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5、不如造饼 ...


  •   回去之后,孟妍稍微修整了一段时间,就准备去参加12月底,将在B市举办的“第25届Forward影展”。

      这个影展主要是专注发掘和推广青年电影人好作品的电影节,其中分两个板块,一部分是“展映会”,会放映各种题材的作品。

      另一部分则是创投会,青年导演们可以在场馆内申请摊位,用自己构思好的剧本,拉到投资。

      许阳给她的耻辱,彻底改变了她的观点。

      与其等着一次次试镜,一个个制片方抛来橄榄枝,不如把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只要眼光独到,投资合理,就能组建自己的班底,到时候必有收获,用粉圈的话来说就是“自己造饼”。

      天气变冷,加上参加影展不用考虑艳压那一套,孟妍没有选那些裙摆繁复,还冻死人的礼服,而是从章晓倩那里借了一套黑白相间的西装,干脆走了飒爽风。

      在这次影展上,她碰到了之前在《成为演员》中,当过评委的钟慧彤。

      巧合的是,这次钟慧彤又是展映部分的评委,两人很自然地打了招呼。

      钟慧彤看到孟妍,还有些惊讶:“我还以为,来这儿的都是我这种年纪的,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就过来了?”

      “想来长长见识。”孟妍谦虚地回答着,毕竟在她眼里年轻就有激情,有无限的创造力,“倒是您这个地位,一点架子都没有,真的很难得。”

      钟慧彤一出道就得了新人奖,因为精湛的演技,拿奖对她来说,就像切瓜砍菜的事一样简单,可以说是能写进影史教科书里的人。

      “谁让市面上中年女人的本子太少了呢。”钟慧彤无奈地耸了耸肩。

      她今年刚刚46岁,即使保养的很好,还有奖项傍身,但难免陷入有价无市的窘境中。

      “奖项和荣誉都是有保质期的。”钟慧彤叹了口气,自嘲了一句,“现在的00后,10后,都是泡在古偶和短视频里长大的,恐怕早就不认识我了。”

      说到这里,她身上确实有了种日落西山的苍凉感。

      孟妍沉默了片刻后,回了一句:“您放心,只要奖项还在,只要还有学电影的人,无论过去多少年,您的名字都会被人记住。”

      “很会说话啊。”钟慧彤听得眉开眼笑,“其实当初节目上,我就觉得你很有潜力,现在看来是真的,这么早就想脱离舒适区转型了。”

      “您太抬举我了。”孟妍摆了摆手,有些不好意思,脑海里突然闪过“商业互吹”这个词。

      但钟慧彤却说了一个诀窍:“记住,没有冷门的题材,只有不会讲故事的人,找本子的时候,一定要站在观众的视角上。”

      没想到能得到影后的指点,孟妍有些受宠若惊,愣神了片刻后,急忙回道:“我明白了,谢谢。”

      钟慧彤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冲她挥手道别:“那就祝你找到心仪的剧本。”

      孟妍连连点头,在创投会上逛了起来,寻找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剧本。

      创投会里共有几百个摊位,涉及的题材五花八门,包括家庭、爱情、喜剧、悬疑与犯罪,有的更是紧跟时事,探讨一些社会性话题。

      有的摊位前围了好几个人,导演努力展示自己的本子,希望能够打动投资人,而有的摊位前却截然相反,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孟妍走着走着,被一个摊位吸引了视线。

      一张铺了红布的桌子上,放了一台平板电脑,里面正循环播放着一个短片。

      春天燕子筑巢时的鸣叫,夏天美好的沙滩和海波,秋天泛黄的落叶,冬天一片银装素裹的街景,画面衔接自然,美得惊人。

      忽然间,画面突变,出现很多狂风暴雨般密集的墨点,把所有的美好掩去。

      过了几秒后,画面再度翻转,在屏幕上凝成一团黑色的漩涡,转啊转啊,融进一片白里,逐渐变成一双眼睛,说明刚才的一切,都是这双眼里看到的。

      最后,黑色的屏幕上闪过一排字,点出了这个短片的主旨——如墨画卷一般的人生。

      “有点意思。”孟妍心中暗暗感慨,走近了些。

      结果那摊主没有欢迎她,只是默默从旁边拿出了一块广告牌:“戏的简介,都写在上面了。”

      孟妍看了一眼,发现上面就写了一句话:“冷门乡村题材,没有太多的狗血起伏,只想静静讲述一段人生。”

      “这样下去,只怕结束了都不会有人吧?”孟妍暗暗吐槽了一句,抬眼打量起摊主来。

      眼前是个30多岁的男人,剃了最简单的寸头,戴着一副有些笨重的黑框眼镜,看上去是那种走在路边都会随时忽略掉的普通。

      也许不是所有人都在“推销”上游刃有余,孟妍主动开口问道:“这些空镜都是你拍的?”

      “嗯。”摊主话不多,简短地应了一句,看起来依旧提不起劲儿来。

      但不知怎的,孟妍却从他身上,看到一种“青涩”与“狂妄”交织的感觉。

      她说出自己对短片的感觉:“你这个有种《小森林》的感觉,前半段很平和,后面倒像《横道世之介》,讲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那摊主扶了扶镜框,忽然像碰到知音人那样来了兴致:“你的阅片量很广啊,这些片子可不热门。”

      “干这行的,不多看怎么进步?”孟妍轻笑着,“这两部在豆瓣上都接近9分呢。”

      虽然粉圈大战时,通常把豆瓣评分贬的一文不值,说里面都是“水军”和“黑子”刷低分,但其实业内一直很看重,分数高了,制片方必会拿出来吹。

      孟妍接着问道:“能详细跟我说说,想拍什么故事吗?”

