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我叫陈林,来自一个不起眼,甚至有点落后到你不知道它的存在的一个小农村。我的小学到高中都在那里度过,这是属于我的青春故事,也是我最美的时光记忆。
2009年8月,我上初二。镇上是我们唯一的一所中学,包含初中和高中。整个镇子围绕着一个十字路口而建,分为东街,西街北街和南街。我的学校在东街的最东边,其实已经出了整个小镇的规划范围内,一直延伸到小镇相邻的村子里。
基本所有的学生都一样,我们报到的那天,似乎都扛着一个很大的装着行李的尼龙袋,家庭好一点可能会拉个带轮子的皮箱,但至少我没有这个条件。从初一升到初二,班级和宿舍的安排早在初一结束的期末考试之后差不多两个星期在取成绩单的时候就知道了,所以,我就径直的去宿舍的位置。
我们学校进入大门后就是一片操场,两副用钢管焊成的篮球架,木头的篮板和没有球网的篮环。操场是土地,所以每次有比赛的时候都得往地上泼水。操场最东边有一副单杠和一副双杠,没人知道那个东西怎么玩,所以上体育课的时候,就成了晒太阳的工具,有人倒挂在单杠上,也有人躺在双杠上,我试过倒挂在单杠上,但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个天赋。操场右边是一个六层的教学楼,左边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宿舍和一个很大的会议室,教学楼和老师们宿舍的中间两个花园,种着核桃树,行署,桃树和各种不知名的果树以及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花,两个花园中间是国旗台,由三层水泥台阶铸成的。
宿舍在教学楼的后面,你可以从教学楼的侧面绕过去,也可以穿过教学楼从它的后门进去。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一片很大的草坪被石子路分成好几片,草坪的四周种着唯一能在我们那里冬天还能绿的针叶松树。面对教学楼的是女生宿舍,一个三层的小楼,左边是男生宿舍,五层。右边是一个很大的一层餐厅,但你在里面能吃到的只有牛肉面和臊子面,也有早上五毛一个的花卷和一块钱的茶叶蛋,但对于我来说我宁愿花一块买一袋方便面在餐厅边上的锅炉房吃,也不会去买两个吃了根本不管饱的花卷。
锅炉房是我们所有人都喜欢的地方,不只是冬天可以在那里暖和,还有锅炉房的叔叔开在它边上的小卖部,我们的早点基本都是买个方便面,撕开袋子,把所有调料倒进去直接在袋子里灌开水,顺便要个一次性筷子夹住袋口,泡好了就提着袋子吃,吃完面就可以提着袋子边背课文边喝汤,这是我们都喜欢的一种方式。
306是我的宿舍号,在我扛着我的麻袋进去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收拾床铺了,门右手边的上床上一个屁股对着我的家伙在铺他的褥子,床在他的摇晃中发着刺耳的声音。靠近窗户左手边的家伙在下床空荡荡的床板上收拾着自己的书包。我进来的时候我的麻袋撞在了门上,门撞在放东西的柜子发出巨大的碰撞声,但这两个家伙居然看都没看我一眼,还在埋头干自己的事。
我把床选在了靠窗右手边的上铺上,跟屁股对着我的家伙对床。在我铺好我的床的时候,那两个家伙一句话都没说,似乎在他们眼里所有人都不存在。等我铺好床下去找了个扣子完好的柜子,毕竟男生宿舍完好的东西并不多,所以这是我每次开学早来的原因。
我从我的书包掏出暑假作业和我妈给我带的油饼,毕竟一个星期才从学校回家,所以除了生活费还会带着干粮,而油饼是最佳的选择,虽然放几天会变干,但它绝对不会坏。我妈特意给我做的油饼只有巴掌大,但有二十几个,所以,我给他们俩一人分了一个。我对床的家伙拿到后说了声谢谢。而那个捣鼓书包的家伙却说,你吃吧,我也有。但最后碍于面子还是拿上了。
我本是个活跃的人,所以在这个宿舍我先开的口,我说:“我叫陈林,以后都是一个班一个宿舍的了,大家多照顾。”
跟我对床的那个家伙吃着我给的油饼,嘴里含糊不清的说:“我叫郭宝胜,郭干村的,以后就一起生活了。”
郭宝胜长得很黑,他的方言说的跟我们不太一样,虽然我们都说方言,但他说话总觉得有点别扭。
整理书包的那家伙说:“我叫马雄飞,你们暑假作业写了没?我没写完,谁写了借我抄一下?”
暑假作业是会在今晚的晚自习检查的,没写的一般都会重新写,但也并不会影响什么。我写了,但并没有全部写完,因为我一整个暑假都在砖厂打工,只有下雨天砖厂才休息,所以写的不多。而郭宝胜则在家摘了一个月的花椒,也没写完,马雄飞跟着他舅舅去敦煌打工,昨天才回来,他忘了带上暑假作业了。
我把我写完的语文借给了马雄飞,而郭宝胜的数学被我拿过来抄,郭宝胜则拿着我的英语和自己的开始从我的上面胡乱的找单词写他自己的。其实,对我们来说,对或错,并不重要,没有一个老师会认真的看这个东西,只要不留空白写完就够了。
在我们抄写作业的过程中,宿舍慢慢的人都齐了,然后所有人都加入到抄作业的大军中。这是我们开学前都会做的一件事,因为只要是暑假,我们都会有事,忙着赚生活费或者忙着地里的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