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是花非花 ...

  •   温默飞掏出所有银钱买下黄家的棉花及种子。
      他挑了一株棉实保存最完整的,装进花盆中悉心培土。
      看在那么多钱的份上,黄赏客——也就是黄家的少年顺带讲了一些栽培的注意事项。
      他大概还想象不出棉花像庄稼一样种在田里的样子。
      “能不能代我向沃夫子道声谢,”黄赏客帮忙把花搬到马车上,殷勤地端出茶水招待温默飞和王小石,顺带提了个小小的要求,“他这些年帮了黄家很多,不过以后我不打算再卖花了。”
      温默飞目光掠过年久失修的屋檐和只剩桌椅的前厅:“那你打算做什么?读书?”
      “我不是那块料,考不上榜,读也白读,”黄赏客一副少年老成之态,乐观道,“父母的手艺和名声到我这已经传不下去了,还不如现实一点,找份工做,种点蔬菜瓜果维持生计,总好过去种那劳什子的黄牡丹。”
      因为前朝杜甫的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世代种花为生的黄家在汴京的花市也有了一席之地,黄赏客的母亲黄朱氏来自洛阳,曾凭着惊鸿一现的正黄牡丹名扬汴京。
      赏客即牡丹的别称,牡丹以黄种绿种为稀贵,足见父母对他的希冀和爱护。
      “黄牡丹?”温默飞愣了愣,道,“那确实不容易。”毕竟野生黄牡丹只分布在海拔两千米以上的云南、藏南等地,就算千里迢迢搞来种子,也未必能在汴京开出花来。
      黄家牡丹纯属奇迹,名扬汴京却不是好事,那株正黄牡丹移入宫中后再没开花,黄赏客的父亲不得不远走塞外寻找花种,从此再未回来,母亲迫于宫中淫威上吊自尽,黄家只余一老一小,这才被放过。
      沃夫子念在与黄家有些恩情,帮扶数年,然而黄赏客却不想再这样得过且过下去了。
      王小石听得同情心起,又掏出一些银钱,但黄赏客却不肯收,买卖和施舍毕竟是不同的。
      “有机会的话,还是要读书。”临走前温默飞还是劝了一句,尽管他知道这话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好在此行不亏,回程的马车上,温默飞收敛起心绪,正盘算着下一步该如何,眼前递过来一束花。
      “我想了想,还是只送温柔就好,”王小石有些腼腆道,“这个就交给你了,我怕温柔误会。”
      温默飞接过花,思索一秒做出决定:“那就送给茶花兄吧,祝他早日康复。”
      “……”王小石望着少女般美丽的花束,再度沉默了。
      温默飞倒是不怕被误会,至于卧床养伤的茶花收到后一脸懵地询问杨无邪这花是什么意思,就是后话了。
      晌午的天有些热,回到金风细雨楼后正值饭点,王小石早就饿了,但还是迫不及待地捧着花束去找温柔,温默飞只能在心里祝他成功。
      因为提前说了要出门,客房送餐是没有的。黄楼宴席还在,但温默飞不想凑热闹,学生食堂对他来说已经够吵了,一帮江湖好汉吆五喝六吃酒炫肉,他不做点心理建设真的很难顶住。
      反正少吃一两顿饭问题不大,温默飞决定先去给茶花送花,顺带看看伤口愈合的情况,结果很令人吃惊,茶花的术后恢复速度至少缩短了一倍,据温默飞所知,他那会儿类似效果的药物还在研究初期。
      可惜没有实验室的器械条件,温默飞收集不到更多数据,不然一定送茶花一整套体检观察套餐。
      直到茶花被炽烈的眼神盯得有些发毛,温默飞才意犹未尽地抱着花盆赶往白楼。
      金风细雨四座楼各有用处,在没有被邀请的时候,作为外来客的温默飞仅能出入白楼和黄楼。
      要找苏梦枕先找杨无邪,而杨无邪平时都不怎么离开白楼,基本一逮一个准。
      然而他没想到苏梦枕正巧也在白楼,看到前后二人从楼梯上下来,温默飞立刻推翻了自己之前打的腹稿。
      “苏公子,好巧,”温默飞把花盆放在地上,笑道,“我这份贺礼正愁怎么送出去呢。”
      “贺礼?”杨无邪认出了白叠子,嘴角一抽,之前的“贺礼”他可是记忆犹新,方应看的屏风里面藏了个雷损,朱月明送的女子被换成了金风细雨楼的供奉长老,龙八太爷的棺材里更是关了俩倒霉蛋,总之没有一个贺礼是正经东西。
      虽然后来三方势力登门赔罪,又送了许多珍宝过来,自家公子可是看都没再看一眼。
      杨无邪没打探错的话,温默飞本意是来送花的,可这白叠子怎么突然就成贺礼了?
