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仙令 ...

  •   “仙令旨至!”
      一声明亮的嗓音穿透了紧闭的大殿之门,那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顿时揪起了所有殿内之人的心,一名焦急的小太监汗如雨下的推开了殿门,踱步跨进朝堂,满朝的文武百官此时已乱成了一团。
      “众卿家准备领旨!”
      龙椅上的男人站起身来,一句话便让百官噤声。大将军宋庆元和宰相张引弦此时已低着头站在朝堂两侧,其他的官宦也纷纷避让开来,低头不语。
      当朝的皇帝胡显闭着双眼,笔直地站起身,双手举过头顶,准备迎接这仙家府邸的仙令。
      移甲六百五十三年,四月初一。
      邻国持续交锋争抢领土,山间妖兽残害百姓,凡人间的勾心斗角,恶念丛生魔心四起。天灾战火,民不聊生,众人心惶惶。
      这仙令,乃是修仙宗门送来的一朵“桃花”,是万千凡人百姓心中的太阳。然而,这仙令已经有数百年未曾从山中仙府传出了,不知此次记载的究竟是什么天大的消息。皇帝胡显的汗水浸湿了冕旒,紧闭的双眼微颤,年过半百的皇帝还是头一次遇到仙令降临。
      仙令的出现寥寥数次,或是造福苍生的惊喜,又或是掀起诸国混战的淡然一语,史书的记载之中并没有任何规律,胡显在位四十余年还是第一次碰到此等大事,而让他此时如此紧张不已的原因倒不是担心百姓的安危,而是自己。
      刚刚传话的小太监趴伏在大殿的一角,在众人的等待中,一只流光溢彩的仙鹤缓缓飞入大殿,将叼着的木牌丢入了皇帝的手中,鹤唳一声,便转身离去,飞入云端。文武百官的衣服被风吹动,有个别没带牢的乌纱帽还被吹到了地上。
      鹤鸣声落后,皇上才将双臂伸回,看着离去的仙鹤恍然出神。大将军宋庆元轻声道,“皇上。”听到旁人的提醒,胡显才回过神来,仔细端详着手中的木牌。
      褐色的圆盘中雕刻着一朵金色的祥云,那是上清宗的标志。
      文武百官纷纷回到了之前的站位上,目不转睛的盯着皇帝,确切的说是盯着皇帝手中的木牌。那地上的乌纱帽都没人去捡。
      胡显看了一眼大将军,然后目视前方,轻叹道,“李国师,何在?”
      皇上知道国师李然今日已经在回京的路上,若是他看到那飞来的仙鹤,定会“马不停蹄”的赶来。上清宗的仙令无论是对胡国而言,还是对那个散修国师,都是一样的负担。
      李然虽然贵为一国国师,但却是个筑基的散修,年近两百,仙途算是到了尽头。原本打算贪图人间享乐时,碰巧发现胡国再招任散修,便在胡国之中当上了国师,作威作福。
      而胡国上一任的国师乃是上清宗的仙门弟子,任职数年后突然被召回了门派,临走之时与皇帝交代道。“十年一期的宗门收徒之事暂缓。我此次回宗后,宗门不再派遣弟子担任国师,皇上若寻得什么散修,也可任其国师之位。”
      当年胡显刚登基不久,听到此言,当下面色大变,心想,“上清宗管辖数百年年间,这国师之位从来都是上清宗安排的弟子接任,从未有过散修担任的先例,这是怎么了?”
      虽然胡显内心诸多猜忌,但却没有开口询问。说得好听是仙人宗门体恤凡人百姓,不干涉内政,还会出手处理天灾。可只有当朝的皇帝知道这所谓的国师,或许是上清宗内犯错的弟子,被下贬到了凡间受罚。这些仙门弟子对一国皇帝的请求可是相当轻视的,若奉上的诸多好处不能让其满意,那便是充耳不闻。
      “国师啊,这国师之位岂能交给散修?这……”
      胡显虽想问问同为上清宗管辖的邻国是否也是如此,但转念一想,国师之位若不是这上清宗下派之人,说不得能更有价值。
      那仙家弟子轻蔑道,“哼,胡国归属上清宗管辖,我上清宗又岂会贪图你一个国师之位。”
      这国师此话如此态度分明,胡显便没有再问什么。
      仙凡之隔犹如鸿沟,那呼风唤雨的手段更是神奇莫测,可这国师也不是必须的,没有也无妨。但若有呢?若还是个没有宗门作依靠的散修,能够受控于皇帝的国师!那可就是个宝贝啊。
      之后的几年,胡显将国师之位空悬了几年,以表敬意。然而在暗地里派人四处寻找合适的散修,大将军宋庆元作为国内武力第一的金身镜武修也多次深入山中,但都没能带回什么消息。
      几年后皇帝决定广而告之,广诏天下,才终于找到碰到了李然,这个修仙散人。李然虽然是个货真价实的筑基修士,但真若与人对敌厮杀,也许战力不及金身镜的武夫。想来也正是因此,李然虽是修仙者但对皇上仍有几分尊敬,交办的事虽然称不上尽心尽力,但比起历任国师来,都算得上任劳任怨了。
      时至今日,李然国师乘着轿子慢悠悠从黄山城的疫情之地赶回京城,所到之地往往喧哗不断。此时刚离开永安城知府府邸不久,李然便下了马车,想看看此地的风土人情。却突然发现一名女子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国师,救救我家孩子吧!”一名妇人,抱着襁褓之中的婴儿,跪在国师身前哭哭啼啼。
      四周的百姓瞬间也靠拢了过来,虽然之前这车马就已经吸引了不少目光,但没人知道这是当朝的国师大人。但此刻有人这么一喊,百姓纷纷争先恐后的想一睹国师尊容,喧哗一片。
      “国师!你看我能修仙吗?”
