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襄阳(14) ...


  •   这是件极其机密的事,张世杰在书房内转了又转,招手叫来亲卫,低声吩咐道:“送去的那两个乡亲先留在城里,只说找个活计干,就是叫他们全家都搬来也未尝不可,只有一点,必须看好,莫要到外面乱说,还有之前跟着的人必要守口如瓶。”

      亲卫是跟着张世杰的老将了,立时就道:“将军放心,属下省的。”

      钟芙心道张世杰老道,之前说了那么多她口都干了,此刻也不见外自己摸了张世杰桌上茶壶,给自己和对方各倒一杯。

      张世杰回到书房奔着书架找出郢州的县志,直翻到记载藤湖的那一页,这上面记着藤湖大小、水深,历年雨季时湖面能扩大多少,汛期时水流如何,甚至湖里是否有暗流都记载的一清二楚。唯不见的也只有与藤湖相连的黄家堡的那道沟渠,想来是后来天灾或是其他缘故出现的,也或者直接就是当年记载的人员不知道才没有记录在册。

      张世杰不免苦笑,这县志许久不修了,今次差点在这上面栽了个大跟头。

      张世杰伸手将桌上茶水拿来,一口下去,凉茶苦涩,跟他心里的滋味差不多。

      钟芙就劝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嘛。”

      张世杰在书案上摊开一张新纸,将藤湖的草图画于纸上,在藤湖与沟渠的连接处用笔沾着朱砂圈了,又在藤湖与汉水之间的关口上同样用笔画了个圈,他指着第一个圈道:“若是伯颜从这里进入汉水,必要先派前锋将此处开挖扩大,这是留给蒙古人的口子,此处不能布置人手,而这里……”他指着第二个圈:“这是入汉水的通道,这里要布好人手,但若想将人放进这个湖里,这个口子就不能不叫人出去。”

      藤湖这个地方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大,若要叫蒙古人一个也不能从藤湖出去,那还没等人进套子就发现前路不通了,那这个请君入瓮的计策就要打水漂了,只有将两边都放开口子再收紧才能有效果。

      张世杰便道:“自阿术等人死后,蒙古水军实力大减,没了善水战的将领,只放些蒙古人进入汉水倒也不足为虑,或是在下游布上埋伏或是收拢套子之后追击都可,但关键是伯颜手里到底有多少人马还未可知。”

      钟芙明白,若放的少了,留在伯颜身边的人就多没法造成大的损失,可放的多了,真到追击时就成了大麻烦。忽必烈说要征兵十万,可到底能有多少,这数字还未可知,何况阿里海牙、阿术等人一死,元廷上也必有动乱,争权夺利不是汉人官员才有的,到时候伯颜又能分到多少人呢。

      张世杰担心的是这个,钟芙便道:“相公不必担忧,或许有人能替我们探查到伯颜手下有多少人马。”

      张世杰一脸惊奇:“此人是谁?”

      此人是谁呢?

      ……

      吕文焕肩头被人猛地一拍,右手一颤,手中的书便掉了下来。

      来人哈哈一笑,俯身将书从地上拾起,一看书皮,正面是四个大字:孙子兵法。

      吕文焕瞧清楚来人面容,忙恭谨道:“丞相。”

      来人正是蒙古大臣、中书左丞相伯颜,他受忽必烈之命南下,吕文焕受降后正在他的麾下。

      伯颜精通汉文,本人更能用汉文作诗,他见吕文焕看的是鼎鼎有名的孙子兵法,将书递还给吕文焕道:“是我莽撞,打扰了常山读书之兴,这是你们汉人做的好书,我也经常看,常山可要好好研读此书。”

      他又对左右道:“你们也该学着读汉人的书,诸如行军作战,不读兵书可不行。”

      左右中便有人道:“汉人的兵书再有用又如何,还不是咱们蒙古儿郎的手下败将,可见这些兵书都是拿来哄人的,半点用处都无。”

      伯颜皱眉:“不过是没叫你们遇到真正用兵如神的人,不说著此书的孙膑,就是岳飞在世,你敢说能胜过此人。”

      “可岳飞也叫汉人的皇帝砍了……”

      “丞相叫你读书你就读书,就你话多。”

      吕文焕脸上发烧,他既是蒙古人的手下败将又无岳飞的忠义,怎么不叫他羞愧难当。左右不是因为伯颜叫他们读书而反驳,只是为了羞辱他罢了。

      伯颜拍拍他肩膀,和颜悦色道:“常山不要与他们计较。”

      吕文焕面色如常道:“丞相说笑了,也是属下技不如人,襄阳之战在下是心服口服,可见是天佑大元,改朝换代不过是大势所趋,大丈夫正该顺应时势,得遇明主,施展一身抱负,这才不负来这世上走一遭。”

      伯颜笑道:“常山能想开便好,我方才见常山神思不属,可是之前的伤还没有养好?”