      “你是金风细雨楼的贵客,不必拘泥于见外的礼节,”苏梦枕压着帕子咳嗽两声,走到他面前,“我的兄弟们可不会刻意送我些什么,显得生分。”
      温默飞目光微闪,也不知苏梦枕是希望自己不要生分,还是知道了他对王小石玩笑时说的话。
      正事为先,他也不想纠结礼节,遂诚恳道:“是我思虑不周了,私以为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不知苏公子可还看得上我这礼物?”
      “你思虑不周?”苏梦枕正面端详着他,似笑非笑,饶是温默飞泰山崩前不改色,也心虚了一瞬。
      垂眸静立片刻,便听苏梦枕道:“贺礼只作逢迎,心意才是根本,你如此有心,我有何理由不收?”
      温默飞暗自松了口气:“苏公子喜欢就好,礼已送到,在下不便打扰,静候公子佳音。”
      告辞要走,杨无邪突然意有所指:“从没有人给茶花送花,你是第一个。”
      温默飞愣了愣,笑着挥挥手:“那是从前,不是以后,怎么就不能有第二人第三人呢?”
      结束暗藏玄机的对话,他如释重负地去吃饭,将谜题留在了白楼。
      就是这一盆白叠子。
      杨无邪沉吟道:“送花藏着掖着,还拉王小石打掩护,如此神秘,定是别有用意。”
      “我们这位朋友,喜欢跟聪明人打哑谜,”苏梦枕道,“重要的东西说一半藏一半,是他的风格。”
      杨无邪稍作思索:“送茶花的是花,送公子的是贺礼,可见他要送的并不是花。”
      苏梦枕意识到了什么,从白叠子上摘下一朵绒球。
      绒球比刚照面时少一朵,温默飞摘走了它。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苏梦枕将绒球笼在掌心,苍白的面上露出一丝笑意,“关键是在用处,他想要的用处。”
      ……为什么打哑谜呢?
      温默飞从棉絮中翻出种子。
      ——自然是因为来之不易的东西更会被珍惜。
      棉花在富贵人家的后院经历了好几个朝代的无人问津,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在御花园中慧眼识珠,这才下令全国推广。
      朱元璋是贫苦百姓出身,体恤民生,所以他能意识到的,那些人意识不到。
      心地善良和体恤民生是两码事,富贵人家吃斋念佛,轻徭薄赋,施粥义诊,便已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好。
      殊不知他们只是做到了眼前力所能及的好事,不愿或不能去为缺衣少食的百姓争取长远利益。
      因此温默飞提前250年将棉花找了出来,摆在能识它用它的人面前。
      另眼相看的,自然珍之重之。
      视而不见的,说再多都没用。
      韩愈《马说》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像现在,棉花是不是花,归结于苏梦枕一人。
      这便是温默飞想要等候的‘佳音’。
      他一下午都在伏案撰修,整理出一匣子附录。
      傍晚时分,杨无邪来了。
      他也带了一个匣子。
      回礼。
      两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匣子,各自打开。
      薄薄几张,厚厚一沓。
      薄薄几张是地契,天泉山下良田地契。
      天泉山最好的田,种出的稻谷又多又香,被誉为天下之冠,是以一亩难求。
      这是一个信号,苏梦枕愿意试种棉花的信号。
      如果这对温默飞来说是意料之中,杨无邪那边的反应就比较震惊了。
      厚厚一沓干货,从棉花的加工工艺到先进的织机图纸,具是成熟到能立刻投入使用的技术,其价值无可估量。
      利在万民,流芳百世,两全其美,垂手可得。
      温默飞收下地契:“替我谢谢苏公子。”
      “不,是我们该谢你。”这么重要的东西轻易得到,杨无邪感觉自己在做梦,终于心情复杂地体会了一把温默飞的豪爽慷慨。
      不愧是救命丹药说送就送的人。
      杨无邪走后,温默飞神思飞到了别的地方。
      棉花从发现到广泛种植,需要很多年。
      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六个月,不,五个月,冬天就要来了,必须另想他法。
      ……为何会对汴京的冬天有执念?
      ——因为历史上靖康那年的冬天格外冷,很多人冻死在城破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6章 是花非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