      “国师!我冤枉啊!”
      ……
      “放肆!无知刁民,胆敢冲撞了国师仙人。”李然身边的护卫就要拔剑,怒斥之下倒是安静了许多。
      顷刻间百姓聚集的越来越多,哪怕冒着掉头的危险冲撞了国师,也想试试能不能一步登天,所求之事也无非救命和踏入仙途之事。
      两名侍卫拦截在妇人面前,手握长剑,保护着国师。
      城中百姓皆为凡人,就连炼体的武修也不过十之一二,但每次出访,皇帝仍会派几名侍卫护国师周全。
      李然本是心念一动,却又引起了如此风波,甚是无语。叹气间突然感到空中有修士的气势急速而来,抬头望去,是一只仙鹤正极速的飞往皇宫方向,而仙鹤散发出的灵气波动也有筑基的修为。
      李然内心大乱,手中的紫金砂壶啪的掉在地上,“这上清宗果然没灭,怎么办,我是不是该跑啊??跑,跑什么跑,我又没得罪他们,先回京看看。”
      李然对着手下侍卫说:“本国师先行一步,你们速速回宫。”接着祭出腰间长剑,一跃而上,朝皇宫奔去。而这时,周围再次哄闹起来,刚刚的妇人恰好离得距离最近,赶忙把地上的碎瓦捡起,喝掉残存的一点茶水。
      众人蜂拥而上,抢夺瓦片,都不知道有没有用处,百姓有时就是如此盲目。
      国师离去后,剩下的三名侍卫也跃上了身旁的一阶妖兽,黑骏马,准备赶回京城,其中一名虎头虎脑的侍卫看着那名妇人将口中的水喂给怀中婴儿,手中的瓦片又被人抢了过去。
      侍卫名叫赵明,胸怀大志的他在家乡突破到了金身镜,便离开了门派进入朝堂,却没能当上一方将军保卫家园,反而派到了国师身边当起了护卫。赵明看了眼婴儿后,便策马离去了,他心想:大抵是从知府泄漏的风声了,这女子虽然衣着朴素,但肤白透亮,完全不像普通百姓。自己也没看出那婴儿有什么问题,也许救命是假,想让国师收徒是真吧。
      身后百姓议论纷纷。
      “哎呀,果真是会飞的仙人,这就是我们的国师吗?”
      “这还有假?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李然国师,你听说了吗,黄山城那边又闹瘟疫了,这国师可能就是刚从那过来吧。”
      “那瘟疫是不是解决了。”
      “不知道,应该是吧。”
      “这国师怎么突然飞走了?”
      “不知道啊,哎白费力抢了一片瓦,真是的。”
      ……
      “李国师,何在?”
      胡显皇帝手中的木牌除了那金色的祥云外没有字迹,他在等李然前来打开仙令,若国师不在,也可让炼体的金身镜武夫前来开启。
      “回皇上,国师御剑而来了。”
      又一名门外的太监在接到消息后进入大殿,回禀。
      几个呼吸间,李然降落在大殿外,身穿华贵的私服,大步迈入殿内。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喘着粗气道:仙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并未停留。也许不是什么大事。可算累死老夫了,好久没有这般运转灵力了。
      李然还是头一次看见上清宗给诸国的仙令,接过之后,看着那祥云其上附着的一丝神识精纯而又刺目,竟有些出神,至少可以确定上清宗仍在。
      “李国师。”皇上看李然面色犹豫,便催了一声。
      上一任国师离去不久后,胡显便得知了相邻的几个国家也是相似的情况,而宋国运气好,早几年招募到了一名散修。胡显曾向李然打探过上清宗的情况,言辞之中虽未明说,但两人都有所怀疑,怀疑上清宗是否遇到灭门之事。
      此时李然回神之后,双手合十将仙令按住,木牌中的信息便迅速涌入其神识之中。
      “年号更迭,今乃嘉庆零九年。三年后,上清宗十年一期的收徒大典再次举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仙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