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逼宫(1) ...
-
宸王府的冲突当日便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以至于次日一早,便有不明真相的大臣在早朝之上弹劾了严绾辞。
当得知自己被大臣弹劾的消息时,严绾辞正在花园的池塘边上喂锦鲤,她料到了这群整日无所事事的官员会揪着此事不放,于是便趁此机会在王府外施粥,以此来收获民心。
近来阴雨绵绵,景承觉得这是个机会,一场秋雨一场寒,他们是有备而来,自然不怕,于是便亲自落笔写了封战书,又趁着天亮让亲信送到了敌方大营,并很快得到了回复
——三日后,决战
“贵妃娘娘请您去一趟。”
贵妃杨氏,杨文渊嫡次女杨浅,宸王景承的二表姐。
宣她进宫当日,已经是她在王府外施粥的第五日,来传消息时,严绾辞正穿着下人衣裳手拿长勺亲自给人盛粥。
杨浅并未在主殿接见严绾辞,而是在寝殿,这让她有些意外,且不说严绾辞与景承尚未完婚,即便是杨浅承认了她宸王妃的身份,那也是外戚,在寝殿见外戚……
“倒还真是不见外。”
杨浅是进宫四年有余,进宫短短半年便诞下一位皇子,三年内给太后添了三个皇孙,眼下太子被废,其他几个皇子不是身有隐疾,就是不堪大任,满朝文武都清楚,如今皇储的人选,就在这三个孩子之中。
“臣女严氏,见过贵妃娘娘。”
“免了。”
杨浅虽是世家大族之女出身,但她的穿着打扮不似皇后那般华丽。事实上,在严绾辞进到矜央宫之时,她就感受到了这位杨贵妃的素简。
寝殿中的帷帐是素净的轻纱,没有一处是绫罗锦缎,殿中的燃香由果香代替,包括杨浅自己身上也都是清新淡雅的装束。
“坐吧。”杨浅随手指向靠近她的位置:“上次见你,还是你母亲带你进宫探望太后,那日匆匆一面,也没能顾得上同你说话,结果这一晃,竟半年了。”
“娘娘身子可好些了?”
“嗐,都是月里落下的毛病,不打紧。”说着,杨浅轻摇了摇边上的摇篮,“其实景承离开前,有给我留过书信,你也知道,陛下一直对他多有猜忌,如今严家虽只剩下你一人,但严家的势力还是不可小觑,留在京城于你而言,虽然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但终究还是有些危险的。”
“所以……是他拜托您照拂臣女的?”
她点点头,而后将小皇子抱起来,“你瞧,这孩子长得多像他。”
外甥像舅舅,倒也可以理解。
“刚刚听到风声,还没接到圣旨入宫那会儿,景承曾找过我。”
“他说若我不想进宫,他可以安排人把我送去他的封地,可我拒绝了。”
“入宫前,我曾有一个心仪之人,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相貌也很出众……”
“如果不是生在杨家,或许,我们可以一起白头……”
……
严绾辞没有打断,就这样听着她诉说着那些年的遗憾过往。
对杨浅来说,生在杨家是幸,也是命。
她有着普通百姓根本无法比拟的优越生活,却也必须背负着身为杨氏女的使命。
“娘娘。”是之前为她引路的宫女。
只见那宫女走到杨浅身边,俯身在她的耳畔低语了些什么,而后严绾辞便瞧见了杨浅眸中的几分凛冽。
这是不应该出现在杨浅身上的气息,至少严绾辞是这样觉得。
“出了何事?”
严绾辞觉得,她此时这个反应,必不是什么好事。
杨浅抬抬手示意婢女出去,待听到浅浅的一声门声后,她才肯继续言说:“刚刚得到的消息,陛下遣人去了趟云邠,似乎是借兵。”
前线战士足够,此时却差人去与战场相隔千里的云邠借兵,他想做什么?
“可说了要借多少人?”
她摇摇头。
严绾辞又问:“借人去哪儿?”
杨浅答:“前线。”
就在两人陷入沉思之时,又一个宫人来报,说是杨文渊之子杨硕求见。
杨硕很少进后宫,因为是外戚又是男子,于是更加避讳,只有逢年过节之时才会在奉旨的情况下来探望他的这个二妹。
“大哥。”
“杨大人。”
杨硕并未想到在此处见到了严绾辞,可转念一想,也免去了他再跑趟宸王府的腿。
“本宫要与兄长叙旧,午时兄长与宸王妃便在此用膳,你们且下去好生准备。”
“是——”
来不及寒暄,杨硕直接将袖中藏着的书信递给了杨浅:“殿下三日后与敌决战,官家此时却秘密差人去云邠借兵,我原以为是打算请君入瓮,可在来的路上我碰见了殷鹏。”
殷鹏——暗卫营指挥使,杀伐果决,断送在他手上的人命不计其数。
“刚刚从太后那儿出来之后就有人来报,说是殷鹏离京了,而且从暗卫营调走了一大批人,去向不明。”
殷鹏出京办事倒是不稀奇,可偏偏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如果说只是个巧合,未免有点太巧了……
再三思咐,严绾辞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想到此,她再也坐不住了,也来不及详细说明自己的想法,只是忙叮嘱了句“务必拦住殷鹏”后匆匆离开。
她要去救人。
她不允许前世的遗憾在今生再次出现。
“景承,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