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被埋葬的眼泪 ...

  •   从朋友手上借来这部电影的时候,她兴奋而神秘地笑着说,你一定会喜欢的。那个表情仿佛宣告了我们对战争题材狂热的本质。我也笑,接过磨损而陈旧的碟片。理应是被她反复播放过的。总觉得某种事物,越发颓败残破就越发价值不菲。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是一种心安理得的掠夺。
      “这部影片把镜头对准了希特勒人生中的最后12天,再现了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伊娃·布朗自杀于地下掩体等历史事件。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说:‘……作为电影人,我们向当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个魔鬼,而是一个人……’他打破了一个禁区,将希特勒还原成一个‘可能引起人们同情的末路英雄’……”
      这是从电影说明中抄录下来的一段话。如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就会演变成一种亵渎。深夜的时候悄悄爬出被子开启机器播放。漆黑而岑寂的房间里,有窗外矗立在广兰浓密枝叶里的路灯慵懒昏暗的光线和自己激动难耐的呼吸。显示器的功能不幸衰竭,只可能展示黑白二色的画面。却因此感到侥幸。若是融汇了历史与战争的元素,艳丽与色彩反而丧失了真实。
      非常纯正的德国影片。有日尔曼民族的人物,文字,声音及艺术。时刻洋溢着一种内敛与肃穆的含蓄气息,贯穿首尾,质朴却震撼。不同于美国人文主义精神泛滥及糅合个人英雄主义以超自然力量建功立业的商品产物。只是一种自省,苛酷并企图发掘不为人知的一面。看这样的电影,如同观摩一次解剖,血腥而残酷,唏嘘并且落泪。
      一切起源于一场内部的私会。从德意志各地区前来应聘的女孩,由两名士兵护送至东普鲁士的纳粹党基地。常见的肃杀氛围,军犬的吠叫,在日月无光的树林中疾行,跌倒然后尴尬地爬起来继续赶路。五个年轻的女子,有盘起的卷发和明亮清晰的眼睛。略带不安地等待领导人的接见。她们向军官询问如何同领导人打招呼。然后希特勒出现,同她们一一握手,开始面视。琼格作为首选,紧张地开始工作。领导人安慰她说,我口述的出错概率一定比你打字的要高。但她仍然双手颤抖,导致了纸张的错位。她几乎不能呼吸,绝望地瘫痪在坐椅上,闭起眼睛祈祷。希特勒从座位上站起,绕到她身旁,查明事实后微笑说,我想我们有必要重来一次。
      需要的是提及扮演希特勒的演员。布鲁诺·冈茨。稀疏且边分的直发。衰老松弛的皮肤和脸部深邃狭长的纹路。发怒的时候,整个身体有规律地颤抖,迸发铿锵激烈的词语。与人握手时和蔼,口气缓慢而坚定。尽管有来自官方的批评说,整部影片将希特勒的形象美化,故意远离了战争狂人的形象。仿佛邻家的大叔,操带奥地利口音的德语,喜爱巧克力蛋糕。是一种严重的偏斜。因为权威味道的过于浓重,能够使人厌恶反感。这是一个同时具有贝多芬与希特勒二元性质的德意志人。至少在他宽容地说让我们重来一次的时候,他的善性能够让人倾心。
      最后琼格被录取,成为领导人的私人秘书。她与另外四个女伴拥抱来庆贺。影片初始时,用年老的琼格的回忆作为开场白。她说,那时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同纳粹党有任何关联。我想这是完全可以解释的。因为年轻,所以会狂热地渴慕并追随一种力量。然后在认清本质之前作出定论,不容他人诋毁。即使会酿成灾难也无所畏惧。
