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不要说话 ...
-
嘘——
不要说话。
会震碎“家”这件易碎品。
“怎么不说话,公司没什么事要跟我讲讲吗?”母亲在饭桌上提问。
“嗯,没什么事。”我平静说道。
经历二十多年的摸索,我终于弄清了在这个家中的生存法则——“不要说话”。
不要去诉说超出这个家范围之外的事情。
不要对网络上的任何新闻在家中发表看法。
不要主动对家庭给予意见。
这个家中,有着看不见的维持和谐的规则,一但破坏,这件精美的花瓶就会碎掉,变成一地尖锐的碎片。
原本的我,按照我的想象,应该是个嘴尖牙利,敢说敢闯,满怀幻想,勇往直前的莽撞丫头。为什么是想象?因为早在甚至还不能说是进入青春期的成长的过程中,我就被磨平了棱角。
那个时候的“打磨机”还很温和,会告诉我要与人为善,心胸宽广,吃亏是福,因为那些问题与烦恼,都只是一些“小事情”。
我懵懂点点头,讲这些话语奉为圭臬,像他们期待的那样不断打磨抛光自己,让自己尽量圆滑。
托他们的福,从小到大,我的人缘很不错,但也仅仅是很不错。
后来的我才知道,一个没有个性的人,只能成为大家口中的“好人”,而不是“朋友”。
上高中后,更浩瀚的书海,更广阔的网络让我发觉,原来人生还可以有另一种活法,原来人与人之间可以求同存异,不必让所有人都开心。
我这才发现,我的刺从来没有被磨平,只是被胶带一圈圈缠了起来,现在,这些刺,又蠢蠢欲动要破膜而出。
我开始在外面展现自己的个性,显露自己的喜好,逐渐融入我所喜爱的圈子,不再挤破脑袋想要钻进那些我并不感兴趣的圈子。
我开始改变自己的人生准则,告诉自己,生而为人,要自己快乐。
但在家里,我还是尽量展现我圆滑柔软的一面,把我的嘴尖牙利包装成伶牙俐齿,家中气氛在我的调动下一度十分欢乐。
但我不快乐,在外面我可以毫无顾忌做我自己,在家里,我却要小心翼翼,三缄其口。
这种不快乐让我的刺越长越长,家人们终于也被刺了一下。
他们觉得我做什么都太较真,争对错,这样不好,上了社会会吃亏。
可如今浑身是刺的我只会觉得,我既然现在能找到令我舒适的圈子,以后也一定会找到令我舒适的圈子,我可不一定会吃亏。
但我不会说出来,在家里,我很少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同我的父母争吵,那是我当时总结出来的生存经验。
但这刺实在太长,我压抑的难受,众多事情的堆叠挤压下,终还是爆炸了首当其冲的便是我的家人。
那次爆炸太过激烈,一度让摇摇欲坠的家庭和谐变得分崩离析。
起因仅仅是我想让弟弟刷碗,而母亲以弟弟刷不干净为理由拒绝了我,我却好似世界第一大委屈人般痛哭流涕地诉说着我对父母的不满,他们的偏心,我的隐忍,他们对我分享的事情莫名其妙的指责……
没有经历过我这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二十年的人,恐怕会觉得我小题大做,说实话,这件事过后,我也后悔地想扇自己两耳光,但我不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因为那些有的没的的事情,已经在心里压抑太久了,只需要轻飘飘一棵草,就能压得我彻底崩溃。
诉苦的进展远没有我想象中顺利,事实上,当我还没完整诉说完第一句话,母亲刺耳的话语已经要填满我整个大脑,她在我身边愤怒地怒吼着她比我要大得多的委屈和气愤,让我那一点点难过都好像站不住脚。
是啊,再怎么哭穷的普通家庭,一跟大山里的人家对比都该感恩自己的生活,可是总是理解母亲的委屈如滔滔江河,我那点潺潺细流般的委屈,也还是委屈啊。
我只是想像电视里所有和睦家庭演绎的那样,可以有任何事情都向母亲诉说,我希望这些矛盾可以通过交流化解,虽然我的嚎啕大哭确实显得有些严重。
母亲的一记重拳让我措手不及,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我只能尽量希望母亲能冷静的听我讲完我的想法,但这也是糟糕的开始。