      月余前刺客来袭,天罗地网仍是没有抓住此人,吕文焕身受重伤可到底还活着,这之后就再不见那刺客了。吕文焕将养了许久,可见当时刺客并未留手。

      吕文焕低声道:“多谢丞相关怀,属下身体无恙,只是离家许久,难免思念家中老妻幼子。”

      他抬头看着伯颜:“倒是许久不见家中信件了,等攻下郢州,还请丞相允我回大都修整。”

      伯颜面色如常:“常山放心,陛下对汉臣的家属一直照顾有加,在中都之中,定保你家人安泰。”

      吕文焕笑笑:“那就好。”

      是保也是监视,不过是拿他们做人质罢了。

      伯颜又拍了拍吕文焕肩膀才带人回营。

      吕文焕神态自若,在原地又站了站才回到自己的营房。

      他此时仍在襄阳,却在城内建的营房里,吕文焕笑笑,笑容中显现出一丝讥讽。这些蒙古人是被先前的刺客吓破了胆,那些亭台楼阁、雕梁画壁在他们眼里是影影幢幢、处处可栖身,按他们的说法绝没有一顶帐篷叫人一眼就能看见来的放心。

      营房外是蒙古士兵,营房内是个老仆,年纪颇大,据说是蒙古人从本地征调来的民夫,因为年老体衰才被打发到吕文焕这里,平日里就负责洗洗刷刷。

      老仆见吕文焕进来,脸上几分惶恐,隐到角落烧水的火炉旁不敢发出声音。

      吕文华也不理他,只坐在凳子上看书。帐篷帘子掀起,外面站着的蒙古士兵时不时向里看一眼,看他只是翻页看书,不免心中讥讽,也不知道丞相看重他们什么,如果那些书真有那么神,怎么这些汉人还输给他们了。

      到了该掌灯的时辰,那老仆凑了过来,在蒙古人的注视里只点了灯便赶紧退下。

      吕文焕好似什么都没发现,只看他的书,不久后又换了一本书读。

      书翻过两页,中间却赫然夹着一张字条,上面写道:蒙汉不和,外城失火,已将吕家送予海外,所求既成,勿失吾望。

      吕文焕咧嘴一笑,这就是伯颜说的保你家人安泰,若这不是计,是不是他们全家真就被烧死了也未可知,难道忽必烈会为了他这个汉人降将处罚他自己的臣子吗?

      吕文焕将纸条捏皱,趁起身时扔到远处,被房内老仆一脚踩住,投入炉中。

      ……

      半月之后,远在郢州的钟芙辗转得到吕文焕处的消息。

      她看后不由一笑,忽必烈说是征兵十万,可伯颜手里只有三万人马。

      她去见张世杰,对其道:“看来蒙古国内也是人心不稳啊。”

      她将密信递给张世杰,这信上不仅详细写了伯颜手中兵卒的数量,还有用兵安排,主要将领等等一系列机密的消息。

      张世杰道:“消息可信?”

      他已经知道钟芙说的人是吕文焕,张世杰心头几许复杂。

      说来他与吕文焕也有一番渊源,他从前是吕文德麾下将领,与吕文焕也见过几次。这两兄弟从前也是一方大员,不想如今一个已死,一个叛宋做了蒙古降臣,世事无常,当真如此。可即便从前再怎么交好,如今已经是敌对的两方,张世杰难免怀疑吕文焕用心不良。

      钟芙就道:“放心吧,他不敢。”

      就算吕文焕他不顾忌家人,难道却连他自己的小命也不管了吗?她手上可是有救他命的药啊。若他什么都不顾了,连自己的家人性命都不要了要为蒙古出力,他有这样的意志当初也不会降元了。

      钟芙对张世杰道:“他要是连命都不要了,我倒要高看他一分。”

      不过怎么可能呢,为蒙古抛头颅洒热血,他图的什么?

      ……

      时间过得飞快,郢州明里暗里的两处机关都已建造妥当,到八月时,便有探子来报,伯颜大军已来到盐山。

      从五月到八月,等了他们整三个月,这三个月里,钟芙还将丐帮当初运粮的人马一并塞到张世杰麾下。她要旗下的弟子尽快地学会一个军队是怎么运行的,她日后要带上战场的不再只是单纯的帮中弟子,而是能令行禁止的士兵。这些日子里,这些人就不再是她的弟子,而只是张世杰的兵,她要他们别的士兵怎么做,他们就跟着怎么做。

      张世杰算是替她代为练兵了。

      张世杰知道钟芙塞了人进来,却也视若无睹。不过几百人罢了,还是打散了在他的人里,既没有头领,还怕这几百人造反吗。何况这些人据说是习武之人,体格不错,加这几百人也是给麾下提供战斗力,有利无害,他求之不得呢。

      伯颜带着大军南下,留吕文焕在襄阳留守。与他一起留守襄阳的是伯颜信任的副将,此人与吕文焕不和,也可以说他与所有汉将都不和,若不是伯颜支持汉将,他必是站在反汉的那一边的。

      伯颜留一个如此看不惯汉将的人在此,吕文焕心里明白,这就是专门看着他的,看着他不叫他有机会再背叛一次。

      可以说,这些叛宋的汉臣都是如此,为何他们要拼命针对故国,其一是叫忽必烈看到他们的价值,其二便是想要尽快拿掉头上背叛的帽子,教蒙古人看清他们与大宋一干二净的决心。

      但在死了数位蒙古大员以后,他们这些汉臣的处境愈发不好了。

      副将呵斥吕文焕道:“丞相去攻打大宋,若是你敢在此时生事,必要将你尸首分离。汉狗,滚回你的屋里去!”