      之后可以反复地看到人们在希特勒的地下掩体中穿梭的镜头。只是回顾,不间断的回顾。通常的视野与军官的肩头等高,偶尔看见他们呢绒军衣的一角。严整如楷书的字体。整个地下掩体如一座迷宫,困住所有人,连领导人也找不到出口。长廊,排椅,楼梯以及行色匆匆的各类的人。或站或坐,办公并交谈。领导人召集将领们在一个局促狭窄的房间里。粉白的墙壁上除军用地图之外一无所有。高大的德国军人,面色凝重,脸部线条棱角分明,拥挤在容量极小的空间内。每次商议都气氛紧张,一触即发。总有叛徒和不听从命令的兵团。有人的建议和希特勒背道而驰。他于是大发雷霆,辱骂军人。他说,我没有上过军校,但我能控制整个欧洲。正统军校出身的军官不堪如此,愤然夺门。转身却看见大群严阵以待的面孔。有人在窃窃私语,有人在哭泣。他们劝想进谏的军官等候领导人发泄过后再进入。这是一种永恒得令人恐惧的信仰。因为崇拜所以提心吊胆,为超越自己能力而至高无上的威力所折服,心甘情愿地卑贱下去。不欢而散之后,领导人憔悴地走出,礼貌回复他人友善的问候。不着血腥的痕迹。前后落差,似一个深不可测的池渊,无人知晓。
      希特勒从五十六岁生日那天开始眼见帝国的衰亡。早上他与军官因为步步紧逼的俄军与背叛的军官大吵大闹。所有的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大家都对他说,领导人应该离开柏林。他于是孤立无援。咆哮说,我宁愿死在这里也不会离开。镜头切换到三个女性。琼格,伊娃与厨娘。她们为生日宴会而准备,一心只想让他高兴起来。这是女人简单而纯真的逻辑。不能够抛下他独自逃命,哪怕柏林被攻破已成定局。人们在轰炸声里摇摇欲坠的大厅中点灯夜歌。每一次的炮击都会使得电力动摇。灯火频繁闪烁,音乐断断续续。表象的欢乐下惊恐蠢蠢欲动。人们商议着逃离,怀疑领导人布控大局的能力。有人建议伊娃离开。她却坚决地甩开他的手跳上桌子疯狂而有节奏扭动身体。苏联的炮火倏然穿堂而过,华丽的哥特式建筑被完全毁坏。人们四下逃避,琼格因为巨大的空虚与恐惧而呕吐。她们回到掩体中,供水系统也被切断。妇女们吸烟,在狭小的房间里倾诉彼此的绝望,然后哭泣。当她们伪装的坚强崩溃,是最为脆弱的时刻。但她们终究是伟大的,因为天生的固执促成她们的信仰,从而一直坚守到最后。三个女人在停战的间歇走出掩体散步,在雾霭与废墟中乐观地猜测战争的结局。伊娃与希特勒的婚姻,他极其绅士地吻她,都是感人而精致的镜头。这是一种五体投地的祭奠,当她们说领导人我们要和您一起留在柏林时,没有人忍心拒绝她们的恳求。
      然而力却不足以挽狂澜。这正是悲哀的根源。绝望与迷茫在城中和掩体内弥漫开来。一帮下等军官成天醉生梦死,企图用缺失的感知自我麻痹,用以抵抗来自外界的痛苦。接到毁灭命令的士兵从高楼的窗口中向下抛洒纸张与家具来焚烧。军医们原本决意留在柏林,却在目睹大批伤残的流离失所之后陷入两难。他们只能面无表情地给不打麻药的病人切除肢体。果断在哀痛的号哭中显得如此困乏。直到双手沾满鲜血,眼睁睁看见地狱降临,却无能为力。
