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朝受命,夕饮冰。 ...

  •   面前横亘着苍苍茫茫的大山,金秀文抬头看了看,灰黑的山峦几乎要遮了眼,她又低头走脚下的路,山路蜿蜒曲折不知要通向何方,愈行愈难。她忽然想到离开北京时,朋友送她的箴言:“路虽远,行则将至。前路艰难,要一步一个的脚印的走啊。”
      金秀文看了看身上为了上任体面特意穿的新衣服和鞋子:鞋子本就是浅色,在湿泥与干土中走过一遭,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底色,衣服也斑斑驳驳地拉了不少泥渍。她有些后悔昨天婉拒了村里要来接她的提议,稍停片刻继续向前走。
      “你真想好了吗?要去农村干基层,不留在北京工作吗?”金秀文的老师和同学这样问她,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自从国家2013年实行精准扶贫政策,号召振兴乡村。她就一直期待着回到农村去,施展自己的抱负,践行她读书的初心—振兴乡村、帮助贫苦百姓脱贫!
      无穷村的村主任和文书早就在村口等待着,好热闹的小六凑上前去问:“主任,你俩干啥呢?”主任一看是村里的小六,轻轻拍了拍小六的后脑说:“你跑的快,去前面瞅瞅上面派下来的书记到了没有?”小六憨笑一声,道:“书记啥模样啊?”主任看向文书,眼神中有些戏谑,话却是对着小六:“估摸着是个小年轻,看你许阳哥,准是像他这样的文文气气的。”许阳闻言无奈的笑了笑,催着小六快去,通往村里就一条稍宽的土路,小六顺着路往前跑去。
      过了一刻,小六跑回来,挠着脑袋,后面还远远跟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小六对着村主任,悄悄地指了指女孩,小声嘟囔着:“她说她是村书记,我瞅着不像。”
      金秀文终于到达了她的目的地—她所任第一书记的无穷村,远远的看见了几个人站在村口,她看了看站在前面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穿着朴素,但颇有威仪,胸前别着党徽。金秀文心下了然,走上前去,问:“您好,我是金秀文,您是这的村主任吧?”村主任早就知道驻村书记的名字,心下一惊,又觉得有些失望,惊讶的是第一书记居然是个年轻女孩。失望的是,第一书记只是一个年轻女孩。这么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年轻女娃娃,能干啥呀?
      许阳不动声色的在一旁打量着金秀文,二十出头的年纪,还扎着马尾辫,露出的皮肤是未经风雨的细腻。与人交谈性情温和,衣服上有不少土渍,面上却不见颓唐之色,极有耐心。许阳挑了挑眉,见金秀文看过来,冲她微微一笑。
      主任忙收敛神色,道“我就是村主任,我叫赵岩,你叫我老赵就行,这是村里的文书,许阳,也是年轻人,来村里快一年了,大家都叫他小许。你们是一般年纪的人,可以多交流交流。”老赵指着旁边高高瘦瘦,带着眼镜,有些书卷气的村文书说。
      “您好您好,以后一起共事,就喊你们赵叔、许阳哥吧!你们叫我小文就行。”金秀文爽朗一笑。
      她见小六好奇地打量她,便问:“你刚刚是去接我吧,你叫什么名字?”
      从来大大咧咧的小六这时却变的很忸怩,一句话也不说,扭头就往村里面跑去了。
      “这孩子估计是害羞了,平时很好说话的,他是咱们村里贫困户陈家的儿子,叫陈小六。”老赵忙回答道,不让金秀文尴尬,金秀文感激一笑。
      金秀文新官上任,安顿两天就坐不住了摩拳擦掌想要在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她决定走访一遍无穷村,但是人生地不熟,山路又难行,她一个人恐怕不行。想来老赵年纪大了,和她走下来估计吃不消。
      于是她请村文书许阳和她一起去,许阳笑着和她说:“你太年轻,恐怕这些村民不会轻易见你,你去了怕是要吃闭门羹呀!”
      金秀文不以为然,“我呢,用真心总能换来真心的,我相信他们会接受我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她敲响了第一户人家的门。敲了半天,没人开门。金秀文又带着许阳去第二家继续走访,走了几家,不是没人开门,就是家里没人。
      金秀文不死心,在敲了第八家后对许阳说:“会不会是农忙,没人在家?”
      许阳耸了耸肩,上前敲门,喊道:“张大妈,我是小许,给我开个门吧!”
