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古文
·临
1.到达,登上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
2.靠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河中石兽】
3.面对
执策而临之。 ———【马说】
4.居高而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何
1.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曹操
2.像什么
白雪纷纷何所似? ———【咏雪】
3.多少(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
4.在
问女何所思。 ———【木兰诗】
5.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之
1的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其反激之力。 ———【河中石兽】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移山】
鹏之背。 ———【北冥有鱼】
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
2.取独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
鲲之大。 ———【北冥有鱼】
《谐》之言曰。 ———【北冥有鱼】
鹏之徙于南冥。 ———【北冥有鱼】
3.代词他
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4.到,往
已而之细柳军。 ———【周亚夫军溪流】
5.这,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6.音节衬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若
1.如何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曹操
2.你
若屈伸呼吸 ———【杞人忧天】
3.与……相比
孰若孤? ———【孙权劝学】
4.如同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
·乃
1.才
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2.于是
屠乃奔倚其下 ———【狼】
蒙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周亚夫军溪流】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周亚夫军溪流】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3.是
乃石性坚重。 ———【河中石兽】
4.居然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而
1.表转折,但是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而钱不湿。 ———【卖油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
2.却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而山不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3.表承接,然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
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一怒而诸侯惧。 ———【孟子】
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4.表修饰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怒而飞。 ———【北冥有鱼】
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望来而不绝者。 ———【醉翁亭记】
杂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
5.表并列
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溪深而肥。 ———【醉翁亭记】
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起坐而喧哗者。 ———【醉翁亭记】
·以
1.凭借
可以为师矣。 ———【论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
公亦以此自衿。 ———【卖油翁】
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
以天下之所顺。 ———【孟子】
以残念余力。 ———【愚公移山】
以备胡。 ———【周亚夫军溪流】
2.把,拿,用
屠惧,投以骨。 ———【狼】
以顺为正者。 ———【孟子】
3.用
以刀劈狼首 ———【狼】
以钱覆其口。 ———【卖油翁】
徐以勺酌油沥之。 ———【卖油翁】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周亚夫军溪流】
请以军礼见。 ———【周亚夫军溪流】
能以径寸之木。 ———【小石潭记】
4.以及
将以下骑送迎。 ———【周亚夫军溪流】
5.因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
6.依照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7.表目的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从
1.顺从
七十而从心所意。 ———【论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2.跟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从流飘荡。 ———【与朱元思书】
·如
1.如同
于我如浮云 ———【论语】
逝者如斯夫 ———【论语】
2.像这样
如是再啮。 ———【河中石兽】
3.像
悉如外人。 ———【桃花源记】
·但
1.只,只是
但当涉猎 ———【孙权劝学】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遂
1.于是就
肃遂拜蒙母。 ———【孙权劝学】
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记承天寺夜游】
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为
1.成为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孟子】
2.当作
以顺为正者。 ———【孟子】
3做,制
为宫室,为器皿。 ———【核舟记】
酿泉为酒。 ———【岳阳楼记】
4.是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自
1.从
自李唐来。 ———【爱莲说】
自康乐以来。 ———【答谢中书书】
2.于,从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三峡】
·虽
1.即使
虽乘奔御风。 ———【三峡】
虽我之死。 ———【愚公移山】
2.虽然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
·即
1.就是
即公大兄无奕女。 ———【咏雪】
2.立即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
·期
1.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
1.旧的东西
温故而知新。 ———【论语】
2所以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孟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
故自号醉翁也。 ———【醉翁亭记】
3.因此
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
故虽有名马。 ———【马说】
·与