      而后局势进一步恶化。大批的军官私自撤离柏林。人性的懦弱开始显露。有人因为不被准许离开而拉动手雷,全家一起死去。俄军气势如虹,一切开始变得歇斯底里。希特勒陷入冷酷的绝境。他在晚餐桌上说,同情弱者是一种罪过。伊娃为叛徒乞求活路的时候他却坚持认为他们必死无疑。盲目地指挥进攻,对杀戮与流血视而不见。他说年轻人本来就应该牺牲,不值得同情。德国人民若是不能经受住这场考验,就没有资格活下去。然而事实证明了他的错误。在与最信任的军官密谈之后,他终于认识到梦想中的第三帝国的毁灭是无法阻止的时间洪流。束手无策的绝望和发狂之后,他决定自杀。军医建议他开枪同时服毒,因为左手的疾病导致滑稽的颤抖可能会引起偏差。让琼格打印好遗嘱之后,希特勒走出来与众人告别,仿佛身经百战的老船长最后的航行。有个护士哭得不能自已,被人搀下,几乎疯狂。希特勒夫妇进入密室,之后一声足以使整个掩体畏缩的枪响。他们都知道事情已经发生。遗体抬出后在地面上火化,忠心的军官庄严地向他致敬,所有人的手臂在夜色与火光中指向同一方向,似一种痛苦的追随。然后琼格偷偷进入密室,看到新鲜的血液,终于有泪水从她怅然的眼中滑落。
      我并不惊讶战争电影会花费大量镜头于天真烂漫的孩子。部长先生的妻儿被接来定居在掩体中时,孩子们在军事重阵里奔跑嬉戏。有如洋娃娃般的笑容,能够让人毫不吝啬地怜爱。他们在领导人自杀之前整齐地坐在楼梯口上,等待他最后的接见。起先我以为部长先生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后来在他得知希特勒命令他离开柏林后哭着对琼格立下遗嘱时我才明白,他真实的忠心葬送他的一生。他的妻子是典型的德国女人,脖子里挂满了珍珠,奉夫之命用毒药杀死所有的孩子,而后与丈夫选择了与领导人夫妇相同的死亡方式。有关他们死后的镜头,安详且悲哀。还有几个游荡在城市中的平民孩子,用高射炮击落俄军的飞机。因青少年的无知与激情成为希特勒的崇拜者。尽管被利用却无所畏惧。他经历战争而导致残疾的睿智的父亲劝他回家,却被他骂成懦夫。而男孩在辗转作战中目击大量而迅速的死亡后,终于恐惧起来。在弹药俱尽时,留有粗而长的发辫的女孩高呼领导人万岁,命令少年用最后一发子弹洞穿她的胸膛。那个少年徘徊许久,终于用同样的方式自尽身亡。男孩飞奔回家,发现父亲提着马灯坐在楼梯上等他。他扑入父亲的怀中软弱地哭泣。我想他没有其他少年同样的结局,不仅幸运而且正确,否则我或许会痛恨导演的绝情。他的父母因为儿子的参战而争吵,在他回归之后,父亲终于欣慰地说,至少他还活着。
      再说代表正义的人吧。希特勒自杀以后,德军的将领向人们宣布停战的消息时,有士兵,孩子与老人从残破的瓦砾堆后面爬出来,顽强且不屈。那个将军宣布完所有的事项说,请给我一杯水,然后立刻倒下死去。德方的代表与俄军谈判时,俄方的人员匆忙挂起假勋章装模作样,委实可笑。如此的蛮横,似乎比法西斯还要难缠。苏维埃的女兵在地下的掩体中愉快地翻检伊娃的遗物,被俘虏的德国军人只有站在门外苦涩的微笑。这是德意志民族隐忍与坚毅的完美表现。是刻意的对比,仿佛到达两个极端,要么爱,要么恨,没有过渡。
      而所有的军人里最能够令我动容的角色,应是协助琼格逃脱的孟克将军。同样是精瘦高颧骨的德国军人,有一双温柔却是冰冷的浅色的眼睛(希望是如流水般的碧色)。他已不再年轻。因为顾及手下的性命允许他们逃跑,而面临责任重负时依旧能够承担。拥有一个军人最美好的品格。据最后的资料说,他被捕入狱又刑满释放,最后死于战场。或许这才是他作为一个军人最期望的人生结局。而琼格与失去双亲的男孩相遇,骑上一辆自行车,一直走下去。
      迟暮之年的她说,原来自己以为并没有过错。因为无知与天真,成为受害者。但后来她明白,年轻不是借口。
      的确,年轻不是借口。若是如此,你的心便已先老了。
      没有泪水的洗礼,流血也将变得不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