      屋里面这才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了一缓一缓的脚步声。“吱呀”一声,门开了一道缝,只能看到站在里侧的人。
      金秀文激动不已,赶紧走到门口随着许阳叫了一声“张大妈”,与此同时,她也看清楚了张大妈,整个人瘦瘦小小的,头发已经花白了,眉毛似乎常年纠结着,显出一副苦相,皮肤松垮,连带着嘴角两端也微微下垂。
      张大妈冲许阳笑了笑,但又对着金秀文露出疑惑而防备的神情,虽然开了门但人仍站在门口,两只手扶着门把,并不把他们往里迎。金秀文见状,知道是不欢迎的意思,心里有些失落,没说几句便离开了。
      许阳待两人走离张家远些之后,说:“张大妈家以前生活条件还好,张大爷去世后,他们在城里打工的儿子还说要把他们接到城里去,但是前年张家儿子突然患病,没人赚钱,还要为治病贴钱,家里积蓄很快就耗完了,因病返贫是他们家贫困的主要原因。”
      金秀文严肃地点头,拿出了一个小笔记本把许阳说的话记了下来。
      她的心里有些沉重,继续往下一家走去。走到门口,这家与金秀文之前走访的人家截然不同,门户大开。
      金秀文兴冲冲地探头看,突然笑了。许阳知道她在笑什么,原来这家就是陈家。
      陈小六正坐在院里写字,院子很小,厨房基本上是露天的,只在上面支一个棚,避一避风雨。院里只有一间房,一张桌,陈小六写字的桌子也是吃饭的桌子,写字就搬到外面来,吃饭就搬到屋里去。
      陈小六发觉有人来,突然收起手下的书藏起来,他抬头一看,是见过的--驻村书记,正看着他笑。陈小六怔住了,他的母亲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他平时在村里也很少见金秀文这样精致秀气的女孩,更别提说一说话了,陈小六的脸唰的一下红到了耳朵根,不过他风吹日晒雨淋的多了,所以看起来并不明显。
      金秀文走上前去打招呼:“你好呀!你叫陈小六吧,我是金秀文,你可以叫我小文姐。”
      陈小六有些错愕,又有些受宠若惊,他感受到了这个看起来年轻又漂亮的女孩身上流露出的善意,他的头发许久没打理过,乱糟糟的像个鸟窝,但眼睛又大又明亮,显出几分诚恳的憨态。
      金秀文和陈小六攀谈起来,了解了一些他的家庭情况。他今年十六岁,家里只有他和他爹,几亩薄田,因为陈爹跛脚的原因,不能进城务工,只能留在村里种种粮食和蔬菜供自家吃,偶尔采些果子摘些蔬菜拿到集市上买。或者在村里干些小活计。
      金秀文看了看陈小六,对他说:“你要好好读书,为自己搏一个出路。”
      陈小六突然一改脸上轻松的神色,少年稚气未脱却又严肃地说:“我不读书了,我进城打工去。”
      “为什么不读书?”金秀文眉头紧皱,不解的问道。
      “不喜欢。”陈小六满不在乎。
      “怎么会不喜欢?你应该喜欢读书写字吧,刚刚我进来之前看你好久了,你骗不了我。”金秀文立刻反驳,她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少年放下大好的前程出路不要,想进城打工去。
      许阳看着金秀文气红的脸,冲她摇了摇头,示意她不要再说了,陈小六年少倔强,说的多了只怕适得其反。金秀文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从陈小六家出来,许阳向金秀文解释道:“这孩子很懂事,是读书的料子,学习成绩很好,自己也喜欢读书,但是家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一寒如此。初中读完,知道自己家里没钱,瞒着他爹就没报志愿,现在早就过了入学的时间,别看小六脸上不在乎,他自己心里难受着呢!”
