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海带的真面目 ...
-
砗磲把砗磲珠吞回壳里的黑暗只是一闪而过——因为砗磲珠的光彩突然消失,而错觉海底变得黑暗而已。
刚刚聚集在砗磲群的向日葵水母再次四散开来,继续星星点点的为笼罩在夜色里的海底充当照明的灯盏。
四周陆续出现各种微弱的震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震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海底的生物们又开始为生计繁忙了起来。
海带丛的上方不时投下巨大的阴影,偶尔还掠过几道一闪而过的光线。平日里恍若隔世的海带丛,也因为热闹的夜色而蠢蠢欲动。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刚刚砗磲珠发出的强光使得大波的鱼群和我一样丧失了感知或迷失了方向,它们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光芒,纷纷慌不择路地冲进了海带丛里。因此整个海带丛闯入了密密麻麻的各种各样受惊的鱼儿,场面异常的杂乱,以致于邻居们都无暇顾及我的存在。
大部分受惊的鱼儿直愣愣地冲进郁郁葱葱的海带中,另一部分在海带的上方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只有屈指可数的幸运儿离开了气泡膜。总之此时此刻的海带丛像炸开的锅——乱套了!
海带不再是悠然自得的轻轻摇摆,由于鱼群的大量侵入而抖动个不停。邻居们也因为鱼群的入侵而产生应激反应,纷纷主动对鱼群发起强烈的攻势——使得海带丛像正在沸腾的开水,不停地翻滚出气泡。部分试图冲破气泡膜的鱼儿中有一些聪明的家伙,它们利用伙伴们冲撞气泡膜后的余韵,找准气泡膜薄弱的地方进行突击,从而脱离海带丛的势力范围。
虽然大部分的鱼儿都被海带困住,但它们一个个都奋死抵抗。再加上现在每根海带上少说也有三、五条以上的鱼儿被困住,邻居们的攻势迟迟得不到进展。
我东看看、西瞧瞧,发现每只被困住的鱼儿都十分凶狠,海带看起来几乎都要因为它们挣脱的力度而被扯断的模样。但就只是看起来而已,毕竟就连三米大的牛角巨兽也挣不脱这片海带丛的多重陷阱!
为了暂避混乱的局面和明哲保身,自己毅然决然地钻回到地下睡觉。
***
果然一觉醒来,海带丛清净了不少。那些妄图逞凶斗狠、靠蛮力挣脱海带的鱼儿们全都变成了邻居们这几天的存粮。
看着海带上飘飘荡荡的残骸和尸体,我再次深刻意识到海带丛的威力!
经过自己这么多天(其实只有一天)的观察,发现海带丛的秘密如下:
1.海带丛顶部的气泡膜进来容易,出去难。因为气泡膜形成的密闭空间,使得海带丛里的水流对比海底流动的水流呈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上气泡膜的隔离,海带丛的压强和海底的压强有着较大的差距。就连从气泡膜内部穿透到气泡膜外部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抗压强,还要对抗海带黏液和黏液团形成的二合一黏液的黏力和相互作用力。
2.海带丛有邻居们充当“清道夫”,但剩下的残骸,海带亦会自行吸收当作养分——像茅膏菜一样利用黏液分解尸体和残骸。
3.看起来是闯入者大意被海带粘住,实则相反——是海带主动粘住猎物。不小心进入海带丛的生物只要不实际碰到海带,就不会被海带粘住。但以海带丛的密度,加之不规则的飘动,不被海带碰到的可能性微乎其乎。但凡不小心碰到海带,加上自身在穿透气泡膜时已被镀上了一层黏液,身上被沾染上的黏液和海带身上的黏液是同一种二合一超粘稠的黏液,因此黏液与黏液相合,相互间更具吸引力和粘性。另外海带也会像生物一样有意无意地主动触碰闯入者,用更多的黏液粘住对方。要是对方发现自己身陷囹圄而挣扎时,海带就会顺势缠绕上去。即便被缠绕住的闯入者有能力扯断海带,也没能力挣脱已经质变成超级黏液的黏液。所以闯入者最后要么脱力而亡,要么因为它们无意识的过份抵抗而促使海带将黏液完全覆盖到它们身上,导致它们痛苦地窒息而亡。
看起来单纯的海带丛完全不像表面那样简单,反而处处暗藏杀机!不可不谓之凶险,称其为顶级猎食者也不为过!
只要老实等着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食物,难怪海带丛会自行形成一个单独又完整的生物圈!
