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麦田里的守望者 ...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三年级的那个暑假,暑假作业里的那张必读书目清单上,出现一个名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
当时的我,是好学生一词及其本质的坚实拥护者,放假的第一天,当即列出计划,要把上面所有的书籍看完,并应老师之令保质保量完成阅读笔记。
说句实话,我最喜欢当时的我自己,我也最痛恨当时的我自己。没有她的完美,我现在会好受很多。
我根据清单罗列的顺序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比较前的位置上,我满怀雄心壮志地翻开扉页。
我以为它讲的是乡村生活,我以为它的文字风格会是清新朴素的,我以为它会像先前的那几本书,让我在阅读时兴奋不已,我的好词好句积累本将得到充实,我将在阅读感想处倾诉与作者的文字或思想上最深处的共鸣,我的作业又将被老师表扬,我的文学水平将得到又一次提高。无可厚非,当时的我热爱阅读,但我好像更爱呈现知书达理的形象而带来称赞的“优越感”。
从第一段起,我对“经典名著”的认知就有了颠覆。
通篇的大白话,甚至粗秽的语言,难登大雅之堂的立意,让我不仅在完成积累词句任务时黔驴技穷,更让我怀疑——这样的二流作品能是名著吗?
一天早晨与同班同学晨跑时,她突然说到阅读作业,她告诉我,她妈妈对她很严格,她看的每一本书都经过了她妈妈的筛查,给她看的一定是最文明最优雅的作品。
她妈妈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后,跟老师打电话反映情况,也严肃警告她不许看,全是脏话和黄色内容,对小孩的身心成长不好。
我暗暗赞同,却也觉得排查孩子的阅读内容的行为不好,也琢磨为何老师要把这本书放入清单里。
后来明白,老师能有什么特别的心思,只不过在网上找到名著名单,复制粘贴罢了。
我继续看着,每次都对自己阅读后的摘抄笔记嫌弃至极,不忍直视,阅读感想也是言之无物。无法与它产生共鸣,怎么写出打动人的文字呢。
但我忘不了那个场面,那是我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同时感到唯美,向往,残酷和无奈。
具体情节描述已记不清,只记得那是主人公自述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者在麦田所看到的一切。
我这才记起了标题,也逐渐思考标题与内容的联系。
我好像不觉得它烂了,慢慢地,我开始品味其中的每一次真实与荒诞。
以前,我认为名著,甚至是整个文学,都应该是华丽的,它的外在文字与内在思想相辅相成,两者都应该是工整文雅的。通俗点讲,就是上价值的。
看了这部作品,我才想起文学应该有真情,积极或消极的,也应该有真实,尽管它来源于人性最底层最隐晦的恶。
而不仅仅是善。
我也好奇,为何我才明白这个道理呢。
麦田里的守望者从此在我心里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我也为自己看见感受并接受了不一样的文学风格而欣喜。
开学后,听见大家在讨论这本书,我挺兴奋,想要谈谈自己的见解。
只听到“那本书好刺激,里面有□□的情节”。
“通篇脏话,看的真爽”
“就这水平,我也能写出世界名著”
我突然就不想说话了。
然后我听到——
“说这干嘛,我暑假作业都没写”。
高中的这个夜晚,我忽而想起自己好久没有看过书,文学素养也退步了许多。想要重拾文笔才华之际,打开书架,第一反应寻找的竟是这一本书。
潜意识里隐埋的情绪,我不敢深究。
如果有个词被屏蔽了话,那个词的意思是go whoring。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