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梅姑奶奶一到文家合家,先经过了四英家这边,四英正在搅拌猪食呢,看到梅姑奶奶这个点来,肯定是有什么事,忙问好,“梅婶儿,你来啦,有点什么事啊?”梅姑奶奶一边回一边慢慢停下来,“拌猪食呢,我找家合他爸说点事,这不我听人说,李家村有个叫桂合的,那女孩很勤快又善良,想给你兄弟介绍介绍。”
四英放下了手里的棍子,一脸好奇地说,“婶子,人怎么样啊,是什么个情况啊!”她自然是很关注的,毕竟家合娶了谁,就是她的妯娌,比亲妯娌还得更亲,得在同个屋檐下生活呢!
梅姑奶奶说:“人很好啊,能干又善良!八九岁的时候,可怜啊,她妈去了,十岁的时候,就带着弟弟持家了,也善良,十九了,还不急着说亲,说要等弟弟再大点的。”
四英边听边走过来,低声说,“那能同意和我家哥哥吗,差了七八岁呢!”
梅姑奶奶说,“试试,女孩的嫂子看不过眼,张罗着给找婆家,说就是要找大点会疼人的!”说着下巴一指,“你兄弟的性格可不是会疼人的么,也许就成了呢!”
四英嗯了一声,”那就试试,需要张罗什么的,您说话!”
梅姑奶奶一叠声应着好一叠声地说,“家合有你们这些兄弟弟媳给帮忙,不愁娶不上老婆!”边说边往里走。先听到了整整齐齐的切菜声,一转头看到了在厨房正切萝卜丝的家合,看那整整齐齐粗细一致的萝卜丝儿在刀下刷刷的倒下,一边慈爱地看一边说着,“家合,切菜呢,你爸呢!”家合刚才其实已经听到了梅姑奶奶和四英的谈话,知道又是来介绍的,听那女孩也是从小没有妈妈的,先倒是感同身受心疼了人家一拨儿,放下刀又拿茶壶拿碗倒了杯井水过去,“婶,您先坐坐,我爸还没回来呢,不是快到八月十三赶集了嘛,他砍竹子去了。”文爷爷会编鸡笼鸭笼,还会编一些农具,这可以换钱,赶集前肯定要紧赶一批货了。
梅姑奶奶双手接过水,一边坐下说,那我等等。转眼又说,“家合啊,刚也跟你弟媳说了,你应该也听到了,是有个女孩很优秀啊,想介绍给你,到时候呢,”边想边说,这家合也没妈,还是直接交代几句吧,“给你安排就赶集那天见吧,你那天带点钱,给女孩买点麻油粑粑吃一下,别小气,看女孩喜欢什么,给买点什么啊,还有,拿个红纸啊,包个红包,这是给女孩的见面礼。”家合转身去继续切萝卜丝边答应着,“好。”
梅姑奶奶看着萝卜丝继续整整齐齐地倒下来,慈母心肠软了,开始更细致地叮嘱,“你那天穿精神点儿,嘴巴甜点儿,女孩子爱听好听的话,第一次见面,手宽松点,看到女孩子看哪个东西多看了下,就过去主动买给人家,女孩子要买东西,主动去付账。”
家合时不时应一声哎,开始上锅子炒萝卜丝了。
文爸回来,自然感谢声不停地答应了,又和梅姑奶奶商量了些见面的事,再三留梅姑奶奶吃了饭再走,梅姑奶奶还是颠着小脚,慢慢走回去了。
第二天,梅姑奶奶又马不停蹄地传话给李桂合的大嫂,约好了五天后的八月十三双方在市场的一座桥底下碰头,女方呢,嫂子陪着李桂合,男方呢,梅姑奶奶和家合的姐姐陪着文家合去,要是两家相中了,就让两人逛逛街,谈谈。没相中,怎么可能会没相中呢,至少两家大人是极其愿意,一定会撮合两个人去走走的。
梅姑奶奶一约好,就又往家合家来,经过家合大姐家的时候,看到家合大姐正蹲在家旁边的江边的台子上在洗豆腐布呢,家合大姐家酿酒又做点豆腐。
梅姑奶奶先出声,“美合,洗布呢,豆腐卖完了啊!”
家合大姐应声抬头,马上打招呼,“婶儿,是啊,今天卖完了,这是上哪去啊!”
梅姑奶奶凑近几步说,“去你娘家呢,这不是给你弟又看中了一个女孩,李家村的,约好了八月十三赶集见面呢!”
“噢,约好了啊,那辛苦你了,我弟弟的亲事,就麻烦你帮忙了。那女孩怎么样啊?”
