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三) 风起 ...
-
“公孙爱卿,通敌叛国。”
大殿内空落冷清,他负手背向而立。高贵头颅缓缓转过,看着脚下端跪的,他的爱臣。
“皇上!”
声音不高,却有力。余音沉沉回荡。
“爱卿,你说,朕该不该治他死罪?”
“皇上!”
包拯再唤一声。音量提高些许,抬起头直面赵祯。赵祯嘴角提起来,满意的看着爱臣的反应。他半俯下身,托着包拯手臂,扶他站立,与自己面对面。
“包爱卿太庙审权贵,自天地混沌开辟以来,也算是第一人了。”
“臣领罪。”
“嘘……包爱卿呀,你说,朕要拿你怎么办好?当初你执意不受官,宁愿远走天涯也不愿为我所用,好不容易到今天你还站在我身边,却又是此番光景。包爱卿今日审主的气势,即便是朕见了,也万分惊恐呀!”
包拯沉默。
“爱卿,你要体谅朕。朕真的是怕呀。先有丁谓襄阳王阴谋拭君,现有庞统明目起兵,你说朕还能信得过谁?如今这庙堂之内朝野之外,就属爱卿声望最高。爱卿是正直坦率之人,若哪日朕的子民有所疾苦,爱卿定会拼尽心力为民请命。朕若策略颇失,恐江山危矣。”
包拯只是看着这副面容,曾经飞扬满志的神情,已被久居高位的孤寡落寞所取代。孤独缺乏安全感,没有人给得了信任。
“都道公孙爱卿是丰仪华美不输魏晋文章之建安风骨。不知道比朕后宫最驻颜有术的玉妃那瑶池牡丹风味,却两厢如何?”
他忽然凑到包拯耳边轻轻说,看见包拯一瞬间变了脸色。能让素来从容无波的面容变色,也算,压对了筹码。
“皇上!”
“包爱卿在朕身边,朕才可安枕。可是朕也害怕包爱卿你啊,所以,想要得到包爱卿心中,足以和爱卿的黎民百姓之分量相抗衡的,公孙策。”
牵制。没了少年志气,这男人多了老谋深算。包拯对公孙策有情,成了他手中全部筹码。
“请皇上,放公孙策自由!”
代价是,包拯从人间消失。从大殿走出来的那刻,包拯心中清明一片。公孙说,虽千万人吾往矣,那是一种勇气,没有什么舍不下的勇气。此刻,是虽前路断截吾往矣。心很痛吧,那种上面压着巨石般沉重的喘不过气,胸前闷燥翻涌的热气逼得喉头腥辣的感觉,是将要把最珍贵的东西舍却的痛吧?
对不起。我不要让你知道,我有多么拼命的想把你守护到老。
赵祯望着决然离开的身影,每一步都走得义无反顾。他紧紧皱着眉眼,手掌重重拍在案几之上。包卿,你为何独独不愿留在朕身边?
“圣旨下!”
大宛良驹蹄下扬尘,伴着尖细的声音一路喊着:
“圣旨下!包拯接旨!”
一大早正在客堂里收拾桌子的大包,将隔夜翻置于桌上的凳子一一放下地去。他哼着小曲,咕咕哝哝的,看似很快乐。白天,他只是快乐的傻大包。
听见那尖细声音喊包拯接旨,他仍然忙着手上的活计,嘴里咕哝咕哝的哼着。装作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包拯接旨!”
来人下马着地,直奔大包而来,手中圣旨已经打开。大包转过头,面对面,是花公公。花公公顾不得大包跪不跪,只是朗朗宣读,完了卷起来往大包手里一塞。
“皇上交代,把这样东西交给你。”
随圣旨一起塞过来的还有一个布囊,展开,是一块月牙形的黑亮玉石。
这玉石是包拯之物。当年公孙家祖传玉佩交到他手上,为表答谢,他将自己随身多年的这块玉赠与公孙策。自两人冰释前嫌,玉石从未离过公孙策身侧。
如今却……
凝眼相望半刻,光阴在炯炯然的目光里流泻。大包缓缓褪下头上布巾,露出额上伫立的半弯月牙。
“包拯领旨。”
皇上召他回去。他已经坐拥了天下,却不放过他;他已经放弃了苍生,却逃不过去。既然逃不过,那就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