      金秀文听着,心上好像是被细针扎了几下,细细密密的疼,不严重但又足够难受。还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却不能坐在学校好好读书。
      她突然想起她许久没有回忆过的她的少年时光:家中贫穷,父母身体也不好,家中本就没什么积蓄,但为了金秀文上大学,东拼西凑的为她凑出学费来,她自己也很争气,读书读到北京去。她觉得两人何其相似。
      后来的几天金秀文心里一直惦记着陈小六失学的问题,便去陈爹交流,陈爹也不同意陈小六进城打工去,想继续筹钱让陈小六上学。
      金秀文心里有了主意,她开车先去镇上的教育局打听入学情况,又去镇上的高中见了校长,苦口婆心地说了好久,校长勉强同意给一个插班生的名额,但是入学要到下一学年,入学考试的成绩前三能拿奖学金。金秀文赶忙答应,握着校长的手,谢谢他愿意给小六这个机会。她最后去了书店,买了几本高中用的教辅书和学习用具,准备给陈小六用。
      回到无穷村后,金秀文给许阳说了这件事,许阳高兴起来,两人便一起去小六家想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两人敲响陈家的门,开门来的是陈小六,他很惊讶,他没想到金秀文会来第二次。
      金秀文开口说:“今天来是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金秀文顿了一下,观察着陈小六的表情,说道:“小六,我在镇里的高中为你争取了一个入学名额,只要你入学成绩排到前三,学校就给你发奖学金,这样就不用愁学费的事了。”然后把在书店买的教辅和学习用品递给陈小六,说:“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你可要抓住它。”
      陈小六一脸不敢相信,他不懂,为什么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这么关心他读书的事,他只是这大山里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少年。
      她听见他问:“为什么?”
      陈小六问的简单,但金秀文听明白了,她没有回答,笑着摸了摸陈小六的脑袋。
      走的时候金秀文告诉小六:“有不会的题目,可以来问我。”
      后来金秀文发现有时走访到比较偏僻的地方,总能看到陈小六走在离她不远的地方,不紧不慢的跟着。又或是天色暗了,陈小六打着手电筒在她后面为她照亮前路。每次做完这些事小六就默默离开了。金秀文给许阳说起这件事,许阳想了想,说:“或许这是纯朴的少年能想得到的,感谢你的方式吧!”
      赵岩听说金秀文每天坚持走访,还帮助陈小六复学。又听许阳对金秀文赞不绝口,心里早就对这个女娃娃改观了。自己年纪大了,已经是要退隐的年纪,只是苦于没有值得托付的人选,现如今倒可以放心把村子交给金秀文了。
      上任三个月来,金秀文每天白天出门走访,晚上研究村务。隔三差五就要去敲一敲村民们不愿打开的门。有时门打开了,里面的人不搭理她。金秀文也不生气,拿起院里的扫把帮他们扫庭院。村民不在家,就去田间地头边帮他们干农活边交流。渐渐地村民都愿意接纳她了。
      起初张大妈不理金秀文,她就看张大妈屋子里缺什么,下次去一定给张大妈填上。时不时说几句俏皮话,逗的张大妈笑了起来。
      后来金秀文和张大妈聊天,张大妈眼眶有些湿润了,她说:“孩子,前段时间对不住你,教你难受了。”
      金秀文摇摇头,说:“这是我的该做的嘛!”
      许阳把她这些天的努力看在眼里,此刻见这情形,有些动容。他突然想到第一次见到这个姑娘的时候,她还穿着漂亮的套装,好像和乡村格格不入。在这住下以后,便把漂亮衣服压在箱底,每天穿着冲锋衣到处跑,不分昼夜,不辞辛劳。他比金秀文早来一年,深知村民心扉不易打开。但是金秀文日复一日的坚持,总会等到一些心门洞开。
      走在路上,许阳对金秀文说:“大家现在都慢慢的开始接受你了,可比我刚进村的时候强的多。”
      金秀文笑了笑,对许阳说:“大家敞开心扉接受我只是第一步,日后我们还要做更多的事…”她抬眼看着头顶郁郁葱葱的树冠,“正如我希望的,天下无贫,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可以吃饱饭,穿暖衣,睡好觉。”许阳看着金秀文充满希冀的眼睛,带着几分欣赏,笑着说:“你是要效仿杜子美,得广厦千万,庇天下寒士?”
