难忍,还蚊虫盛行,吹着电扇睡固然舒服,但是小孩子身体弱容易感冒。健太为了让妹妹睡得舒服些,每晚都会摇着扇子等她睡着后才停,有时还会半夜醒来给妹妹打扇子。
      冬天的时候,健太最常做的动作就是把妹妹冰冷的小手拉过来攥在自己手里,边哈气边搓搓热……
      只是在那个充满变故的年代,能有一起安稳生活的缘分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1945年与哥哥分别那日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白瑾惠自幼与亲生父母离散,虽然凭着信物寻了回来,但是对于刚刚10岁的孩子,分别了8年的父母确实与陌生人无异。小小的女孩子不知哪来的力气,俯趴在床上,将哥哥装着船票的行李夹在床板和自己之间,两手紧紧地扒着床沿不肯撒手,泛白的指尖因指甲劈断涌出鲜红的血。口中一声一声地喊着“哥哥不要丢下我!”,小女孩尖细的嗓音逐渐变得嘶哑。
      浅田夫妇背对着门口站着,只怕是一个回头就舍不得了。
      浅田健太蹲在妹妹面前,如平常一般轻轻地抚摸着白瑾惠的后背,说:“哥哥怎么会不要惠子,哥哥保证会找到惠子的,一定会。”
      “你骗人。”白瑾惠哭着摇头喊道。
      “不骗惠子,哥哥说到做到。”浅田健太轻拍着白瑾惠,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嘴里的话。
      闹腾了一个上午的小女孩终于是没了体力睡了过去,浅田健太强忍住泪水,从白瑾惠的身下轻轻拿出了行李箱转身大步踏出了屋子。
      后来,浅田健太随父母回了东京,白瑾惠和亲生父母团聚后便远离了上海这个伤心之地,回到了白瑾惠母亲的老家北平,兄妹二人就此分离。
      新中国成立后,高中毕业后白瑾惠一直帮着父亲在京城经营着一间不大不小的玉器铺子。1952年,白瑾惠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文物研究专业。在校园里,白瑾惠结识了自己一生的挚爱书法才子白亦清。因为丈夫的原因,白瑾惠对书法也有颇深的研究,将父亲的玉器铺子改名作了墨韵阁。凭着白瑾惠独到的琢玉手艺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墨韵阁在一众玉石古玩铺坊中脱颖而出。如今,墨韵阁已是名满京华,更有“外行逛潘家园,内行看墨韵阁”的说法,白瑾惠三个字也成为了文博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前一阵子以白瑾惠为主人公的纪录片播出,引来了国内外记者的采访,其中就有来自日本的记者。因着这个契机,数十年不曾通信的浅田健太才得以重新联系上了白瑾惠。
      恰逢同时收到了仙台市组织的东亚文化交流会的邀请和故人的来信,白瑾惠决定远赴日本,与哥哥见上一面。
      “姥姥要去日本玩?”得知姥姥决定的妡玥颠儿颠儿的跑来,“我要和日本的小朋友切磋一下滑冰和小提琴!”刚刚取得了成绩的妡玥正是自信满满的时候。
      “可是,小妡玥都不会说日语,怎么和那边的小朋友交流呢?”姥姥俯下身子对妡玥说,本想着让孩子知难而退。
      “那我就学呗,我教练和老师都说我学东西快呢!“妡玥一脸无所谓的说,仿佛要学的不是一门新的语言而是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的事情,”妈妈教的法语还有俄语我也学得很快呀。“
      妡玥的妈妈是一位很有语言天分的法语俄语翻译,由于对工作的热爱,平常在家里说话也时常夹杂这些外语,所以妡玥也会说一些。
      “如果我的法语能再说的流利一些就好了,这样爸爸应该会很高兴吧。“说起这个妡玥突然有些伤感。
      妡玥的妈妈白文茵在法国外派时的一次音乐会上遇到了华裔小提琴手乔治,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随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天意难参,妡玥出生时,乔治正随巴黎爱乐乐团在欧洲巡演,喜得一女的乔治在回家的上遭遇了车祸,与家人阴阳两相隔。
      “是不是只有妡玥没有见过爸爸?别的小朋友家都是有爸爸的。”妡玥糯糯的问,小嘴一撇,好像下一秒眼泪就能掉出来。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啊。“姥姥见状赶忙岔开话题,”姥姥明天就开始教妡玥说日语好不好?“
      小孩子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听到这个立马跳起来拍手叫好。还缠着姥姥赶紧给自己起一个日文的名字。
      “就叫悦子吧!“姥姥用妡玥名字最后一个字的同音字起了个名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北京的冬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