我对着被困住却还活着的鱼儿们进行单方面的练习——战斗技能。试图从精准度、力度和时间中探求出最恰当的运用时机。自己不仅期望通过练习能增强技能的熟练度和战斗时的机敏度,同时更期待技能的升级,可惜天负有心人——一个技能都没有升级……
乐观的是自己饱餐了一顿。
*
忽然,海带丛的地底发出了强烈的震动。随后成千上万条直径只有1到2厘米左右,像小蛇一样的脑袋冒出水面。只见这些小脑袋毫无血色,惨白得像久居地底没见过阳光似的。
随着一只只惨白的小脑袋的冒出,海带像是被人抽进了地底一部分——短了一大截——气泡膜也随着海带的缩短而急速的下降,原本呈弧形的气泡膜变得干瘪。
接着不知道是哪一个小脑袋率先发出声音,其余的小脑袋宛如夏季雨后池塘里的青蛙,全都“窸窸窣窣”地跟着一起发出声音。“窸窣窸窣”的声音在整个海带丛里此起彼伏,仔细听也有像响尾蛇用响环发出的声音。
(注:这时候的男主没有听觉,是凭借着「震动感知」感受到声音的震动。)
这些声音持续了一段时间——大概十分钟左右。海带从里的所有海带突然在同一时刻全被抽进了地底,一瞬间整片海带丛就从眼前消失不见!
“啪”的一下,气泡膜破碎得如同刚开罐的碳酸饮料的气泡般剧烈地向着海面翻滚,海底霎那间涌出数不尽的泡泡。
原本熙熙攘攘的海带丛变成一片秃地,邻居们就这样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危险的夜色下——它们有的往海底钻,有的往砗磲群躲避,有的往海面上游——一股脑的四散开来。
光秃秃的空地上,连那些惨白色的小脑袋也不知所踪。在我还没搞得清现状时,海带丛的空地上扬起了厚厚的沙尘。地底里像是发生了什么激烈的斗争般,连地表也开始产生颤动。
当邻居们都‘逃跑’得一个不剩后,那些惨白的小脑袋又一次冒出水面。这次它们没再像打地鼠游戏机的地鼠一样伸伸缩缩,而是大胆地将整个身体都钻出了水面。随着它们钻出水面,海带也随之出现。不过,原本那些被粘在海带上的鱼儿、尸骸,甚至连还没来得及‘逃跑’的邻居们全都不在了!
之前只冒出惨白色头部的生物样子就像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蛇,但尾部接合着比自身要长3到6倍的海带——海带就像是它长长的鱼尾!
一时间我也不知道这些家伙们究竟是植物还是动物,是虫子还是海蛇,是独立生物还是共生或寄生生物……
只见它们齐刷刷地向着海面游,长长的海带尾巴宛如舞女的水袖,在夜色下折射出粼粼波光。它们像是跳群舞的演员,围着巨大植物的枝干跳起婀娜多姿的舞蹈。动作轻盈灵巧,走位迅捷流畅。时而像花样滑冰般轻柔,时而像蒙古舞一样有力。
它们变着花样的旋转、跳跃,仿佛要舞尽生命的最后一支舞一样认真。不仅能在舞蹈中形象的表演出一朵花的绽放过程,也能首尾相携交织出复杂的图形。时而热情,时而生疏,情感充沛,极具画面感和故事性——这真的是生物能干出来的事吗?!
不知道它们舞了多久——自己看呆了,完全没有留意到时间的流逝——当最后一支舞散场后,只见它们情同久别重逢的老友,热烈地相互纠缠、扭曲成团。耳鬓厮磨的“慰问”对方,全然不顾在舞蹈结束后对它们进行猎捕的生物。
各种一米以上的大型生物不知何时聚集在‘舞台’的附近,礼貌地等到舞蹈结束后才发起攻势。它们毫不留情地撕咬相互交缠的海带鳗(刚刚跳舞,海带是鱼尾的生物),动作非常地急躁。
在我为海带鳗捏一把汗的时候,它们已经完事并迅速地钻回地底,葱葱茏茏的海带丛也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不过气泡膜没有还有形成,那些撕咬海带鳗的家伙们大胆地钻进海带丛,用嘴巴拱出或逼出藏在地底的海带鳗本体。
好在没十分钟后,气泡膜便初步形成了,那些猎食海带鳗的家伙们非常识相的离开了海带丛。
没想到跳了这么久舞蹈的海带鳗,它们热烈的“慰问”却不到三分钟就草草结束了。而气泡膜的形成居然只需要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看来海带鳗的折损并没有想象的多!
果然是夜生活,真是精彩绝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