1.参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2.带着
得志,与民由之。 ———【孟子】
3.同“举”,推举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于
1.对于
于我如浮云 ———【论语】
2.在
货恶其弃于地也。 ———【大道之行也】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3.从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大道之行也】
·反
1.返回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2.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3.反思
然后能自反也。 ———【虽有嘉肴】
·独
1.独自
独行其道。 ———【孟子】
2.只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
3.仅仅
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
·且
1.将近
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况且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3.将要
天子且至。 ———【周亚夫军溪流】
4.犹,尚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其
1.大概,恐怕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2.难道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代词
4.大概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
·安
1.怎么
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欲
1.想要
可汗问所欲。 ———【木兰诗】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户
1.门
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2.窗户
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
3.院子
月色入户。 ———【答谢中书书】
·竦峙
1.耸立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曹操
·杨花
1.柳絮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
1.停泊
【次北固山下】
·平
1.涨平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悬
1.悬挂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内集
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谢太傅寒雪日集, ———【咏雪】
·文义
1.文章的义理
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俄而
1.不久,一会儿
俄而雪骤, ———【咏雪】
·骤
1.急
俄而雪骤, ———【咏雪】
·欣然
1.高兴的样子
公欣然曰。 ———【咏雪】
·差
1.大体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咏雪】
·拟
1.相比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咏雪】
·未若
1.不如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因
1.趁,乘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2.就着
罔不因势象形。 ———【小石潭记】
·起
1.飘起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舍
1.舍弃
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去
1.离开
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有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时
1.当时
元方时年七岁。 ———【陈太丘与友期行】
2.按时
学而时习之。 ———【论语】
·戏
1.玩耍
门外戏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不
1.同“否”
令尊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行】
·委
1.舍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则
1.就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引
1.拉,牵拉
友人惭,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
·顾
1.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 ———【陈太丘与友期行】
2.看到
顾野有麦场。 ———【狼】
·习
1.温习
学而时习之。 ———【论语】
·说
1.同“悦”,愉快
不亦说乎。 ———【论语】
·知
1.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2.知道懂得的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愠
1.生气,愤怒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省
1.自我检查,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为
1.替
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
·谋
1.谋划
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
·忠
1.竭尽心力
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
·交
1.交往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
·信
1.诚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
·立
1.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三十而立。 ———【论语】
·惑
1.疑惑
四十而不惑。 ———【论语】
·可
1.可以
可以为师矣。 ———【论语】
2.大约
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殆
1.疑惑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堪
1.能忍受
人不堪其忧。 ———【论语】
·好
1.喜好爱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者
1.……的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乐
1.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心乐之。 ———【小石潭记】
2.玩乐
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择
1.选择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逝
1.往,离去
逝者如斯夫 ———【论语】
·夫
1.语气词
逝者如斯夫 ———【论语】
·夺
1.改变
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
·博
1.广博
博学而笃志 ———【论语】
·笃
1.坚定
博学而笃志 ———【论语】
·切
1.恳切
切问而近思 ———【论语】
·仁
1.仁德
仁在其中矣 ———【论语】
·止
1.只,仅