      “好的好的。”那摊主连连点头,然后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一般,猛地拍了一下大腿,“看我这脑子,还没跟您自我介绍呢。”

      他笨拙地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一张四四方方的名片,双手递到孟妍身前:“我叫楼小辛,这是我的名片。”

      “楼导好。”孟妍接过名片,冲他打了个招呼,瞥了一眼后,发现上面除了名字和联系方式外,职业那一栏写的是“电影爱好者”。

      倒是难得的谦逊。

      她一双手架在桌上,更有兴致地等着他的后文。

      “是这样的,我这个题材很冷们。”楼小辛当着她的面,搓了搓手,看起来有些不自然,“讲得是两个边缘人相互取暖的故事,名字就叫《如尘埃一般》。”

      这名字果然文艺,而他认真说起故事来,就一改先前的手足无措,条理意外的清晰。

      主角名叫桂花,从生下来起就驼背跛足,爸妈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想把她卖给隔壁村60多岁的疯老头做小老婆。

      桂花不愿意,就收拾了一个小包,打算离开家去别的地方开开眼界。

      结果真到了新地方,却因为身上的驼峰,饱受歧视,哪里都找不到工作,身上的钱都用完以后,只能凄凉地睡在车站旁的天桥底下。

      和她一起的,还有一个头发凌乱,脸色漆黑,瘦瘦弱弱的流浪汉。

      两人起初都把对方当成空气,但突然有一天,一场暴雨的来临,让他们有了关联。

      排水口堵塞,让那天的雨水像涨潮一般,汹涌地漫上来,几乎快要到小腿肚。桂花顶着一把坏了的伞,根本挡不住雨水,只能蜷缩着身体,瑟瑟发抖。

      “过来吧。”忽然间,她听到一个沙哑低沉的男声,抬眼一看,发现正是那个男人。

      他穿着一件破旧的雨披,手上有一块各种料子拼接成的挡板,所以身上没怎么湿。

      桂花弓着背,跟了过去,两人挤成一团。

      “我叫铁贵。”那男人看她浑身发颤,给她递了一块毛巾,还安慰了一句,“别怕,每年这时候都这样。”

      “谢谢。”桂花接了过去,擦了擦身子,忽然间觉得外面的狂风暴雨都不足为惧。

      这场风雨过去后,两个孤独的人有了寄托和陪伴。

      铁贵教她卖纸箱,带她去附近的公园,一起看夕阳和朝霞,一起度过春夏秋冬,看四季变迁。

      两个人一起过,总比一个人更有盼头些,日子一点点好起来,很快就能攒够钱,租个20平米的小房间。

      铁贵用捡来的硬纸板,提前剪了个小房子的形状:“到时候,我们的家就长这样。”

      桂花拿着只有手掌大的纸片,心里忽然有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他们以为能一直相守的时候,桂花的父母找了过来。

      原来早在她逃出来以前,那疯老头就给了一大笔定金,因为不想还钱,就去车站打听她买了哪里的车票,一路找了过来。

      他们一见到人,就像野兽一样扑过来,操着浓重的口音,大声嚷嚷着:“你个不孝女,偷跑出来,差点害死你爹妈了,晓得不?”

      桂花哭得泪流满面,不肯回去,铁贵一直抱着她的腿不肯放,结果活活被打死。

      但这件事好像从没发生过一样。

      毕竟没有人会在意一个残疾的女人,和城市里处处都能见到的流浪汉。

      桂花的爸妈把她绑上了车,强行带她回去,桂花却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打开车门,跳车自杀,手里还拿着铁贵给她折的那个纸房子。

      “最后定格的镜头,就是一阵风吹过,那纸房子不见了。”楼小辛一口气说到结局,表情比一开始生动许多,“也是点明了主题,两个边缘人就像尘埃那样微不足道,除了彼此以外,一无所有。”

      他讲了这么多,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对不起,我讲得太多了……”

      “不会。”孟妍摇了摇头,还沉浸在刚才的故事里,“很悲伤,但也很精彩。”

      虽然现在观众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生活已经很苦了,就想看点甜的”“就想看点不带脑子就能看的”,但情节合理的悲剧才会后劲无穷。

      她在桌上轻敲了敲手指,问道:“剧本已经写完了?”

      “嗯。”楼小辛点了点头,“细节总共修改了十几遍。”

      听起来十分可靠。

      但要投资,顾忌总归多些,孟妍继续问道:“那你主要去哪里取景?你理想的投资是多少?”

      “这个题材可能会亏。”楼小辛对市场有一定判断,面露难色,“现在大环境变了,以前什么都能拍,现在张口就是聊审查,聊剧情里的‘三观’,评分也受到票房的影响了,所以……”

      “所以你得先回答我的问题。”他绕来绕去,都没切入正题,孟妍出声打算了他,“一个大男人,干脆点好吗?”

      楼小辛打了个激灵,突然挺直了背,严肃地说道:“我打算去西北取材半年到一年,为了好好讲这个苦乐参半的故事,演员打算都找新面孔,所以应该一千万上下。”

      “果然是低成本文艺片。”孟妍听到这个数字,心里已经有了判断,手指轻敲了敲桌子,转而开口问道,“看过我演的戏吗?”

      楼小辛频频点头:“看过,在古偶里很出挑。”

      孟妍手托着腮,切入正题:“那你觉得我能演桂花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