      金秀文哈哈的笑开了,摇着手说“不敢当,不敢当。”又正色道:“只有物质保障,治标不治本,要从根上解决问题。扶贫最关键的还是要扶志气。我出生在贫苦农村,看到过很多贫穷人的艰辛与不易,后来去城市读书,更是深刻感受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村里的生活很苦,但他们有幸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时代如此蓬勃发展,不应该丢下他们。”
      许阳愣了愣,没有回应。他感受到金秀文是真的想为村民干实事,做贡献。
      他想起刚来村里的时候,听说村民私底下议论:“莫当真,年轻娃娃,镀镀金,走走过场就回城了。”他羞红了脸,因为事实就是这样,他来村里确实打过招呼,待两年就回城去。他以为金秀文也和他一样,来这无穷村是为了“镀金”。许阳想到这里,有些汗颜,苦笑着摇了摇头,叹自己格局太小。
      这一天金秀文把村委会全体成员组织在一起开了场议事会,金秀文坐在会议桌前,看着两边年纪较长,坐的有些懒散的村干部,开口道:“今天赵主任请假,就由我来主持这次会议,这两个多月,我仔仔细细地把无穷村走访了一遍,既然今天咱们坐在这里,就不怕得罪各位前辈,你们说群众不配合村里边的工作。但是据群众反应,咱们村两委的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并不积极,有时候群众办事找不见人。”
      金秀文看了一圈,没人出声,她继续说:“我提议以后咱们就实行村干部坐班制,排一个值班表,每个党员都要坐班,从我开始,保证每天都有人接待来访群众。并且每周学习党课知识,把党内政治生活规范起来。”一时间,寒蝉仗马。许阳悄悄地冲金秀文比了一个大拇指。
      第二天早上,金秀文远远看见赵岩一瘸一拐的来了,有些担心地问:“赵叔早!这脚怎么了?”
      赵岩摆摆手,示意没事,说:“前天晚上回去的路上,把脚给崴了,不碍事儿。”
      金秀文想到了凹凸不平的山路、黑沉沉的夜晚,若有所思。
      赵岩看了看她有些泛青的眼皮,忍不住说:“昨天又走访贫困户去了?今天周末不准备给自己放个假,回家去看看?”
      金秀文拍着自己肩膀,开玩笑地说:“赵叔看见没?这肩上有担子,卸不掉啊!”然后看着赵岩的脚说:“我看啊,咱们村要修路,还要安路灯,要打开咱们村对外交流的通道呀!”
      说完,就风风火火的走了,赵岩看着金秀文远去的背影,突然觉得前面的路充满了希望,或许无穷村真的可以在金秀文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奔小康!赵岩想到这,不由得精神一振。
      是日,找到赵岩和许阳,兴奋地说:“赵叔、许阳哥,县里分给咱们村的扶贫款拨下来了,明天咱们就开个村民大会,大家坐在一块商量商量这钱怎么用。”
      村民大会热热闹闹的开起来了,不仅村民代表都来了,还有好多村民来凑热闹。金秀文提议无穷村应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种植产业。年长的村民连带村主任赵岩都有些迟疑,怕折了本。
      金秀文看赵岩迟疑不决,劝道:“赵叔,你们就是太保守,这不敢做那不敢做的,咱们不创新、不尝试,就不可能脱贫致富。”赵岩神色动摇。
      有村民不耐烦了,嚷着:“这么麻烦干啥?把钱给大家伙分了不就脱贫了?”村民都不说话了,仿佛默认了这个提议。
      金秀文又气又急,痛心疾首地说:“这不是坐吃山空吗?靠这样的想法这个村就永远不可能脱贫,扶贫扶贫,其实最难扶的不是贫,而是你们的志气!没有志气哪有出路!”说完,这个一直表现坚强的女孩,眼眶红了。
      几个月来,冷眼与忽视,奔波与劳碌,委屈与不解,让这个初出社会的女孩感到深深的疲累,她想:“太难了,扶贫之路宛如长征,漫漫修远。”转而又想:“但是长征之路尚有二万五千里,这才哪到哪?”正想着,她感觉自己的肩膀似乎被轻轻抚了抚,她抬头看,是张大妈,她眼含疼惜,却又目光慈爱。金秀文心头一暖,好像更看到了坚持下去的希望。
      她声音哽咽,说出的话却又铿锵,“咱们可以穷财,但不能穷志!坐着等发财是等不到的,你们怕亏本?好,亏了算我的,赚了算你们的。有胆子有志气的同志,就跟着我干!”
      许阳站在一边,冷眼旁观。他自小家境殷实,父母帮衬,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他本就像村民说的那样,来穷村子里镀镀金,待两三年,回城市去谋个一官半职。但是金秀文出乎他的意料,她坚韧顽强的意志力,好像是长在峭壁悬崖上的松,风风雨雨不仅击不垮她,反而助力她更加蓬勃生长。他完全无法做到冷眼旁观了,他不自觉的被鼓动,被感染,甚至想留在这里,和金秀文一起奋斗,他陷入了矛盾,进退两难……
      金秀文的一番话,如清夜鸣钟,如当头棒喝。
      村民们受到了触动,他们想起这个女孩曾帮他们洒扫庭院、帮他们收玉米种油茶、和他们一起思考如何脱贫致富、同他们一起叙家常聊琐事;像是女儿,像是姐妹,像是亲人……支持金秀文的声音更多了起来。
      赵岩深思熟虑后,一个人拍板定案,按金秀文提议的来办!