止有剩骨 ———【狼】
2.只是
只增笑耳。 ———【狼】
·缀
1.连接,紧跟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狼】
·惧
1.屠惧,投以骨 ———【狼】
·仍
1.仍然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复
1.再次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
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
·尽
1.没有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窘
1.处境困迫,为难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
·敌
1.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
·弛
1.解除,卸下
驰担持刀 ———【狼】
·眈眈
1.凶狠注视的样子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
·少时
1.一会儿
少时,一狼径去。 ———【狼】
·久之
1.时间长了
久之,目似瞑。 ———【狼】
·意
1.神情,态度
意暇甚 ———【狼】
2.意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暇
1.从容,悠闲
意暇甚 ———【狼】
·方
1.正要
方欲行 ———【狼】
2.表面积
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自
1.从
屠自后断其股 ———【狼】
·盖
1.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黠
1.狡猾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狼】
·亡
1.无,没有
身亡所寄 ———【杞人忧天】
·寄
1.寄居
身亡所寄 ———【杞人忧天】
·晓
1.告知,开导
因往晓之 ———【杞人忧天】
·果
1.如果
天果积气 ———【杞人忧天】
·行止
1.行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 ———【杞人忧天】
·奈何
1.为何,为什么
奈何忧崩坠 ———【杞人忧天】
·耶
1.语气词,吗
不当坠耶? ———【杞人忧天】
·只使
1.纵使,即使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杞人忧天】
·奈……何
1.怎么……
奈地坏何? ———【杞人忧天】
·舍
1.解除,消除
其人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初
1.当初
初,孙权谓吕蒙曰。 ———【孙权劝学】
·谓……曰
1.对……说
初,孙权谓吕蒙曰。 ———【孙权劝学】
·当涂
1.当道,当权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掌事
1.掌管国家大事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辞
1.推脱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务
1.事务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岂
1.难道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岂能为暴涨携去。 ———【河中石兽】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
·邪
1.语气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见
1.了解
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往事
1.历史
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孰
1.谁
孰若孤? ———【孙权劝学】
·以为
1.认为
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认为顺流下矣。 ———【河中石兽】
·益
1.好处
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
·始
1.开始
蒙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
·及
1.到,等到
及鲁肃过寻阳。 ———【孙权劝学】
及郡下。 ———【桃花源记】
及下船。 ———【湖心亭看雪】
·过
1.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 ———【孙权劝学】
·大
1.非常
大惊曰 ———【孙权劝学】
·今者
1.现在如今
卿今者才略。 ———【孙权劝学】
·非复
1.不再是
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
·更
1.另,另外
及更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
·刮
1.擦拭
及更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
·见事
1.知晓事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复
1.接着
唧唧复唧唧。 ———【木兰诗】
·当
1.对着
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唯
1.只
唯有女叹息。 ———【木兰诗】
·忆
1.惦记
问女何所忆。 ———【木兰诗】
·帖
1.文告
昨夜见军帖。 ———【木兰诗】
2.同“贴”
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
·市
1.买
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
·旦
1.早晨
旦辞爷娘去。 ———【木兰诗】
·戎机
1.战事
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策勋
1.记功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强
1.有余
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2.尽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不用
1.不愿做
木兰不用上尚书郎。 ———【木兰诗】
·郭
1.外城
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孟子】
·著
1.穿
著我旧时裳。 ———【木兰诗】
·傍
1.临近
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善
1.擅长
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
·自衿
1.自夸
公亦以此自衿。 ———【卖油翁】
·尝
1.曾经
尝射于家圃。 ———【卖油翁】
尝贻余核舟一。 ———【小石潭记】
·释
1.放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卖油翁】
·睨
1.不在意的样子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矢
1.箭矢
见其发矢十中□□。 ———【卖油翁】
·但
1.只,只是
但微颔之。 ———【卖油翁】
但手熟尔。 ———【卖油翁】
·颔
1.点头
但微颔之。 ———【卖油翁】
·精
1.精湛
吾射不亦精乎。 ———【卖油翁】
·尔
1.罢了
唯手熟尔。 ———【卖油翁】
·酌
1.舀取
以我酌油知之。 ———【卖油翁】
·徐
1.缓慢的
徐以勺酌油沥之。 ———【卖油翁】
·自
1.从
自钱孔入。 ———【卖油翁】
·因
1.于是就
因曰 ———【卖油翁】
·惟
1.只是
惟手熟尔。 ———【卖油翁】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名
1.出名,有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灵
1.神异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陋室铭】
·斯
