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章,相关资料:
(一篇百度上的帖子)
如果你嫁得夫家家境一般,那你只能坐到四人抬花轿;如果新郎家是大户人家,名门望族,那新娘不仅可以坐上八抬大轿,就连新娘的亲戚友人也可坐上绿轿子,更令人惊喜的是,新郎官还得胸前挂朵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去迎接你,边走还得边奏乐,敲锣打鼓,何等的风光啊!你应该能想象到这八抬大轿的魅力与份量了吧
但如果你是二婚,抱歉,根本没有坐花轿的资格,通常情况下只能在半夜悄悄地进入夫家门,一个简单的仪式就是婚礼了。如果是纳妾,也没资格坐轿子,在南方,倒是也可能给你一顶轿子,但颜色是黑色的,和喜庆的花轿有区别。
坐花轿的讲究
轿子本身就很有讲究,在古代,轿子的类别也是有规定的。平民一般只能坐两人抬的便轿,官员的轿子则有四人抬也有八人抬,皇室贵胄坐得轿子那抬得人就更多了,有十到三十人不等,可见轿子的规模与豪华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等级地位。
那么坐花轿有什么讲究呢?我们现代人结婚有一个习俗,新娘出门脚不能沾地,要新郎公主抱上楼或者背上楼。这个习俗可以说也是古代人流传下来的,新娘上轿和下轿脚不能沾地,也是要由父兄或新郎或抱或背进出花轿,其寓意就是不能将地面的晦气带进新郎家。
其次,新娘进轿前就要蒙上红盖头,在轿子里也不能取下来,新娘更不能掀开轿帘子放眼窗外,还要注意手脚不能伸出轿外。
此外,有些地方还有颠轿的习俗,原因是大家对新娘子都很好奇,通过颠轿迫使新娘子能伸出头或手,以便一睹芳容。
如今,结婚坐轿子几乎消声匿迹,即使有,也失去了花轿的传统意义。现代人大多都是直接启用汽车接新娘进夫家。这样一说,花轿和汽车也可以扯上点关系,轿车轿车是不是这样来的呢?
(百度)
1、三媒
(1)聘书,其实就是婚书,聘书比较重要。
(2)迎书,主要是为了娶女子准备的文书,一般接新娘的时候会用到。
(3)礼书,如果礼书比较长,那就说明女子出嫁非常风光。
2、六聘
(1)纳彩,这是六聘当中的第一个,就现相当于提亲一样,如果想跟女子成亲,就必须准备纳彩。
(2)问名,其实就是男女生辰八字,女方同意之后要给八字。
(3)纳吉,就是选择适合举办婚礼的时间,现在新人结婚时也会挑选吉日。
(4)纳征,其实纳吉跟纳征是同时进行的,就是男方家里准备聘礼送到女方家。
(5)请期,男方家会通过两人生辰八字推算看哪天是吉日,选择好之后会第一时间通知女方家。
(6)迎亲,最后一个流程就是迎亲啦,就是迎娶女生过门,成为夫妻关系。
other:
3、成亲:
请吃酒迎亲日子叫“好日”。俗谚“请吃酒,挜拜生”,好日前新郎拿着红纸“知单”请长辈亲友吃喜酒,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五子登科”彩头。
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鹅2只、肉l方、鱼2尾等。
4、看嫁资(妆):
男方去女方搬嫁妆,女方置嫁妆于厅堂,让人观看,称“看嫁资”。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压箱钱”。嫁资搬到男方,亦陈列于厅堂供人观看,亦叫“看嫁资”。由阿婆取女方钥匙包,取钥开箱,俗称“掏箱”。
安床伴郎迎亲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妇女,取24双筷子系扎红线,安放新郎席子下,称“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里,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于床的里边,称“伴郎”。
晚上要给这个小儇吃包子、花生、鸡蛋,寓“包生儿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离开时,要给红包,俗称“挈出尿瓶”。
5、坐花轿:
花轿,俗称“大红花轿”,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八人抬花轿,抬轿者穿一色特制的缎子马褂,炫耀一时。坐花轿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带在嘴边一句话: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是走上门的,以此来炫耀高贵。
三、古代大婚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本文这一句:“他坐在装横不俗的轿子上,盖着红色盖头,上身穿着红色绢衫,外套绣花红袍,披着美如彩霞的披肩。”其中穿的衣服是根据百度百科查询,并且有自己一些改动。
今天写这一章,查了很多资料。被百度科普了很多知识!
结婚真的是很神圣,虽然过程十分烦琐,但是在这些仪式下,让人感觉到一种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开心吧。
最后想说,别跟xxx学,谢谢大家。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