讲完的下一秒,或许可以算是整个故事的高潮。
已经忘记母亲是用什么语气说出那句让我喘不上气的话:“这样不值一提的小事你也哭天喊地地拿来跟我吵。”
当时的我听到这句话,大脑一片空白,头皮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抓住麻痹得像要与我的头骨分离。我的两只耳朵在轰鸣,周围的声音都像隔着一层布,眼眶盛满泪水,我眯着眼看不清他们,也不想看清他们,胸膛控制不住得极速起伏,我却觉得越来越缺氧,两只手臂也麻木得失去感知,两只手高度紧张绷成鸡爪的样子,我想要擦擦泪,手却无法弯曲,怎么都摸不到脸上,弯成鸡爪的手感知不到纸的存在,最终纸在抖动中从手掌的空隙里掉落到地上。
我呼吸困难地用我的鸡爪捂着胸口,听父母还在说“有什么好激动的”“动不动就激动”“去卫生间洗把脸”这样的话,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人可以哭到这种程度,哭到眼中再也挤不出泪,身体却麻木紧张得仿佛下一秒就会昏过去,我的心情还不至如此悲痛,身体却先一步做出了反应。
对于那些大人来说,这确实是小到不能再小,连提都不必去提的小事,可与我而言,这是压抑我至少几年甚至几十年小事的集合,是我实在难以忍受,选择向父母求救的难受。
他们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不代表他们没有委屈难受的权利。不是所有人生下来都只为这世上的大喜大悲而哭泣。
我哭着向他们道歉,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去打扰他们的心情,但我依然会难过。
我在连自己的情绪都难以控制的时候还要去关心他们的情绪。
我不止一次的想过大闹一场,哭着喊着耍赖皮,但二十年乖乖女的扮演也用事实告诉我,我的哭喊只会让他们觉得我不懂事。
不听话的孩子闹脾气,是他天性使然,而听话的孩子闹脾气,就是不懂事。
一直在及格线下的孩子,父母只希望他们达到最低标准,而及格线上的孩子,却会被要求事事满分,然后跟你说,是为你好。
我当然能理解父母的用心,可没有孩子会欣然接受这样的要求。
我在理解之下,连不赞同的想法都不能有。
也许这场闹剧确实荒唐,就连这些刺爆炸时我都要想办法把它们控制在可控范围,我从未想过反抗他们的安排,只是想告诉他们我不喜欢。
这是我做的最错的一件事,我忘了这个家里最大的一条规矩,就是“不能说话”。
现在我知道了。
原来这场爆炸什么问题都没解决,还让本来表面和谐的家庭变得一团乱麻,我搞混了所有家庭成员的关系,让父母伤了心,也让他们对我失了望。
或许他们想破脑袋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对他们有那么多怨念,说实话,我也不明白。
亲子没有隔夜的仇,那是仅对父母而言,他们永远不会记着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打骂过孩子,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打骂都披着“为你好”的外衣,而这些刺,只有孩子们记着,他们或许平时不会想起,但不代表他们会忘记。
从没有一个理由能让一个受到伤害的人忘掉这些伤害,即使孩子们清楚的知道这是为他们好,但爱父母,不代表会忘记伤害。
我还是很爱他们,会在将来一直照顾他们,但是我再也不会主动跟他们说起我的故事,也不会对他们的事情提出任何建议,我只需要服从和回应,就像小时候那样。
我曾满腔热血想打破这种冷冰冰的家庭模式,最后头破血流才明白,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不会破碎的花瓶。
记住,“家”很脆弱,不要说话!不要说话。不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