1.这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入
1.映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鸿
1.大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乱
1.使……扰乱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案牍
1.官府文书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形
1.形体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番
1.多
可爱者甚番。 ———【爱莲说】
·予
1.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涟
1.水波
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蔓
1.生藤蔓
不蔓不枝 ———【爱莲说】
·枝
1.长枝条
不蔓不枝 ———【爱莲说】
·益
1.更加
香远益清。 ———【爱莲说】
·亭亭
1.耸立的样子
亭亭净植。 ———【爱莲说】
·谓
1.认为
予谓菊 ———【爱莲说】
2.称谓
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3.为,是
太守谓谁? ———【醉翁亭记】
4.意思
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隐逸
1.隐居
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
·鲜
1.少
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宜
1.应当
宜乎众矣。 ———【爱莲说】
·怆然
1.悲伤的样子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会当
1.终当,终要。
会当凌绝顶。 ———【望岳】
·缘
1.因为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2.沿着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
·河干
1.河岸
沧州南一寺河干。 ———【河中石兽】
·圮
1.倒塌
山门圮于南。 ———【河中石兽】
·并
1.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河中石兽】
·求
1.寻找
求二石兽于水中。 ———【河中石兽】
2.探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竟
1.最后
竟不可得。 ———【河中石兽】
·棹
1.划
竟不可得。 ———【河中石兽】
·曳
1.拖
曳铁耙。 ———【河中石兽】
·迹
1.踪迹
寻十里无迹。 ———【河中石兽】
·究
1.研究
尔辈不能究物理。 ———【河中石兽】
·是
1.这
是非木杮。 ———【河中石兽】
是鸟也。 ———【北冥有鱼】
是马也。 ———【马说】
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
·坚
1.坚硬
乃石性坚重。 ———【河中石兽】
·湮
1.淹没
湮于沙上。 ———【河中石兽】
·颠
1.颠倒
不亦颠乎。 ———【河中石兽】
·凡
1.凡是
凡河中失石。 ———【河中石兽】
·失
1.凡是
凡河中失石。 ———【河中石兽】
·当
1.应当
当求之于上流。 ———【河中石兽】
·盖
1.因为
盖石性坚重。 ———【河中石兽】
·必
1.一定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河中石兽】
·啮
1.冲刷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河中石兽】
·至
1.等到
至石之半。 ———【河中石兽】
2.极点
寡助之至。 ———【孟子】
·略
1.完全
略无阙处。 ———【三峡】
·阙
1.同“缺”,空隙,缺口
略无阙处。 ———【三峡】
·自非
1.如果不是
自非亭午夜分。 ———【三峡】
·亭午
1.正午
自非亭午夜分。 ———【三峡】
·夜分
1.半夜
自非亭午夜分。 ———【三峡】
·曦月
1.日月
不见曦月。 ———【三峡】
·回清
1.回旋的清波
回清倒影。 ———【三峡】
·绝巘
1.极高的山峰
绝巘多生怪柏。 ———【三峡】
·荣
1.繁盛
清荣峻茂。 ———【三峡】
·良
1.甚,很
良多趣味。 ———【三峡】
·晴初
1.天刚放晴
每至晴初霜旦。 ———【三峡】
·肃
1.肃杀
林寒涧肃。 ———【三峡】
·属
1.链接
属引凄异。 ———【三峡】
2.同“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引
1.延长
属引凄异。 ———【三峡】
·凄异
1.凄惨悲凉
属引凄异。 ———【三峡】
·响
1.回声
空谷传响。 ———【三峡】
·歇
1.消散
晓雾将歇。 ———【答谢中书书】
·颓
1.坠落
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竞
1.争着
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
负势竞上。 ———【与朱元思书】
·实
1.实在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谢中书书】
·未复
1.不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念
1.想要
念无与为乐者。 ———【答谢中书书】
·相与
1.一起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俱
1.全都
风烟俱净。 ———【与朱元思书】
·共
1.同样的
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
·自……至
1.从……到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与朱元思书】
·甚
1.胜过
急湍甚箭。 ———【与朱元思书】
·负
1.凭借
负势竞上。 ———【与朱元思书】
·势
1.地势
负势竞上。 ———【与朱元思书】
·激
1.撞击
泉水激石。 ———【与朱元思书】
·转
1.同“啭”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绝
1.停止
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
·戾
1.到达
鸢飞戾天者。 ———【与朱元思书】
·犹
1.还,仍然
在昼犹昏。 ———【与朱元思书】
·薄
1.靠近
东皋薄暮望。 ———【野望】
·徙倚
1.徘徊
徙倚欲何依。 ———【野望】
·历历
1.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珠可历历数也。 ———【小石潭记】
·乡关
1.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从
1.往
来从楚国游。 ———【渡荆门送别】
·怜
1.喜爱
仍怜故乡水。 ———【渡荆门送别】
·环
1.围
环而攻之而不胜。 ———【孟子】
·然而
1.却
然而不胜者。 ———【孟子】
·是
1.这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孟子】
·域
1.限制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
·国
1.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威
1.震慑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 ———【孟子】
·畔
1.同“叛”,背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
·顺
1.顺从
天下顺之。 ———【孟子】
·有
1.要么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
·诚
1.真诚,确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
·命
1.教导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孟子】
·戒
1.告戒
戒之曰 ———【孟子】
2.谨慎
必敬必戒。 ———【孟子】
·女
1.同“汝”,你
往之女家。 ———【孟子】
·正
1.正确的
以顺为正者。 ———【孟子】
·居
1.居住
