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蓬莱篇(四) ...

  •   这一天,我们去登蓬莱阁,蓬莱阁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昨晚下了一场小雨,天气凉了不少,天还是阴乎乎的,是登山的好时机,而且孩子们陆续开学,游人大减。原来门庭若市,现在聊聊无几。

      我们坐公交车,蓬莱阁西站下车,穿过马路就到了。这里是仿造的一座蓬莱阁的古建筑,古香古色,斗檐翘壁,也挺抓眼球的,坐车路过几次,蓬莱阁东站到了,蓬莱阁西站到了,我以为这座门楼就是蓬莱阁。我给三姨说,扬朔先生书中说蓬莱阁是建在一座山上的,山在哪里呢!

      穿过门楼,不远呈现眼前的是一池清水,名曰小海,它是与大海相通的。左边有三官庙,供奉着天官、地官,和水官。古代的民居,是长方形的四合院。我们主要参观的蓬莱古代海事的博物馆。

      展览馆有一艘木制战船,前些年,在小海南部挖掘出一艘古代的木帆船。据考证,它是我国最长最古老的元代时期的战船,长28点6米,宽5到6米,看上去还比较完整。很是震撼,不禁为古人的智慧而惊叹。还有另外几艘战船损坏严重。

      蓬莱古代叫登州。古登州不仅是贸易之港,更是最早的军事要地,宋朝时期就建立了水军寨,到了明朝,又建立了水城,又称备倭城。它是建立最早而且保存最好的古代军港。

      早在新石器时期,山东半岛的先民就己经开始了探索大海的活动了。他们探索出了十几条安全水路通向东北亚地区。大量的考古研究证明,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贸易最早是从登州水道开始的。

      其实,烟台附近是龙口市,而龙口市古名东莱。现在东莱也作为烟台市的古称。在西周时期,这里是古莱国的所在地。烟台周围的海水,即使冬天也不结冰,是有名的不冻港,这样就保证了即使是秋冬时节,依旧可以进行海上贸易。

      《史记》记载,秦朝始皇帝曾三次云游到过登州寻仙。不禁想到这句诗,“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真是沧桑巨变,物是人非呀!

      整个馆展,给人感觉气势恢宏,错落有致,很值得观看,体会到祖先的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家国情怀和英勇的斗争精神。

      这一天,我们的目标是登蓬莱阁。蓬莱阁是中国的四大名楼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蓬莱阁确实是建在一座小山上的,这座山叫丹崖山。

      我们问了一个卖纪念品的姑娘,说是有大石狮子的那条路。这就是上山的路,上到山顶就到了。这条路修得很好,虽然有点陡,但是阶梯不那么厚,我们学着挑山工的走法,走之字形,这样坡度不那么陡,也就不那么累。中途平坦的地方有个小亭子,我们稍微休息了几分钟,又继续登山。

      山上松柏苍翠,灌木葱茏,有些松树是从石缝中长出来的,证明它们的生命力有多么的顽强。来到了东门也就是蓬莱阁。进门处有一个很大的牌坊,两边有对联,上联是“神奇壮观蓬莱阁”,下联是“气势雄峻丹崔山”,横批是“人间蓬莱”。

      道路两边大树参天,斑驳的树荫洒落下来,很是阴凉。看到一对石马分站两边。左边一转是上山之路,穿过了一个圆洞门,就看到了蓬莱阁的阁楼。

      我们很是兴奋,加快了脚步,游人中有位老妇人正艰难地缓慢地一步步走下台阶,他们已参观完了,我们才来。原来,我们看到的不是蓬莱阁,而是白云宫,里面供奉着一路神仙。蓬莱阁还在上面,建筑物占了空间,阶梯路变窄了,只能容一个人上下。好不容易来到了蓬莱阁。

      北边就是大海,也就是渤海,但水很清,四周都有城墙,都是那种带垛口的那种,很是壮观。

      大海近处,散落着许多巨大的海石,不知是人为的还是大海冲刷上来的。

      东边大海中,有一座人工筑成的小坝,目的是阻挡海水冲击丹崔山,起到保护蓬莱城的作用。我也去过小坝,其实工程也不小,路面宽可以开汽车,长嘛也有千把多米,石头铺成的。两边堆放了许多巨石,是用来保护小坝的。

      蓬莱阁处于正中位置,背面对海,是一面墙,连个窗户都没有,墙中间有四个大字,“海不扬波”,据说是古时候的一位山东巡抚的题字,用意是希望平安无事,没有战争。但是愿望是好的,突然有一天,来了日本的一艘战船,冲着蓬莱阁的后墙就是一炮,把后墙崩了一个洞洞。后来才有了带垛口的城墙。

