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3、第 143 章 ...
-
这一边,太后想着撮合予湘和慧生。皇帝玄凌不久后也真如太后所说的下了赐婚圣旨,赐状元郎赵敬入翰林院任七品编修,尚皇次女淑和帝姬云霏,帝姬及笄后着礼部准备礼仪成婚。又晋封欣妃为欣悦夫人。
欣妃极为欢悦,这段日子以来眉梢眼角皆是笑,走路都带着风。可没等她高兴多久,朝堂上又出了事。
暮春末,赫赫的摩格大汗趁着万木复苏,水草肥美之时,自恃粮草充足,率二十万铁蹄自都城藏京直逼距上京只有八十里的“雁鸣关”。
雁鸣关西临喜陵江,南接阳京北界,北有指仙关紧接落铁山栈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落铁山之外茫茫草原戈壁,大漠群山,皆都是赫赫的领地了。
因而雁鸣关是赫赫挥兵进入大周万里江山的要地,也是一道如铁锁屏障的关隘。因其关防所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仰头望去几乎与天相接,连大雁亦难飞过,每到秋深季节,往往闻得成群大雁盘旋周遭哀鸣不已,故而名叫“雁鸣关”。
落铁山是赫赫与大周北疆临界之地,而雁鸣关恰如一道铁锁屏障,一旦被赫赫冲破,距离如今筑有紫奥城的京都大约三百里的旧都上京首当其冲便会入侵,如今的京都就会暴露在赫赫的兵马铁蹄之下。
如今赫赫的首领摩格可汗一向野心勃勃。这些年来厉兵秣马,不断吞并赫赫周遭的一些弱小部落,壮大自身。
而玄凌这些年一直把精力放在西南战事上,力图收复疆土,后又为平定汝南王费了不少精力,难免有所放松。
因而赫赫大军狼烟南下之时,雁鸣关将士不由乱了手脚抵抗不及。好容易勉强守住了雁鸣关,玄凌一怒之下派大周十五万大军远攻赫赫京都藏京,然而大周将士生长于富庶锦绣之地,不惯沙漠苦热,加之今年天气炎热难当,士兵中暑昏厥之人不少,尚未开战便已节节败退。
玄凌气急交加,不由大叹,“军中无可用之人,若是齐不迟尚在有多好!”
大将齐不迟曾是征战沙场半生的传奇。百年前,赫赫遭遇大旱雪灾,为求部族之存,倾尽国力集合十万大军向中原挥军南下。
彼时中原不仅处在旱灾之中,又处于前朝灭亡、诸王相争帝位的乱世之中。周太祖数年征战平息天下,好不容易建立了大周,正欲休养生息之际,赫赫数万铁骑来袭!
铁蹄南冲而来。彼时周太祖定都的上京距雁鸣关只有八十里。若是雁鸣关被破,大周便如铁齿被断,咽喉尽会暴露在敌军面前。□□征战十数年才打下的锦绣江山全要落入蛮夷手中,顿时国中人心惶惶,甚至有朝臣力劝□□退居长江南岸,与赫赫划江而治,苟且守住半壁江山。
齐不迟临危请命,重披战甲上阵,每每开战身先士卒。在一次战役中一箭矢射中赫赫大汗的肩头,迫得他跌下马来,一扫赫赫南下以来大周军士的颓唐之气,亦使赫赫士气大伤,萎靡不前。之后周军死战赫赫,齐不迟带着其弟齐不退、慕容政、王喜、王武诸将大力打击赫赫军队,凭“雁鸣关”一战封侯拜相。
战毕,论功行赏,齐不迟居首功,□□钦赐齐不迟为大周武将第一侯“定勋侯”,命丹青画师妙笔画其画像,悬挂在上京太庙的偏殿“阳翼殿”中。齐家将门显赫一时,炙手可热。
可惜天不假年,齐不迟在封爵三月后力竭而死,含笑九泉。其后人虽然被太宗以富贵荣荫化解兵权,不再手握大周万千兵马,然而身家富贵,宠遇优渥不衰。
可大周自□□逝后开始崇文薄武,齐家男子大半转而入文人仕途,只余了祖上定勋侯的名头。直到本朝乾元年间,齐氏一族人丁凋零,家族逐渐式微,是而齐不迟的后人,居然要靠女人保住家族荣耀。所以正一品淑妃齐月宾才早早养在宫里,为天子必选嫔御。
反观齐不退副将慕容政,坚定武将一路,代代为将发展下来,成了大周有名的将门。可是汝南王之事后,唯一能打仗的慕容家隐退,朝中将才凋零无可挽回。
一时无可用之将,玄凌难免肝火旺盛。仲夏的天气越来越燥热,玄凌的脾气更为急躁,前两日为了些许小事斥责了随侍的汪芬仪与穆良媛,连性子最温厚的福贵嫔亦被呵斥了几句,连李长都因茶水稍热而被玄凌将茶水都泼在了身上。
穆良媛的好性子只是在玄凌面前,受了玄凌的斥责,转头在请安后又向皇后宜修诉苦。穆良媛红了眼睛,不顾颜面的委屈哭泣。
宜修见着这混着脂粉的眼泪烦都烦死了,道:“穆良媛,皇上为前朝战事心烦才会斥责你,你这样满心抱怨,是对皇上有什么不满吗?”
穆良媛到底胆子小,顿时白了脸道:“臣妾万万不敢呀!”
皇后宜修含着冷笑道:“既然如此,穆良媛无事就回去吧。”三言两语打发了穆良媛后,耳根才清净了。
战事的紧急,从玄凌临幸后宫的次数便可见一斑。因为赫赫来势汹汹,这些日子玄凌下旨从各地军营集结调兵,又让工部锻造军需装备。出兵之事牵及六部,一封封折子如雪花一般飞向仪元殿案头。玄凌哪还有心思去后宫呢?
可玄凌还不得不去——华妃还在宓秀宫活着呢!玄凌想让慕容家领兵出征,可华妃父亲慕容迥早几年就领着两个儿子世松、世柏荣休了。想让慕容家出人,玄凌就把主意打到了华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