居天下之广居。 ———【孟子】
2.停留
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立
1.站立
立天下之正位。 ———【孟子】
·得
1.实现
得志,与民由之。 ———【孟子】
·志
1.志向
得志,与民由之。 ———【孟子】
·由
1.遵从
得志,与民由之。 ———【孟子】
·淫
1.使……惑乱
富贵不能淫。 ———【孟子】
·移
1.使……改变
贫贱不能移。 ———【孟子】
·屈
1.使……屈服
威武不能屈。 ———【孟子】
·此
1.这样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2.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发
1.兴起
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
2.开放
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畎亩
1.田地
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
·举
1.任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
·市
1.集市
百里奚举于士。 ———【孟子】
·曾
1.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2.竟然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恒
1.常常
人恒过。 ———【孟子】
国恒亡。 ———【孟子】
·过
1.犯错
人恒过。 ———【孟子】
·然后
1.这样之后
然后能改。 ———【孟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衡
1.不顺
衡于虑。 ———【孟子】
·作
1.奋起
而后作。 ———【孟子】
·征
1.征验
征于色。 ———【孟子】
·发
1.显露
发于声。 ———【孟子】
·喻
1.了解
而后喻。 ———【孟子】
·出
1.在国外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孟子】
·惩
1.苦于
惩山北之塞。 ———【愚公移山】
·塞
1.堵塞
惩山北之塞。 ———【愚公移山】
·迂
1.曲折
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
·指
1.通“直”
指通豫南。 ———【愚公移山】
·杂
1.纷纷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许
1.赞同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2.表约数
高可二黍许。 ———【小石潭记】
·曾
1.连……都
曾不能损?父之丘。 ———【愚公移山】
·始
1.才
始龀。 ———【愚公移山】
·易
1.改变
寒暑易节。 ———【愚公移山】
·甚
1.严重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惠
1.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彻
1.改变
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穷
1.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苦
1.担心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亡
1.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已
1.停止
惧其不已。 ———【愚公移山】
·厝
1.安放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
·边
1.边境
匈奴大入边。 ———【周亚夫军溪流】
·军
1.驻军
军霸上。 ———【周亚夫军溪流】
2.军营
至霸上及蓟门军。 ———【周亚夫军溪流】
·劳
1.慰劳
上自劳军。 ———【周亚夫军溪流】
·直
1.直接
直驰入。 ———【周亚夫军溪流】
·迎
1.迎接
将以下骑送迎。 ———【周亚夫军溪流】
·已而
1.不久
已而之细柳军。 ———【周亚夫军溪流】
·被
1.穿着
军士吏被甲。 ———【周亚夫军溪流】
·闻
1.听从
军中闻将军令。 ———【周亚夫军溪流】
·请
1.请求允许
请以军礼见。 ———【周亚夫军溪流】
·既
1.以后
既出军门。 ———【周亚夫军溪流】
·皆
1.都
群臣皆惊。 ———【周亚夫军溪流】
环滁皆山也。 ———【岳阳楼记】
·固
1.必,一定
其将固可袭而虏。 ———【周亚夫军溪流】
·尔
1.如此,这样
问君何能尔。 ———【饮酒】
·销
1.销蚀
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壁】
·将
1.拿取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报
1.答
我报路长嗟日暮。 ———【渔家傲】
·嗟
1.叹息
我报路长嗟日暮。 ———【渔家傲】
·为业
1.把……作为职业
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杂
1.别的
中无杂树。 ———【桃花源记】
·鲜美
1.新鲜美好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缤纷
1.繁多的样子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复
1.继续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2.又,在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便
1.于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源记】
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仿佛
1.隐隐约约
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
·初
1.刚开始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才
1.仅仅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平旷
1.平坦开阔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俨然
1.整齐的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悉
1.全,都
悉如外人。 ———【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
1.老人小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从来
1.从……来
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具
1.详细
具答之。 ———【桃花源记】
2.有
各具情态。 ———【小石潭记】
3.同“俱” 全,都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要
1.邀请
便要其还家。 ———【桃花源记】
·咸
1.都,全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
·焉
1.这里
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无论
1.不要说
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皆
1.都
皆叹惋。 ———【桃花源记】
·各
1.又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桃花源记】
·辞
1.告辞
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不足
1.不必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既
1.已经
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
·扶
1.沿着
便扶向路。 ———【桃花源记】
·向
1.先前的
便扶向路。 ———【桃花源记】
·志
1.作记号
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2.标记