      我不禁想到了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他刚好是山东登州人,后来查来一下,在明朝,登州的治所正好在蓬莱。

      蓬莱阁的正门进去,正面呈现的是八仙过海的巨幅画作,左边是传说天上的王母娘娘召见了八仙,右边是讲苏东坡梦游遇八仙的传说。

      东边有座楼式建筑,叫作"观日楼",是宋朝时期建的。它是八角十六柱上下两层砖木结构的,还有些别致。据说这里是观看日出的最佳点,再东边是八仙醉酒的地方,也是一座阁楼,这两座楼台暂时不接待游人参观。西边有能避风亭,风刮得再大,室内的烛火不会熄灭,其他房子都做不到这一点,觉得奇怪吗?

      从蓬莱阁下来,走出游人出口,是一条柏油大道,左边就是城墙,城墙又长又高,长吧,反正有点累了,总觉得走不到尽头,高呢,大约有六、七米高,下面两三米是大块石头砌成,上面是青砖砌成,最上面都有垛口,看上去很是伟岸壮观。好不容易走到头,前面是护城河,其实河中没有水,河床长满了杂草,人也不容易下去。总之,蓬莱阁确实值得一游,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海天一色,苍松翠翠柏紫薇盛开,也可谓称之人间天堂吧。

      后来,我们又去了一次蓬莱阁,进了城楼门往东走,去参观戚继光纪念馆。先是路过校场,是当年练兵的地方吗?反正两边有古代的战车,长方形的,有大有小,轮子是木制的,还有战马和军士,是铜铸的,有的挥着长矛,有的举着大刀。校场面积没有足球场大,可也差不多,地上铺着黑色的沙粒,可能练兵不起灰尘。

      校场当头有一块横向石碑,是当年戚将军写的战斗凯歌,“万人一心兮,大山可撼,维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犹如父母......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穿过校场就是戚继光纪念馆。纪念馆两旁有根又高又粗的柱子,柱子下面各站着一个铜人,姿势不同,一个手握刀柄,一个右手高举,好象信誓旦旦,保证完成任务的样子,门口两头大白狮子把门,很是威武。正门上方是“戚继光纪念馆”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左联是“丹心映日月”,右联是“伟业壮山河”。

      为什么戚继光纪念馆会有战车呢?按理说,战车在战国后,就逐渐消亡了,让位于骑兵。原因是,在大家熟悉的抗倭后,戚继光曾镇守北方。在明朝的很长一段时间,边患是蒙古铁骑,比如明英宗,就是在土木堡,被瓦剌(蒙古的一支)俘虏的。

      蒙古铁骑来去如风,但戚继光镇守蓟门时期,却想出了克制他们的办法,就是战车。他从故纸堆里翻出战车,却又加以改良。他建立了车营,来克制骑兵,每四人推一辆战车,战车里放置拒马器和火器。战斗时,将战车结成方阵,马步军以战车为掩护,先用火器进行远距离攻击,敌人的骑兵靠近后步兵使用拒马器列于阵前,用长□□杀,敌人败北后,再派骑兵对其进行追击。这种方法极其有效,保卫了明朝边境的安全。

      进门正面有前言介绍,上面写着,“戚继光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著述家和诗人。”

      然后,我们就一个展厅接着一个展厅的,观看起来。先是说他的父亲五十多岁时才老来得子,对戚继光虽然钟爱有佳,但管教也很严格。

      他的父亲戚景通,为官数任,清政廉洁,声誉颇佳。他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的品格对戚继光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戚继光生于1528年11月12日,也就是明嘉靖七年。他六岁时跟随祖母回到蓬莱。

      戚继光十二岁时,有一天父亲问他,立志何在。他回答,"在读书"。父亲听了教导他说,读书在于知道忠孝廉洁四字。并吩咐把这四字刻在了一面新墙壁上。戚继光便每天面对四字而读书。

      十八岁那年,有一次,戚继光和同僚议论有关修养的问题。戚继光认为,能否克制私欲是影响个人修养的关键因素,并说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提出了"君子小人说"的观点。

      戚继光十九岁那年开始分管登州卫屯田事务,当时卫所屯田制度早已破坏,军田被富豪和军官侵占,士兵被当作奴役。所有收获"埋没过半"。戚继光调任后,一尘不染,一心为公整顿屯政,建立屯规,铲除积憋,刚正不阿,受到上司的赞许。