      吕文焕充耳不闻,心内却呵呵一笑。

      伯颜此去,有没有命回来还未可知。

      ……

      伯颜大军接近郢州,才觉此处实在是个易守难攻之地。汉水两岸密布铁索,水中遍植水植,他想要派先锋驾着小舟强渡,可还没到铁索处便被两岸的强弩射中。即便躲过强弩,也过不了江心,必是要翻船的。

      前日里,伯颜派人招降,使臣刚坐船行至江心,正与城墙上的张世杰喊话,便见张世杰身边一人搭弓射箭,一箭正中使臣眉心。

      要知道城墙上与江心之间的距离一里有余,这箭法是何其精准,这臂力是何等强悍,还有哪个敢去招降。

      伯颜在此地停留了半月却一筹莫展。

      时间渐渐逼近九月,一场大雨过后,伯颜麾下万户压来一人。

      万户满面喜色道:“丞相,这个汉人知道怎么进入汉水。”

      伯颜狐疑地对这个手上尽是老茧的农夫道:“你知道怎么进入汉水?”

      农夫哭喊道:“大人别杀我,我就是村里的樵夫,我什么都不知道。”

      万户满面狰狞:“你方才还说你知道,到底知不知道,再敢胡言乱语,我就把你杀了吃了。”

      农夫骇道:“我知道我知道。”

      伯颜挥手将万户放开他:“我们要进入汉江,你真的知道。”

      农夫:“小人真的知道,小人自小在此地长大,就住在往南的黄家堡,黄家堡有条深沟,雨天湖里涨水,从沟里进湖,再从湖的另一条口子就能进入汉水。小人不敢骗大人,不光我一个人知道,在这里生活的乡亲们没有不知道的。”

      伯颜微微一笑:“那你怎么会来告诉我们这件事,你是汉人,我们可是蒙古人。”

      农夫瑟缩:“不是小人要来的,是这大人抓我来的。”他一指身边万户。

      “开年不久,城里来了个大官,不仅全城戒严,还又征兵又征粮,家里被搜刮了几次,实在没有粮食了,小人饿的不行,实在忍不住便到外面打猎。正想套兔子就被这个大人抓来的,我想活命,听大人想进汉江,我就……”

      伯颜看向万户,这万户也通汉话,在军中做前锋,此时便道:“我再去抓几个人来问问。”

      伯颜点头:“去吧。”

      若这人此话当真,从黄家堡入汉江,倒比硬打下郢州要合算的多。

      伯颜心中大石落下,而不多时之后,距此处的郢州城里,也有人心里一块大石落下。

      “伯颜上钩了。”

      没几日,元军前锋传来消息,确实可从黄家堡辗转进入汉水。

      伯颜忙问:“黄家堡看守如何?”

      “只有不到五百人,许是他们也不知道从这里能入汉水。丞相,我们什么时候行动。”

      伯颜眼中精光一闪:“事不宜迟,就现在。”

      傍晚金乌将坠之时,黄家堡外忽然喊声震天,守城的将领站在堡上向外一看,只见蒙古人持着刀剑扑杀过来。黄家堡只是处小堡垒,万万敌不过蒙古人的投石机,堡上的守将立时召集手下:“蒙古人来了,按计划撤,小心点,别叫人看出来。”

      手下嘿嘿一笑:“放心,这么个小地方顶不住才是真的,兄弟们心里有数。”

      “最好是有数,坏了将军大事,你提头来见。”

      这首将是张世杰亲信,此处是设套的第一关,必得做得真的不能再真,才好叫人上当。

      蒙古人不费力气就攻入黄家堡,他们也果真没有怀疑。他们心里还道,这些宋人一贯都是如此,弃城而逃的才是大多数。

      黄家堡里那些气派的宅院里还有来不及收拾的金银细软粮食,更叫蒙古人笃定他们是打了宋人一个措手不及,没有一人怀疑其中有诈。

      有蒙古士兵奔到府中敛财,却被上官打了一个趔趄:“蠢材,是让你来挖沟的,不是叫你来发财的,耽误了行军,有你好看!”

      监战遏只里与手下最先奔到黄家堡沟渠,查明无误后便叫人开挖沟渠,数人持着铁器开挖,很快将通道变大,又有人砍了附近的竹子做席将战船一艘艘拉来,果然驶进藤湖没有阻碍。

      前锋一直驾船驶到藤湖与汉水的连接处,一连过了百人无一遇险。

      遏只里大喜,忙叫人回禀中军:“速速回禀丞相,此路可通!”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襄阳(14)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