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诣
1.拜访
及郡下,诣太守。 ———【桃花源记】
·随
1.跟随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
·规
1.计划
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寻
1.不久
寻病终。 ———【桃花源记】
·西
1.向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佩环
1.玉石
如鸣佩环。 ———【小石潭记】
·尤
1.格外
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
2尤其
林壑尤美。 ———【醉翁亭记】
·坻
1.水中高地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
·嵁
1.不平的岩石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
·蒙
1.覆盖
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络
1.缠绕
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摇
1. 摇曳
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缀
1.牵连
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
·澈
1.穿透
日光下澈。 ———【小石潭记】
·布
1.列,映
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怡然
1.禁止不动的样子
怡然不动。 ———【小石潭记】
·俶尔
1. 忽然
俶尔远逝。 ———【小石潭记】
·翕忽
1.轻快迅疾的样子
往来翕乎。 ———【小石潭记】
·悄怆
1.凄凉
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邃
1.深
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隶而从
1.跟随着同去
隶而从者。 ———【小石潭记】
·罔
1.无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象
1.模拟
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有奇
1.有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启
1.打开
启窗而观。 ———【核舟记】
·徐
1.慢慢地
清风徐来。 ———【核舟记】
·兴
1.兴起
水波不兴。 ———【核舟记】
·髯
1.胡须
中峨冠而多髯。 ———【核舟记】
·类
1.像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诎
1.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相比
1.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
1.同“横”
左手倚一衡。 ———【核舟记】
·端
1.端直
其人视端容寂。 ———【核舟记】
·舟子
1.划船的人
楫左石舟子各一人。 ———【核舟记】
·寂
1.平静
其人视端容寂。 ———【核舟记】
·若……然
1.好像……的样子
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夷
1.平
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
·了了
1.清楚明白
钩画了了。 ———【核舟记】
·盈
1.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简
1.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修狭
1.长且窄
盖简桃核修狭为之。 ———【核舟记】
·洲
1.水中的陆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雎】
·窈窕
1.文静美好的样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逑
1.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流
1.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关雎】
·寤
1.醒时
寤寐思服。 ———【关雎】
·寐
1.睡时
寤寐思服。 ———【关雎】
·阻
1.艰险
道阻且长。 ———【蒹葭】
·萋萋
1.茂盛的样子
蒹葭萋萋。 ———【蒹葭】
·晞
1.干
白露未晞。 ———【蒹葭】
·湄
1.岸边
在水之湄。 ———【蒹葭】
·跻
1.高且陡
道阻且跻。 ———【蒹葭】
·涘
1.水边
在水之涘。 ———【蒹葭】
·沚
1.水中的小块陆地
宛在水中沚。 ———【蒹葭】
·冥
1.同“溟”,海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
·名
1.名字
其名为鲲。 ———【北冥有鱼】
·怒
1.振奋
怒而飞。 ———【北冥有鱼】
·海运
1.海水运动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北冥有鱼】
·志
1.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 ———【北冥有鱼】
·击
1.拍打
水击三千里。 ———【北冥有鱼】
·抟
1.盘旋飞翔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北冥有鱼】
·息
1.气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
·其……其
1.表选择,是……还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北冥有鱼】
·极
1.极限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北冥有鱼】
2.到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3.极点
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4.尽头
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
·视
1.看
其视下也。 ———【北冥有鱼】
·矣
1.罢了
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从容
1.安闲自由
鲦鱼出游从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固
1.固然
固不知子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本来
子固非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循
1.追溯
请循其本。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本
1.根本
请循其本。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云
1.如此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嘉
1.好,美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
·肴
1.有鱼有肉的菜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
·旨
1.味美
不知其旨也。 ———【虽有嘉肴】
·善
1.好处
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
·困
1.困惑
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自强
1.自我勉励
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
·长
1.促进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
2.顺利成长
幼有所长。 ———【大道之行也】
·学