      因为戚继光被认为是张居正一党,所以张居正去世后,被万历皇帝清算,而戚继光也被牵连。他被调任广东,后又卸任,郁郁而终。

      开海了,开海了,终于到了开海的日子。

      为什么有开海和封海之说呢?不说大家也会知道,是为了保护鱼类的修养繁殖。每年的9月到4月底,是捕鱼期,5月到8月底是休渔期,所以9月1日开海就是这么来的。

      每个海域定的时间不同,据说福建福州那边的海域提前半月就开海了,开海的场面也挺壮观的,可以说是万船齐发。每个海域的鱼类品种也不同,据说日照,也是山东的一个海港,鲅鱼和带鱼特别多。记得《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节目,就是说鲅鱼饺子。鲅鱼的肉坚实味鲜美,刺也比较少,是比较适合做饺子的一种鱼类。我们买了吃了,但对我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传统韭菜猪肉馅儿的饺子。

      我觉得设定休渔期是必要的。很多小鱼都被打捞上来了,这里一堆,那里一堆,但没人买。只好做肥料或者饲料吧,很是可惜,又很可怜那些小鱼仔。

      下午四、五点钟,我们就出发了,半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海鲜码头,停车坪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三轮车、摩托车。车多人多,我们从车与车之间的缝隙中,有时要侧着身子,像螃蟹似的,好不容易走到了海边。沿着海边已经占满了卖鱼的摊位,有的已经开始卖海货,有的还在等着渔船的到来,卖鱼的和捕鱼的事先都联系好的。不然都会争抢,就乱了秩序。

      不一会儿,这里来了一艘船,那边又来了一艘船,一般刚来船的地方顾客就多一些,因为新鲜。海鲜一筐一筐地从船上搬下来,有鱼,有虾,有螃蟹,还有爬虾。

      我们看的这家,螃蟹很好,非常的鲜活,一个个张牙舞爪的,个头不算小。一个中年男子问怎么卖,老板娘说不选五元一斤。好,来十斤。男子付款后,走到路边准备骑车回家。三姨赶过去问,说老师,这螃蟹怎么样啊?男子说,这螃蟹好啊,新鲜。快买点儿吧!

      因为我们也不太懂,就说我们也买点吧。后来,买的人多了,老板娘说不卖了,不卖了。哎,怎么不卖了呢?原来她和另一个人耳语了一下,回头说十五块钱两斤,不挑不选。老板娘可能觉得自己卖便宜了。所以就坐地涨价。

      我们也买了三十八元钱的螃蟹,回来洗了,数一数有二十只呢,个个鲜活,煮了吃了,螃蟹变得红通通的,很是美味。

      其实,吃螃蟹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红楼梦》是清代的小说,里面就有大观园中的众姐妹,还有宝玉,饮酒吃蟹的情节。而即使早在东晋时期,南方人就已经吃蟹了,但对于当时,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而言,却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在《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东晋大臣蔡谟,把彭蜞误认为螃蟹,而吃了之后上吐下泻的事情。

      我们还买了小杂鱼,里面还有舌头鱼,辫子鱼,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和见过。第二天挂上点面糊油炸,中餐也吃的很美味。

      第二天下午我们又去了,还是海鲜市场。这一天比前一天的人更多,车更挤。卖海鲜的摊位本来是一溜,现在在对面又摆了一溜。人多,车多,摊位多,海鲜的品种也多,到了晚上挑灯夜战,多数商户都有自备发电机,灯光亮的地方,客户要多些。我们转了这一溜又转那一溜,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权当作散步遛弯了。海鲜中,多了鲅鱼,老板鱼,黄花鱼,刀鱼等。

      顾客,也就是买海鲜的,大多都是本地人,外地的小车也有。我在回去的路上,听到后面有两个人谈话,有个年轻人说,他去年光买皮皮虾就吃了六十多多斤,南方人说的皮皮虾,北方人叫爬虾。爬虾,品相好的要二十多元一斤,赶上红虾的价格,死了的爬虾,和螃蟹十元三斤,甚至论堆卖,也有人买,我就看到一中年妇女买了一筐的死螃蟹拉回去。大海虾就贵,一百元一斤,行情还不错。大海虾肥嫩嫩的,一只一扎多长,一百元元买不了多少个吧。今年的螃蟹上市多,去年的市场什么多,明年又是什么多呢?这海鲜也分大小年的,并不是一成不变。

      这些海鲜都是野生的,不是养殖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