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好音 ...

  •   钟子期死了。

      伯牙立在江边,头顶一轮铮铮素月,秋风临江,水波暗兴。粼粼银光照见岸旁青石台边一丘新土。
      身后老者缓缓道:“钟子期弥留之际言死后葬于水边,待中秋之夜聆先生琴音。”
      伯牙不语,只转身向老者默默拱手行礼。
      老者还礼后叹气离去。只余波光冷,江清月近人。

      一年前。

      “先生!前面风浪太大,怕是今日过不得这汉阳江口了!不如稍作休息,明日再行罢。”
      白衫公子从船舱侧开的小窗向外望去,只见风急浪高,船舷边白沫翻滚,便道了句:“有劳船家。”
      小船悠悠向岸边靠去,寻得一处狭小湾口停泊下来。
      待到月浮水面,夜色低垂之时,白日风浪全无踪迹,好似从未出现过一般。
      伯牙倚坐窗边,竹编的细帘早已挑开,圆月便顺着这四四方方的孔洞一丝未落地倾倒于舱,泻得白银一片晃人心魄。今日,是中秋。
      水气混着江边岸上湿草野花的味道氤氲而来,暗香浮动,竟也有一番景致。
      身旁侍立的童子只听得白衣人低低吟了几句,又朝着自己摆了摆手,便明白了自家公子的意思。净手去燃上香,才又小心翼翼抱了把古琴出来。
      伯牙在香气缭绕中静坐许久,终于仰头望了望天上一轮皎然。抬手扶上了弦。

      铮。
      一声落下,似是一滴重墨滴在水面。承不住重力砸下,激起惊响,却不深究,丝丝缕缕尽数荡开,打着旖旎纹理一路细细描去,绵延千里。待到尾韵,却是淡得连颜色也辨不出了。

      楚人俞伯牙,官拜晋国大夫。年少时师从成连先生,苦学三年未达空灵之境。遂同成连赴东海蓬莱寻访方子春以求音神合一。至蓬莱成连留伯牙一人于孤岛,但见海水奔涌,水鸟群飞,山林杳杳。伯牙见状心中情涌难抑,于是鼓琴高歌,得一曲《水仙操》。其人鼓琴可令六马仰秣,名满天下。

      此时伯牙轻抚瑶琴,袅袅琴丝从江边小舟飘出,遍撒天地,寂静成一。小童偷偷望去公子衣袂被夜风吹得翻舞,月华如水染透一身素白,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却突然“噔”一声,琴声戛然而止。
      小童心头一惊,差点叫出声来。定神去看,那弦竟断了一根。
      这时,岸边闪出一个身影,向船上作揖:“因先生琴声悠扬精妙,不似人间之曲,便偷在此处聆听。方才不想惊吓了先生,实非本愿。望先生恕罪。”
      伯牙望去,来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负冲担,手提板斧,一副山中樵夫打扮。月光下虽看不清五官面目,但那人脸上爽朗笑容却让人丝毫不会漏去。回想刚才,正弹至兴致高昂乍见草中身影闪动,心神一晃手随之乱,竟挑断了琴弦。当下整顿气息,朗声道:“阁下既是好音之人,又何罪之有?”
      那樵夫笑意更浓:“先生不仅琴艺高超,心胸亦是有容。果不负妙手伯牙之名。钟子期佩服。”
      伯牙道:“阁下可曾听得方才是何曲?”
      钟子期答:“应是孔子赞颜回之曲谱。被在下打断,实在可惜。”一副懊恼之色。
      伯牙笑道:“确实此曲无疑。可否船上一叙?”
      钟子期便将那打柴行头卸下,随手丢放于草丛边,一步踏上船来:“乐意之至。”
      此时小童拿来替换的琴弦,伯牙仔细上好,轻拨试音。
      却只听见钟子期道:“这可是伏羲所制瑶琴?”语气中惊喜之情难以自抑。
      伯牙抬头看他蓑衣下的一身麻布青衣:“阁下并非普通之人。”
      钟子期朗声笑道:“不过区区喜好音律的山野村夫罢了。”又接着说道,“传说昔日伏羲见有凤来仪于三丈三尺梧桐,将梧桐木按天、地、人三才三段,取中段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取起阴干,选良辰吉日制成此琴。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按三百六十六日;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
      伯牙不禁微笑:“琴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徽十二,按十二月;中徽一,按闰月。原为五弦,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谓之七弦琴。”
      钟子期听罢抚掌。伯牙心下一动,双手抚上瑶琴:“请阁下听此一曲。”
      语毕,七弦齐发,声出九天。

      钟子期即闻琴声遂阖双目,只遣了心去听。
      第一声,心头震颤,好似弦在人手拨弄,游摆不定,寻去却敏越无迹。琴声时隐时现,一挑、一拨、似大定;一旋、一顿、似大动。渺渺邈邈如见高山之巅,气蒸云梦,绝世独立。有千军万马之势,无兵戎相见之戾,浩然天成,巍峨不撼。飘忽不定之间又隐约听徐徐微微之音,淙淙铮铮,如幽间之寒水,清清冷冷,似松根之细流。息心屏气,愉悦之情生之油然。声势渐大,有浩浩汤汤之貌,行云流水,飘游乎四极六象。扬扬悠悠席卷铺陈开来,水壑洞开,连绵浩荡,衔山吞江,风起船惊,山走水荡,目眩神移。方兴未艾却轻舟已过,弹指一挥间。小泉叮咛,波心冷月无声。
      曲毕良久,钟子期吐出一息,喃喃道:“峨峨兮若泰,扬扬兮若江河……善哉!”
      伯牙闻言唇上春意一荡,面色虽全是方才曲中痕迹,仍声如淡月:“子期,知我。”
      子期,你,知我。
      钟子期此时面色已朗,却是庄重一言:“闻伯牙一曲,此生无憾。此曲何名?”
      月光下白衣人只是莞尔,面色亦和:“移情抒怀之作。”
      顿了一顿,又道:“明年,今日,此时,此地。”
      钟子期起身又是爽朗笑容:“明年,今日,此时,此地。”

      此时,此地。
      伯牙负手于墓前,不语不动。
      小童已将瑶琴置于青石台上,燃香静立一旁。忽见白衫一晃,公子已端坐琴前。
      俄而,一声颤心,山音水色,就着如水月光奔涌流溢,一泻千里。
      一曲完了,耳边似又浮起去年船头谁人庄重一言;“闻伯牙一曲,此生无憾。此曲何名?”
      伯牙面上清泪两行,熠熠生辉,唇角一动,吐出四字:“高山流水。”
      忽见白衣人从怀中掏出匕首一把,面上一派决绝难当之势。
      一刀立下,竟断去瑶琴七弦!
      小童当下惊呼:“公子!”
      却只听得伯牙淡月之声凄然:“子期既没,伯牙何鼓为!”
      遂将瑶琴砸向那青石台。

      伏羲所制瑶琴,有六忌,七不弹。
      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
      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

      不遇知音,不弹。
      “哐当”一声,断弦翻飞,琴身俱裂。千古名器灰飞烟灭。
      伯牙离去,自此再不鼓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