      那日起,村里开始修路、安路灯,建蓄水池,时不时有从外地请来的专家、技术员进行考察,指导种植杉木、砂糖橘、优质枇杷。整个无穷村都沉浸在为了未来的幸福而奋斗的气氛里,大家干劲十足。这一年,无穷村通过建立了电商服务站,把自己种植的砂糖橘销往全国各地。种植产业已经成为无穷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30多户贫困户创收,每户增收2500元左右。村里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无穷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们对金秀文充满了感激。
      小六有不懂的题目总来问她,金秀文就趁着坐班没人的间隙一点一点细心的讲,讲到岳飞的《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她告诉陈小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以此鼓励他。
      她自己却想:功名利禄如尘土,转眼空,乡村中所见的云月却是实实在在的,她要披星戴月一步一步走这八千里路。
      她问小六:“知道读书的意义吗?”
      小六说:“挣大钱,过好日子!”金秀文笑了笑,不予置否。
      小六疑惑了,他问金秀文:“我听许阳哥说文文姐考上很好的大学,如果留在城里,能找一个很好的工作,过很好的生活,为什么要回到农村来?”
      “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呀。”金秀文笑着回答他。
      又反问他“小六,我问你,你知道咱们村为什么叫无穷村吗?”
      “还能有啥?无穷无穷,没有贫穷呗。”陈小六满不在乎地答。
      金秀文点头说:“是这意思,但不只是这意思。也许取名的人是希望无穷村的未来会有无穷的财富,孕育无穷的生命,产生无穷的思想,带来无穷的希望。”
      陈小六被这几个无穷砸的晕头转向,但又莫名产生无限的、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
      故事讲到这里,该是皆大欢喜了。
      但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它偏要断麻绳的细处,戳生活的苦处。
      就在无穷村慢慢变好的时间里,就在村民们沉浸在致富的喜悦中,噩耗像一个无形而又狰狞的怪物,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拐着弯地,曲折地,来到了他们身边。
      无穷村里,噩耗忽传。
      金秀文,这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女孩,这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驻村第一书记。还没来得及赶回她付出热血的无穷村,受暴雨肆虐的村民还没等到他们的保护神,她年轻的生命便永远定格在了大山深处的扶贫路上。
      山雨飘摇,汹涌而来。微小的生命岂能与大自然的力量抗衡?山洪裹挟着泥沙碎石向下奔涌。
      她生命的最后心里还想着无穷村低矮的房屋,被淹的庄稼,受苦的群众……后来雨势渐小,山林间淅淅沥沥,仿佛奏出了一首哀歌。
      许阳不愿相信,他取下眼镜,怔怔地用双手搓了搓脸,试图让自己清醒一点。这时候男儿的泪同骨肉里的血,激荡在身体里,四处乱窜,将将决堤。他心里左右摇摆的矛盾终于在这一刻倒向一处。
      陈小六惊慌起来,他说不出话来,他好像看见金秀文的身影像初见的那天亭亭玉立。
      突然“嘭”的一声,实际上没有什么声音,但又像是轰鸣巨响,振动着每个人的耳朵。整个无穷村笼罩在山雾里,仔细听,仿佛发出了困兽的呜咽与哀鸣。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金秀文十七岁那年一朝金榜提名,飞出了大山的桎梏,去了更大的城市,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村里的人都说她是金凤凰,自有一片施展本领的天地,不会再回到农村来了。谁也不会想到,走出去的金秀文在外面沉淀了十年又回到了乡村。
      金秀文觉得自己更像是孤天里的鹤,苍穹飞的鹰。二十九岁的她,把生命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自己的信仰,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一腔孤勇,也义无反顾。
      许阳没有离开,他接替了金秀文未竟的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继续带领无穷村走向富裕。还有陈小六,他铭记着金秀文的谆谆教诲,非常争气的考到了首都的大学。
      2020年,国家全面脱贫。无穷村早已凭借特色产业脱离贫困,奔向小康。陈小六爬上无穷村所在的那座高山上,登高遥望,悼思故人。他轻声说:“小文姐,我回来了。这八千里路,云月清朗,如你所愿。”
      阳光普照,万事万物都奔向光明的未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