“好着呢!又勤快又善良,又会照顾人。”
。。。
又聊了聊女孩的情况,梅姑奶奶看家合大姐儿不提陪着弟弟去相亲,想着也是,估计他们那天要去卖酒还卖豆腐,也没时间,就止了话题,“先不说了,我去和你爸说说先,你爸着急着呢。”边说边往前走了,美合一叠声谢了,继续蹲下去洗豆腐布。
梅姑奶奶把双方约定的计划说了,又问文爸,“你看是让哪个姐姐陪家合去啊,刚才我倒是和大姐儿说了下,她那天忙着卖豆腐,估计没空!”
家合的三个姐姐,一个妹妹,大姐嫁在同一个村的另一个队里,7队,和梅姑奶奶是一个队的。大姐文美合性子绵软,在家时特别看顾弟弟妹妹,嫁到夫家了,又是唯夫家一切优先。二姐文丽合一开始是招郎的,可是那时候苦啊,本村的人还吃不饱饭,你家里又是有儿子的,隔壁欣娇家也是各自拱火,村里人哪还答应外面的男人来娶本村的姑娘还住在本村分粮食呢,二姐夫自尊心强,性子直,受不得一丝憋屈,带着二姐回湖南老家了。相距六七十公里呢,一年到头也就过年的时候兴许能回来一次,有时候还两三年才回一次呢!三姐文菊合也嫁在了本村,还是同一个大队的,都是18队。三姐遇到委屈就直言相击,很少顾谁的面子,文爸心里,这个女儿是不够贴心的。三姐夫平时不怎么说话,但是特别疼老婆,看不得老婆受一丝委屈,这更让三姐肆无忌惮,嫉恶如仇。但其实她的内心里是特别疼爱娘家弟弟的,平时经常回娘家给收拾收拾,看到弟弟衣服不够就会去给裁衣裁布,偶尔还问问钱够不够花的,典型的外冷内心火热。四妹文夏合呢,嫁到了湖南,说是湖南,其实也可近,走路也就十分钟的事儿。四妹嫁了人后管娘家事少,和老公甜甜蜜蜜地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文爸想都没想,拍板,“叫菊合去,她眼神好使,让陪着去看看。”
文爸虽然平时总觉得三女儿不贴心,但内心也是极其肯定三女儿对娘家事情的上心的。
三姐听了这个事后,自然是满口同意,拿了两匹新布给扯了一套衣服,白色衬衫,蓝色裤子,家合穿上可精神了。三姐又掏出一卷钱要塞给家合,让家合别不舍得花钱,要对女孩子主动些。家合不肯收,姐姐已经嫁了,再说家里也有钱,该花他会舍得花的。三姐叮嘱说,“要是女孩愿意和你多逛逛,你给人买点她喜欢的东西,要是人家不愿意逛,你给拿红纸包个红包,红包大小嘛,6-10块吧,你自己看着来。”家合连声应好。
转眼就到了八月十三这一天,早上四点天已经亮了。文家合起床,快速焖了饭,从坛子里面捞了块酸萝卜,开了个汤,这就是早饭了。等汤开的功夫把鸡喂了,吃了饭,洗了碗,穿上他三姐特意给做的衣服,精气十足,干净整齐地和文爸各挑了一个担子就出发了。这是为了去占摊位,要赶早集。
去集市走路紧赶得走个二十多分钟,一路上,看到好些人不是挑个担子就是挎个篮子,这都是想出点货,做点副业换钱买油盐的。
文爸从家里走出后,一路上就陆续一直有人打招呼,大家看了文爸挑着的各种东西,都称赞不已,那圆乎乎饱满的鸡笼,那弧形好看的鸭笼,那看着就很具抓力的笊篱,一个个看着光滑无毛刺,功夫了得,做工细致。村头的勤福叔看了马上就说给留一个鸡笼留一个笊篱,扬言说这得用到传给下一辈去,后来他隔年开春就外出打工去了,过了几年再回来,开着车,威风凛凛,回来就马上建了三层洋楼,后来又带村里不少人继续去打工,这又是后话了。
等文家合和文爸到了干六后,已经有好些人在整理自己的摊位了,沿路两边全是摊位,卖麻油粑粑的最多了,这是这里最有特色的小吃了。也有卖锅碗瓢盆的,有卖月饼的,有卖布头的,有卖鸡卖鸭卖鹅的。。。两人继续往前走,卖竹制物品的一般都在桥底下,那条河就是从李家村流过来的,一会相亲的女孩就会沿着这条河边的路一步一步走过来。文家合和文爸找了个地方,放下担子,分类整理了下,一一摆放好,等客来。
文家合悄悄看了眼肩膀上被扁担压出的褶皱,悄悄伸出手去拉平。文爸看见儿子的动作,心里乐了,以往让儿子去相亲,总是漫不经心的,完成任务一样,这次居然这么在意。走过去拍拍儿子的肩膀,“家合,你去转一圈,看看今年都有些什么新鲜玩意儿,一会好好带人家去瞧瞧!”文家合摇摇头,说;“不用,一会再去的,这会人慢慢多起来了,先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