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我刚记事那年,北平陷落。
遍地都是尸山血海。我不记得我与家人是如何失散,只记得有个身影从枪林弹雨中走来。
一身灰色长衫,一双黝黑明亮的眼睛。他宽厚的手掌抱起我。
从此,我要恭敬地叫他一声先生。
他在南京安置了一处小院。小院静谧,依山傍水,鸟叫蝉鸣,仿佛隔离了世间的喧嚣。
本来院中还要种上他最喜欢的松柏,但他说松柏适合生长在寒带和高山地区,就像广阔的大西北。我曾问他为何对松柏情有独钟。他便笑着说,松柏耐寒,耐旱,四季常青,和我们中国人很像。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节,他说。
以至于想起这句话,总会想起他。
后来十余年,我一直跟着他读书。只不过,他常常外出,一出去几乎就是半月,也不让我过问。总是给我布置一堆的读书任务,待到回来时才会检查。
“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汪洋。
潜龙腾渊,鲮爪飞扬……”
这是我第一次背书时背的《少年中国说》。
当我借着小院里的那方月光,完整的背出它来时 ,不知是不是错觉。我竟瞧见在台阶上抽烟的他眸子里蹦出星火来,那星火似乎惊奇的亮,仿佛能让人看到它媲美月光的燎原之势。
那时,已是深秋。天气寒凉,枯黄叶子落了满院,树干上光秃秃的,啥都不剩。
又是同我失联的半个月,却仍瞧不见他回来。
我已不似往常,在台阶上边读书边望他。我紧闭了房门,把那几阵秋风关在院外,任凭它肆意妄为。只拿起书读那很久不读的“红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汪洋。潜龙……”
门被大力踹开,连着灌进一阵秋风萧瑟。几只黑漆漆的枪杆子指着我。为首那人一脚踢翻了木桌,逼着我站起来。
“认识张青枝吗?”那人恶狠狠的说。
我脑子楞了片刻,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张青枝,果真和松柏一样。随后,又想到前些日子的逮捕令,原来他竟是黑暗中行走的革命者。我来不及多想便立刻摇头说不认识。
那几人相互看了一眼,露出一排白厉厉的牙齿笑道:“不认识?既然不认识,那你就跟我们走一趟吧。”
紧接着我闷哼一声,便晕了过去。
我是被一桶冷水泼醒的。醒来时发现双手双脚都被绑在椅子上,周遭是四面墙,唯有一扇小小的铁窗里透出一点白光来。
眼前这杀千刀的拿着皮鞭子踱来踱去,忽的一鞭招呼在了我身上。皮鞭在耳边迎起一阵风,鞭尾刮过脸颊皮肉绽开,血痕淌在脸上,往下流进了脖子里。疼得我想起他的一句话:粗蛮无理的野鸭子才只会用暴力解决,文明有礼的人都是用嘴说话的。看来,我眼前的不只是野鸭子,而是一只野狗。
想到这,我朝眼前的“野狗”笑出了声。“野狗”恼羞成怒问我笑什么,我哪里会同畜生说话,便只是大声笑。
“野狗”举起狗爪子在我脸上抽了几下。火辣辣的疼,但看见“野狗”那因为生气扭曲的狗脸,我心里十分痛快。身上冷的紧,也不知还能不能见到先生了,他还没抽功课呢。
我眯了眼睛昏昏沉沉,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先生。他穿着长衫,眸子黝黑明亮,一如当年在北平抱起幼小的我,让我唤他一句先生。
“寒笙,先生来了。”那陪伴了我十几年教我读书,带着温和磁性的声音一瞬把我从冰冷中唤醒。
那真的是我的先生!我的先生!
我的先生和往日不同,他的灰色长衫沾染了血色,他从秋风萧瑟中走来。
我压住心底的激动,低低唤了句:“先生。”
“野狗”冲着先生不怀好意的笑:“张青枝先生果然爱惜自己的学生。不过,你恐怕要和你的宝贝学生一起去黄泉路上叙旧了。”
说着,“野狗”举起枪对准了先生,我瞧见先生久久凝望着我,眼中有一团燃起的微光。
此刻,我只恨不能冲到那“野狗”面前与他同归于尽。
我用力晃动着椅子,“啪”的一声连人带椅摔到了地上,恰巧扑倒了“野狗”的腿重重压在他身上。
我朝着先生吼了一句,叫他快走。先生不肯,割断了我身上的绳子。
先生颤着声:“可否再叫我一句先生。”
“先生!先生!”
“记住,寒笙。要做撕碎黑暗的第一人,去迎接属于我们的黎明!”
先生的最后一句话在我耳边久久回荡。
南京已待不下去了,我收拾好行李打算去陕西。
却翻到木箱底下先生写的日记。
百年后,我们也许不会永垂青史,载入史册。但,锦绣山河,十里长亭,就是我们最大的功名。
今日听见寒笙背《少年中国说》,好像看见了新升起的太阳。
最后一页上还有先生写给我的留言,字迹力透纸背,仿佛把墨吃穿了。
寒笙,去延安。哪里有更多和我一样的同志,他们会和你一起去迎接新胜利。
终有一天,我们会再相见,一如当年。
眼前模糊起来,本子不知何时湿了,浸在墨里,字里。
深秋里,我离了南京,离了小院,踏上了和先生一样的道路。
我想以后我一定要替先生去看看大西北的松柏,和他一样的松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我定要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做一个撕裂黑暗的人。再长的黑暗也会有迎来晨曦的一天,到时这将是一片赤旗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