1.同“敩”,教导
学学半。 ———【虽有嘉肴】
·行
1.施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贤
1.品德高尚的人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能
1.才干出众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亲
1.以……为亲,赡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
2.父母
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
·子
1.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2.子女
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分
1.职分
男有分。 ———【大道之行也】
·归
1.归宿,出嫁
女有归。 ———【大道之行也】
2.归依
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3.回去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
·恶
1.憎恶
货恶其弃于地也。 ———【大道之行也】
·谋
1.图谋
是故谋闭而不兴。 ———【大道之行也】
·闭
1.堵塞
是故谋闭而不兴。 ———【大道之行也】
·兴
1.兴起
是故谋闭而不兴。 ———【大道之行也】
·盗
1.抢劫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窃
1.偷取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乱
1.作乱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贼
1.害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作
1.兴起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大道之行也】
·祗
1.同“袛”,只,仅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骈
1.一起死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食
1.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食不饱,力不足。 ———【马说】
2. 同“饲”,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见
1.同“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等
1.平等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策
1.用马鞭驱赶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2.马鞭
执策而临之。 ———【马说】
·材
1.同“才”,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通
1.通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执
1.拿
执策而临之。 ———【马说】
·戍
1.防守
三男邺城戍。 ———【石壕吏】
·罥
1.挂结
高着挂罥长林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
1.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回
1.调转
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
·直
1.同“值”,价值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谪守
1.因罪贬谪
滕子京谪守八陵郡。 ———【岳阳楼记】
·越
1.到
越明年。 ———【岳阳楼记】
·制
1.规模
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观
1.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衔
1.链接
衔远山,吞长江。 ———【岳阳楼记】
·际涯
1.边际
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
·晖
1.日光
朝军夕阴。 ———【岳阳楼记】
·胜
1.美好
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备
1.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然则
1.如此……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2.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邪? ———【岳阳楼记】
·会
1.聚集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
·淫雨
1.连绵不断的雨
若夫淫雨霏霏。 ———【岳阳楼记】
·开
1.指天空放晴
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
2.散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排空
1.冲向天空
浊浪排空。 ———【岳阳楼记】
·矅
1.光芒
日星隐曜。 ———【岳阳楼记】
·岳
1.高山
山岳潜形。 ———【岳阳楼记】
·樯
1.桅杆
樯倾楫摧。 ———【岳阳楼记】
·楫
1. 船桨
樯倾楫摧。 ———【岳阳楼记】
·倾
1.倒下
樯傾楫摧。 ———【岳阳楼记】
·冥冥
1.昏暗
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
·集
1.停息
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
·一
1.全,都
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2一片
一碧万顷。 ———【岳阳楼记】
·偕
1.一起
宠辱偕忘。 ———【岳阳楼记】
·把
1.持
把酒临风。 ———【岳阳楼记】
·或
1.或许,也许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蔚然
1.茂盛的样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
·回
1.曲折
峰回路转。 ———【醉翁亭记】
·寓
1.寄托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翼然
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秀
1.茂盛
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伛偻
1.老人
伛偻提携。 ———【醉翁亭记】
·提携
1.儿童
伛偻提携。 ———【醉翁亭记】
·洌
1.清
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蔌
1.菜蔬
山肴野蔌。 ———【醉翁亭记】
·陈
1.陈列
杂然而前陈者。 ———【醉翁亭记】
·弈
1.下棋
弈者胜。 ———【醉翁亭记】
·苍颜
1.苍老的容颜
苍颜白发。 ———【醉翁亭记】
·颓然
1.倒下的样子
颓然乎其间者。 ———【醉翁亭记】
·阴翳
1.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树林阴翳。 ———【醉翁亭记】
·翳
1.遮盖
树林阴翳。 ———【醉翁亭记】
·述
1.记述
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
·定
1.开始
是日更定矣。 ———【湖心亭看雪】
·拏
1. 撑
余拏一小舟。 ———【湖心亭看雪】
·拥
1.裹,围
拥毳衣炉火。 ———【湖心亭看雪】
·沆砀
1.白气弥漫的样子
雾凇沆砀。 ———【湖心亭看雪】
·焉得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心亭看雪】
·客
1.客居此地
客此,及下船。 ———【湖心亭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